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控释肥处理下油橄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秃玉翔 胡青 +6 位作者 辛培尧 陆斌 郭永清 赵敏 郝佳波 赵川 徐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162,共12页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111纲268目485科1087属;真菌OUT隶属14门42纲95目230科431属。(2)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包霉门为优势真菌门;假单胞菌属、67-14、索利红杆菌属、Subgroup_6和红色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镰刀菌属、无茎真菌属、瓶毛壳属、小囊菌属和葡孢霉属为优势真菌属。(3)施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土壤中0~20 cm土层的真菌和0~10 cm土层的细菌生长,而抑制10~20 cm细菌生长。(4)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与土层相关性较小;各个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而真菌则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施用缓控释肥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混合施肥效果更明显,6 kg半焦肥+8颗力浮丸的组合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的优选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缓控释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的秋季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纵丹 王静敏 +4 位作者 张垚 马东晓 姜辅瑞 张晓琳 何承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3,共7页
季节是影响植物光合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树木秋季光合作用为次年生长储备营养物质,也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在秋季生长期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以收集于西南地区不同海拔的滇杨、大叶杨、藏川杨、德钦杨、昌都... 季节是影响植物光合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树木秋季光合作用为次年生长储备营养物质,也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在秋季生长期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以收集于西南地区不同海拔的滇杨、大叶杨、藏川杨、德钦杨、昌都杨、康定杨、乡城杨、西南杨和三脉青杨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滇杨和藏川杨的生长量优于其他树种。2)乡城杨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呈现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其他8种杨树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而9种杨树的蒸腾速率(T_(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大叶杨T_(r)峰值出现在12:00,其他8种杨树均在14:00;9种杨树的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率(WUE)日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昌都杨G_(s)日均值最大(0.37 mmol·m^(-2)·s^(-1)),康定杨C_(i)日均值最小(284.2224μmol·mol^(-1)),且水分利用率(WUE)最高(4.9966μmol·mmol^(-1))。3)综合4个光合参数,西南杨和康定杨具有较大的后续生长潜力,且康定杨耐旱性较强,而昌都杨和大叶杨耐旱能力较弱。因此,在今后推广应用及经营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树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乡土杨树 光合特性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云南松根际根内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普蕾 周宇杨 +4 位作者 和滢埝 母德锦 华国莉 陈林 陈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3,共11页
探究不同海拔梯度云南松根际土壤及根内细菌种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为研究云南松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微生物学角度的证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海拔云南松根和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5~V7区域进行测序,... 探究不同海拔梯度云南松根际土壤及根内细菌种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为研究云南松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微生物学角度的证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海拔云南松根和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5~V7区域进行测序,并对其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以及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松根内生细菌共鉴定出41门118纲277目465科893属1755种,而根际土壤细菌共鉴定出34门96纲230目395科761属1626种。(2)云南松根际土壤细菌群落香农指数显著高于根内,并且根际土壤中细菌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而根内丰度最高的为放线菌门,根内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是根际土壤的2倍,而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是根内的2倍,此外根内生细菌群落代谢功能丰度相较于根际土壤细菌较高。(3)云南松根际土壤和根内生细菌群落在不同海拔梯度间的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不同海拔梯度之间优势物种相对丰度占比存在差异。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基因二级功能表达量随海拔梯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且根内生细菌基因功能表达量仅在海拔2900 m处较高。可得结论:不同海拔梯度下云南松根际土壤与根内生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的环境适应、功能上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云南松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云南松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海拔 细菌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紫溪山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辛静 高丽云 +5 位作者 徐剑 赵文植 王正德 李卫英 王飞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8-904,共7页
【目的】为明确楚雄市紫溪山华山松种子园内各种源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对该种子园内6个种源的97个无性系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97个华山松无性系DNA,用前期筛选出的26对高多态性引物对所有DNA... 【目的】为明确楚雄市紫溪山华山松种子园内各种源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对该种子园内6个种源的97个无性系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97个华山松无性系DNA,用前期筛选出的26对高多态性引物对所有DNA样品进行SSR-PCR扩增,并统计其多态性条带信息,最后用POPGEN 1.32、NTSYS 2.10和Structure 2.3.1软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在群体水平上,6个种源的N_(a)范围为3.7308~4.8077,均值为4.2371,N_(e)为2.9011,H为0.6376,I为1.1865,表明华山松各种源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聚类分析表明:地理距离较近的种源其遗传差异并不一定近,UPGMA聚类图并未将地理位置较近的种源归为一类。(3)华山松的基因流N_(m)均值为4.1503,说明华山松种源间的遗传交流较多。【结论】华山松无性系种源间遗传变异不高,其主要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内,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该种子园内的不同无性系进行华山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无性系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根腐病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娅琳 陈健鑫 +4 位作者 武自强 刘丽 张东华 马焕成 伍建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82,共14页
【目的】为鉴定根腐病潜在病原菌,改善土壤施肥制度,筛选油茶病害生防菌及研发防控药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PICRUSt功能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病情等级下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 【目的】为鉴定根腐病潜在病原菌,改善土壤施肥制度,筛选油茶病害生防菌及研发防控药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PICRUSt功能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病情等级下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借助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从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共获得1707个OTU,分属于18门257属。患根腐病后,细菌的丰富度指数(Chao1)及均匀度指数(Ace)升高。相较于健康油茶,患病油茶土壤内酸杆菌门的丰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变形菌门的丰度升高;根系内变形菌门的丰度随病情等级的上升,逐级升高。相较于健康油茶,患病油茶土壤内慢生根瘤菌属的丰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系内苯基杆菌属的丰度随着根腐病病情等级的上升逐级升高。油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发病情况较轻与发病情况较重的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以代谢功能为核心,患病导致油茶根系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功能丰度提高,根际土壤内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功能丰度下降。【结论】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的群落丰富度、均匀度上升以及结构改变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失调,可能是造成油茶根腐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根腐病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土壤化学性质 PICRUSt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溪山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剑 叶鹏 +5 位作者 夏茂甜 赵文植 王正德 王飞 李卫英 辛培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1,共8页
为明确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林场华山松种子园内不同种源无性系间的遗传背景,收集了园内6个种源的97份华山松无性系单株针叶,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总DNA,并利用SCoT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而对园内华山松种质资源进行评价。... 为明确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林场华山松种子园内不同种源无性系间的遗传背景,收集了园内6个种源的97份华山松无性系单株针叶,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总DNA,并利用SCoT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而对园内华山松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条带清晰、反应稳定且具有较高多态性的34条引物,经SCoT-PCR扩增后,华山松6个种源的等位基因数为5.264 7,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1.378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90 4,说明华山松6个种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位置较近的种源间其遗传距离并不一定较近,没有被归为一类,地理距离并未对其遗传距离造成明显影响。种源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4 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各种源内,占总变异的94.59%。华山松群体内基因流较大(Nm均值为4.368 3>1),高水平的基因流可能削弱了各种源间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种子园 无性系 SCoT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SRAP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文植 鲁华 +5 位作者 辛静 马路遥 王正德 沈伟祥 王飞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4-1063,共10页
【目的】明确云南楚雄华山松无性系种子园内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集种子园内6个种源的96份华山松无性系单株针叶,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利用SRA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获得26对条带清晰、PC... 【目的】明确云南楚雄华山松无性系种子园内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集种子园内6个种源的96份华山松无性系单株针叶,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利用SRA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获得26对条带清晰、PCR反应稳定且多态性较高的SRAP引物组合。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平均值为81.2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94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95,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69;华山松种子园内各无性系在种源间变异较小,而种源内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6个种源可聚为3类,遗传变异丰富度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楚雄华山松无性系种子园内6个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变异主要存在于各种源内。地理距离对各无性系材料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影响。在该种子园内进行杂交育种时,应以分子标记结果为主、参考地理距离进行杂交亲本的选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种子园 无性系 相关序列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脉亚高山高山栎根系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鸿博 马莉 +4 位作者 黄耀华 康定旭 伍建榕 马焕成 陈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6,共9页
[目的]了解横断山脉亚高山高山栎根系可培养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方法]以该地区3种高山栎根系为材料,利用根系浸泡染色方法观察根系内真菌共生状况,并对根内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根... [目的]了解横断山脉亚高山高山栎根系可培养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方法]以该地区3种高山栎根系为材料,利用根系浸泡染色方法观察根系内真菌共生状况,并对根内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根系染色可发现大量暗色有隔真菌和AMF丛枝结构,共鉴定出17科20属27种真菌,发现1种外生菌根真菌Ceratobasidiaceae(GSL1-7),4种暗色有隔真菌(DSE)Boeremia exigua var.exigua(GSL1-F)、Phoma herbarum(GSL20-A)、Phialophora mustea(GSL2-2,GSL2-9)、Paraboeremia putaminum(GSL4-F,GSL20-B),以及2种有促生作用的真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GSL4-1-A,GSL4-2)和Trichoderma tomentosum(GSL80-D)。α多样性分析发现,3种高山栎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但差异不显著。4种DSE和3种植物促生真菌在根系中占比可达31.3%。[结论]该类益生真菌对高山栎在横断山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为阐明横断山脉地区高山栎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开发利用促生菌在高山栎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活体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栎 根系内可培养真菌 物种多样性 形态与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新樟属植物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文星 杨琳懿 +3 位作者 唐军荣 李启少 李建运 宋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93,共11页
【目的】为了解新樟属树种间叶片性状的多样性差异,提高新樟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方法】采集了新樟属植物7个种10个样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外部形态、表皮、叶脉以及横切面等性状的定性和定量分研究,对其进行多次... 【目的】为了解新樟属树种间叶片性状的多样性差异,提高新樟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方法】采集了新樟属植物7个种10个样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外部形态、表皮、叶脉以及横切面等性状的定性和定量分研究,对其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16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9对性状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片表型性状间关联性强。进一步进行叶片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可将20个叶片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89%,说明新樟树种叶片关联性状的进化方向存在差异。而后对10个新樟属植物个体的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0时新樟树种的叶片性状聚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分别为新樟、6068新樟、沧江新樟、7683新樟、大果滇新樟、海南新樟、滇新樟、7751滇新樟;第二类群为川鄂新樟;第三类群为文山新樟,同时发现叶脉密度和气孔数目是区分不同类群的重要性状。【结论】新樟属树种叶片表型性状多样程度较高,叶片性状之间存在关联进化,可初步将10个新樟属植物分成3大类群,研究结果为新樟属进一步确定种间关系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樟 叶片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菌肥处理对猕猴桃果园土壤和植株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高永青 陈德志 +5 位作者 孙风霞 赵红珍 杨妮 王怡匀 毛一帆 王连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目的】不同生物菌肥处理条件下,猕猴桃果园土壤和植株各器官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对7年生‘东红’猕猴桃进... 【目的】不同生物菌肥处理条件下,猕猴桃果园土壤和植株各器官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对7年生‘东红’猕猴桃进行试验,以不施生物菌肥为对照(T16),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L)、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jelliformis,BM)3种生物菌肥作为因子,设置了4种施肥水平(0、20、40、60 g/株),共16个处理组(T1~T16),在果实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及猕猴桃根、叶、茎、果实样品,采用重铬酸钾油浴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奈氏比色法测定土壤、植株的全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植株的全磷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猕猴桃果园土壤与植株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生物菌肥显著改善了猕猴桃果园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T9(BL 40 g、BA 20 g、BM 60 g)在提升土壤养分方面效果最佳,使土壤C、N、P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75.96%、16.18%、77.05%;猕猴桃各器官中叶片N含量最高、根部P含量最高,茎部氮含量均低于CK。生物菌肥显著改善了猕猴桃植株各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果园中土壤N、P比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水平(9.3),表明果园中的限制因子是磷;土壤C、N、P比值对猕猴桃植株各器官的比值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叶片影响相对较弱;T5(BL 20 g、BA 20 g)处理下,根、叶、果实N含量较CK分别提高18.98%、18.92%、61.28%;根、叶、茎、果实中磷含量提升最显著的处理组分别是T13(BL 60 g、BA 20 g、BM 40 g)、T8(BL 40 g、BM 40 g)、T9(BL 40 g、BA 20 g、BM 60 g)、T4(BL 20 g、BM 20 g);相关性分析显示,在0.05水平下,土壤N含量仅与茎部N∶P,土壤P含量仅与根部N含量,根部P含量与土壤C、C∶P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根部N含量与土壤P、C∶P,果实N∶P与土壤C、C∶N∶P,叶片N∶P比值与土壤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0.01水平下,根部N∶P与土壤C、C∶N、C∶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茎部N∶P和N含量与土壤C、C∶N∶P、C∶N、C∶P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生物菌肥处理对猕猴桃果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植株各器官营养分配具有影响,能有效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增强果树对养分的吸收效率。生物菌肥处理下,T9处理组对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提升最有效。T5处理能显著提升猕猴桃各器官全氮含量,而各器官的全磷含量要依据其生长生理特性来选择生物菌肥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猕猴桃 生态化学计量 碳氮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梅 叶澜 +2 位作者 李树萍 茶晓飞 董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C、N、P积累与分配,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1 a生白枪杆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C、N、P积累与分配,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1 a生白枪杆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的积累量与分配、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和各器官C、N、P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等指标测定。【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显著降低(P<0.05)。叶片、茎和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占比降低,茎和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白枪杆幼苗C、N和P的积累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与适宜的水分处理相比,白枪杆幼苗各器官的C∶N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和根的C∶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白枪杆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生长主要受N限制。【结论】白枪杆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的分配也倾向于地下部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利于白枪杆幼苗的生长,生物量的积累减少,C、N和P的积累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枪杆 干旱 生长 C∶N∶P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瑞连 王玉倩 +4 位作者 母德锦 徐骏飞 蔡年辉 许玉兰 陈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为探讨外源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关键合成酶基因GA20ox的表达分析,选用云南松幼苗为材料,分别以100、200、300 mg/L浓度梯度赤霉素及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进行外源喷施处理,观察其苗高、地径变化;同时通过对云南松转录组数据... 为探讨外源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关键合成酶基因GA20ox的表达分析,选用云南松幼苗为材料,分别以100、200、300 mg/L浓度梯度赤霉素及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进行外源喷施处理,观察其苗高、地径变化;同时通过对云南松转录组数据的筛选、比对,获得1条GA20ox基因的同源序列,利用RT-PCR技术进行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梯度下,外源200 mg/L赤霉素显著促进云南松苗高生长,而100 mg/L赤霉素则显著促进其地径生长。通过克隆所得的云南松GA20ox(PyGA20ox)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OR651279,其编码区长度为1 107 bp,编码368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1.7 kDa。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酵母适合作为该基因微生物异源表达受体,烟草和拟南芥均适合作为该基因遗传转化及功能研究的受体材料。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yGA20ox在根、茎、叶以及茎尖均有表达,且相对在茎中显著表达,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该基因表达模式不同。综上所述,通过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确定了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的显著促进作用,适宜喷施浓度为200 mg/L,并对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PyGA20ox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基因克隆 密码子偏好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等级苗木的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诗 陈林 +3 位作者 唐军荣 蔡年辉 许玉兰 黄键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6,256,共9页
【目的】云南松后代个体分化强烈,苗期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云南松良种化进程。研究不同等级云南松幼苗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分化个体大小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适应对策方面的影响。【方法】对同一种源425株3 ... 【目的】云南松后代个体分化强烈,苗期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云南松良种化进程。研究不同等级云南松幼苗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分化个体大小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适应对策方面的影响。【方法】对同一种源425株3 a生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差异,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等级苗木间生物量的投资与分配存在差异,各构件间生物量的投资表现为叶>茎>根。等级越低的苗木生物量投资越少且分化越明显,但根生物量分配越多;随着等级的升高,苗木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给地上部分。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各构件之间以及各构件与单株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或等速生长关系,根-叶、茎-叶、非光合器官-叶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等级苗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个体的增大,茎、叶以及非光合器官分别与单株生物量的异速生长轨迹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无共同SMA斜率。不同等级苗木的苗高与地径、单株、根冠比以及地径与单株、根冠比间总体上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形态指标的生长速率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单株生物量的积累速率。【结论】云南松幼苗在不同等级间分配模式并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等级较高的云南松苗采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适应策略,而等级较低的云南松苗采取提高存活率为主的生存策略,相应的各构件通过加速生长来平衡生物量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等级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储量的影响
14
作者 顾雪莎 蔡年辉 许玉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3,共12页
【目的】探究氮磷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营养元素储量的影响,为云南松苗木的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氮、磷2因素各3水平共9个处理的试验设计,以2年生云南松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叶面喷施,每隔2个月测定云南松苗木的氮磷钾营养... 【目的】探究氮磷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营养元素储量的影响,为云南松苗木的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氮、磷2因素各3水平共9个处理的试验设计,以2年生云南松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叶面喷施,每隔2个月测定云南松苗木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营养元素积累、分配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氮磷喷施可促进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储量的积累。8月时,T_(8)处理(N 0.50%,P 0.40%)对单株氮磷钾储量积累的效果最好;10月时,T_(4)处理(N 0.25%,P 0.20%)对单株氮磷钾储量积累的效果最好;12月时,T_(7)处理(N 0.50%,P 0.20%)对单株磷钾储量积累的效果最好。在不同器官中,以叶的氮磷钾储量分配占比较高。从营养元素储量分配来看,T_(4)处理对地上部氮磷储量分配的提升效果较好,T_(5)处理(N 0.25%,P 0.40%)对地上部钾储量分配的提升效果较好。在营养元素储量的结构特征中,氮磷配施可降低氮磷钾储量的根冠比,降低钾储量的茎叶比,提高氮磷钾储量的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结论】氮磷叶面施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营养元素储量的积累,增加茎、叶营养元素储量的分配,降低根冠比。通过分析营养元素的变化,筛选合适的氮磷肥施用量,可为云南松苗木的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氮磷叶面喷施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幼苗生长及化学计量对遮阴和干旱互作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程敬 吴俊文 +3 位作者 景会庆 陈刚 李志琪 段贵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1174,共14页
为探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及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遮阴和干旱处理的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测定分析遮阴和干旱环境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状况,该试验设置0... 为探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及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遮阴和干旱处理的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测定分析遮阴和干旱环境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状况,该试验设置0%遮阴和70%遮阴2个水平,设置正常水分(CK,80%±5%)、轻度干旱(LD,65%±5%)、中度干旱(MD,50%±5%)和重度干旱(SD,35%±5%)4个水分梯度,测定遮阴和干旱处理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指标及叶、茎、粗根和细根的C、N、P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在0%遮阴条件和70%遮阴条件下,轻度干旱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增量均最大;与不遮阴处理相比,遮阴处理下叶生物量增量在各干旱胁迫处理下显著增加。(2)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遮阴和干旱互作下,云南松幼苗各器官中的C含量变化不显著;叶N含量减少,茎和粗根中的N含量增加,细根N含量则先减少后增加;叶和粗根中的P含量减少,细根P含量增加。(3)各元素的变异性大小顺序为C<N<P;C元素在茎中变异性最小且在茎、粗根和细根中均存在弱变异;N元素在叶中变异性最小;P元素在细根中变异性最大。(4)云南松幼苗各器官中的C、N、P含量之间存在普遍相关性,C含量在粗根与细根之间呈负相关,N含量在叶与细根、茎与粗根及粗根与细根之间呈正相关,P含量在叶与细根之间呈正相关。综上认为,云南松幼苗在干旱环境下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遮阴减缓了云南松幼苗生长受N元素的限制,云南松幼苗通过提高对N、P的利用效率来改善幼苗的生境,并缓解干旱胁迫对其造成的伤害。建议今后在林下培育云南松苗木时,可进行适当的遮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化学计量特征 干旱胁迫 遮阴胁迫 变异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配比施肥对树番茄幼苗生长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16
作者 曾惠平 韦兴兰 +1 位作者 李兴则 董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5,共14页
【目的】探明叶面配比施肥对树番茄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筛选出氮磷钾最佳叶面施肥配方。【方法】以1年生树番茄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N、P、K)3水平(1%、2%、3%质量浓度水平的N肥;1%、2%、3%质量浓度水平的P肥;1%、2%... 【目的】探明叶面配比施肥对树番茄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筛选出氮磷钾最佳叶面施肥配方。【方法】以1年生树番茄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N、P、K)3水平(1%、2%、3%质量浓度水平的N肥;1%、2%、3%质量浓度水平的P肥;1%、2%、3%质量浓度水平的K肥)正交试验设计,设计出包括CK共计10个叶面肥配比组合,分析叶面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树番茄幼苗生长生物量,C、N、P、K含量及其养分积累量、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并采用LSD多重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促进树番茄幼苗生长的最佳叶面肥配比组合。【结果】树番茄幼苗生长生物量,C、N、P、K含量及其养分积累量、化学计量比在各施肥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施肥有利于树番茄幼苗苗高、地径的增长,有利于各器官生物量、碳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树番茄幼苗生物量、养分积累量在各施肥处理整体表现为叶>茎>根;不同施肥处理下,树番茄各器官ω(C)︰ω(N)和ω(C)︰ω(P)基本上均低于对照组CK,ω(N)︰ω(P)基本上均大于16,而ω(N)︰ω(K)均远小于2.1、ω(K)︰ω(P)均远大于3.4。E5施肥处理下树番茄幼苗各指标都为最优或较优,在该施肥处理下植物生长最佳。【结论】树番茄生长受到P元素限制,植物养分优先于向叶和茎分配;施肥均能促进树番茄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而在E5(N2P2K3)处理下能把这种促进作用发挥最佳,即ω(N)︰ω(P)︰ω(K)=2%︰2%︰3%为树番茄幼苗叶面喷施最佳肥料配方。研究可为农民精准快捷施肥促进树番茄生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番茄 叶面配比施肥 生长 养分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对木蓝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举波 周昱中 赵雪利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1-16,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减少的背景下,干旱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以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和深紫木蓝(Indigofera 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环境,通过...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减少的背景下,干旱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以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和深紫木蓝(Indigofera 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环境,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各浓度胁迫下种子的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地径和叶片数),并对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蓝属植物对低浓度PEG(5%)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且该浓度促进了种子萌发,但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干旱胁迫抑制2种木蓝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更加显著。特别是在25%PEG处理下,深紫木蓝已经死亡,显示出极强的干旱抑制效应。另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木蓝的抗旱能力大于深紫木蓝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木蓝 深紫木蓝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花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18
作者 田自能 陈思慧 +1 位作者 王何泽 唐军荣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41-47,共7页
为筛选云南金花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以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的叶片为材料,探讨激素、光照、放置方式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叶片背面与培养基接触、全程暗培养的方式最有利... 为筛选云南金花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以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的叶片为材料,探讨激素、光照、放置方式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叶片背面与培养基接触、全程暗培养的方式最有利于云南金花茶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45 g·L^(-1)蔗糖+3.0 mg·L^(-1)NAA。研究建立了云南金花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技术体系,为下一步开发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愈伤组织 诱导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及完全遮阴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段贵河 谭天 +3 位作者 吴俊文 陈刚 李志琪 文程敬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共10页
探究干旱及完全遮阴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和C、N、P化学计量特征,为林下云南松幼苗的更新及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模拟林下环境,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设置正常光照和完全遮阴2个水平,适宜水分、轻度干旱、中... 探究干旱及完全遮阴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和C、N、P化学计量特征,为林下云南松幼苗的更新及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模拟林下环境,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设置正常光照和完全遮阴2个水平,适宜水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4个水分梯度,测定云南松幼苗生长指标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幼苗的苗高、地径和4个器官的C、N、P含量及比值,除细根C含量外,重度干旱下,苗高和地径显著降低,4个器官的生物量干旱处理较对照处理低,针叶的C含量显著减少,粗根C、N、P含量和针叶N、P含量显著增加,针叶的C、N、P各比值、粗根C∶N显著减小,茎N∶P显著增大,细根的C、N、P各比值无显著差异。2)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幼苗苗高、地径、针叶、茎和粗根的生物量、4个器官的C、N、P含量及比值,重度干旱下,苗高和地径降低,针叶和细根生物量增加,针叶C含量、茎N、P含量显著增加,针叶N含量、茎C含量、粗根N、P含量、细根C、N、P含量显著减少,针叶C∶N、粗根C∶N、C∶P、N∶P、细根C∶P、N∶P显著增大,针叶N∶P、茎C∶N、C∶P显著减小。3)水因子对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大,而水和光交互作用对幼苗的生理影响较大,粗根生物量、针叶N含量、粗根N、P含量、细根N、P含量是应对缺水和无光环境的重要指标;云南松幼苗的生长指标与C、N、P含量之间普遍存在相关性,但呈现出更多的负相关。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均会显著影响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和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幼苗生长受N元素的限制,水和光是限制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故建议林下更新和培育云南松苗木时,及时补充水肥和适当的透光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完全遮阴 云南松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及光饱和点确定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律 欧光龙 +1 位作者 王俊峰 胥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7,共10页
【目的】确定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光饱和点,构建空间全局和局域遥感信息模型反演思茅松林生物量,为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 【目的】确定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光饱和点,构建空间全局和局域遥感信息模型反演思茅松林生物量,为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二次项函数和幂函数求解思茅松林生物量光饱和点,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构建遥感信息模型,估测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结果】1)普洱市思茅松林Landsat8 OLI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的光饱和点为106.3 t·hm^-2;2)空间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尤其是GWR模型具有最高的R^2(0.373)和最小的AIC(4577.8),其拟合精度显著高于OLS、SLM和SEM模型;3)独立性样本检验结果表明,GWR模型的预估精度最高,且通过刀切法检验可知GWR模型在高值阶段(≥100 t·hm^-2)和低值阶段(0~50 t·hm^-2)的生物量估测能力强于OLS、SLM和SEM模型;4)GWR模型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思茅松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为66.496 t·hm^-2,与实测值偏差23.511%,估测误差低于OLS、SLM和SEM模型。【结论】对普洱市思茅松林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时,GWR模型优于OLS模型和其他空间全局回归模型,且GWR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值低估和低值高估问题,减小光饱和点对遥感估测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光饱和点 空间回归模型 二类调查数据 思茅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