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食品专业开放实验室的改革与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郭磊 阚欢 +2 位作者 范方宇 刘云 张雪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272-274,共3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型专业,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分析开放式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在“互联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型专业,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分析开放式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在“互联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创新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食品专业 开放式实验室 建设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大学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措施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杰珑 陈粉粉 +1 位作者 李奇生 李旭 《畜禽业》 2011年第12期60-61,共2页
《动物繁殖学》是农、林等高校动物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实验教学成效,需依据高校实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学科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及优化整合实验设计内容的... 《动物繁殖学》是农、林等高校动物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实验教学成效,需依据高校实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学科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及优化整合实验设计内容的实验教学变革之路。通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利于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科研结合,加深对实验的系统理解;优化实验模块,突出综合性与设计性;教学手段多样化,进行仿真与观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探索林业大学动物繁殖实验教学措施,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繁殖学 实验教学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膜对西南杨幼苗光合参数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智华 刘金萍 +5 位作者 马少杰 张晓琳 王静敏 奎梦漪 何承忠 纵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2,共11页
[目的]阐明蓝膜下光质成分对西南杨(Populus schneideri)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1年生西南杨扦插幼苗置于蓝色、白色薄膜制成的拱棚下培育60 d,测定其生长指标、叶片解剖结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及糖含量。[结果]蓝膜能够促进西南... [目的]阐明蓝膜下光质成分对西南杨(Populus schneideri)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1年生西南杨扦插幼苗置于蓝色、白色薄膜制成的拱棚下培育60 d,测定其生长指标、叶片解剖结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及糖含量。[结果]蓝膜能够促进西南杨幼苗的苗高生长及叶长、叶宽的增加,其苗高、叶长和叶宽分别比白膜增加36.36%、418.52%和495.24%,且两者间差异极显著。与白膜相比,蓝膜处理的叶片上表皮显著变薄;而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下表皮的厚度仅略微增加。蓝膜处理下,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和气孔导度(G_(s))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表明蓝膜处理能够提高西南杨幼苗的光合效率。蓝膜处理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和光呼吸速率均极显著高于白膜,而CO_(2)饱和点和CO_(2)补偿点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白膜,表明蓝膜处理使得西南杨幼苗对弱光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对高浓度CO_(2)环境适应能力较弱。蓝膜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淀粉和还原性糖含量分别比白膜高22.69%、41.18%、65.85%和54.26%,而蔗糖含量显著低于白膜。[结论]西南杨幼苗对高比例蓝光有较强的适应性,蓝膜可促进西南杨幼苗的苗高生长,并通过增加叶片G_(s)、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及含量等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西南杨适应高比例短波光的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西南杨引种栽培光质条件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膜 光合作用 西南杨 叶片解剖结构 红光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腺病毒I群和禽腺病毒4型双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4
作者 薛晓岩 张振兴 +4 位作者 杨钦鸿 王位 张伟 李素华 宋建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184,共8页
为建立能快速检测禽腺病毒I群(FAd V-I)和禽腺病毒4型(FAd V-4)的双重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禽腺病毒(FAd V)的Hexon基因,设计针对FAd V-I和FAd V-4的通用型与特异型引物与探针。采用上述引物经PCR扩增靶基因并... 为建立能快速检测禽腺病毒I群(FAd V-I)和禽腺病毒4型(FAd V-4)的双重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禽腺病毒(FAd V)的Hexon基因,设计针对FAd V-I和FAd V-4的通用型与特异型引物与探针。采用上述引物经PCR扩增靶基因并克隆至p MD19-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9-T-FAd V-I和p MD19-T-FAd V-4,并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将两种重组质粒标准品分别10倍倍比稀释后等体积混合作为模板,采用棋盘法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能检测上述病原的双重Taq Man探针q PCR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对临床样品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种重组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表明两种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拷贝数与其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和区分FAd V-I和FAd V-4,与其他禽类传染病病原核酸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该方法对FAd V-I和FAd V-4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分别为4.6×10~2拷贝/μL和2.01×10~2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敏感性高10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该方法和常规PCR法对32份疑似感染FAd V-I的家禽组织样品、8份疑似感染FAd V-4的家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二者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FAd V-I/FAd V-4双重Taq Man探针q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准确性好,为快速诊断FAd V-I的同时鉴别FAd V-4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I群 禽腺病毒4型 HEXON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三地区野生香菇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婉洁 何德 +1 位作者 李翠新 李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93-2097,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大姚县、瑞丽市和四川省木里县的41株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DNA聚类分析,利用NTSYS软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8个引物对41个野生香菇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大姚县、瑞丽市和四川省木里县的41株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DNA聚类分析,利用NTSYS软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8个引物对41个野生香菇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162条清晰的DNA片段。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水平在62%左右时,41株野生香菇菌株分为3个类群,各地香菇资源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地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Lentinula edodes) ISSR 遗传多样性 DNA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PPO酶学特性及其抑制机理
6
作者 资璐熙 向仕聪 +3 位作者 徐柠檬 李为兰 秦粉 郭磊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对PPO进行分离纯化后研究其酶学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动力学模型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对PPO热失活动力学和抑制剂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PPO酶促反应产物在407 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与邻苯二酚亲和...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对PPO进行分离纯化后研究其酶学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动力学模型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对PPO热失活动力学和抑制剂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PPO酶促反应产物在407 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与邻苯二酚亲和力最强,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_(m)=9.41 mmol/L,V_(max)=196.08 U/min,PPO最适底物为50 mmol/L邻苯二酚,最适pH为6.8,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5℃、7 min。PPO在90℃下酶失活最快,其动力学参数为k=2.5045 min^(-1)、D=0.9420 min、T_(1/2)=0.2768 min;70℃~90℃下美味牛肝菌PPO失活活化能E_(a)=130.283 kJ/mol。偏重亚硫酸钠的抑制类型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的抑制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热处理和添加抑制剂能有效抑制PPO酶活力,研究结果为美味牛肝菌采后储藏及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分子对接 热失活 抑制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青刺果叶对铁脚麻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7
作者 曹丛 李纭阳 +3 位作者 李洪伟 杨平远 吴培福 郭盘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4,共8页
中草药类饲料添加剂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青刺果叶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和增强免疫作用,可改善动物健康并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试验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青刺果叶对铁脚麻鸡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的0日龄铁脚麻鸡... 中草药类饲料添加剂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青刺果叶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和增强免疫作用,可改善动物健康并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试验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青刺果叶对铁脚麻鸡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的0日龄铁脚麻鸡苗432只(公、母均分),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了0、2%、5%和8%的青刺果叶。试验持续时间为42 d。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青刺果叶的铁脚麻鸡的屠体重和腿肌重极显著降低(P<0.01);2%组的胸肌重和腿肌率极显著上升(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2%组铁脚麻鸡的脾脏重极显著升高(P<0.01),而5%组极显著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5%组和8%组铁脚麻鸡的法氏囊重、肾脏重和腺胃重都极显著降低(P<0.01),而2%组铁脚麻鸡的肾脏重和肌胃重极显著升高(P<0.01);④与对照组相比,5%组和8%组铁脚麻鸡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显著提高(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2%组铁脚麻鸡的胸肌和腿肌的红度(a^(*))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2%组铁脚麻鸡腿肌的亮度(L^(*))显著提高(P<0.05);添加青刺果叶的试验组铁脚麻鸡胸肌和腿肌滴水损失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青刺果叶水平的增加,滴水损失逐渐显著降低。综上所述:低剂量的青刺果叶(2%)在铁脚麻鸡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高剂量的青刺果叶可能对铁脚麻鸡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刺果叶 铁脚麻鸡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抗氧化功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西南鸢尾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和云凤 和贵文 +5 位作者 刘黎煊 王飞 和嘉华 陈学礼 都吉 郭爱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8,共17页
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云南香格里拉西南鸢尾(Iris bulleyana Dykes)地上部分的化合物类型和相对含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南鸢尾地上部分共检测到11大类431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最多(116种),占比26.9%;脂质类、氨... 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云南香格里拉西南鸢尾(Iris bulleyana Dykes)地上部分的化合物类型和相对含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南鸢尾地上部分共检测到11大类431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最多(116种),占比26.9%;脂质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类、生物碱类以及木脂素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有58、52、40、36、34、24和20种,占比分别为13.4%、12.1%、9.3%、8.4%、7.9%、5.6%和4.6%;鞣质类和萜类化合物较少,分别只有6和2种,占比各为1.4%和0.5%;其他化合物相对较多(43种),占比10.0%。总体来看,黄酮类化合物是西南鸢尾地上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且西南鸢尾地上部分的很多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值得注意的是,西南鸢尾地上部分还含有葫芦巴碱、6-脱氧荞麦碱和色胺等生物碱类成分,推测这些生物碱类成分可能是中甸牦牛(Bos grunniens Linn.)拒食营养生长期西南鸢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鸢尾 化学成分 黄酮类 生物碱类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榧树属植物3种不同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风路 张金丽 +1 位作者 李靖 马长乐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4,共4页
以西南地区榧树属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法,改良SDS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其总DNA,采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得率和纯度,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质量,并对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 以西南地区榧树属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法,改良SDS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其总DNA,采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得率和纯度,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质量,并对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到的总DNA都能满足后期分子标记的要求,其中,改良CTAB法得率最高但纯度稍差,改良SDS法次之,试剂盒法得率最低但纯度高。为了更好的进行后期的分子试验,选择试剂盒法提取纯度较高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榧树属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职本科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磊 阚欢 +1 位作者 范方宇 刘云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9期138-141,共4页
实验教学是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职本科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面对"互联网+"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复杂性、动态性、持久性等特点,经过多年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创新模式,取得... 实验教学是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职本科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面对"互联网+"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复杂性、动态性、持久性等特点,经过多年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创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高职本科 “互联网+” 实验教学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幼苗对镉、锌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艳霞 郑武扬 +4 位作者 侯磊 刘楚天 何承忠 陈柱学 魏文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探究滇杨幼苗在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与耐受特征,采用土培盆栽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未显著改变滇杨株高、地径和总生物量,但单一Zn胁迫显著提高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Cd-Zn胁迫显著... 为探究滇杨幼苗在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与耐受特征,采用土培盆栽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未显著改变滇杨株高、地径和总生物量,但单一Zn胁迫显著提高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Cd-Zn胁迫显著降低总根长;Zn可改善滇杨的苗木生长质量,Cd可导致滇杨生长变差,而Cd-Zn复合胁迫时生长状况最差。Cd、Zn单一胁迫未显著改变滇杨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Cd-Zn复合胁迫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但净光合速率和光响应特征参数变化不显著,而Cd单一胁迫时滇杨的R_(d)和LCP较CK显著增高,Zn单一胁迫时则LSP显著增高。Cd和Cd-Zn胁迫可激发滇杨氧化应激防御系统,使S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MDA和TPh含量无显著变化,Zn胁迫时SOD、CAT、MDA和TPh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滇杨幼苗对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表现出耐受性,可作为Cd、Zn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重要候选树种,其综合耐受值为Zn>CK>Cd>Cd-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镉、锌胁迫 生长 光合生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继明 雷福红 +4 位作者 杨亚晋 段波 李海泉 张祖兵 郭爱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辣木叶含有多种生物物质,其中含许多具有潜在药用功效的黄酮类、多酚类、苯丙素类、萜类、生物碱类、异硫氰酸酯类、有机酸等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辣木叶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家禽所需的1... 辣木叶含有多种生物物质,其中含许多具有潜在药用功效的黄酮类、多酚类、苯丙素类、萜类、生物碱类、异硫氰酸酯类、有机酸等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辣木叶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家禽所需的11种必需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也非常丰富,尤其是钙、铁、硒、维生素E、泛酸等。辣木叶作为家禽优良的饲料原料之一,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具有改善家禽生产性能,促进肠道健康、肉品质以及胫骨强度,以及改善蛋品质等作用。文章就辣木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营养成分以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木资源的饲料化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生物学功能 营养价值 蛋白质饲料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黄豆酱生产工艺优化及色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喜玲 刘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4,共5页
以鹤壁本地黄豆、面粉为原料,以黑曲霉和米曲霉(质量比为1∶1)混合成发酵剂,调整发酵温度(30,36,42℃)、发酵时间(35,40,45 d)和盐水浓度(占固体物质质量比10%、15%、20%)制作发酵黄豆酱。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并对发酵黄豆酱的... 以鹤壁本地黄豆、面粉为原料,以黑曲霉和米曲霉(质量比为1∶1)混合成发酵剂,调整发酵温度(30,36,42℃)、发酵时间(35,40,45 d)和盐水浓度(占固体物质质量比10%、15%、20%)制作发酵黄豆酱。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并对发酵黄豆酱的色差、感官评分、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及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盐水浓度15%、发酵温度36℃和发酵时间35 d条件下发酵的黄豆酱效果最佳,其感官评分可达到48.2±1.73(满分50);L^(*)值为47.57±1.62,a^(*)值为11.49±2.74,b^(*)值为36.32±1.73;还原糖含量为12.55%,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6831 g/100 g。以此方法进行黄豆酱发酵,可使黄豆酱色泽光亮、酱香浓郁、咸香适中、形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黄豆酱 响应面法 生产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逸君 贾璐 +5 位作者 袁豪黎 昝红雨 邓书端 罗蓓 Fan Mizi 夏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木质素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与多种聚合物结合,赋予其抗氧化、防紫外、抗菌等性能,但木质素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限制了其高值化应用。近年来,木质素的改性处理以及木质素衍生的复合薄膜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 木质素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与多种聚合物结合,赋予其抗氧化、防紫外、抗菌等性能,但木质素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限制了其高值化应用。近年来,木质素的改性处理以及木质素衍生的复合薄膜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多种具有特定功能(热稳定、抗氧化、紫外屏蔽等)的高附加值木质素基复合膜材料,首先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特性以及常用的改性方法,其次总结了木质素基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紫外防护、吸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木质素基复合膜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环境友好型多功能膜材料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改性 聚合物 复合膜材料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类型竹种竹叶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迎春 王曙光 +4 位作者 詹卉 于丽霞 杨德佳 高若天 李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4,共9页
为探索适合不同类型竹种竹叶总R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选取合轴丛生型竹种勃氏甜龙竹、合轴散生型竹种云南箭竹、单轴散生型竹种毛竹、复轴混生型竹种巴山木竹为代表,提取其心叶的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利用超微量紫... 为探索适合不同类型竹种竹叶总R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选取合轴丛生型竹种勃氏甜龙竹、合轴散生型竹种云南箭竹、单轴散生型竹种毛竹、复轴混生型竹种巴山木竹为代表,提取其心叶的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利用超微量紫外分光系统检测RNA的纯度和浓度,比较自配TRIzol试剂法、商品化TRIzon试剂法、RNA提取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四种方法提取的竹叶总RNA的质量、纯度和提取成本的差异。结果表明,自配TRIzol试剂法可以提取出质量好、浓度高的竹叶总RNA,且提取成本较低;商品化TRIzon试剂法提取的总RNA质量及浓度仅次于自配TRIzol试剂法,提取成本稍高;而RNA提取试剂盒法和改良CTAB法无法提取出高浓度的竹叶总RNA。本研究结果为竹类植物更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为其他竹类植物总RNA的提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RNA提取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云南省部分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振兴 胡骑 +3 位作者 杨钦鸿 薛晓岩 赵孝慈 宋建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为了解2016年-2020年云南省部分地区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情况,采集了云南省9个州市188个健康猪场的4179份血清样品,应用ELISA方法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州市、不同年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 为了解2016年-2020年云南省部分地区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情况,采集了云南省9个州市188个健康猪场的4179份血清样品,应用ELISA方法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州市、不同年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阳性率。结果显示,4179份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2932份、阴性样品1247份,总体抗体阳性率为70.16%;2016-2018年云南省部分地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97%、76.32%、75.75%,达到我国农业农村部要求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阳性率70%的标准;2019-2020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68%、56.50%,未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的标准。9个州市中,保山、楚雄、红河、普洱、版纳、玉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85%、70.75%、76.46%、80.67%、76.82%、81.39%,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标准;大理、昆明、曲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89%、67.42%、57.88%,未达到农业部规定标准。结果表明,云南省部分地区总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各州市抗体阳性率也存在差异性。为了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发生风险,建议定期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血清学、病原学监测,优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方案,从而进一步保障云南省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串珠菌与乳植杆菌复合发酵对低盐泡萝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勇 刘毕琴 +5 位作者 陈骏飞 汤回花 唐蓉 史巧 阚欢 李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9,共8页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对泡萝卜品质的影响,采用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AP7、戊糖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LP10及AP7-LP10双菌复合制备泡萝卜,分析发酵过程理化指标、色差、质构特性变化和感官指标。结果表...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对泡萝卜品质的影响,采用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AP7、戊糖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LP10及AP7-LP10双菌复合制备泡萝卜,分析发酵过程理化指标、色差、质构特性变化和感官指标。结果表明:接菌组pH、还原糖含量下降速率和总酸、乳酸升高速率优于自然发酵组(P<0.05);接菌组亚硝酸盐含量低,无亚硝峰的出现,果胶酶活性保持较低水平;AP7-LP10组和AP7组L高于其余2组(P<0.05),褐变指数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在较低水平;发酵7 d,AP7-LP10组硬度(70.92±3.94 N)高于其他组(P<0.05);AP7-LP10感官评分最高(92±2.11)。综上,接种乳酸菌泡萝卜成熟快,安全性高,AP7-LP10双菌复合有助于提升泡萝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泡萝卜 接种发酵 理化指标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咖啡园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丽 刘倩 +2 位作者 王金华 严秋丽 蒋宇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0-1368,共9页
为改善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脆弱的生态环境,探讨不同的覆盖作物种植模式对咖啡园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紫花苜蓿单播(A1),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混播(A2)两个处理,以休闲处理(CK)为对照,分析了覆盖作物盛花期时对土壤酶活、... 为改善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脆弱的生态环境,探讨不同的覆盖作物种植模式对咖啡园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紫花苜蓿单播(A1),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混播(A2)两个处理,以休闲处理(CK)为对照,分析了覆盖作物盛花期时对土壤酶活、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1、A2处理都能显著提高咖啡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P<0.05),促进土壤pH从弱碱性恢复到中性,更利于咖啡树的生长;与CK相比,A1的土壤脲酶显著提高(P<0.05),A1、A2、CK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A1的Sobs指数、Chao1指数显著低于A2、CK处理(P<0.05),A1、A2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CK(P<0.05),与休闲处理相比,单播/混播覆盖作物种植降低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但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混播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比紫花苜蓿单播更丰富;酸杆菌门是A1的优势菌门,放线菌门是A2、CK组的优势菌门,酸杆菌门的RB41是3个处理的优势菌属;pH值对土壤细菌种群分布的影响最大;细菌群落的主要功能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覆盖作物种植可以显著增加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土壤营养,调整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土壤改良效果显著,紫花苜蓿和光叶紫花苕混播是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覆盖作物种植的较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覆盖作物 干热河谷 种植模式 咖啡园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子刺梨内生真菌拮抗活性菌株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福新 阚欢 +3 位作者 李永和 赵平 刘云 罗旭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2,共9页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子刺梨枝条和叶片中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内生真菌,以2种木腐菌和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并探讨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RSZF 36、RSZF 39和RSYF 3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子刺梨枝条和叶片中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内生真菌,以2种木腐菌和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并探讨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RSZF 36、RSZF 39和RSYF 34对2种木腐菌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菌株RSZF 34和RSZF 36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75%,菌株RSZF 36对6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呈现强抑制能力。84株内生真菌中有12株对6种病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属于活性菌株,其中9株来自枝条,3株来自叶片。对12株活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归属为1门2纲3目3科4属,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为优势菌属,占活性菌株的41.67%。综上,无子刺梨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且不同内生菌株对不同病原菌的拮抗能力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或专一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子刺梨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子刺梨 内生真菌 拮抗活性 筛选 鉴定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园迁地保护环境下纹瓣兰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嘉雯 钱永辉 +1 位作者 罗艳 李青青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8,共12页
深入了解濒危物种的繁殖特性,能为物种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和2023年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存的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主要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部形态... 深入了解濒危物种的繁殖特性,能为物种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和2023年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存的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主要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部形态特征、昆虫传粉特征以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表明,纹瓣兰的盛花期在4月中旬,单花花期7 d;群体花期约为36d。花粉活力在开花第1天时最高,约为47.15%,之后呈下降趋势。柱头在整个单花期一直具可授性,开花第2天可授性最强。人工授粉实验表明纹瓣兰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繁育并依赖传粉者,自然结实率较低为6.9%。唇瓣的先端和基部的表皮细胞分别为锥形和指状突起,基部的指状突起细胞外附着有油脂颗粒,可能是传粉者的报酬。药帽黄色,其表皮细胞为锥形细胞,能够反射光线,可能起到吸引昆虫的作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纹瓣兰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纹瓣兰的挥发性气味中(E)-乙酸-2-癸烯-1-醇酯含量最高。因此,纹瓣兰的花部结构与传粉昆虫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纹瓣兰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传粉特征 中华蜜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