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细化风速场模拟的山地林火蔓延
1
作者 徐有城 万兴永 +3 位作者 陈兵 赵凤君 刘晓东 叶江霞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8,共13页
【目的】根据山地微环境及其与风速互作机理进行精细化风速场模拟,探究其对林火蔓延精度的影响,为林火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2006年安宁“3.29”火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林火蔓延的关键气象驱动因子,并在30 m空间尺度上进... 【目的】根据山地微环境及其与风速互作机理进行精细化风速场模拟,探究其对林火蔓延精度的影响,为林火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2006年安宁“3.29”火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林火蔓延的关键气象驱动因子,并在30 m空间尺度上进行风速场GIS地理模拟。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结合毛贤敏修正的王正非林火蔓延经验模型,实现林火蔓延模拟,通过与历史火场档案及常规反距离权重和克里金内插方法的气象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模拟精度。【结果】1)基于机理模型分析的风速驱动因子表明,风速与海拔呈正相关,与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的30 m空间尺度的平均风速场显示,火灾发生区周围平均风速场最大风速为3.70 m·s^(−1)、最小为0.28 m·s^(−1)。2)结合火场周围地形及可燃物数据,模拟3月30日—4月3日的火灾发生过程,以火灾历史档案逐日火线范围为参考,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精细化风速场模拟的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内均表现出较高的模拟精度,其中4月1日的模拟结果最优,Sørensen系数和重合精度分别为0.83和93.28%,3月30日的模拟结果精度相对较低,Sørensen系数和重合精度分别为0.65和80%。与2组插值风速场模拟结果相比,基于精细化风速场模拟结果的重合精度和SC系数分别最大提高6.67%、11.67%和0.11、0.08。【结论】与常规反距离权重和克里金内插方法相比,模拟的30 m尺度风速场数据在空间异质性和连续性方面表现更佳,能够更精细反映山地风速场的空间格局,有效提高林火蔓延模拟精度。本研究综合考虑宏观气象条件和微观地表特征,利用GIS空间建模对影响林火蔓延的关键驱动因子进行精细化刻画,实现了更精准的林火蔓延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蔓延 元胞自动机 空间精细化 风速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化学信息物质的组成及其阶段性变化
2
作者 袁会 姜永艳 +2 位作者 罗永军 严广 李宗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
云南切梢小蠹是导致云南松死亡最多的一种蛀干害虫,已严重影响云南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生物、生态安全和林草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明确云南切梢小蠹成虫虫源的化学信息物质,用溶剂提取法和顶空动态法分别提取了云南切梢小蠹雌、雄成虫在... 云南切梢小蠹是导致云南松死亡最多的一种蛀干害虫,已严重影响云南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生物、生态安全和林草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明确云南切梢小蠹成虫虫源的化学信息物质,用溶剂提取法和顶空动态法分别提取了云南切梢小蠹雌、雄成虫在蛀梢期、蛀干前期(预处理寄主时)和蛀干期的消化道和粪便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共从云南切梢小蠹的雌、雄成虫消化道和粪便挥发物中鉴定出18种成分,包括单萜类13种、倍半萜类1种、烷烃类3种以及脂肪酸衍生物1种。雌雄两性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相似,但不同取食阶段,无论是雌虫(A=0.8201,P=0.002)或是雄虫(A=0.733,P=0.001),消化道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均有着显著差异。同时,雌雄成虫在蛀干前期(预处理寄主时)和蛀干期的挥发物中均含有较多源于寄主的活性物质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和3-蒈烯,而聚集信息素顺-马鞭草烯醇、反-马鞭草烯醇和马鞭草烯酮的含量亦会增加,显示出共同调节云南切梢小蠹种群数量的特性。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整合”化学信息物质用于云南切梢小蠹的生态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消化道 粪便 化学信息物质 生活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安娜 徐正会 +3 位作者 许国莲 郑莹 庄江旭 李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了完善滇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蚂蚁多样性研究,采用样地和搜索调查法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群落开展调查,测定分析了该区域蚂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共记录蚂蚁10亚科、49属、130种;22块... 为了完善滇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蚂蚁多样性研究,采用样地和搜索调查法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群落开展调查,测定分析了该区域蚂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共记录蚂蚁10亚科、49属、130种;22块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0~39种(平均17.6种),个体密度0.0~525.2头/m^2(平均109.2头/m^2),多样性指数0.000 0~2.629 2(平均1.535 5),均匀度指数0.362 7~0.772 3(平均0.544 6),优势度指数0.101 8~1.000 0(平均0.322 6)。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为0.000 0~0.307 7,处于相似性极差至较差水平。蚂蚁多样性主要指标在底域效应基础上呈现出多域效应现象,表现为山体垂直带上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物种的聚集群,具有不同的保护价值。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低纬度和低海拔区域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山体中、下部蚂蚁群落普遍受到人为深度干扰,在保护工作中应当作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物种多样性 群落相似性 多域效应 铜壁关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涌智 黄忠 马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785-14787,共3页
[目的]了解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在云南省的适生区范围。[方法]利用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在云南省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数据建立了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通过将其投影到地理空间预测了该病菌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 [目的]了解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在云南省的适生区范围。[方法]利用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在云南省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数据建立了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通过将其投影到地理空间预测了该病菌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为云南省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最冷月份最低温对该病原菌的预测分布有重要影响,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次之。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得出AUC值为0.998,表明预测结果是可靠的。[结论]为防止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传播和科学评估其危害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外来脊椎动物及其危害防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会 赵衡 周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形成云南外来脊椎动物名录,结果显示,云南现有外来脊椎动物80种,其中鱼类51种,两栖爬行类7种,鸟类14种,哺乳类8种。依照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方式和繁殖情况可以归纳为4类:1)主动引入不能自然繁殖型;2)主动引入能...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形成云南外来脊椎动物名录,结果显示,云南现有外来脊椎动物80种,其中鱼类51种,两栖爬行类7种,鸟类14种,哺乳类8种。依照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方式和繁殖情况可以归纳为4类:1)主动引入不能自然繁殖型;2)主动引入能够自然繁殖型;3)被动引入能够自然繁殖型;4)养殖逃逸、遗弃或者放生型。在80种外来脊椎动物中,目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的种类有23种。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更易造成入侵。盲目将一些鱼类引入云南的湖泊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最大根源;养殖户的私自引种和观赏动物的引种(花鸟市场)是目前最无序的、最缺乏管理的防控环节。建议规范引种程序,用法律来规范引种行为并加强对放生的正确引导与科学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生物入侵 脊椎动物 入侵危害 引种 放生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筇竹寺元江栲林下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颖 张岩 +4 位作者 徐远钊 许建萍 胡楚娇 黄莹 欧晓昆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6期137-139,142,共4页
对昆明筇竹寺元江栲林下的大型真菌物种进行调查,采集到154种大型真菌,隶属于37科、55属,其中有红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小菇科4个优势科和桔色蜡钉菌、粗鳞丝盖伞、白囊耙齿菌、疏褶微皮伞、红蜡蘑5个优势种。对研究区域大型真菌... 对昆明筇竹寺元江栲林下的大型真菌物种进行调查,采集到154种大型真菌,隶属于37科、55属,其中有红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小菇科4个优势科和桔色蜡钉菌、粗鳞丝盖伞、白囊耙齿菌、疏褶微皮伞、红蜡蘑5个优势种。对研究区域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和生态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大型真菌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昆明筇竹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3
7
作者 佟友贵 张晓峰 +1 位作者 潘涌智 徐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期176-177,共2页
利用台桧大痣小蜂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适生范围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大部分地区、滇中和滇东北部分地区。
关键词 台桧大痣小蜂 MAXENT 潜在分布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德姆拉山东坡及察隅河谷的蚂蚁群落 被引量:17
8
作者 于娜娜 徐正会 +2 位作者 张成林 刘霞 李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蚂蚁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除了地球的两极及雪线之上,陆地上几乎都有蚂蚁的踪迹。蚂蚁不仅具有药用、食用及研究价值,还有改良土壤、帮助... 蚂蚁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除了地球的两极及雪线之上,陆地上几乎都有蚂蚁的踪迹。蚂蚁不仅具有药用、食用及研究价值,还有改良土壤、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植物种子、防治害虫等功用(徐正会,2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物种多样性 群落相似性 德姆拉山 察隅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嘎隆拉山及墨脱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霞 徐正会 +1 位作者 于娜娜 张成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5,共8页
【目的】调查研究藏东南地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法研究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蚂蚁物种分布格局。沿山体海拔每上升250 m选取1块样地,在每块选定的样地内设置5个1 m×1 m样方... 【目的】调查研究藏东南地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法研究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蚂蚁物种分布格局。沿山体海拔每上升250 m选取1块样地,在每块选定的样地内设置5个1 m×1 m样方,样方间距10 m。每个样方由地表样、土壤样和树冠样组成。样地调查完成后由5人在样地内用搜索法进行1 h蚂蚁调查,包括地表、石下、朽木下、朽木内、植物上等各种场所。【结果】在藏东南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共采集蚂蚁20 371头,隶属于8亚科45属96种,其中切叶蚁亚科18属44种,猛蚁亚科10属24种,伪切叶蚁亚科、行军蚁亚科和细蚁亚科仅1属1种,大头蚁属种类最丰富,有10种;在该地区采集的大多数蚂蚁物种仅分布于海拔2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塞奇大头蚁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宽,高差达1 510 m;在10类生境中,沟谷雨林的物种最丰富,在所有筑巢和觅食场所中,以地表筑巢和觅食的物种最丰富,有部分蚂蚁还可以上树觅食;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南坡分布有95种蚂蚁,北坡仅分布有5种;棒结红蚁是该地区占据生境类型、觅食与筑巢场所最多的物种。【结论】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受海拔和植物丰富度制约,同时还受坡向影响;筑巢与觅食场所的选择,首先保证蚁巢的相对干燥和食物的资源,对不同生境和栖息与觅食场所的选择分化可避免种内和种间的竞争,有利于蚁群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蚂蚁 垂直分布 生境分化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炭疽菌GPCR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长志 任文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7,共6页
基于酿酒酵母中已经报道的3个典型GPCR序列,利用Blastp以及关键词对炭疽菌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搜索,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发现该菌存在4个典型的GPCR;4个GPCR在蛋白质二级结构上均含有典型的7跨膜结构域以... 基于酿酒酵母中已经报道的3个典型GPCR序列,利用Blastp以及关键词对炭疽菌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搜索,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发现该菌存在4个典型的GPCR;4个GPCR在蛋白质二级结构上均含有典型的7跨膜结构域以及较高比例的α螺旋结构,均不含有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在定位方面,4个GPCR均定位在质膜上;该菌中的GPCR与C.higginsianum、C.fioriniae等炭疽菌属中的病菌具有较高的同源序列以及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炭疽菌 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肽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蚂蚁区系与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文荣 张森泉 徐正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64-68,73,共6页
为揭示深圳市的蚂蚁区系特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在其6个行政区海拔3~944 m范围11类生境9种植被类型中采集蚂蚁标本32 255头。经分类鉴定,有4亚科,18属,35种,发现14个广东省新记录种,暗首姬猛蚁(Hypoponera opaciceps(Mayr))为中国大陆新... 为揭示深圳市的蚂蚁区系特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在其6个行政区海拔3~944 m范围11类生境9种植被类型中采集蚂蚁标本32 255头。经分类鉴定,有4亚科,18属,35种,发现14个广东省新记录种,暗首姬猛蚁(Hypoponera opaciceps(Mayr))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列出了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分析了蚂蚁物种的分布类型和区系成分。深圳市的蚂蚁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具有入侵能力的物种有13个。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其繁殖和扩散能力强,防治难度大,在未来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区系 分类学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俊忠 刘建宏 +1 位作者 杨丽英 但文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7,F0002,共4页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高适生区包括海南岛东北岸大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局部地区、台湾岛西北岸局部地区和东南岸局部地区;中适生区...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高适生区包括海南岛东北岸大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局部地区、台湾岛西北岸局部地区和东南岸局部地区;中适生区包括海南局部地区、广西与广东接壤的临海部分地区、广东大部分地区、福建和台湾的局部地区;低适生区包括海南岛西北岸至内陆局部地区,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福建以及云南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Maxent生态位模型 潜在分布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金殿公园植物重要病害调查与防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长志 傅本重 伍建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昆明金殿公园作为重要的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园林植物受到市民喜爱。对金殿公园植物病害分布和种类调查后发现,该地区植物病害中叶部病害严重地影响着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有关病害提出防治建议。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病害调查 昆明金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种入侵植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闫晓慧 唐贵华 +1 位作者 李亚婷 胡世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122-123,共2页
为了综合利用入侵植物,通过离体半叶枯斑法,对18种入侵植物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粉花月见草、三叶鬼针草、紫茎泽兰、飞机草、钻叶紫菀、苦苣菜、野茼蒿等9种入侵植物的提取物浓度... 为了综合利用入侵植物,通过离体半叶枯斑法,对18种入侵植物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粉花月见草、三叶鬼针草、紫茎泽兰、飞机草、钻叶紫菀、苦苣菜、野茼蒿等9种入侵植物的提取物浓度为10mg/mL对TMV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在59.15%~93.06%,这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入侵植物具有开发植物源农药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礼 赵瑞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170-175,共6页
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采集到137种大型真菌,隶属3纲9目38科80属。占优势的科有4个,占总科数的10.5%,包含61种,占总种数的44.5%。占优势的属(种数≥4的属)共9个,占总属数的11.3%,包含46种,占全部种数的33.6%。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16
作者 宁鹏飞 丁煌英 +1 位作者 张庆 李明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剑湖选择11个采样点,于2011年1月、4月、6月和10月按季度4次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52种,主要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环节动物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密度表现为冬季>春季>... 在剑湖选择11个采样点,于2011年1月、4月、6月和10月按季度4次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52种,主要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环节动物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密度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生物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采样点全年密度为16~23840个/m2,最高密度出现在采样点A左,最低密度则在采样点E右;生物量全年为1.68~2343.47 g/m2,以采样点D最高,采样点I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为0.10~2.75,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Shannon -Wiener 指数、Simpson生物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分别为0.09~1.09、0.03~0.65和0.03~1.43,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夏举飞 陈玉惠 +3 位作者 李永和 刘建宏 徐荣 周航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3,共5页
从云南省寻甸县采集到自然罹病死亡的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幼虫虫尸上分离到致病性虫生真菌5株:SWYH01,SWYH02,SWYH06,SWYH07和SWYH09,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淡紫拟青霉Paecil... 从云南省寻甸县采集到自然罹病死亡的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幼虫虫尸上分离到致病性虫生真菌5株:SWYH01,SWYH02,SWYH06,SWYH07和SWYH09,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淡色丛赤壳Bionectria ochroleuca、粉质棒束孢Isaria farinos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用各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表明,1.5×108个/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 d后,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3.64%~100%,说明这5株菌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中淡色丛赤壳致病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腮扁叶蜂 虫生真菌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感染Wolbachia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镜梅 刘乃勇 +3 位作者 许小露 李丽芳 杨斌 朱家颖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解Wolbachia在管氏肿腿蜂体内的感染情况,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特异性引物和B大组特异性引物对管氏肿腿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所获得的基因...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解Wolbachia在管氏肿腿蜂体内的感染情况,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特异性引物和B大组特异性引物对管氏肿腿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 Sgu、wSgu A和wSguB,长度分别为620、572 bp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Sgu与wSguB序列间碱基差异较大,同源性仅为6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感染了A大组的Wolbachia,但对于该寄生蜂是否也感染了B大组的Wolbachia尚待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WOLBACHIA WSP基因 PCR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斑白条天牛防治研究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19
作者 夏举飞 刘仪君 +1 位作者 杨松 李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154-155,共2页
从云斑白条天牛的分布、发生危害入手综述了云斑白条天牛的防治方法,并针对目前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云斑白条天牛 防治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oT和ISSR分析金针菇单核体遗传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0期11947-11949,11962,共4页
[目的]研究金针菇单核体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金针菇F1代20个单核体,对15条scot和9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 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对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有6条引物... [目的]研究金针菇单核体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金针菇F1代20个单核体,对15条scot和9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 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对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有6条引物能扩增出条带清晰且具丰富多态性的带谱,共计扩增出327条清晰易辨的DNA片段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7条,占总条带数的87.77%.菌株的SCoT分析一致度GI值为0.187 5 ~0.937 5,其中W2和W3,W11和W12的一致度最大,为0.937 5;W15和W18的一致度最小,为0.1875.菌株的ISSR分析一致度GI值为0.250 0 ~ 1.000 0,W3、W4和W9,W15和W17,W16和W19的一致度最大,为1.000 0;W14和W18的一致度最小,为0.250 0.这种低的遗传一致度充分表明了金针菇菌株系列单核体间具有的较大遗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达到0.55的水平时,SCoT标记的20个菌株可以明显地分为3组;当相似性达到0.66的水平时,ISSR标记的20个菌株也可以分为3组,其中W11、W18、W203个菌株是1组里共有的菌株.当聚到亚组时,W15和W17是共有的1组.[结论]该方法采用2种标记对单核体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金针菇育种中杂交亲本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科研以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 ISSR 单核体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