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类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石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2,共8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新时代应坚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如磐初心,聚焦课程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性作用,贯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深刻内涵。文章结合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类课程建设的学理阐...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新时代应坚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如磐初心,聚焦课程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性作用,贯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深刻内涵。文章结合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类课程建设的学理阐释、现实价值、总体设计与实践探索,提出须加强系列课程创新的“顶层设计”,增进课程体系的民族共同性和融合性,并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思政育人、组织实施、多元评价等方面展开路径分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类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目标提供积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院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言”与《尔雅》 ——基于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角度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启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56,共10页
“雅言”就是“雅正之言”,也就是“夏言”,是夏商周以来的通用语言,它以河洛方言为基础方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以“正名”论、“辩说”论等政治哲学观和语言哲学观为思想指引,以“雅言”为通用语言和读书音,以《尔雅》为推广雅言的教科... “雅言”就是“雅正之言”,也就是“夏言”,是夏商周以来的通用语言,它以河洛方言为基础方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以“正名”论、“辩说”论等政治哲学观和语言哲学观为思想指引,以“雅言”为通用语言和读书音,以《尔雅》为推广雅言的教科书,全面推进“书同文”,促进国家大一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尔雅》 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的文学精神认同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容丰 孙纪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7,共13页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表现出对崇雅精神、诗史精神和事功精神这三种文学精神的普遍认同。认同现象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丰润土壤,在这一文化背景的浸染下,文教政策、科举制度、家族传统、家风家脉等因素共同彰显出"土壤结构"...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表现出对崇雅精神、诗史精神和事功精神这三种文学精神的普遍认同。认同现象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丰润土壤,在这一文化背景的浸染下,文教政策、科举制度、家族传统、家风家脉等因素共同彰显出"土壤结构"的浑厚力量。同时儒家文化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的互动与互构,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成为文学话语的外在支撑。文学精神认同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话语的建构存在着促进与反哺的双向互动关系,且文学精神认同也贯穿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话语建构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发展演进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家族文学 文学精神认同 互动互构 文学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像转化
4
作者 刘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化影像转化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一转化过程不仅要求电影创作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还需要他们尊重电影本体语言的特性,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 在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化影像转化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一转化过程不仅要求电影创作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还需要他们尊重电影本体语言的特性,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语言相结合。创新电影叙事、运用先进技术和拓展想象空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电影想象力的三大支柱,通过重新诠释和想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人物,电影创作者能够创造出新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为观众传递文化价值的同时,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影像转化 想象力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及其未来发展进路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洪杰 石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8,共13页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现阶段应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在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事业发展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时代要求,总结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政策制定及...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现阶段应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在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事业发展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时代要求,总结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政策制定及其阶段性特征,在宏观层面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治理体系,为中观层面的政策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同时,从微观层面着眼于教育合作的多方参与者,关注参与人员的规模、交流活动的成效以及教育发展的态势等。未来,还应从完善语言治理体系、构建项目合作集群、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着力立体化人才培养、加强数智战略对接等方面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共同体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 国际中文教育 区域国别研究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感知及语言符号景观塑造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琳 董洪杰 姚成雨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8,共9页
“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是构建城市美食创意体系的重要动力,由语言符号景观形塑的实体空间、主体空间、文化空间与商业空间对促进美食文化传播亦具有重要作用。从旅游者视角出发,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美食之... “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是构建城市美食创意体系的重要动力,由语言符号景观形塑的实体空间、主体空间、文化空间与商业空间对促进美食文化传播亦具有重要作用。从旅游者视角出发,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美食之都”成都展开描写,分析语言符号景观对构建认知情感的影响;从旅游地视角出发,选取成都美食聚集地宽窄巷子作为调查点,考察多模态语言符号景观的分布与特征。由此,提出“美食之都”城市语言符号景观塑造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之都 城市形象感知 语言符号景观 城市语言治理 美食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蒙藏史籍的命名交互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毛太 加洛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4,155,共9页
在长期的交往交流过程中,我国蒙藏两民族的史籍在内容和编纂体例,以及命名方式上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八思巴所著《彰所知论》首次将蒙古写入藏族史书,《红史》继承其撰写体例,并在书写内容上进行了扩充,其命名借鉴了蒙古族以色彩命名... 在长期的交往交流过程中,我国蒙藏两民族的史籍在内容和编纂体例,以及命名方式上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八思巴所著《彰所知论》首次将蒙古写入藏族史书,《红史》继承其撰写体例,并在书写内容上进行了扩充,其命名借鉴了蒙古族以色彩命名的方式。同时,蒙古族史籍的文本体例深受藏族史籍《彰所知论》的影响,而《十善福经白史》一类的史书则受到藏文伏藏文献的影响,其命名将藏文“■”译成蒙古文。这种蒙藏史籍的交互影响展现了蒙藏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 蒙藏史籍 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互证:共同时空背景下的杜诗与敦煌文献
8
作者 徐华 王启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215,228,共11页
杜诗和敦煌文献在时空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彼此互相提供语言环境、文献环境和文学底色。在语言上,二者都使用源远流长的通用书面语——文言,又使用北方话口语。这种北方话口语实际上是唐代西北方言,它以帝都长安话为基础方言和标准音,... 杜诗和敦煌文献在时空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彼此互相提供语言环境、文献环境和文学底色。在语言上,二者都使用源远流长的通用书面语——文言,又使用北方话口语。这种北方话口语实际上是唐代西北方言,它以帝都长安话为基础方言和标准音,在唐帝国具有权威通用地位。在唐玄宗等帝王的倡导和影响下,杜诗和敦煌文献追求清新、实用、趋时的语体和文风。因此,杜诗与敦煌文献已具备文献互证的前提。语音层面,杜诗与敦煌变文可能代表了中唐以后长安为代表的西北方音(同时兼顾洛阳等地的中原音韵)。词汇层面,杜诗使用了不少北方汉语词,与敦煌文献可以互证;杜诗和敦煌文献中有不少疑难词语,亦可以互相观照而求其真义。文字层面,杜诗传本中纷繁复杂的异文,也可以据敦煌文献得其本真。可见,杜诗和敦煌文献在语音、词汇和文字上完全可以互证,杜诗和敦煌文献中的语言文字和文学、史学疑案,也可以相互发明,得其正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互证 杜诗 敦煌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池五山《五山堂诗话》的成书及版本考述——兼论中日诗话互鉴
9
作者 曾明 蔡冰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要产物。另一方面,菊池五山的家学渊源及求学经历对《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五山堂诗话》的版本,学界历来多采用《日本诗话丛书》这一版本,通过梳理《五山堂诗话》的版本源流,发现目前最善本当为刊行于文政元年(1466年)的双鹤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池五山 《五山堂诗话》 《随园诗话》 “性灵说”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汇视阈中的藏地书写
10
作者 彭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地文学书写逐渐产生持续性影响力,其中引人注目的藏地书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藏族籍的“他者”作家创作。文学藏地在“他者”作家文明交汇视野下呈现或苦难或诗意或玄奇的多维地理形象。其藏地景观形塑所体现出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地文学书写逐渐产生持续性影响力,其中引人注目的藏地书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藏族籍的“他者”作家创作。文学藏地在“他者”作家文明交汇视野下呈现或苦难或诗意或玄奇的多维地理形象。其藏地景观形塑所体现出的预设性文化视野及文明碰撞,显现出当代人对传统与现代文明在否定中又含有肯定的复杂情感。他者在寻梦藏地中体会到文化共契与间隔,进而表现为“归去来兮”的往返循环。这其中所蕴含的“悬置性”生命感受揭示了当代人精神家园感的不足。无论是由文化共同体而来的“共契性”,还是因地方文明发展的历史错位而生的“间隔性”,都揭示出强化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汇 共契性 间隔性 共同体 文学藏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与新变:《汉文典·文章典》的文体思想
11
作者 李凯 王领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7,208,共12页
来裕恂《汉文典·文章典》蕴含着比较系统而丰富的文体思想。来裕恂文体概念涵括体裁、体类、语体与风格等多层含义;其文体体类观分类标准多元、分类层次清晰;其文体类型观兼顾书体与篇体;其文体价值观推崇正体、重视载道经世、追... 来裕恂《汉文典·文章典》蕴含着比较系统而丰富的文体思想。来裕恂文体概念涵括体裁、体类、语体与风格等多层含义;其文体体类观分类标准多元、分类层次清晰;其文体类型观兼顾书体与篇体;其文体价值观推崇正体、重视载道经世、追求语体的雅正及风格的刚健高远等。《文章典》的文体思想基于古代文体学而又有所推进,体现出向现代文体学演进的兆端,具有总结与新变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裕恂 《汉文典·文章典》 文体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语言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基于文化资本论视角 被引量:33
12
作者 石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70,共7页
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内力。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可视的语言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社会经济价值,对于旅游区话语符号的空间建构,人文景观的内涵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语言景观理论,... 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内力。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可视的语言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社会经济价值,对于旅游区话语符号的空间建构,人文景观的内涵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语言景观理论,分析旅游区语言标牌及其符号系统的功能与特征,考察国内旅游语言景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塑造科学开放、和谐友好的多元化旅游语言景观体系,推动旅游综合服务系统升级优化的新路径。同时,从文化资本论的视角出发,阐释语言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中开发利用的新思路,旨在实现文化符号向文化资本的创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论 旅游景区 旅游文化 语言景观 语言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彝文字图像搜集与整理方法
13
作者 熊铁妞 邱吉芳 胡建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35,共8页
古彝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人工搜集、整理大量古彝文字耗时耗力,而且能辨识古彝文字的人已非常稀缺且越来越少,这使得整理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彝文字图像搜集与整理的新思路。在古彝文... 古彝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人工搜集、整理大量古彝文字耗时耗力,而且能辨识古彝文字的人已非常稀缺且越来越少,这使得整理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彝文字图像搜集与整理的新思路。在古彝文字图像搜集方面,通过目标检测模型得到每个古彝文字在彝文古籍图像中的位置,据此在彝文古籍图像中截取出古彝文字图像,实现古彝文字搜集。在古彝文图像整理方面,首先根据规范彝文来源于古彝文的事实,采用规范彝文字体文件自动生成彝文字图像用于构建数据集,并将数据集应用于训练古彝文字图像特征算法,这有效回避了目前因古彝文字数量庞大、异体字众多、整理尚未完成,而尚无古彝文字图像数据集的问题;然后,通过匹配所搜集的古彝文字图像的特征与现已收录的古彝文字图像的特征的相似性,判断所搜集的古彝文字图像是否已被收录,从而整理出未收录的古彝文字图像。实验在多种典型的特征提取算法和相似性计算方式下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古彝文字 古籍 图像处理 相似度匹配 特征提取 目标检测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质、线性还是双重?——耶鲁学派文论家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批判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登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耶鲁学派文论家认为,文学书写是双重性的,文学文本是一种使无数意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话语触媒。对于这一“新”文学观,简单地用一种“修辞性的文学观”来概括它,是无法揭示其真正内涵的。耶鲁学派的文学观,发端于对传统的同质性... 耶鲁学派文论家认为,文学书写是双重性的,文学文本是一种使无数意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话语触媒。对于这一“新”文学观,简单地用一种“修辞性的文学观”来概括它,是无法揭示其真正内涵的。耶鲁学派的文学观,发端于对传统的同质性文学观和线性文学观的解构和批判。厘清这一解构和批判的立场与理据、逻辑与策略,是真正领会耶鲁学派文学观念的内涵的首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学派 思想史 同质性文学观 线性文学观 双重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期墨家“兼爱”理论嬗变及其“共同体”意识的凸显
15
作者 胡垚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墨家前后期“兼爱”理论有一个发展嬗变的过程。从墨子到墨子后学,其宗旨始终如一,但其理论的逻辑内核迥异。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以及“顺天兼爱”的“理”与“信”双重层面来劝人“兼爱”,虽在援引“天志”的论证过程中存在些许逻... 墨家前后期“兼爱”理论有一个发展嬗变的过程。从墨子到墨子后学,其宗旨始终如一,但其理论的逻辑内核迥异。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以及“顺天兼爱”的“理”与“信”双重层面来劝人“兼爱”,虽在援引“天志”的论证过程中存在些许逻辑缺陷,但其带领墨家为天下公义不懈奔走则极具感召力。墨子后学从切实可行性以及个人与人类一体的角度有效论证了“兼爱”的可行性与当行性,以“共同体”意识为内核,使其理论趋于完善。墨家前期以天的绝对威慑及自身行为的感召劝人“兼爱”,凸显“信”之感召,而后期以理论逻辑的完美论证劝人“兼爱”,凸显“理”之感召。以古鉴今,将墨家前后期“兼爱”思想与实践效果相参合,可为铸就“共同体”意识提供兼具“信”与“理”双重感召的整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爱 天志 感召力 人类整体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玛尔巴的生平活动看南亚通道中的文化交流
16
作者 姜凌志 德吉草 多杰仁青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126,共9页
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的一生,不仅以教法传承而闻名,更因他数次前往尼泊尔、印度求法的传奇经历而广为人知,其一生贯穿着中国西藏与南亚诸国的文化交流史。文章通过归纳、释读以16世纪藏族历史学家巴卧·祖拉陈瓦所撰《尊者玛... 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的一生,不仅以教法传承而闻名,更因他数次前往尼泊尔、印度求法的传奇经历而广为人知,其一生贯穿着中国西藏与南亚诸国的文化交流史。文章通过归纳、释读以16世纪藏族历史学家巴卧·祖拉陈瓦所撰《尊者玛尔巴传·成就稀有之语》为主的相关文献,对玛尔巴的生卒年及生平活动进行论证与推断,梳理玛尔巴在南亚通道中参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与时间脉络。以玛尔巴为代表的藏族知识精英与南亚诸国的系列互动,是中国西藏与周边区域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重要书写,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南亚大通道建设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尔巴 生平活动 南亚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巨变和批评的风采——孟繁华的文学批评与1990年代
17
作者 刘虹利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0,共9页
孟繁华是当下中国最活跃、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近四十年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不可或缺的华彩乐章。他从1990年代进入北大“真正开始了问学生涯”,在此期间担任《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副主编的经历,及撰写《梦幻与宿命:中... 孟繁华是当下中国最活跃、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近四十年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不可或缺的华彩乐章。他从1990年代进入北大“真正开始了问学生涯”,在此期间担任《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副主编的经历,及撰写《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1978:激情岁月》《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等重要书稿的实践,奠定了他文学批评的整体史观、“大文学”方法及理想主义情怀,他对《废都》的批评及再评价也是内在于这一学术理路之中的。通过重返“《废都》批判”事件现场,复现1990年代文学文化生产的复杂状况,凸显学院派批评理路中的启蒙理想这一精神维度,及文化转轨时期一代批评家各据学理、激情四溢的文化精神与学术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繁华文学批评 1990年代 启蒙理想 “《废都》批判”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政策历程、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向
18
作者 石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39-49,共11页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言减贫与教育扶智的积极作用,面向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本研究聚焦承担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任务的...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言减贫与教育扶智的积极作用,面向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本研究聚焦承担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任务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阐释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普及普惠→专项措施→质量保障”政策历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我国民族地区特色的语言政策框架。同时,总结新时代民族地区在语言教育要素与体系建设上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加强测评督导等,实现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重视普及转向质量优先的发展跃迁,并构建起“政府主导-分层推进-精准施策”的协同教育治理模式,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成功经验。未来,应着力落实以“提质量”为靶向目标,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全方位构建教育服务体系,立体构筑特色化发展道路,扩大数字资源覆盖面,通过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区域化均质发展、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数智化技术赋能等,为民族地区学前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扩优提质开辟发展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学前儿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史互证视域下晚清驻藏大臣的咏藏诗探析
19
作者 杨茜雯 刘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的瑞元、斌良、有泰、联豫等驻藏大臣将边地风情写进了自己的汉文诗歌里,一方面其文学创作完善了中国文学的地理版图,另一方面其咏藏诗又是晚清社会历史的反映,对研究晚清西藏多元主体的互动、多民族的交流等具有存史、补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藏大臣 晚清 咏藏诗:文史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金牛道北段路线之变迁:以历代纪行诗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张仲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0,共10页
关于金牛道北段的路线变迁,既往研究过度依赖地志记载,对历代纪行诗未予以充分关注,文献材料的考辨不够细密,相关解读多有可商。金牛道北段有几个关键的节点——百牢关、三泉县、五盘、筹笔驿。五盘的地望,不可能在嘉陵江东岸,而只能是... 关于金牛道北段的路线变迁,既往研究过度依赖地志记载,对历代纪行诗未予以充分关注,文献材料的考辨不够细密,相关解读多有可商。金牛道北段有几个关键的节点——百牢关、三泉县、五盘、筹笔驿。五盘的地望,不可能在嘉陵江东岸,而只能是今川陕交界处之七盘关,明代薛瑄《五盘山》一诗是关键证据。地志关于筹笔驿的记载淆乱不明,依据陆游生前编定《新刊剑南诗稿》所录纪行诗,筹笔驿只能在龙门阁以北,以其为明清以后的神宣驿是最为合理的。根据现存文献,唐宋时期百牢关向西移动的说法不能成立,目前只能遵照《元和郡县图志》之说。在确定这几处关键节点之地理位置的前提下,可以断定唐宋金牛道北段的路线情况:此段水陆兼通,金牛是陆路北端之节点,三泉新县是水路北端之节点;陆路必经五盘——筹笔驿——龙门阁一线,不可能沿嘉陵江岸而行;宋代受三泉县战略地位之影响,五盘至金牛一段主驿道有向西摆动之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道 五盘 筹笔驿 百牢关 三泉 纪行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