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松潘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实践与民族交融——从民族到地方
1
作者 汪丹益僖 彭兰雁 安爽爽 《福建茶叶》 202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松潘地处茶马古道要冲,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松潘饮茶文化在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生动展现着中国茶文化在地方层面的深化与拓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松潘的地方特性有机结合,映照出茶为桥梁,兼...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松潘地处茶马古道要冲,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松潘饮茶文化在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生动展现着中国茶文化在地方层面的深化与拓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松潘的地方特性有机结合,映照出茶为桥梁,兼收并蓄,沟通各民族同胞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本论文聚焦于茶饮品在该县各民族日常饮食中的科学实践及其所体现的民族交融现象,试图通过运用饮食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理论框架,对松潘县人民日常“茶生活”特别是在茶饮品的制作、食用习俗、营养价值以及其在跨民族交往中的角色进行剖析,揭示其在促进各民族生活智慧交流、文化融合及社区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民族交融 松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身藏汉民族关系史研究二十余载的学者——访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王川教授
2
作者 姜凌志 袁昌旭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王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先后应邀到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中国... 王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先后应邀到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中国澳门理工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西来大学等参加学术研讨会、讲学或访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史,尤其是西藏历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含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先后在《民族研究》《哲学研究》发表论文80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3篇;出版《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等专著9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合著)、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合著)、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独著)等8项。文章围绕王川教授的学术经历,结合他在藏汉民族关系史领域二十余载的研究,对其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川 西藏历史 康藏研究 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玛尔巴的生平活动看南亚通道中的文化交流
3
作者 姜凌志 德吉草 多杰仁青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126,共9页
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的一生,不仅以教法传承而闻名,更因他数次前往尼泊尔、印度求法的传奇经历而广为人知,其一生贯穿着中国西藏与南亚诸国的文化交流史。文章通过归纳、释读以16世纪藏族历史学家巴卧·祖拉陈瓦所撰《尊者玛... 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的一生,不仅以教法传承而闻名,更因他数次前往尼泊尔、印度求法的传奇经历而广为人知,其一生贯穿着中国西藏与南亚诸国的文化交流史。文章通过归纳、释读以16世纪藏族历史学家巴卧·祖拉陈瓦所撰《尊者玛尔巴传·成就稀有之语》为主的相关文献,对玛尔巴的生卒年及生平活动进行论证与推断,梳理玛尔巴在南亚通道中参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与时间脉络。以玛尔巴为代表的藏族知识精英与南亚诸国的系列互动,是中国西藏与周边区域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重要书写,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南亚大通道建设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尔巴 生平活动 南亚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书写与哲学升华:李传锋小说创作论
4
作者 刘保昌 祝莹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1,共7页
李传锋的小说创作紧贴时代风云,与时代脉搏共起伏,与时代洪流同潮汐,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无论是动物题材还是人物题材的小说创作,其创作的终极指向都是“人”,而且都是当代历史进程中的生活在武陵地域的土家族人,体现出一名土家族... 李传锋的小说创作紧贴时代风云,与时代脉搏共起伏,与时代洪流同潮汐,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无论是动物题材还是人物题材的小说创作,其创作的终极指向都是“人”,而且都是当代历史进程中的生活在武陵地域的土家族人,体现出一名土家族代表性作家的民族情怀与使命担当。歌颂时代风云,展示地域民族风情,追求哲思的升华与理性的超越,李传锋始终对自由和故乡葆有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体现出深长的人文主义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传锋 武陵情怀 时空书写 哲学升华 人文主义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藏学学会期刊》(JIATS)1-7期的研究内容及特点分析
5
作者 田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探索国际视角下的涉藏研究态势对于理解国际藏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基于国际藏学学会期刊(JIATS)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分析,涵盖了从创刊到目前为止第1-7期论文数据,通过对学科分类、高产作者、研究... 探索国际视角下的涉藏研究态势对于理解国际藏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基于国际藏学学会期刊(JIATS)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分析,涵盖了从创刊到目前为止第1-7期论文数据,通过对学科分类、高产作者、研究机构以及研究热点的演变进行详细梳理,揭示了国际藏学研究的特点,显示出从跨学科整合向深入特定领域发展的趋势。同时关注了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对特定历史人物的研究。另外发现这个时期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在藏学研究中占据主力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藏学学会(IATS) 《国际藏学学会期刊》(JIATS) 藏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本土生态知识研究述论
6
作者 拉先 多杰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建设新时代生态文化,要求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藏族生态文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理念,以构建青藏高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文章通过搜集、... 建设新时代生态文化,要求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藏族生态文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理念,以构建青藏高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文章通过搜集、整理藏族本土生态知识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梳理和研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旨在为学界今后研究藏族传统生态观念和本土生态知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生态文化 本土生态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基于东京都“白十字居家志愿者之会”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亚楠 王星星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2,共8页
日本自1998年12月实施的《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不仅赋予了非营利组织法人资格,还明确将其定位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福利供给的重要力量。此后,在介护保险制度的配套实施下,日本非营利组织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公共福... 日本自1998年12月实施的《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不仅赋予了非营利组织法人资格,还明确将其定位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福利供给的重要力量。此后,在介护保险制度的配套实施下,日本非营利组织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公共福利供给和商业福利供给的不足。本文梳理了日本政府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以日本非营利组织“白十字居家志愿者之会”为对象开展个案研究。该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以下启示:激发民间活力,促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积极开展“互助式”养老,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非营利组织 志愿者 社区养老服务 社会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东西方文明古国与吐蕃的早期接触中吐火罗的作用及其影响
8
作者 加央平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2,共8页
文章通过藏汉文献资料比较研究来梳理藏文史料中吐火罗概念与吐火罗的历史地理方位的记述,探寻吐火罗地区与藏族地区间存在的相同相似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证西方藏学家考证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笔下的早期在印度北部沙漠中... 文章通过藏汉文献资料比较研究来梳理藏文史料中吐火罗概念与吐火罗的历史地理方位的记述,探寻吐火罗地区与藏族地区间存在的相同相似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证西方藏学家考证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笔下的早期在印度北部沙漠中淘金的印度人(Indians)即“藏族人”,藏汉史料里中原汉地高僧、使者在丝绸之路上通过吐火罗等地往来于西藏的记载,以及藏文史书内关于藏族上古时期对于周边主要文明古国认知的大略记述,认为前吐蕃王朝时期东西方文明古国通过吐火罗等地对藏民族有所认知,并存在文化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明古国 吐火罗地区 藏族 前吐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入藏弘法事迹考述
9
作者 楞本先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
13世纪初,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入藏广泛传播佛教教义教理,翻译诸多显密经典,引介印度五明,促进了藏传佛教十明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对藏族传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了较大影响。探讨喀且班钦在戒律传承、修订翻译《释量论》、纠谬佛灭年代、建... 13世纪初,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入藏广泛传播佛教教义教理,翻译诸多显密经典,引介印度五明,促进了藏传佛教十明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对藏族传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了较大影响。探讨喀且班钦在戒律传承、修订翻译《释量论》、纠谬佛灭年代、建造弥勒佛像等方面的事迹,可系统了解其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和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钦释迦室利 戒律传承 佛灭纪年 释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的藏传因明特点探析
10
作者 万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99,共7页
西方的逻辑、中国的名辩和古印度因明,构成了世界逻辑的三大体系。藏传因明虽源于古印度因明,但在我国西藏传承发展的一千多年中,经过不断整合改造,并与藏传佛教相融并行,共同发展,形成了具有浓郁藏传佛教特点的藏传因明。文章通过比较... 西方的逻辑、中国的名辩和古印度因明,构成了世界逻辑的三大体系。藏传因明虽源于古印度因明,但在我国西藏传承发展的一千多年中,经过不断整合改造,并与藏传佛教相融并行,共同发展,形成了具有浓郁藏传佛教特点的藏传因明。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发展历史、传承方式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对藏传因明与印度因明、汉传因明、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学科间互动、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承模式,以此论证藏传因明的诸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藏传因明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路故地吐火罗与吐蕃间早期佛教文化交流
11
作者 加央平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文章运用藏汉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梳理史料中记载的佛教传入吐火罗地区与吐蕃的历史,以及佛教经过吐火罗地区初传吐蕃的过程,探讨了吐火罗故地与吐蕃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史。从中发现,由于吐火罗处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吐火罗故地... 文章运用藏汉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梳理史料中记载的佛教传入吐火罗地区与吐蕃的历史,以及佛教经过吐火罗地区初传吐蕃的过程,探讨了吐火罗故地与吐蕃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史。从中发现,由于吐火罗处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吐火罗故地与佛教在中原汉地和吐蕃的初传直接相关,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形成的早期历史有重要影响。这对研究佛教文化经由丝绸之路分别传入中原汉地与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溯源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火罗故地 吐蕃 佛教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