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 被引量:3
1
作者 肖雪慧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4期63-69,共7页
文章首先确立了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的两个前提。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各自地位问题,认为个人较之社会更根本;二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及社会团结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调节二者关系的原则—... 文章首先确立了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的两个前提。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各自地位问题,认为个人较之社会更根本;二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及社会团结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调节二者关系的原则——公正原则,它要求有利于维护并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既保障双方的权利,同时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它的具体内涵是义务与权利相一致。公正原则对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应作为个人发展条件的真实集体,而不是作为个人枷锁的虚幻集体,社会要求个人的一切都是为了个人的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社会 道德原则 公正原则 个人发展 社会关系 社会团结 每个人 自由发展 价值目标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客体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
作者 时光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3期36-39,共4页
(一) 一般意见都认为,主体客体问题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不是本体论问题(参见《哲学研究》1985年6期,李景源:《主客体问题研究的新进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谓本体论问题,无非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 (一) 一般意见都认为,主体客体问题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不是本体论问题(参见《哲学研究》1985年6期,李景源:《主客体问题研究的新进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谓本体论问题,无非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要科学地说明这一问题,仅仅局限于本体论范围是不可能的,必须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起来,即在思维与存在的现实的统一关系中考察谁是世界的本体。这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思维与存在构成现实的总体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即思维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形式,是以主体和客体的出现为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客体关系 实践活动 总体关系 精神形式 哲学基本问题 本原关系 本体论 关系问题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意志与认知活动 被引量:1
3
作者 时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0-54,91,共6页
在西方历史上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认识论中,人的需要、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都是没有地位的,即使被提及,也往往是在否定的意义上谈论其对认知活动的影响,是把它们视作干扰认识过程的消极因素。不过,比起哲学家们对待情感的... 在西方历史上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认识论中,人的需要、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都是没有地位的,即使被提及,也往往是在否定的意义上谈论其对认知活动的影响,是把它们视作干扰认识过程的消极因素。不过,比起哲学家们对待情感的态度来,意志的命运似乎要稍好一些,这大概同意志代表人的意识与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方面,与理性有相关之处有关。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已经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了意志在人的一切心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承认了意志同需要、情感一样,是理性认知活动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它通过“对行为的抑制、监督、调节作用”(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第437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活动 意志 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 心理因素 认知主体 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 认识过程 消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立法的民主化
4
作者 肖雪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36,共7页
一、问题的缘起:道德文化转型之际的探寻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文化规则,是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中产生出来的工具性存在。正如没有游戏者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或参赛者共同认可的竞技规则,游戏或竞技比赛就无法进行;一个社会,没有人们彼此认... 一、问题的缘起:道德文化转型之际的探寻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文化规则,是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中产生出来的工具性存在。正如没有游戏者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或参赛者共同认可的竞技规则,游戏或竞技比赛就无法进行;一个社会,没有人们彼此认同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的精力就会在混沌无序的冲突局面中无意义地耗费,人类社会就会由于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交往、生产活动而濒临解体,个体和类的生存也必将面临威胁。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创造了种种文化规则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保证人类个体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各种文化规则中,道德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和范围,对建设一个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生存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价值目标 主体地位 主体意识 社会生活 社会环境 行为准则 人类社会 保证人 道德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选择与人的自由
5
作者 肖雪慧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5期22-26,共5页
选择,是人所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动的一定形式,它是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高度自主性活动。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无数次选择,尤其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曲折性以及某些方面的不可预测性,常... 选择,是人所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动的一定形式,它是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高度自主性活动。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无数次选择,尤其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曲折性以及某些方面的不可预测性,常常会把一些充满矛盾冲突的复杂情境一下推到人们面前,要求人们作出自己的择取,有时甚至要求人们在无常规可循的情况下作出自己的择取。凡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作出的选择我们称之为道德选择,这就是人们在善恶之间、在不同道德价值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的个人道德活动。道德选择出现得很早,当人类意识摆脱了物我不分、人我不分的混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自由 道德选择 道德自由 道德活动 道德价值 外在自由 社会生活 道德责任 社会环境 意识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