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石榴OF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1
作者
李晓静
鲁海菊
张彭倩
陈仕艳
蔡怡婷
岳亮亮
机构
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高原湿地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3-4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216101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23J1115)
红河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编号:SC2446)。
文摘
卵形家族蛋白(ovatefamilyproteins,OFP)转录因子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和对胁迫的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石榴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OFP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从石榴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7个OFP基因,分布在除4号、7号染色体外的其他6条染色体上,其中5号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最多,分别有PgOFP10、PgOFP11、PgOFP12、PgOFP13和PgOFP14。17个OFP基因可划分为3个亚家族。PgOFP基因的结构相对简单,大多数基因没有内含子,而PgOFP2、PgOFP6和PgOFP15只有1个内含子。17个PgOFP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植物激素响应及逆境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gOFP15在根、叶片中高表达,推测PgOFP15在叶片、根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gOFP1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随着果皮的发育,其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推测PgOFP1有可能在石榴果皮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17个石榴OFP基因在NaCl盐胁迫的样品中表现出差异表达。PgOFP1、PgOFP6、PgOFP8在大多数盐胁迫样品中高表达。在受到盐胁迫后,PgOFP1的相对表达量在处理后3d的根中达到高峰,在处理后3d的叶片中达到最低值。喷施不同浓度的ABA后,PgOFP2、PgOFP9、PgOFP7在部分ABA处理的样品中不表达,PgOFP1、PgOFP6在所有样品中高表达。由研究结果可以推测,PgOFP基因家族可能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石榴
OFP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全基因组
逆境胁迫
分类号
S665.401
[农业科学—果树学]
题名 石榴TCP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静
李圣龙
岳亮亮
机构
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云南省高校滇南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南林业大学高原湿地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编号:4216101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23J1115)。
文摘
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石榴基因组有22个TCP基因,TCP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21~644 aa之间,蛋白分子量为23.23~70.76 ku。石榴TCP基因可分为ClassⅠ(PCF)和ClassⅡ(CYC/TB1和CIN)两大类。大多数PgTCP基因无内含子。CIN亚族成员PgTCP1、PgTCP3、PgTCP4、PgTCP5含有miR319调控位点。PgTCP1和PgTCP3在叶片中表达量高,PgTCP1和PgTCP14在花中表达量高。PgTCP22在果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PgTCP2和PgTCP5在外种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石榴TCP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探索TCP调控石榴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为石榴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石榴
TCP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分类号
S665.401
[农业科学—果树学]
题名 石榴TIFY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李晓静
鲁海菊
岳亮亮
机构
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高原湿地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1-5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编号:4216101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23J1115)。
文摘
TIFY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以石榴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TIFY转录因子的鉴定,并进行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基因结构、表达模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在石榴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6个TIFY基因,可分为ZML、JAZ、TIFY、PPD这4个亚家族。PgTIFY基因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ZML亚家族基因结构最复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gTIFY2、PgTIFY3、PgTIFY7、PgTIFY10、PgTIFY12在叶片中高表达;PgTIFY1、PgTIFY4、PgTIFY5、PgTIFY8、PgTIFY13、PgTIFY16在根中高表达;PgTIFY15、PgTIFY11在花中高表达。JAZ亚家族基因在盐胁迫和ABA处理组织中差异表达。16个PgTIFY基因启动子均含有低温、干旱、缺氧等胁迫响应元件和茉莉酸甲酯、ABA、生长素、JA相关激素响应元件类型。推测PgTIFY基因家族可能在石榴果实发育、逆境响应、激素信号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石榴
TIFY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顺式作用元件
分类号
S665.401
[农业科学—果树学]
题名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润梅
范茂攀
付云章
周军
郑毅
汤利
机构
云南农业大 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省文山州土壤肥料工作站
西南 林业大学 国家高原 湿地 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3-76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504,4136106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03)共同资助
文摘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马铃薯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施氮量为N 30~1 005 kg hm-2,平均285 kg hm-2;施磷量为P2O510.5~735.0 kg hm-2,平均149.1 kg hm-2;施钾量为K2O 7.5~466.5 kg hm-2,平均111.9 kg hm-2。马铃薯化肥偏生产力为82.3 kg kg-1,其中氮(N)、磷(P2O5)和钾肥(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158.7、278.0和416.3 kg kg-1。施氮、磷、钾量与氮、磷、钾肥PFP之间、化肥总量与总化肥偏生产力之间均呈负幂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872﹡﹡、0.801﹡﹡和0.805﹡﹡。分别以N、P2O5、K2O投入量150~250 kg hm-2、45~90kg hm-2和90~120 kg 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马铃薯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21.6%、30.7%和10.8%。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量
化肥偏生产力
Keywords
Potato
Fertilization rates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of fertilizer
分类号
Q143
[生物学—生态学]
S154.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题名 蚕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含量与枯萎病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艳
董坤
汤利
郑毅
李欣然
胡国彬
刘一鸣
机构
云南农业大 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农业大 学食品科技学院
西南 林业大学 国家高原 湿地 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92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507
31210103906
31460551)资助
文摘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的差异,并通过水培试验鉴定蚕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组分并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各氨基酸组分与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随着蚕豆枯萎病抗性的降低而升高。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中检出15种氨基酸,而抗病品种中检出14种,组氨酸只存在于中抗品种中,脯氨酸仅在感病品种中检测到,3个蚕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均未检出精氨酸。丝氨酸(Ser)、蛋氨酸(Met)和赖氨酸(Lys)与枯萎病病指呈负相关关系,以Ser的相关系数最高,其他13种氨基酸含量与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蚕豆根系分泌物中Ser、Met和Lys含量及Ser/Gly、Ser/Ala比值高能抑制枯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天门冬氨酸(Asp)、苏氨酸(Thr)、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含量高时能促进枯萎病的发生。不同蚕豆品种根系分泌的氨基酸含量与组分的差异是影响蚕豆对枯萎病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蚕豆枯萎病
根系分泌物
氨基酸
Keywords
Faba bean fusarium wilt
Root exudates
Free amino acids
分类号
S435.2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题名 小麦与蚕豆间作对根际真菌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国彬
董坤
董艳
汤利
郑毅
李欣然
机构
云南农业大 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农业大 学食品科技学院
西南 林业大学 国家高原 湿地 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6-93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507
31460551
31060277)资助
文摘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 FF微平板培养方法,研究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和蚕豆根际真菌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明显提高了小麦和蚕豆根际真菌的碳源平均利用率(AWCD),且问作提高蚕豆根际真菌活性的幅度大于小麦。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蚕豆和小麦根际真菌对Biolog FF板中聚合物、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同时间作使小麦和蚕豆根际真菌对碳源的总利用强度比单作分别显著提高63.30%和52.02%,小麦和蚕豆根际真菌对Biolog FF板中6类碳源的利用强度百分比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最高,分别为36.66%~45.99%、25.65%~27.70%和16.37%~20.67%。小麦与蚕豆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和蚕豆根际真菌的香农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明显改变了小麦和蚕豆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小麦与间作蚕豆明显促进了小麦和蚕豆根际土壤真菌的碳源代谢强度,显著提高了根际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了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因而是一种有利于改善蚕豆连作栽培根际微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小麦蚕豆间作
BiologFF板
真菌代谢功能多样性
Keywords
Wheat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ing
Biolog FF plates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fungal community
分类号
S154.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题名 肉桂酸对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间作缓解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董艳
董坤
杨智仙
朱锦惠
汤利
郑毅
机构
云南农业大 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农业大 学食品科技学院
云南大学 图书馆
西南 林业大学 国家高原 湿地 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3-51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507
31560586
31460551)资助~~
文摘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肉桂酸不同浓度(C0(0.0 mg kg^(-1))、C1(14.0 mg kg^(-1))、C2(28.0 mg kg^(-1))和C3(56.0 mg kg^(-1)))处理对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肉桂酸自毒效应的缓解机制。结果表明:(1)蚕豆单作条件下,肉桂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导致根系脂质过氧化伤害加剧;肉桂酸处理降低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AWCD值)、香农(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并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肉桂酸处理显著增加蚕豆根际土壤中镰刀菌数量,提高了枯萎病病情指数并降低根系干重。(2)肉桂酸胁迫下,与单作蚕豆相比,小麦与蚕豆间作提高了蚕豆根系的P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及根际微生物的H和S,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根际土壤中镰刀菌数量及枯萎病病情指数,显著增加了蚕豆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一方面提高蚕豆对枯萎病菌的生理抗性,另一方面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从而缓解了肉桂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了蚕豆生长,但间作减轻枯萎病危害的效果受肉桂酸处理浓度的影响。因此,利用非寄主作物小麦的化感效应而采取的间作模式是缓解蚕豆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肉桂酸
蚕豆枯萎病
间作
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抗氧化酶活性
Keywords
Cinnamic acid
Faba bean wilt disease
Intercropping
Metabolic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分类号
S643.6
[农业科学—蔬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