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文山市大型真菌多样性分析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竺永金 潘启强 +6 位作者 陈健鑫 魏玉倩 胡亚萍 王乐 张颖 马焕成 伍建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97-2505,共9页
【目的】通过在文山市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以期发掘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价值菌类和了解当地新特有资源状况。【方法】采用随机调查法结合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8乡2镇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为期2年的调查,标本的鉴定主要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 【目的】通过在文山市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以期发掘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价值菌类和了解当地新特有资源状况。【方法】采用随机调查法结合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8乡2镇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为期2年的调查,标本的鉴定主要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并通过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内各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地区大型真菌共有116种,隶属于2门,4纲,11目,30科,71属。其中10种大型真菌为中国特有种。根据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发现的大型真菌中有食用菌19种,药用菌20种,毒菌3种,木腐菌55种,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物种累积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抽样充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丰富度指数(R)变化趋势为P10>P9>P8>P1>P7>P4>P5>P2>P6>P2>P3;优势度指数(D)变化趋势为P9>P1>P7>P8>P3>P10>P2>P3>P4>P5;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趋势为P9>P7>P1>P8>P10>P6>P3>P4>P2>P5;均匀度指数(E)变化趋势为P9>P1>P8>P7>P6>P3>P2>P10>P4>P5。【结论】对文山市内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本底状况信息。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度较高。本研究为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丰富了云南省大型真菌已知物种的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大型真菌 资源评价 多样性分析 文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学特性及表达转录组的影响
2
作者 易杏盈 肖月 +3 位作者 张东华 刘丽 闫晓慧 伍建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89,共9页
【目的】探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vsporum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方法】将尖孢镰刀菌活性孢子和灭活孢子分别与秀丽隐杆线虫共培养,测定C.elegans寿命、体... 【目的】探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vsporum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方法】将尖孢镰刀菌活性孢子和灭活孢子分别与秀丽隐杆线虫共培养,测定C.elegans寿命、体长、运动能力、繁殖力以及咽泵运动速率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GO和KEGG分析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和生物学功能。【结果】尖孢镰刀菌活性分生孢子与线虫共培养可导致线虫寿命下降,虫体显著缩短,线虫繁殖力显著降低;但共培养并未对线虫的咽泵运动速率及运动能力产生明显影响。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先天免疫反应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方面;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外源性物质的细胞色素P450和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结论】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基本生命活动有不利影响,这为深入探讨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的天然免疫机制及与植物免疫的相似性,从而寻找植物相关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秀丽隐杆线虫 生物学特征 天然免疫 转录组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IDD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陈健鑫 吴峰婧琳 +4 位作者 魏玉倩 杨娅琳 马焕成 杨红玉 伍建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特有的油料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油茶的集约化种植,病虫害大量发生,加之良种选育滞后,严重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INDETERMINATE DOMAIN(IDD)家族是高等植物中一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特有的油料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油茶的集约化种植,病虫害大量发生,加之良种选育滞后,严重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INDETERMINATE DOMAIN(IDD)家族是高等植物中一类保守的转录因子,通过介导植物内源激素进而调控植物的基础免疫反应。为鉴定油茶中IDD基因家族成员,本研究以油茶全基因组信息为参考,通过IDD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鉴定了29个油茶CoIDD基因家族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各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亚细胞定位。通过RT-PCR克隆到1个与AtIDD4/5/6同源的CoIDD4基因,明确了其理化性质、表达模式及核定位信号,同时分析了其启动区顺式作用元件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29个CoIDD基因家族成员分为4个亚组,平均亲水系数均小于0,属于亲水性蛋白,且亚细胞定位均位于细胞核内;克隆到CoIDD4基因的全长ORF框包含1620bp碱基,编码539个氨基酸,主要在叶片和花器官中表达;该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是参与光响应和植物激素响应元件两大种类。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油茶中鉴定了29个IDD基因家族成员,其中CoIDD4基因与AtIDD4/5/6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其可能参与油茶激素信号转导和基础免疫反应调节等进程,为油茶IDD转录因子功能解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油茶的抗性优良品种选育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IDD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激素 抗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化学成分对六种核桃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威 祁进康 +2 位作者 李晋芳 胡世俊 闫晓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甘菊内酯(2)、去氧薇甘菊内酯(3)、异泽兰素(4)和泽兰黄酮(5)。采用平皿法测定了薇甘菊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6种核桃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炭疽菌、正丁醇萃取物对叶点霉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25000 mg/mL和1.66000 mg/mL;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和壳梭孢菌丝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的EC50分别为60.62μg/mL和89.13μg/mL,对壳梭孢的EC50分别为43.65μg/mL和61.6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化学成分 核桃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根腐病与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娅琳 吴峰婧琳 +5 位作者 陈健鑫 武自强 刘丽 张东华 马焕成 伍建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26-2436,共11页
【目的】探究德宏州油茶根腐病不同发病程度根系内以及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染色法和湿筛沉淀法测定油茶根系AMF定殖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油茶根系及根际土壤AMF多样... 【目的】探究德宏州油茶根腐病不同发病程度根系内以及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染色法和湿筛沉淀法测定油茶根系AMF定殖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油茶根系及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AMF的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逐级递减,呈负相关。基于高通量结果在油茶根系以及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203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4目7科5属(属水平将未定名和未分类的AMF归入“Oth⁃ers”)。在属分类阶层上,不同病害等级的油茶根系以及根际土壤的AMF种类和分布不同。根系内:发病程度较轻的油茶较发病程度严重的油茶,OTUs、Ace指数、Chao指数更高,且随病害的加重Shannon指数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HR0>DR1>DR2>DR3>DR4)。根际土壤内:随病害程度的加重,OTUs逐级递减(HS0>DS1>DS2>DS3>DS4),发病程度较轻的油茶较发病程度严重的油茶,Ace指数、Chao指数更高,Shannon指数无明显变化。PCA分析表明不同病害等级的油茶AMF群落结构会发生改变,患病后群落结构趋于相似,与健康油茶有明显差异。AMF均匀度、孢子密度和定殖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相关性,但土壤理化性质不影响AMF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结论】初步探明了患病后油茶根系和根际土壤中AMF群落的变化特征:患病的油茶根系内AMF的定殖率和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内AMF孢子密度下降,同时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F群落结构都发生了改变,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AMF菌剂防治油茶病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根腐病 丛枝菌根真菌 高通量测序 差异性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番茄幼苗生长及氮积累与分配对光照和氮素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树萍 董琼 +2 位作者 李世民 金友帆 张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目的】树番茄是一种集观赏、绿化和食用价值为一体的经济和园林树种。研究树番茄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氮分配对光氮的响应特征及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生存策略,为其在园林应用及林下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一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 【目的】树番茄是一种集观赏、绿化和食用价值为一体的经济和园林树种。研究树番茄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氮分配对光氮的响应特征及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生存策略,为其在园林应用及林下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一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光照强度(100%、75%、52.8%、30%NR,NR为自然光照)和3种氮素添加水平(0、3、6 g/株)的双因素交叉试验设计,观测树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形态参数,分析生物量及氮积累与分配格局。【结果】(1)光照和氮素添加对树番茄幼苗形态、生物量和氮积累等指标存在显著影响(P<0.05);(2)树番茄幼苗苗高总生长量、叶、茎生物量和叶片N积累量基本上随光照强度的减小先增后降,52.8%NR下最大,地径总生长量逐渐减小,茎N积累量以及粗根在重度遮阴下显著下降,细根N积累量逐渐减小;(3)树番茄幼苗形态指标、生物量、茎和叶氮积累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在3 g/株下达到最大值;(4)不同光照和氮素添加下,树番茄苗木地上与地下构件氮分配存在权衡现象,添加氮肥,有利于氮向树番茄苗木的茎和粗根分配,遮阴则有利于氮向叶分配;(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T3N3(52.8%NR,3 g/株)处理隶属值最大,该处理下树番茄幼苗生长较好。【结论】树番茄苗期呈现有一定耐阴性,遮阴环境下,树番茄幼苗加强纵向生长,减弱横向生长,呈现“细高”形态。此外,通过增加对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的投资及减少对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的投资对策,并提高叶片固氮和氮同化能力来适应低光环境。综上,室外栽培、林下推广种植以及园林应用中可选择适当的半阴环境和氮素添加量,遮阴强度50%,氮素添加3 g/株左右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番茄 光照 氮素添加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T-1处理对树头菜扦插生根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世民 郑鑫华 +1 位作者 段华超 董琼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插穗生根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生理生化指标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树头菜应用广泛,研究ABT-1处理对树头菜扦插生根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究树头菜扦插生根机制,为其建立高效的扦插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插穗生根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生理生化指标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树头菜应用广泛,研究ABT-1处理对树头菜扦插生根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究树头菜扦插生根机制,为其建立高效的扦插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树头菜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0,50,100,150 mg/L)溶液分别浸泡插穗3 h,探究其对扦插生根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树头菜扦插后30 d左右有愈伤组织产生,45 d左右开始有不定根形成,90 d生长稳定,生根类型既有愈伤组织生根型,又有皮部生根型,且多为愈伤组织生根型,ABT-1处理各水平在8个生根指标中基本均以150 mg/L浸泡3 h效果最佳,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平均根粗、最大根系直径、生根指数、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82.2%、12.11条/株、17.96 cm、40.55 cm、3.59 mm、7.97 mm、13.57和1.12,且均显著(P<0.05)高于清水处理(CK)。ABT-1处理组和CK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整个过程中ABT-1处理组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CK,而处理组和CK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ABT-1处理组含量始终高于CK;ABT-1处理组和清水处理(CK)POD活性总体上变化趋势相同,在根原基诱导期和和愈伤组织形成期,以及不定根伸长期出现1个峰值,且整个过程中处理组POD活性始终高于CK;ABT-1处理组前期SOD、CAT活性变化趋势与CK相反,后期处理组和对照组SOD活性总体上变化趋势相同,此外,处理组S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ABT-1处理组和对照组(CK)MDA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小幅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趋势,且整个过程中处理组MDA含量始终小于对照组(CK)。【结论】ABT-1处理有利于插穗生根和改善根系质量,提高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通过调控插穗内抗氧化酶保护系统活性变化来抑制插穗体内毒害物质水平抑制MDA的产生,对插穗生根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头菜 扦插生根 ABT-1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氮磷施肥效应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瑜 李亚麒 +4 位作者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蔡年辉 许玉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为研究氮、磷肥不同配比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2因素3水平的3×3回归试验设计,分析氮磷配施后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N、P... 为研究氮、磷肥不同配比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2因素3水平的3×3回归试验设计,分析氮磷配施后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N、P配施对云南松苗高、地径的生长和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的效果好于单施N、P。施肥各处理的苗高、地径、根、茎、叶、单株生物量均高于处理1(CK),其中处理5N1P1(N:0.4 g/株,P:0.8g/株)显著促进苗高、地径的生长和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建立回归模型得出苗高、地径及各器官生物量随N、P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N、P肥效而言,整体为:+NP>+N>+P。氮磷配施显著促进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苗木生长最佳施肥理论认为2年生云南松苗木适宜N:0.47~0.59 g/株,P:0.37~0.84 g/株,适宜的氮磷配比范围为1∶0.63~1∶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氮磷配施 肥料效应 生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