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箭炉锅庄考略 被引量:17
1
作者 曾文琼 杨嘉铭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21,33,共9页
宋代四川“茶马互市”崛起,宋、元、明三朝以其制先后在四川西部的雅州(今雅安)、碉门(今天全)、岩州(今沪定岚安)设市,以茶易马,开通了我国西南通往四川甘孜和西藏的“丝绸之路”。明末清初,打箭炉市取代碉门、岩州市后,自宋代以来的... 宋代四川“茶马互市”崛起,宋、元、明三朝以其制先后在四川西部的雅州(今雅安)、碉门(今天全)、岩州(今沪定岚安)设市,以茶易马,开通了我国西南通往四川甘孜和西藏的“丝绸之路”。明末清初,打箭炉市取代碉门、岩州市后,自宋代以来的“茶马互市”,被以边茶为中心的汉藏贸易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箭炉 锅庄 汉藏贸易 土司制度 茶马互市 藏商 西藏 四川西部 岩州 考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缘因素在吐蕃文明东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石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32,19,共10页
在吐蕃历史中,有一个非常令人注目的事实,即从公元七世纪迄至十三世纪以前,吐蕃文明无论在地域、种族和文化上都强烈地表现出一种东向发展的趋势。这一东向发展趋势,实际上标志着十三世纪以前,吐蕃文明始终不断地在向其东部的中原文明... 在吐蕃历史中,有一个非常令人注目的事实,即从公元七世纪迄至十三世纪以前,吐蕃文明无论在地域、种族和文化上都强烈地表现出一种东向发展的趋势。这一东向发展趋势,实际上标志着十三世纪以前,吐蕃文明始终不断地在向其东部的中原文明倾斜和靠拢。可以认为,十三世纪西藏文明向中原的归属,即西藏与元王朝隶属关系的形成绝不是偶然和凭空发生的,它应是自公元七世纪以来,吐蓄文明不断向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青藏高原 地缘因素 川西高原 西藏高原 中原文明 滇西北 地形环境 发展过程 藏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在连结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石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7-95,共9页
西藏东部方向的文明地区,就种族文化与经济类型而言,明显地存在着南、北两大不同的民族系列,这就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主要以汉民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系列和北方草原地区主要以众多的游牧民族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系列。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 西藏东部方向的文明地区,就种族文化与经济类型而言,明显地存在着南、北两大不同的民族系列,这就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主要以汉民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系列和北方草原地区主要以众多的游牧民族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系列。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这两大民族系列之间的冲突、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和硕特蒙古 藏传佛教 政治关系 中原地区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清朝 元朝 宗教文化 宗教领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族札巴部落婚姻家庭形态的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根旺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扎巴部落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分属道孚县与雅江县管辖,即道孚县的札坝区和雅江县的札麦区。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札坝区人口4845人,札麦区1472人,共计6317人。该部落自称“札巴”,周围藏... 扎巴部落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分属道孚县与雅江县管辖,即道孚县的札坝区和雅江县的札麦区。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札坝区人口4845人,札麦区1472人,共计6317人。该部落自称“札巴”,周围藏民称他们为“札巴畦”(札巴人之意)。札巴部落的语言不同于藏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偶婚 家庭形态 部落 婚姻形式 婚姻形态 核心家庭 甘孜藏族自治州 多偶婚 变迁 大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