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西方政治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蜀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52,共8页
西方政治主要关心的是公共领域问题。而中文的"政治"主要是管人理事的问题,更多的是同权势地位和权力直接相关。近代以降,社会领域在西方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西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含义,使得政治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公共性含... 西方政治主要关心的是公共领域问题。而中文的"政治"主要是管人理事的问题,更多的是同权势地位和权力直接相关。近代以降,社会领域在西方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西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含义,使得政治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公共性含义,而且也有了同国家政权相关的新语义。然而,在当今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中,对于公共性这样的真正政治含义则重视不够,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国家权力这样的问题上。这样,公民社会或公共领域的建立这种也许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问题便被排斥在了政治研究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社会 阿伦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边缘中的高深造诣:清初少数民族学者高奣映的儒学创获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翰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5,共6页
清初云南的少数民族学者高奣映(白族或彝族),对于儒学倾心甚多、成就显著,并且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他在《太极明辨》中确立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观念,其对于宋儒周敦颐、朱熹"无极而太极"... 清初云南的少数民族学者高奣映(白族或彝族),对于儒学倾心甚多、成就显著,并且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他在《太极明辨》中确立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观念,其对于宋儒周敦颐、朱熹"无极而太极"理论命题的"明辨",显示出一种"原儒"的理论立场。高奣映的儒学成就在我国少数民族哲学中独树一帜,拓展了传统儒学在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中的融汇创新,深化了宋明理学固有的理论主题和哲学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奣映 儒学 少数民族哲学 太极 理气 动静 闲邪存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垠 唐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共16页
地缘经济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维护和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和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以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从战略学理论的角度明确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层面是理... 地缘经济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维护和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和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以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从战略学理论的角度明确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层面是理解当前南海政策贵在谋势而非谋得某些短期利益的关键所在: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的一环,其主要功能在于使用一切国家资源,通过分配任务和协调行动来妥善解决这一领域中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问题,有时为了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还必须作出必要的让步并制定放眼长远而又务求实际的战略政策。中国南海地缘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外部性和冲突性特征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明确认清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明确辨识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挑战,继承和创新历来的南海政策,通过以国内立法形式界定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与行动标线,在"新安全观"框架下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解决南海利益争端,加快转变"中国———东盟"的贸易和金融合作模式,创新"搁置争议"战略的具体手段以及大力实施海权以配合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施行等政策来经略南海并作出超前而积极的战略决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总体战略 地缘经济战略 战略决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化博弈视角下的企业竞争力发展机制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剑 杨汉兵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机制,并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演化路径,指出企业竞争力演化的路径体现为"突破惯例——搜寻优势——重新选择"这三个动态变迁的阶段,提出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机制,并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演化路径,指出企业竞争力演化的路径体现为"突破惯例——搜寻优势——重新选择"这三个动态变迁的阶段,提出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突破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遵循企业竞争力演化的科学路径,在开拓创新的基础上,培育和保持企业的动态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企业竞争力 发展机制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哲学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方鹿 刘俊哲 金生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5,共8页
巴蜀哲学作为巴蜀文化各发展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蜀学之魂,长于思辨;多元会通,兼容开放;释经创新,超越前说;沟通道欲,情理结合;躬行践履,注重事功,批判专制等主要特点。并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 巴蜀哲学作为巴蜀文化各发展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蜀学之魂,长于思辨;多元会通,兼容开放;释经创新,超越前说;沟通道欲,情理结合;躬行践履,注重事功,批判专制等主要特点。并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不可分割地与中国经学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促进中国哲学与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哲学 特点 历史地位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方鹿 刘俊哲 金生杨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巴蜀哲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脉络主要体现在,汉代巴蜀哲学在长期孕育中崛起,蜀汉至隋唐五代巴蜀哲学在流传兼容中演进,两宋巴蜀哲学发展形成高潮,元明清巴蜀哲学对理学做出批判性自我反省,近现代巴蜀哲学在批判传统中... 巴蜀哲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脉络主要体现在,汉代巴蜀哲学在长期孕育中崛起,蜀汉至隋唐五代巴蜀哲学在流传兼容中演进,两宋巴蜀哲学发展形成高潮,元明清巴蜀哲学对理学做出批判性自我反省,近现代巴蜀哲学在批判传统中走向兴盛而具有新时代特点,而四川彝族、藏族哲学的发展丰富了巴蜀哲学的内涵。通过对巴蜀哲学发展脉络的考察,可见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哲学 发展脉络 影响 贡献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视阈下的企业竞争力演化:一个动态分析框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剑 袁蕴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8,共8页
制度经济学者和演化经济学者关于制度动态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文章从动态的角度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企业制度在"传承——创新——确立"的过程中,企业竞争力... 制度经济学者和演化经济学者关于制度动态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文章从动态的角度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企业制度在"传承——创新——确立"的过程中,企业竞争力也经历了"突破惯例——搜寻优势——重新选择"三个动态变迁的路径,并以中兴通讯公司企业竞争力现状为例验证了理论分析框架。文章提出我国企业应该进一步突破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遵循企业竞争力演化的科学路径,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培育并保持企业动态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企业竞争力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成都户籍制度改革模式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崔庆五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6,共7页
2010年底以来成都市所推行的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被誉为中国"最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认真总结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成都户籍制度改革,而且对当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也... 2010年底以来成都市所推行的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被誉为中国"最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认真总结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成都户籍制度改革,而且对当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概况总结了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利条件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成都户籍制度改革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户籍制度改革 城乡一体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一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性动因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体系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剑 李宝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3期25-27,共3页
文章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均衡模型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学根源,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利润函数的内生变量,两者呈正相关。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不同阶段适时调整社会责任战略,勇于承担企业社... 文章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均衡模型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学根源,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利润函数的内生变量,两者呈正相关。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不同阶段适时调整社会责任战略,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并通过有效路径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内生性动因 利润驱动 实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道”论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吉福 李蜀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0,共8页
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更是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论证了老子提出的道的存在性问题;其二全面论述了"天"的问题,将"天"从主宰万物降低到了万物的一种,从而突出了大道... 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更是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论证了老子提出的道的存在性问题;其二全面论述了"天"的问题,将"天"从主宰万物降低到了万物的一种,从而突出了大道的本原性地位;其三,庄子特别研究了人的问题,提出了真人、圣人、至人等标准,从多种角度论证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性质。因此,在庄子哲学思想中人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庄子看来,只有人能够到达自己内在的逍遥境界,从而说明了人与万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万物都要顺应自然而唯有人能够超越自然。这样,庄子就将老子开创的以道为基础的宇宙论哲学完全转到了人生哲学方向上来,并为中国人的人生姿态提供了另外一种形态。其意义和影响对于后世都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境遇及路径构建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乃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有效传播的过程。正视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全面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整合力;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有效传播的过程。正视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全面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整合力;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等五方面对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构建,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网络传播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演化研究——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剑 贾秀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1期105-112,共8页
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SPM(规模—方式—主体)的角度将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为三个时期,按制度变迁的历程对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纵... 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SPM(规模—方式—主体)的角度将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为三个时期,按制度变迁的历程对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进而验证了文章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曲折中得到持续增强,当前在制度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已步入攻坚阶段,尤其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以及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已进入到严重的制度瓶颈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寻规律,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制度的持续、稳定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制度变迁 企业竞争力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克立先生文化综合创新三境界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翰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4-119,共6页
方克立先生"最能心契和赞同的是张(岱年)先生倡导的‘综合创新’之义",标志方先生"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第一境界或对这一文化观的契同境界,奠立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的文化方向和理论自觉;作出"古... 方克立先生"最能心契和赞同的是张(岱年)先生倡导的‘综合创新’之义",标志方先生"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第一境界或对这一文化观的契同境界,奠立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的文化方向和理论自觉;作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阐释并大力弘扬,是方克立先生深化和发展了的境界或曰深化境界,表现出从理论自觉到理论自信、从高明到创进的推展;"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方克立先生"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升华或最新境界,在马、中、西三"学"中,蕴含"强魂健体、魂体相依方能成大用"的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克立 张岱年 当代中国文化 综合创新 “马魂 中体 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六原则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庆五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起点的,必须遵循和坚持传播的基本原则。借鉴传播学中的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 传播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社“离农化”倾向及其回归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庆五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6,共5页
文章提出,农村信用社的逐利性、"三农"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的"离农化"倾向,并由此强化了农村金融排斥,弱化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经济的功能,最终制约了"三农"... 文章提出,农村信用社的逐利性、"三农"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的"离农化"倾向,并由此强化了农村金融排斥,弱化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经济的功能,最终制约了"三农"经济发展。唯有消除农村金融排斥,解除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经济约束,优化宏观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农村信用社向"三农"经济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三农经济 离农化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方志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吉正芬 韩连启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文章研究的"西藏地区方志"是指自清代以来,西藏行政区划所在区域内官方及私人编纂的方志或具有方志性质的地方文献资料。从方志的编修及整理、具体志书研究、方志编修工作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回顾与总结,以期梳理出西藏地... 文章研究的"西藏地区方志"是指自清代以来,西藏行政区划所在区域内官方及私人编纂的方志或具有方志性质的地方文献资料。从方志的编修及整理、具体志书研究、方志编修工作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回顾与总结,以期梳理出西藏地区方志研究的现状,旨在让西藏地区方志的研究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地方志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及路径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乃云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1,共4页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较为复杂,表现出理论创新不足、针对性不强、传播方式落后、传播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较为复杂,表现出理论创新不足、针对性不强、传播方式落后、传播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测评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分析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和长效机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现实境遇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启章 高乃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2,68,共4页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与潮流。全球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间,同时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分析全球化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点,从而寻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与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尔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统一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映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在黑尔看来,从普遍规定主义出发,传统功利主义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水火不容。一方面,不必过多地关注那些少见的、不重复发生的特殊情况,而依据道德直觉原则或康德义务论行动;另一方面,在一些确属特殊的情况下,... 在黑尔看来,从普遍规定主义出发,传统功利主义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水火不容。一方面,不必过多地关注那些少见的、不重复发生的特殊情况,而依据道德直觉原则或康德义务论行动;另一方面,在一些确属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批判思维灵活地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而根据功利主义原则去行动,这就是康德主义的功利主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尔 康德义务论 功利主义 结合 罗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近现代哲学思想的转型、发展及其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俊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30,共5页
由于巴蜀地区近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阶级关系及思想斗争的错综复杂性,巴蜀哲学形成了一个多元要素的复合体。在哲学思想形态上,体现为马列主义、现代新儒家思想、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三者并存,其中现代新儒家思... 由于巴蜀地区近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阶级关系及思想斗争的错综复杂性,巴蜀哲学形成了一个多元要素的复合体。在哲学思想形态上,体现为马列主义、现代新儒家思想、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三者并存,其中现代新儒家思想更为凸显。在哲学思想变化和创新方面,蕴涵着哲学思想的经学的研究出现了思想上的六变,并赋予了古代经学的近代政治思想色彩,而且西方哲学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革命等思想被有选择性的吸纳,还进行了哲学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文化观等方面的创新。在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上,巴蜀哲学沿着先经学哲学、再政治哲学、后学理性哲学的逻辑路径向前推进。近现代众多的巴蜀哲学家或思想家在学术视野、新思想的接受、理论的创新、思想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的表现。此外,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哲学在近现代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近现代哲学 转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