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以金安桥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柳小强 陈奇伯 +2 位作者 王克勤 余德恒 齐红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5-198,共4页
选取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度、治理措施合格率、拦渣率、土壤侵蚀减少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河流含沙量、水土流失治理度、扰动土地整治率等9项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的... 选取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度、治理措施合格率、拦渣率、土壤侵蚀减少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河流含沙量、水土流失治理度、扰动土地整治率等9项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处于5个评价等级(极差、较差、一般、良好、优良)的"一般"等级,存在着林草恢复率和林草覆盖度偏低、河流含沙量较大等问题。该评价结果,可为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为类似工程的水土保持评价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水土流失 防治效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种养加产业宏观耦合格局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兵辉 廖允成 +1 位作者 王克勤 陈奇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237,共5页
基于生态系统耦合的理论方法,旨在添补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现实缺失,在宏观尺度上,初步探讨性地提出了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耦合格局,主要从系统种养加产业宏观耦合的条件、实现途径(... 基于生态系统耦合的理论方法,旨在添补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现实缺失,在宏观尺度上,初步探讨性地提出了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耦合格局,主要从系统种养加产业宏观耦合的条件、实现途径(包括农牧业系统耦合的实现途径、农产品加工业系统耦合的实现途径及系统与外部系统多途径耦合的实现途径三部分)、理想格局、实现意义及其思考上进行了尝试,首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宏观耦合理论体系。以期能为当地以及相似逆境农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布局、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并能为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学术研究开辟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种养加产业 宏观耦合格局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对比演变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兵辉 廖允成 +1 位作者 王克勤 陈奇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9,43,共6页
为了能准确地描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并从时间序列上反映系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立足北方农牧交错带,在近31a的时间尺度上,以偏农区的榆阳区和偏牧区的乌审旗县域典型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比较研究对象,采用系统组分优势度、系... 为了能准确地描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并从时间序列上反映系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立足北方农牧交错带,在近31a的时间尺度上,以偏农区的榆阳区和偏牧区的乌审旗县域典型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比较研究对象,采用系统组分优势度、系统结构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指数作为研究模型,对两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显示种植业是偏农区农业生态系统的主导产业,其组分优势度在后期下降较快;林业在两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组分优势度均较小;畜牧业是偏农区最具发展潜势的产业,是偏牧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渔业组分优势度在两地均为最小,基本对系统无贡献;偏农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较为优越,而偏牧区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较为突出。结合研究结果,并就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偏农区和偏牧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当地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产业模式优化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盘龙江水环境分析与预测研究——以氨氮分析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加龙 刘云根 +1 位作者 杨善 刘仁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60-7362,7364,共4页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水质预测模型、数据库、空间分析技术,实地采集盘龙江水样数据,以GPS空间位置点数据和QuickBird影像为基础,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了盘龙江水样氨氮含量。使用样条函数插值的方法,对其现状水质进行了分类...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水质预测模型、数据库、空间分析技术,实地采集盘龙江水样数据,以GPS空间位置点数据和QuickBird影像为基础,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了盘龙江水样氨氮含量。使用样条函数插值的方法,对其现状水质进行了分类。对盘龙江下游河段,综合考虑缓冲区内居民和农田因素,同时简化了完全混合模型,预测了该区域的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水环境 氨氮 水质预测 内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农牧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与耦合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兵辉 廖允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59-2566,共8页
针对毛乌素沙地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实际,根据复合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借助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偏农区的榆阳区和偏牧区的乌审旗为比较研究对象,对两地近27 a的农牧耦合系统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及系统耦合状况进行了... 针对毛乌素沙地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实际,根据复合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借助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偏农区的榆阳区和偏牧区的乌审旗为比较研究对象,对两地近27 a的农牧耦合系统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及系统耦合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性提出了区域农牧系统耦合程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榆阳区是偏农型的农牧耦合产业发展模式,乌审旗是偏牧型的牧农耦合产业发展模式;榆阳区有以耗粮型生猪、禽类生产为主的势头,乌审旗有以节粮型草食动物生产为主的势头;榆阳区和乌审旗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及A(有效能值利用率)、B(单位低质能产品转化成高质能产品率)、SCD(系统耦合度)值均沿时间序列增大,且SCD值有呈三阶段型增长的规律性。依据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毛乌素沙地农牧生态系统耦合发展的途径,以期能为沙地农牧生态系统稳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与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生态系统 耦合关系 能值分析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酶活性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红梅 陆梅 杨桂英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年第1期6-9,54,共5页
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区选取2个高产脂和2个低产脂思茅松林样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区选取2个高产脂和2个低产脂思茅松林样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高产脂思茅松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的小。低产脂思茅松林多数土壤养分指标都高于高产脂思茅松林。经相关性分析,高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毛管孔隙度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和速效磷与脲酶、蛋白酶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挑战——对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流合作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寒 杨金涛 《绿色科技》 2011年第8期136-139,共4页
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严重干旱、冰冻、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指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自然科学的研究外还应加强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探讨了在减灾防灾时提供人文科学的方法,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 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严重干旱、冰冻、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指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自然科学的研究外还应加强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探讨了在减灾防灾时提供人文科学的方法,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对学科间加强交流合作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社会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合作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瑜 陈奇伯 +4 位作者 雷俊杰 张仕艳 马炜 韩彦军 柳小强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年第2期6-10,共5页
采用现场调查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弃渣容重、粒径组成,原地貌和渣场绿化边坡、弃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以及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土容重均值分别为1.70 g/cm3、... 采用现场调查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弃渣容重、粒径组成,原地貌和渣场绿化边坡、弃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以及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土容重均值分别为1.70 g/cm3、1.30g/cm3和0.96g/cm3;②弃渣颗粒在剔除>2 cm石块后,粒径>4mm的弃渣颗粒所占比例为57.09%,比农田表层土壤高14.31%;③弃耕梯坪地和灌木林地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7.3 t/km2和114.2 t/km2;④覆土绿化坡面和绿化未覆土坡面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0.5 t/km2和74.6 t/km2;⑤弃渣堆积平台、无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有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原地貌平均侵蚀量的94倍、280倍和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弃渣场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配置的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李莎莎 田昆 +2 位作者 刘云根 周耀华 杨红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1-1955,共5页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湿地湖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格局对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野菱(Trapa incis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等4...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湿地湖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格局对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野菱(Trapa incis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等4种云南高原湿地常见湖滨带植物物种,以不同配置方式分别构建4种不同植物群落:茭草-金鱼藻-金鱼藻(Z-C-C)、茭草-野菱-金鱼藻(Z-T-C)、茭草-蓖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Z-P-P)、和茭草-蓖齿眼子菜-金鱼藻(Z-P-C),对不同植物群落净化污水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植物群落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不同,经过Z-C-C群落处理后水体的COD降低率为(50.56±1.98)%,显著低于Z-T-C群落(69.66±4.15)%、Z-P-P群落(64.29±1.05)%,Z-P-C群落(66.67±1.13)%,(P<0.05);经过Z-T-C群落处理后水体TN降低率为(24.69±4.64)%,显著低于Z-C-C群落(53.29±0.71)%、Z-P-P群落(53.36±2.04)%、Z-P-C群落(54.44±0.29)%,(P<0.05);各群落对NH4+-N去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1.77±0.37)%,(67.22±0.53)%,(69.22±0.13)%,(80.85±0.31)%。研究表明:3种植物配置模式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2种植物配置模式的好;适当增加沉水植物的配置比例,可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根系发达的植物具有更强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空间配置 生活污水 净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肢动物生物指示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巧 涂璟 +3 位作者 熊忠平 卢志兴 刘春菊 张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61,共7页
从生物指示的概念和首要目标,指示生物的定义、类别和功能,生物指示研究的步骤,指示生物和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可预测性及定量化,以及指示值方法,综述了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研究概况,列举了常见的节肢动物指示类群及其指示目标,剖析了... 从生物指示的概念和首要目标,指示生物的定义、类别和功能,生物指示研究的步骤,指示生物和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可预测性及定量化,以及指示值方法,综述了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研究概况,列举了常见的节肢动物指示类群及其指示目标,剖析了当前生物指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多学科合作进行多个类群生物指示研究,建立较完善的生物指示系统,服务于地区土地管理、生态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将成为生物指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指示系统 方法论 昆虫 环境指示物 生态指示物 生物多样性指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和再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熊好琴 段金跃 +1 位作者 王妍 张新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7,共6页
生物结皮的发育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小尺度土壤水文过程。对两种自然降雨条件下(降雨量为8.5 mm和14.8 mm)的3种放牧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地、围栏5 a禁牧区、围栏15 a禁牧区)有、无生物结皮土壤的降雨入渗速率和再分配规律进行了测定。结... 生物结皮的发育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小尺度土壤水文过程。对两种自然降雨条件下(降雨量为8.5 mm和14.8 mm)的3种放牧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地、围栏5 a禁牧区、围栏15 a禁牧区)有、无生物结皮土壤的降雨入渗速率和再分配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入渗速率禁牧5 a和禁牧15 a样地的有结皮土壤的入渗速率极显著低于无生物结皮土壤。持续放牧样地上,生物结皮发育很差,其对土壤的入渗速率无显著影响。(2)入渗深度自然降雨为8.5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15~20 cm,而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仅能入渗到10~15 cm。自然降雨为14.8 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30~40 cm,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能入渗到20~25 cm。在无雨条件下,禁牧15 a围栏区50 cm以下土壤水分状况较禁牧5 a和持续放牧区更差。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降低了水分的入渗速率和自然降雨的下渗深度,使下渗水分减少,渗透深度变浅,由此可见当地高频率(84.6%)的小降雨(<10mm)事件只能对浅根系的草本有效,这将使得草本植物生长旺盛而深根系半灌木油蒿生长不良,逐渐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入渗 土壤含水量 植被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坡耕地壤中流氮、磷浓度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褚利平 王克勤 +2 位作者 宋泽芬 李太兴 李云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46-1354,共9页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小流域——尖山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烤烟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原位监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坡耕地土壤不同坡位壤中流(0~2 m)中磷、氮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时...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小流域——尖山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烤烟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原位监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坡耕地土壤不同坡位壤中流(0~2 m)中磷、氮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各层壤中流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坡位壤中流中TP浓度随深度的变化呈波动递减规律,随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变小。坡位对0~50 cm的壤中流氮、磷浓度影响最大,坡下部明显大于坡中部。翻耕导致各层壤中流氮、磷浓度差异显著增大。各层氮、磷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2 m深处TN和T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371mg.L-1和0.024 mg.L-1,超出相邻水体(抚仙湖)中氮、磷浓度的控制要求。这一结果表明,尖山河流域土壤表层中的氮、磷含量较高,丰富的降雨-壤中流过程极易推动土壤氮、磷传输。因此,除了地表径流传输控制外,如何有效抑制壤中流中的氮、磷迁移对该区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非点源污染 总氮 总磷 壤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程度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陆梅 田昆 +2 位作者 张仕艳 莫剑峰 原海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83-2788,共6页
采用In-situ野外取样技术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湿地类型从原生沼泽向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逆向演替,F检验显示土壤脲... 采用In-situ野外取样技术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湿地类型从原生沼泽向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逆向演替,F检验显示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各类型湿地间差异显著(F脲酶=14.246,F蛋白酶=13.760,F蔗糖酶=15.392),表现为垦后湿地>沼泽草甸>草甸>原生沼泽,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F过氧化氢酶=2.697),且与上述三种水解酶变化规律不同。(2)F检验显示,土壤细菌数量差异显著(F细菌=10.883),呈现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原生沼泽;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F真菌=18.032,F放线菌=15.078),呈现沼泽草甸>垦后湿地>草甸>原生沼泽。(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在草甸湿地类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酶活性虽与微生物数量相性不显著。(4)纳帕海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变化是对人为不同干扰类型与强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纳帕海 人为干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阶影响坡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褚利平 王克勤 +3 位作者 白文忠 李太兴 李云蛟 舒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小流域——尖山河流域为试验区,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研究有、无水平阶作为拦水带对红壤坡地产流产沙及土壤氮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水平阶相比较,水平阶具有显著降低产流、减少产沙的作用,可使径流...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小流域——尖山河流域为试验区,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研究有、无水平阶作为拦水带对红壤坡地产流产沙及土壤氮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水平阶相比较,水平阶具有显著降低产流、减少产沙的作用,可使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67.9%,79.5%;水平阶使径流中总氮和氨氮浓度以及泥沙中全氮和速效磷的浓度增加,使径流中的总磷浓度及泥沙中的全氮和速效磷浓度降低;水平阶使各形态的氮磷素输出量均显著减少;水平阶使坡耕地氮磷素流失总量分别减少了53.47%和86.83%。其中,泥沙结合态氮、磷素分别减少了30.89%和84.99%,随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2.58%和1.84%。红壤坡耕地在无水平阶措施下,土壤氮素流失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在水平阶措施下以径流流失为主,但磷素始终都以泥沙结合态流失为主。综上所述,坡耕地推行水平阶作为拦水带,对南方降雨丰沛地区,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非点源污染 氮磷 水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湿地纳帕海周边山地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陆梅 田昆 +2 位作者 赖建东 赵一鹤 魏江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4,52,共8页
对高原湿地纳帕海周边山地8种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储量和总持水量均表现出半分解+分解层>未分解层的变化趋势;枯落物储量呈现从乔木林到灌木林和荒草地逐渐降低的总体趋势;高山柳+... 对高原湿地纳帕海周边山地8种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储量和总持水量均表现出半分解+分解层>未分解层的变化趋势;枯落物储量呈现从乔木林到灌木林和荒草地逐渐降低的总体趋势;高山柳+白桦混交林最大总持水量最大,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山松纯林总持水量最小。(2)初始1h内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均迅速增大,在浸水6~10h后,枯落物持水量基本达到饱和。(3)枯落物在浸水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6~10h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4)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失水速率有一致性,随着失水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小,呈近直线下降。综合分析得出,高山柳+白桦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大,调节洪峰能力最强,失水过程最佳,补给水源能力最好,其水文生态效应是8种植被类型中最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纳帕海 植被类型 枯落物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巧 涂璟 +2 位作者 熊忠平 卢志兴 刘春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介绍了群落水平多度格局与物种水平多度格局,概述了国内群落多度格局应用研究状况。其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格局研究最为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对栖境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由于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比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复... 介绍了群落水平多度格局与物种水平多度格局,概述了国内群落多度格局应用研究状况。其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格局研究最为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对栖境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由于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比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复杂且困难得多,远没有群落多样性研究广泛;国内的物种多度分布研究往往集中在用现有的模型去拟合目标群落的多度分布,缺乏在物种多度分布的研究尺度和抽样方法方面,以及多度分布机制和新模型探索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度格局 物种多度格局 物种多度分布模型 栖境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入湖泥沙截留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卫东 刘云根 +2 位作者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643-17645,17685,共4页
以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活污水纳污河流-永丰河,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和面山泥沙地表径流汇集河流-格美江河口的茭草湿地湖滨带迎水面和背水面采样监测分析,研究湖滨带对入湖泥沙的拦截效果... 以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活污水纳污河流-永丰河,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和面山泥沙地表径流汇集河流-格美江河口的茭草湿地湖滨带迎水面和背水面采样监测分析,研究湖滨带对入湖泥沙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各入湖河流泥沙拦截效果较好,且夏秋季节的拦截效果为冬春季节的2~4倍。同时,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通过对入湖泥沙的拦截作用能有效减少外源氯、磷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达到对剑湖水环境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湖 茭草湿地湖滨带 拦截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种群更新潜力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妍 卢琦 +2 位作者 吴波 程立岩 王玉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3,共6页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天然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的红花尔基沙地,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探讨天然林下幼苗更新状态和扩散趋势及其对各类生态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人工引种区樟子松可持续生态效益的发挥...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天然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的红花尔基沙地,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探讨天然林下幼苗更新状态和扩散趋势及其对各类生态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人工引种区樟子松可持续生态效益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采用地统计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对沙地樟子松更新苗发生和扩散格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其天然分布区,沙地樟子松的更新状况良好,更新潜力巨大。北坡的更新潜力要优于南坡,更新苗密度是南坡密度的将近4倍,从大尺度来看,沙地樟子松表现出向北扩张的趋势。从种群龄级组成上来看,幼龄林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龄级增加,大龄级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种群的年龄存活曲线呈弧状凸型,呈现出稳定中略有上升的趋势,进一步说明种群的更新状况良好,更新潜力较大。此外,沙地樟子松林分中更新苗种群呈集群分布的格局,且聚集强度和扩展强度都较大,使得样地中更新苗密度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更新苗 天然更新 樟子松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自由入渗中土壤容重对水氮分布和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脱云飞 王克勤 +2 位作者 张振伟 费良军 胡兵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0-656,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膜孔肥液自由入渗中土壤容重对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以及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铵态氮以膜孔为中心逐渐减小,而土壤硝态氮以膜孔为中心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含水率、土壤...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膜孔肥液自由入渗中土壤容重对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以及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铵态氮以膜孔为中心逐渐减小,而土壤硝态氮以膜孔为中心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距离越小,肥液的累积入渗量越小;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系数越小,而土壤铵态氮分布的均匀性系数越大.这为研究膜孔肥液灌溉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肥液自由入渗 土壤容重 分布 均匀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坡水平阶水土保持效益观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邢鹏远 王克勤 +2 位作者 杨绍兵 陈志中 康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在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坡耕地布设反坡水平阶与对照径流小区,观测2种径流小区的径流量、泥沙量、总氮及总磷输出浓度和输出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反坡水平阶径流量减少34.14%、土壤流失量减少57.17%、总氮和总磷输出量分别... 在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坡耕地布设反坡水平阶与对照径流小区,观测2种径流小区的径流量、泥沙量、总氮及总磷输出浓度和输出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反坡水平阶径流量减少34.14%、土壤流失量减少57.17%、总氮和总磷输出量分别减少33.32%和33.82%。坡耕地修反坡水平阶起到了较明显的保水、保土、保肥作用,对控制面源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流失量 面源污染物 输出量 反坡水平阶 昆明松华坝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