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景观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娟 周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以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景观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园总体景观、建筑景观、绿化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景观5个一级因子和19个二级因子组成的校园景观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校... 以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景观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园总体景观、建筑景观、绿化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景观5个一级因子和19个二级因子组成的校园景观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校区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校园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21,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于中等水平。各分项评价指标表现出不均衡性,绿化植物景观(3.61)、校园总体景观(3.30)、校园建筑景观(3.14)3项指标得分较高,尤其在植物四季景观多样性、校园景观优美度方面表现突出,分别为3.76和3.62,达到Ⅱ级标准,其中北区映月潭片区、南大门东西两侧片区深受师生喜爱;水体景观和小品景观于与公共设施两项指标得分较低,分别为2.80和2.74。评价结果符合校园实际,找出了校园景观存在人文景观要素缺乏、水体景观不完善、公共设施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对校园景观的改进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大学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滨水景观空间与人群行为方式调研——以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为例
2
作者 郭宏楠 苏滢 +1 位作者 何明 徐梦一 《现代园艺》 2017年第4期64-66,共3页
民族高校是孕育民族人才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滨水景观空间,能够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校园民族风情,同时,民族高校校园滨水景观空间对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调查研究从实践出发,进行民族高校校园滨水... 民族高校是孕育民族人才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滨水景观空间,能够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校园民族风情,同时,民族高校校园滨水景观空间对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调查研究从实践出发,进行民族高校校园滨水景观空间与人行为的研究,为民族高校校园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空间 民族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交往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长柳 赵兵 +1 位作者 麦贤敏 聂康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1,共7页
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十三寨为例,对其文化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村寨特色文化与村寨景观相互作用的三个特征尺度,进而提出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十三寨为例,对其文化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村寨特色文化与村寨景观相互作用的三个特征尺度,进而提出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技术和方法,以期为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编制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特征尺度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板夹溪十三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4
4
作者 孟莹 戴慎志 文晓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乡村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安居乐业,也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规划实践面临诸多难题,导致乡村规划实践问题频出。研究立足于乡村规划的制度化、目的、作用和价值认同,从认知和方法层面提出科学的乡村规划实践内容要求,界定... 乡村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安居乐业,也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规划实践面临诸多难题,导致乡村规划实践问题频出。研究立足于乡村规划的制度化、目的、作用和价值认同,从认知和方法层面提出科学的乡村规划实践内容要求,界定乡村规划的功能作用,处理好乡村规划中各社会主体对乡村规划要素、体系的价值认同,并为乡村规划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规划实践 制度化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气候环境特征的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周媛 石铁矛 +1 位作者 胡远满 刘淼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89,共7页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规划不仅与城市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同时也通过自身合理有效的空间格局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从城市气候环境的特征、绿地景观格局与城市气候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沈阳市夏季为例,综合利用RS-GIS...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规划不仅与城市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同时也通过自身合理有效的空间格局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从城市气候环境的特征、绿地景观格局与城市气候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沈阳市夏季为例,综合利用RS-GIS-CFD数值模拟法,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对城市风速、污染物、地表温度的空间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了气象要素及污染物扩散规律,并提出基于气候环境特征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的相关规划策略,从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环境特征 景观格局 "格局-效应"机制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识别、选择及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智勇 李纯 +2 位作者 黄亚平 杨柳 郑志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3,共8页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密集区空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生态空间的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文章在对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现状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主要包括生态联系带、生态极核、网...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密集区空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生态空间的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文章在对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现状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主要包括生态联系带、生态极核、网状廊道和生态基底,同时结合国内外部分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实证分析构建"绿带+环楔""绿心+环楔"的生态空间结构框架,并提出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框架、完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区域生态空间管治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密集区 生态空间 结构要素 结构框架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三维格局影响下的污染气体扩散效应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绥 石铁矛 +3 位作者 周诗文 宫继萍 朱蕾 周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城市三维格局对污染气体扩散的影响,揭示空间形态与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关联.方法应用CFD数值模拟技术,选择典型城市商业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汽车排放尾气中PM_(10)为污染源,模拟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质量浓度分布,以实地监测数据... 目的研究城市三维格局对污染气体扩散的影响,揭示空间形态与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关联.方法应用CFD数值模拟技术,选择典型城市商业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汽车排放尾气中PM_(10)为污染源,模拟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质量浓度分布,以实地监测数据验证精度,揭示了大气污染物在街区空间三维坐标下的扩散规律.结果污染气体的扩散效应与街区三维景观格局有着密切联系:在10 m、30 m、50 m不同高度水平截面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降低趋势、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受建筑密度影响显著;街谷两侧建筑高度、空间组合以及建筑自身形态决定了街谷内局部流场.结论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三维格局对街区大气污染的影响,从城市通风廊道、开放空间、天际线高度变化及底层灰空间等多个层面,对城市街区的三维景观格局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改善严峻的大气污染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景观格局 大气污染物 商业街区 数值模拟 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新农村综合体规划方法——以德阳市新华村综合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兵 郑志明 王智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近年来,我国对乡村规划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开拓新的视角、探寻新的规划方法,将乡村规划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研究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从乡村旅游... 近年来,我国对乡村规划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开拓新的视角、探寻新的规划方法,将乡村规划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研究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乡村旅游的作用,从安居、乐业和文化等方面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农村综合体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功能布局、景观环境提升、景观环境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四个方面促进其融合的规划策略及方法,并结合德阳市新华村综合体规划案例,阐述这四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综合体规划 乡村旅游 景观环境 功能布局 新华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乡镇发展特征、问题及规划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智勇 李纯 +2 位作者 杨柳 郑志明 胡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文章基于湖北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系列规划的编制背景,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着手,探讨了湖北省山区乡镇在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杨寨镇、龙凤镇、松柏镇、陈贵镇和茶... 文章基于湖北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系列规划的编制背景,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着手,探讨了湖北省山区乡镇在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杨寨镇、龙凤镇、松柏镇、陈贵镇和茶店镇的实践提出了"富裕城乡""集约城乡""绿色城乡""畅达城乡"的山区乡镇规划对策,以期科学引导山区乡镇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乡镇 发展特征 问题 规划对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媛 石铁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7-174,共8页
该研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沈阳市设计不同生态功能的绿楔、绿带、绿道、公园及其他类型的绿地,形成了"四带、三环、七楔、网络连接"的城市绿地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方案。结合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计... 该研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沈阳市设计不同生态功能的绿楔、绿带、绿道、公园及其他类型的绿地,形成了"四带、三环、七楔、网络连接"的城市绿地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方案。结合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夏季绿地景观优化格局影响下的大气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城市绿地规划优化策略。模拟结果表明:城市风速、SO_2以及温度的空间扩散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城市绿地优化空间布局能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SO_2的空间扩散,更好地形成城市通风廊道,同时,随着高度的增加,城市风速、SO_2以及温度的空间扩散的阻力逐渐降低。基于CFD的城市绿地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能有效地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优化措施和概念性设计进行模拟研究和评估,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量化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效应 景观格局 数值模拟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代以来我国大都市区空间规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超深 靳来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33-38,共6页
针对中国绝大多数特大城市已进入都市区发展阶段,但大都市区化相关理论研究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状,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都市区规划研究作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大都市区概念、都市区化特点及其典型特征、空间结构及优化策略、演进机理及... 针对中国绝大多数特大城市已进入都市区发展阶段,但大都市区化相关理论研究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状,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都市区规划研究作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大都市区概念、都市区化特点及其典型特征、空间结构及优化策略、演进机理及机制等问题。现阶段一方面国内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理论匮乏,以分析与总结国外案例为主,同时,尽管空间优化策略中的多中心空间策略得到普遍认可,但学术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基本认可轨道交通有利于都市区空间重构,但是量化分析方法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出台大都市区界定的行业标准或规范,探索中国语境下的大都市区空间规划类型与编制内容,探索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对轨道线网规划的指导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治理与发展 城市规划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演进机制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景区分级保护规划 被引量:11
12
作者 聂康才 严苗 周学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用地适宜性是用地适宜建设程度的量度,两者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千佛山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子景区详细规划借助Arc GIS平台进行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这两项评价进行景观综...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用地适宜性是用地适宜建设程度的量度,两者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千佛山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子景区详细规划借助Arc GIS平台进行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这两项评价进行景观综合保护分级,制定分级保护策略,对规划新增景点选址和布局游览设施选址从景观敏感度与用地适宜性评价方面进行辅助决策,提高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景观敏感度 用地适宜性 风景名胜区 保护分级 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城、人和谐共生--青川县城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莹 韩华 余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54,共7页
灾后重建规划,应首先考虑人的安全性,注意避让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理因素,同时注意设施的完善与文化的传承。青川县城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山、水、城、人的和谐共生为规划理念,以人为本,趋利避害,巧借山水资源,力图做到山、水、城的融合... 灾后重建规划,应首先考虑人的安全性,注意避让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理因素,同时注意设施的完善与文化的传承。青川县城老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山、水、城、人的和谐共生为规划理念,以人为本,趋利避害,巧借山水资源,力图做到山、水、城的融合,为人们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青川县老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藏族聚居区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体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伟 刘春燕 刘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四川藏族聚居区的藏传佛教建筑起源早,数量多,发展成熟,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建筑外部空间体系以及川藏寺庙的建筑格局,为藏传佛教在川藏地区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探析川藏佛教寺庙的建筑外部空间体系时... 四川藏族聚居区的藏传佛教建筑起源早,数量多,发展成熟,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建筑外部空间体系以及川藏寺庙的建筑格局,为藏传佛教在川藏地区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探析川藏佛教寺庙的建筑外部空间体系时,以寺庙建筑外部空间形式为基础,对照其他藏族聚居区寺庙建筑外部空间系统的异同关系,从功用及文化角度,分五个方面论述四川藏族聚居区寺庙建筑外部空间层次的内容,可以看出其的特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宝殿寺 空间体系 曼陀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重建路径下的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聚落空间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29-232,共4页
5·1 2汶川大地震后,灾后重建成为当地居民三年中建设的主旋律。灾后重建是一条特殊的城镇化路径。民族地区的聚落空间具有强烈的地缘、血缘和族缘特性,对其聚落空间的恢复重建主要受到重建方式、土地使用权属和资本注入方式等因素... 5·1 2汶川大地震后,灾后重建成为当地居民三年中建设的主旋律。灾后重建是一条特殊的城镇化路径。民族地区的聚落空间具有强烈的地缘、血缘和族缘特性,对其聚落空间的恢复重建主要受到重建方式、土地使用权属和资本注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无论采取何种建设模式,民族地区聚落空间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特色仍是应得以保持与强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民族地区 聚落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州和政县松鸣镇冰雪运动小镇城市设计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毛刚 李毅 +8 位作者 侯方堃 周剑锋 叶云剑 惠珍珍 刘剑平 张蓉 丁文静 徐丽毓 宗希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品质的强劲动力,各地纷纷涌现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和政县松鸣镇区城市设计以冰雪运动为核心主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梳理自身的优势条件与存在问题,从城乡协调发展、...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品质的强劲动力,各地纷纷涌现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和政县松鸣镇区城市设计以冰雪运动为核心主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梳理自身的优势条件与存在问题,从城乡协调发展、城镇空间形态与风貌、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规划路径,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新模式,构建了生态与城镇交融的冰雪运动小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冰雪运动小镇 松鸣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营造政策及其启示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婷婷 麦贤敏 周智翔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2-66,共5页
近年来,乡村人口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特色产业缺失、传统文化衰败及生活品质下降等成为我国大陆地区乡村规划建设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推行的"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新故乡营造计划"&q... 近年来,乡村人口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特色产业缺失、传统文化衰败及生活品质下降等成为我国大陆地区乡村规划建设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推行的"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新故乡营造计划""健康社区六星计划"能较为成功地应对上述问题。研究对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背景、目标及内涵进行了分析,重点解读了社区营造政策的演变历程,并结合白米社区和桃米社区的营造实践,提出大陆地区乡村规划建设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培训、鼓励公众参与和促进多方协作等方面借鉴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政策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政策 乡村规划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站厅空调负荷预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婷婷 毕海权 +2 位作者 王宏林 王晓亮 周远龙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1期590-594,共5页
中央空调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建筑中的重点耗能设备,由于在运营初期其负荷远小于设计负荷、缺乏实时负荷值而无法根据建筑的实际负荷动态调节,导致其目前能耗较大。文中以地铁车站站厅公共区域的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调负... 中央空调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建筑中的重点耗能设备,由于在运营初期其负荷远小于设计负荷、缺乏实时负荷值而无法根据建筑的实际负荷动态调节,导致其目前能耗较大。文中以地铁车站站厅公共区域的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基于trnsys系统仿真平台建立负荷计算模型。按照正交试验方法设计的试验方案,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对显著影响地铁车站站厅空调能耗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基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排序和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空调负荷预测模型。以预测负荷值与实际负荷值误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采用仿真模拟实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较为稳定,未出现明显震荡(R^2=0.99956),预测负荷与模拟负荷的均方根误差变异系数较小(3.6%)。在客流变化、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9.8257%和11.675%。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有效预测地铁车站站厅公共区域空调负荷,可为地铁车站空调控制系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负荷预测 方差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空间营造的逻辑——基于文化与社会空间理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孟莹 张冠增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9,共7页
基于乡村文化、社会、环境与能动者的关系视角,按照空间营造理论,把乡村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空间形成过程中文化、社会等结构性要素的相互作用,阐述了乡村空间营造的结构层级、不同层级的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乡村空间营... 基于乡村文化、社会、环境与能动者的关系视角,按照空间营造理论,把乡村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空间形成过程中文化、社会等结构性要素的相互作用,阐述了乡村空间营造的结构层级、不同层级的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乡村空间营造实践,分析了乡村主体的价值取向和空间的文化意义,提出正是乡村内生的文化价值体系,与土地制度及管理方式一起,形塑了空间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的空间结构。同时,针对空间营造的社会过程,指出乡村主体与其他主体在自组织方式基础上,与财产继承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一起形塑了空间社会属性和社会空间结构。最后指出空间营造的核心是乡村文化价值的营造,主体和客体在认知方面的统一才有利于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空间营造 规划实践 社会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水廊道的丘陵城镇多尺度海绵系统构建 被引量:9
20
作者 焦胜 周敏 +2 位作者 戴妍娇 尹怡诚 韩静燕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102,共8页
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使城镇下垫面硬化程度加剧,“三通一平”阻断了雨水径流自然“源一汇”过程,对此,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水文“源一汇”特征和水情问题探索适宜的海綿城市规划方法。本文针对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密集的特点,提出基于雨水麻... 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使城镇下垫面硬化程度加剧,“三通一平”阻断了雨水径流自然“源一汇”过程,对此,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水文“源一汇”特征和水情问题探索适宜的海綿城市规划方法。本文针对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密集的特点,提出基于雨水麻道的城镇多尺度海綿系统构建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根据地形特征提取多个尺度的雨水廊道作为生态排水娜道,通过廊道连接城镇中对应尺度的节点低影响设施,合理划分汇水单元层级化管理雨洪,综上建立生态排水网络解决暴雨多发气候条件下城鎮易涝的问题。同时,通过将海绵系统构建与城市规划编制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探索在空间布局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雨水管网规划、指标图则规划等总规和控规层面的规划中落实海綿系统的规划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系统 雨水靡道 丘陵地区 多尺度 多规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