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生产力:构成、性质与发展路径——基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1
作者 肖磊 易莉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5,125,共12页
大数据的形成标志着数字时代的开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和社会吸收产生了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力是数字劳动创造数字资料和信息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包括数字数据、算法和智能工具以及数字劳动者三个... 大数据的形成标志着数字时代的开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和社会吸收产生了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力是数字劳动创造数字资料和信息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包括数字数据、算法和智能工具以及数字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数字生产力生产非物质产品,是通用的、新分工领域的劳动生产力,在现实中表现为“数字资本”的生产力。数字生产力的演进遵循技术、市场、制度协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赛道、新优势和新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抓住数字生产力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保护、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以数字经济的发展引领和带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生产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精神”力量——基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视角
2
作者 张中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支撑,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立足现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贵在实现物质精神“双富裕”,其中蕴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物质—精神”力量。因...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支撑,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立足现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贵在实现物质精神“双富裕”,其中蕴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物质—精神”力量。因此,新时代可以在有效推进物质精神“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所塑造与加强,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兼具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维属性。因此,新时代依托物质精神“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所蕴含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维属性,着手从重点经济领域建设、持续性文化积累、公平正义的政策规范体系等方面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共同富裕 铸牢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对策——基于贵州雷山县郎德上寨的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岚 孙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对贵州黔东南雷山县郎德上寨苗族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调查表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同度和内化度来决定的,如果得不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同,就不可能有他们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 对贵州黔东南雷山县郎德上寨苗族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调查表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同度和内化度来决定的,如果得不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同,就不可能有他们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就可能会被标签化和浅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俊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4-160,共7页
民族高校有来自民族聚居区、汉民杂散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有部分汉族生源,族群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多元化。研究发现,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族群身份、个体从小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 民族高校有来自民族聚居区、汉民杂散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有部分汉族生源,族群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多元化。研究发现,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族群身份、个体从小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现实社会、经济地位。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民族高校要积极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文化融凝作用;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国家在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国同构:西南局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钰 郎维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5,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民族关系发展的科学总结和高度凝练,是我们党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重新梳理和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局民族工作,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大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民族关系发展的科学总结和高度凝练,是我们党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重新梳理和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局民族工作,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理念贯穿于西南局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体现于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话语体系以及实际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局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实践,开创了西南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局面。挖掘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建设的文献资料和历史事实,有利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理念的价值内涵,并且为该理念提供丰富的历史论据,从而推动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局民族工作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华敏 夏一鸿 罗琴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5-206,共12页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状况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基于全国43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状况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基于全国43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进行理论模型的路径检验,分析归纳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是知情意行的循序递进,各环节相互影响与作用;高校、社会和家庭三因素对大学生中华文化知情意行分项认同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正向影响。因此,推动大学生坚定中华文化认同,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遵循“知—情—意—行”的教育理路,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高等教育 大学生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8
7
作者 郎维伟 黎雪 黄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具有核心作用,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彻底反帝、反封建主义纲领,具备了发动和组织人民大众的能力,政治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唤...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具有核心作用,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彻底反帝、反封建主义纲领,具备了发动和组织人民大众的能力,政治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先进的执政理念和卓越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社会新国家,组织和动员各族人民投身伟大事业,使人民获得当家作主的公民地位,中华民族成为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产生了新的国家动力,这种动力深深根源于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由此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政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四个逻辑”的进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之日益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历史影响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关系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翰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4,共10页
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的关系在先秦的孕育阶段,经过深刻的"华夷之辨",处于关系建构、探索奠立时期。汉唐之间由儒学对我国少数民族先民哲学文化思想观念的初始传播到深入影响,有的少数民族的哲学文化、思维水平甚至显... 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的关系在先秦的孕育阶段,经过深刻的"华夷之辨",处于关系建构、探索奠立时期。汉唐之间由儒学对我国少数民族先民哲学文化思想观念的初始传播到深入影响,有的少数民族的哲学文化、思维水平甚至显现出与一定时期中原儒学文化的交流融通或理论同构性特征。五代十国两宋时期,演进到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各以本民族哲学文化思想观念为母体自主地消化融会儒学,元明清三朝转化创新并涌现出"释儒""伊儒"等少数民族儒学形态。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思想观念"和而不同"、交融互动的关系,由外在到内生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儒学多元化理论形态的创新性建构,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和谐共进的重要传统思想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少数民族哲学文化 传播影响 转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尔功利主义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争论评析
9
作者 吴映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1,共7页
罗尔斯通过间接的和直接的方式非难功利主义,并从多个方面指出人们接受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而不接受功利原则的原因。黑尔从整体上对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的直觉主义本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据于逻辑与事实的功利主义观点,以此来回应罗尔斯... 罗尔斯通过间接的和直接的方式非难功利主义,并从多个方面指出人们接受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而不接受功利原则的原因。黑尔从整体上对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的直觉主义本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据于逻辑与事实的功利主义观点,以此来回应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非难。该理论为解决功利主义的"平等化-最大化"难题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和思路,很大程度上融合了功利主义与正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正义 平等化 最大化 黑尔 罗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党史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三维透视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华霖 田钒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共14页
共同体是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历史的民族”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主要推动力量。着眼于百年党史的视域,以“个体认知—群体实践—整体重塑”三个维度为分析框架,可以大... 共同体是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历史的民族”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主要推动力量。着眼于百年党史的视域,以“个体认知—群体实践—整体重塑”三个维度为分析框架,可以大体看出,党对“中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依法确认;党对“中国各民族”聚居、杂居、散居的政策实践;党在宪制建设中彰显“中华民族”并带领其向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立发展的核心领导者和主要推动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历史民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闪耀世界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公民 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对边境民族地区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伟 苏韦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0,共10页
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缩影,是客观的、基础的、具体的"子共同体",是中国国际治理理念及其实践的重要示范。边境民族地区是"嵌合"周边的特殊区域,也是国家治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周边地区与边境民族地区... 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缩影,是客观的、基础的、具体的"子共同体",是中国国际治理理念及其实践的重要示范。边境民族地区是"嵌合"周边的特殊区域,也是国家治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周边地区与边境民族地区地域相通,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有利于直接为边境民族地区自身及其治理逻辑提供启示。具体而言,有利于为边境民族地区治理提供正确的义利观,彰显治理价值;有利于边境民族地区治理认知结构的重塑,稳固治理逻辑;有利于边境民族地区治理从理论构建转向具体实践,发挥治理能力;有利于边境民族地区治理目标科学化,确保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命运共同体 边境民族地区 义利观 治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的出版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坚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90,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一书,全面展示了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应用的研究成果,成为彰显时代精神和社会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从思想价值、精神价值和知识价值三个维度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一书,以引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一书,全面展示了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应用的研究成果,成为彰显时代精神和社会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从思想价值、精神价值和知识价值三个维度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一书,以引导读者准确认识和把握该书的出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 思想引导 精神启迪 知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服装色彩美术的民俗寓意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树章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3,共2页
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纵观历史,民俗是民间文化的分支,古老民间文化在经过历史洪流的洗礼后,靠着人们耳濡目染,在世代之间传承。民俗文化传承,是贴合民众生活的扬弃式传承,代表民众思... 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纵观历史,民俗是民间文化的分支,古老民间文化在经过历史洪流的洗礼后,靠着人们耳濡目染,在世代之间传承。民俗文化传承,是贴合民众生活的扬弃式传承,代表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民俗文化一直如同河床上的一个个渡口,对其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纵观古今,唐王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其以开放包容、革新除弊的政治理念开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时代,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泱泱华夏的文化礼仪传播四海。唐代服饰与民俗的结合为我们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让我们如同一叶扁舟行于历史星河之上,纵情欣赏无数璀璨与耀眼的文化之星。唐代服饰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国应积极培养非遗保护者和传承人,打造一支强大的非遗研究人才队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研究生的非遗社会调研能力培养至为重要。《唐代服饰文化研究》介绍了光辉灿烂的唐代服饰文化,为哲社类研究生的非遗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传承 一叶扁舟 服饰艺术 唐王朝 人才培养 调研能力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藏区抗美援朝运动探析——基于民族认同的视角
14
作者 聂文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35-40,共6页
目前学术界比较缺乏民族地区抗美援朝运动的研究。文章从民族认同的视角出发,概述了四川藏区抗美援朝运动的主要形式,探讨了抗美援朝运动在消减藏区内部的民族隔阂,通过共同行动的参与、唤起"共患难、同呼吸"的想象,以及增强... 目前学术界比较缺乏民族地区抗美援朝运动的研究。文章从民族认同的视角出发,概述了四川藏区抗美援朝运动的主要形式,探讨了抗美援朝运动在消减藏区内部的民族隔阂,通过共同行动的参与、唤起"共患难、同呼吸"的想象,以及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中所具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运动 四川藏区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雍乾时期四川粮食运销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前程 朱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6-198,共13页
通过对清代雍乾时期四川粮食运销的区域范围、运销方式、交通运输和市场格局等问题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四川已成为国内粮食生产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不仅本省供应充足,而且有大量剩余供政府调拨、采买以及商民贩卖,表明清初... 通过对清代雍乾时期四川粮食运销的区域范围、运销方式、交通运输和市场格局等问题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四川已成为国内粮食生产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不仅本省供应充足,而且有大量剩余供政府调拨、采买以及商民贩卖,表明清初在四川颁布实施的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雍乾时期四川粮食运销之兴盛是建立在本省粮食供给有余、外部市场又有需求这样的条件之上的。嘉道以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四川开始由余粮省渐变为缺粮省,粮食外销逐渐减少,几至断绝。随着粮食商品化前提的渐渐消失,四川粮食商品化与市场化水平遂呈愈益降低之态势。四川粮食商品化发展的这种局限性,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运销 四川 清代雍乾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基层公务员管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0-41,共2页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政治文化领域的建设则相对滞后,而基层公务员的治理情况与政治文化建设水平密切相关。新形势下,我国的基层公务员管理在政治价值观、政治伦理、制度规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党群关系,破坏了政府...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政治文化领域的建设则相对滞后,而基层公务员的治理情况与政治文化建设水平密切相关。新形势下,我国的基层公务员管理在政治价值观、政治伦理、制度规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党群关系,破坏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通过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公务员 管理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西康省司法改革的尝试:《西康民刑事特别法草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吉正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
1939年,西康建省,西康省政治、经济及社会改革全面拉开序幕。1941年,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建议在川康建设方案内制定边区司法特别法规一案,经由立法院法制委员会函请司法院,交司法行政部拟定草案,称为《西康民刑事特别法草案》。该草案将... 1939年,西康建省,西康省政治、经济及社会改革全面拉开序幕。1941年,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建议在川康建设方案内制定边区司法特别法规一案,经由立法院法制委员会函请司法院,交司法行政部拟定草案,称为《西康民刑事特别法草案》。该草案将国民政府现行法律法规与西康省风俗习惯相结合,期望有效解决现行法律法规在西康省贯彻执行难的问题。该草案虽然最终没能付诸实施,但是体现了国民政府在民事、刑事习惯法与现行法律法规相结合处理民族地区事务的原则和尝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西康省 民刑事特别法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王弼“大衍义”的现象学思考
18
作者 段吉福 李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王弼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除了本身内容的创新之外,在思维方式上也和之前的汉学有比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既表现在具体学理上,也表现在方法论上,但是对方法论上的区别和创新,关注度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读这... 王弼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除了本身内容的创新之外,在思维方式上也和之前的汉学有比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既表现在具体学理上,也表现在方法论上,但是对方法论上的区别和创新,关注度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读这种区别,尝试以王弼的"大衍义"思想和汉儒解《易经》的区别这一现象入手,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域下,以现象学为一种方法,对王弼易学思想上的方法论创新给予现象学的解读,从而希望搭建起对魏晋玄学研究的一条新的属于现象学的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大衍义 现象学 真理 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的无纷扰——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再研究
19
作者 李蜀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1,共6页
很多人批评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没有思辨性和形而上学性,完全不能够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思想相比较。但是,这些特点又恰好是伊壁鸠鲁哲学的主要贡献所在。因为他根本就不同意学院派和漫步派对哲学的认识。在他看来,哲学就是... 很多人批评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没有思辨性和形而上学性,完全不能够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思想相比较。但是,这些特点又恰好是伊壁鸠鲁哲学的主要贡献所在。因为他根本就不同意学院派和漫步派对哲学的认识。在他看来,哲学就是心灵的治疗术,其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就是没有恐惧、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伊壁鸠鲁开启了西方哲学中另外一条完全不同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辨哲学的路线,这也是古典西方哲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否则,古典西方哲学就不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哲学思想 自然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与为一——宋末道士郑思肖地理思想
20
作者 李海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9,共5页
宋末元初道士郑思肖的地理思想从内容上看,是关于堪舆、地表以及记载一些地方风土人情的思想或资料,其中堪舆思想最具特色,以"真阳生意"为核心,真阳为体,生意为用,体用不相离,"真阳生意"是天地人的命蒂,一切事物变... 宋末元初道士郑思肖的地理思想从内容上看,是关于堪舆、地表以及记载一些地方风土人情的思想或资料,其中堪舆思想最具特色,以"真阳生意"为核心,真阳为体,生意为用,体用不相离,"真阳生意"是天地人的命蒂,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寻龙、察砂、点穴、观水、立向等问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从特点上看,是三教合一、人体与天地相统一、信仰与爱国情操相结合的地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思肖 道教地理 堪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