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9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创新多元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蔚漪 王友 梁倩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3期170-172,共3页
以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互联网+创新多元互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方式和改革措施,将“教”与“学”的过程与网络科技相结合,对森林生态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和实践;运用多元... 以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互联网+创新多元互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方式和改革措施,将“教”与“学”的过程与网络科技相结合,对森林生态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和实践;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雨课堂教学、钉钉直播课程、互联网平台(QQ或微信群)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森林生态学相关知识,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多元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互联网+ 多元互动式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道树在高校校园内的应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黄德帅 王雪纯 +1 位作者 杨梦妮 陆燕元 《现代园艺》 2023年第3期94-96,共3页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上的行道树,采用观察记录、道路取样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学校行道树树种类型、配植方式、景观特点及其整体栽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共有12种行道树,...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上的行道树,采用观察记录、道路取样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学校行道树树种类型、配植方式、景观特点及其整体栽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共有12种行道树,隶属8科11属,学校内行道树品种及数量相对较少,个别行道树存在配置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校园行道树管理和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林业大学 行道树 校园景观 校园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大学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措施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杰珑 陈粉粉 +1 位作者 李奇生 李旭 《畜禽业》 2011年第12期60-61,共2页
《动物繁殖学》是农、林等高校动物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实验教学成效,需依据高校实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学科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及优化整合实验设计内容的... 《动物繁殖学》是农、林等高校动物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实验教学成效,需依据高校实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学科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及优化整合实验设计内容的实验教学变革之路。通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利于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科研结合,加深对实验的系统理解;优化实验模块,突出综合性与设计性;教学手段多样化,进行仿真与观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探索林业大学动物繁殖实验教学措施,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繁殖学 实验教学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南捧河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
4
作者 李建伟 原日强 +5 位作者 周幸 徐梦蔚 周训康 何程程 杜凡 石明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50,共11页
为填补云南西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南捧河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保护区内设置30个调查样方(30 m×30 m),从物种组成、聚类分析、区系次生度、Jaccard相似性指数等方面来探讨群落特... 为填补云南西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南捧河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保护区内设置30个调查样方(30 m×30 m),从物种组成、聚类分析、区系次生度、Jaccard相似性指数等方面来探讨群落特征。结果显示:(1)30个样方共记录维管植物678种,隶属于128科372属;(2)根据聚类结果,结合群落外貌和区系组成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将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3)华南石栎(Lithocarpus fenestratus(Roxb.)Rehder)+截头石栎(L.truncatus Rehd.)群落的受干扰程度较大,区系次生度最高;(4)4种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极不相似和中等不相似。整体而言,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南捧河保护区内分布广泛,是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地带性植被,物种组成丰富,结构复杂,整体生态系统发展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季风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区系次生度 相似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柚木中龄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5
作者 吴俊多 谌红辉 +9 位作者 庞靖云 薛光宇 劳庆祥 杨保国 周炳江 谢先金 赵宏鹏 付志高 李运兴 李莲芳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_(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_(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验结果,采用有机肥、复合肥、硫酸镁和缓释肥对其中第1次施肥试验6个重复中的3个重复进行第2次施肥,连续观测4 a。【结果】(1)施肥4年后,处理组合的林木胸径和材积总增长率分别为3.4%~6.7%和6.9%~16.0%,对照则分别为3.8%和7.7%,胸径和材积增长率最高的处理组合分别较对照提高89.6%和88.0%,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2)施肥1次后的第1年,硫酸镁和复合肥对柚木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林木胸径生长,不同硼砂和硫酸锌施用量对林木胸径生长影响较小,施石灰抑制了林木生长;施肥第2年,仅施硫酸镁可显著促进林木胸径生长(P<0.05)。施肥2次,不同肥料均对胸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05)。(3)施1次和2次肥后当年的胸径生长量均高于次年,肥效随时间降低,施肥2次略优于施1次,但不明显。(4)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处理组合投入产出比达1∶3.5,施肥2次降低效益。【结论】柚木中龄林施肥可促进林木生长,最优处理组合为每10 cm胸径施有机肥2 kg,复合肥0.25 kg,硼砂5 g,硫酸锌10 g和硫酸镁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中龄林 施肥 大径材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健 李思睿 赵宇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127-129,共3页
林业栽培作为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科学性和综合性管理是保障树木健康生长与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加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栽培林木,同时有效应对病虫... 林业栽培作为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科学性和综合性管理是保障树木健康生长与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加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栽培林木,同时有效应对病虫害威胁,成为林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的结合,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深入理解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选择适宜树种,合理利用土壤与水资源,更强调在病虫害管理中采取多元化策略,在确保林木健康生长的同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栽培 种植方法 病虫害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数据的二阶段遥感特征优选与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
7
作者 杨菲菲 张王菲 +3 位作者 赵磊 赵含 姬永杰 王梦金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共11页
【目的】提出二阶段遥感特征选择方法与多机器学习模型结合的思路,探索适用于国产高分一号(GF-1)数据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GB)的有效模式,为高分系列卫星数据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从GF-1数据中提取波段光谱特征、... 【目的】提出二阶段遥感特征选择方法与多机器学习模型结合的思路,探索适用于国产高分一号(GF-1)数据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GB)的有效模式,为高分系列卫星数据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从GF-1数据中提取波段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等44个特征变量;然后,基于二阶段特征优选策略优选特征,第一阶段采用过滤式法(Relief)、嵌入式法(Lasso、RF)进行初步筛选,第二阶段通过包装式法(RFE)进一步优化特征子集,提升模型估测能力;最后,利用以往森林AGB估测研究中表现较好的K最近邻(KNN)、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和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森林AGB估测,并评估不同特征选择方法与模型之间的匹配度及其对森林AGB估测精度的影响,探寻最优的基于GF-1数据估测森林AGB的策略。【结果】1)Relief-RFE方法在XGBoost模型森林AGB反演中取得较优效果(R²=0.811,RMSE=8.45 t·hm^(−2),rRMSE=23.39%)。2)绿光波段纹理特征(mea_b2)能够捕捉到森林地表覆盖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如森林的冠层密度、树木分布等空间结构变化信息;蓝光波段光谱特征(b1)对叶绿素和叶色素浓度变化反应敏感,可表征植被健康状况和生长阶段信息,在多种方法的二阶段特征选择中上述2种特征均被选为核心特征用于森林AGB估测。3)特征优选可显著提升模型性能,XGBoost模型的提升效果明显大于KNN、SVR、RF和GBRT模型。【结论】通过对比不同特征选择方法与机器学习模型结合估测森林AGB的效果,验证了二阶段特征优选策略在基于GF-1数据估测森林AGB中的有效性,尤其是将该策略与XGBoost模型结合,能够构建出高精度、高稳健性的森林AGB估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数据 森林地上生物量 混合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二阶段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风速场模拟的山地林火蔓延
8
作者 徐有城 万兴永 +3 位作者 陈兵 赵凤君 刘晓东 叶江霞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8,共13页
【目的】根据山地微环境及其与风速互作机理进行精细化风速场模拟,探究其对林火蔓延精度的影响,为林火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2006年安宁“3.29”火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林火蔓延的关键气象驱动因子,并在30 m空间尺度上进... 【目的】根据山地微环境及其与风速互作机理进行精细化风速场模拟,探究其对林火蔓延精度的影响,为林火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2006年安宁“3.29”火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林火蔓延的关键气象驱动因子,并在30 m空间尺度上进行风速场GIS地理模拟。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结合毛贤敏修正的王正非林火蔓延经验模型,实现林火蔓延模拟,通过与历史火场档案及常规反距离权重和克里金内插方法的气象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模拟精度。【结果】1)基于机理模型分析的风速驱动因子表明,风速与海拔呈正相关,与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的30 m空间尺度的平均风速场显示,火灾发生区周围平均风速场最大风速为3.70 m·s^(−1)、最小为0.28 m·s^(−1)。2)结合火场周围地形及可燃物数据,模拟3月30日—4月3日的火灾发生过程,以火灾历史档案逐日火线范围为参考,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精细化风速场模拟的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内均表现出较高的模拟精度,其中4月1日的模拟结果最优,Sørensen系数和重合精度分别为0.83和93.28%,3月30日的模拟结果精度相对较低,Sørensen系数和重合精度分别为0.65和80%。与2组插值风速场模拟结果相比,基于精细化风速场模拟结果的重合精度和SC系数分别最大提高6.67%、11.67%和0.11、0.08。【结论】与常规反距离权重和克里金内插方法相比,模拟的30 m尺度风速场数据在空间异质性和连续性方面表现更佳,能够更精细反映山地风速场的空间格局,有效提高林火蔓延模拟精度。本研究综合考虑宏观气象条件和微观地表特征,利用GIS空间建模对影响林火蔓延的关键驱动因子进行精细化刻画,实现了更精准的林火蔓延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蔓延 元胞自动机 空间精细化 风速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木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对氮添加的响应
9
作者 文程敬 吴俊文 +5 位作者 赵志娟 陈刚 李志琪 段贵河 杜官本 梁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目的】研究轻木(Ochroma lagopus)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轻木为材料,在云南省勐腊县勐醒农场轻木人工林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 【目的】研究轻木(Ochroma lagopus)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轻木为材料,在云南省勐腊县勐醒农场轻木人工林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氮对照(CK)和施尿素、缓释肥300 g/株(N1、H1)、450g/株(N2、H2)、600 g/株(N3、H3) 7个处理,施肥时间为2023年6月,2023年10月取样,测定轻木树高、胸径,分析叶、枝、根中的C、N、P含量,并计算各器官化学计量特征值。【结果】与CK相比,低施氮量(N1、H1)处理的轻木胸径增加不显著,N1处理的树高增加也不显著,中、高施氮量处理(N2、N3、H2、H3)的胸径、树高均显著高于CK,但这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对轻木枝和根中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N3和H3降低了叶片中C含量;施氮显著提高枝、叶和根中N含量,且增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施氮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降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H1处理的叶片P含量显著低于N1,而H2与N2,以及H3与N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N3、H3处理降低了树枝中P含量;施氮增加了根中P含量,且增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N3处理的根中P含量显著高于N1处理,而3个硫包衣缓释肥处理间的根中P含量无显著差异。CK处理叶片N:P<14,轻木生长受N元素的限制,在中、高氮添加处理下叶N:P>16,轻木生长由受N元素限制转变为受P元素限制,且H2、H3处理的叶片N:P显著高于N2、N3处理,即施用硫包衣缓释肥带来的磷限制大于尿素。相关性分析表明,轻木生长与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显著相关,且轻木生长受各器官的氮含量影响显著。表型可塑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氮添加下轻木生长、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的表型可塑性指数为0.05~0.52,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2%;轻木在氮添加处理下,主要通过调节各器官的N、P含量来适应外界变化,进而促进轻木的生长。【结论】氮添加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的影响,施用中、高量氮肥对提高轻木生长的效果优于低量氮肥,而且缓解了氮元素对轻木生长的限制,但影响了C、N、P在各器官中的分布,还引起了磷元素的限制,施用硫包衣缓释肥引起的磷元素限制更加严重。因此,在轻木人工林生产管理中,应注意氮肥的施用量,在施用硫包衣缓释肥时,尤其要注意补充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木 人工林 氮添加 化学计量特征 相关性 表型可塑性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Landsat和GOSAT卫星数据的森林碳储量估测研究
10
作者 王飞平 张加龙 +5 位作者 曹军 杨正道 肖庆琳 杨坤 殷唐燕 程滔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森林为研究对象,用GOSAT卫星B2、B3、B4波段通道反演其森林碳浓度,与LandsatOLI多光谱影像和DEM上提取和筛选出的森林碳储量强相关因子,构建GEOS–Chem模型,进行碳通量的反演,再通过碳通量与碳储量之间的换算,实现森林碳... 以云南省普洱市森林为研究对象,用GOSAT卫星B2、B3、B4波段通道反演其森林碳浓度,与LandsatOLI多光谱影像和DEM上提取和筛选出的森林碳储量强相关因子,构建GEOS–Chem模型,进行碳通量的反演,再通过碳通量与碳储量之间的换算,实现森林碳储量的估测。结果表明:森林碳储量相关因子分别为DEM和Landsat数据中的Elevation、NDVI、R9Mean和GOSAT反演出的碳浓度。森林碳储量最优估测模型为GEOS–Chem2,其R^(2)为0.978,P为94.89%,相比单独使用GOSAT数据构建的模型GEOS–Chem1(R^(2)为0.847,P为85.32%),R^(2)和P分别提高了0.131和9.57%。用GEOS–Chem2模型估测后的普洱市森林碳储量为4.253×10^(7)t,平均碳储量为19.356 t/hm^(2),总体估测误差为4.69%。综合Landsat和GOSAT卫星数据构建GEOS–Chem模型,能有效降低普洱市森林碳储量的估测误差,研究结果可为高精度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储量 碳卫星 碳通量 GEOS–Chem GO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文程敬 吴俊文 +5 位作者 刘元玺 陈刚 李志琪 段贵河 杜官本 梁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7,共11页
[目的]研究氮对轻木(Ochroma pyramidale)人工林生长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轻木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不施氮(N0)、50 kg/hm2尿素(N1)、50 kg/hm2缓释氮肥(PCU1)、10... [目的]研究氮对轻木(Ochroma pyramidale)人工林生长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轻木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不施氮(N0)、50 kg/hm2尿素(N1)、50 kg/hm2缓释氮肥(PCU1)、100 kg/hm2尿素(N2)、100 kg/hm2缓释氮肥(PCU2)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轻木树高、胸径以及叶、枝和根的C、N、P含量,计算各器官C/N、N/P和C/P,最后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了表型可塑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N0处理相比,N1、N2、PCU1和PCU2处理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增加,其中N2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均最高。与N0处理相比,各施氮处理轻木叶、枝、根的C含量总体无显著变化;轻木叶、枝、根的N含量明显增加,总体以N2和PCU2处理较高;P含量在叶中呈下降趋势,在枝和根中总体呈升高趋势。与N0处理相比,各施氮处理轻木叶、枝、根C/N均下降;C/P在叶和根中总体表现为升高,在枝中表现为下降;N/P在叶和根中表现为升高,在枝中则有升有降。不同处理轻木生长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的表型可塑性指数为0.06~0.57,其中根N、根C/N、根N/P、叶N、叶N/P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较大,根C、枝C及叶C的表型可塑性指数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3%,在主成分1中,叶N/P、根N、叶N及枝P的影响较大;在主成分2中,根P、叶C/P、枝C/P、叶C/N及根C/N、根C/P的影响较大。[结论]氮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明显的影响。施用氮肥不仅减缓了N元素对轻木生长的限制,而且影响了C、N、P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在以后轻木人工林的栽培中,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应适量补充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木人工林 氮添加 碳氮磷化学计量比 树高 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中国沙棘早衰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双成 聂恺宏 +3 位作者 李仲牧 贺斌 姚增玉 李根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平茬是促进林木萌蘖更新常见的方式之一,为了解平茬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早衰人工林营养状况的影响规律以及最佳平茬高度,本研究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平茬高度(0、10和20 cm)叶片、枝条、树干、垂直根、... 平茬是促进林木萌蘖更新常见的方式之一,为了解平茬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早衰人工林营养状况的影响规律以及最佳平茬高度,本研究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平茬高度(0、10和20 cm)叶片、枝条、树干、垂直根、水平根的C、N、P、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平茬提高了中国沙棘克隆株C、N、P、K含量,并呈现随平茬高度增大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垂直根、水平根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表现尤为突出。2)平茬改变了中国沙棘克隆株C、N、P、K含量的变异程度,变异系数由0.97%~9.75%(对照)提升至0.63%~19.56%(平茬),尤其是平茬10 cm时,叶片、垂直根和水平根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最大。3)中国沙棘克隆株C∶N和C∶K在平茬高度和不同构件中均呈显著差异(P<0.05),C∶P、N∶P、N∶K、P∶K在不同构件中呈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生态化学计量比判断,平茬提高了中国沙棘对N、P、K的吸收能力,进而加速了对C的积累。4)C、N、P、K含量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而其化学计量比存在权衡关系。主成分分析不能将不同平茬处理的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完全分离开来。平茬后中国沙棘的综合营养状况受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双重影响,且以平茬10 cm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高度 营养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中国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林木育种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玉兰 王大玮 蔡年辉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林木育种学是林学的专业核心课,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林木育种学是遗传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林木选育与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学科,该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建设的... 林木育种学是林学的专业核心课,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林木育种学是遗传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林木选育与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学科,该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建设的双重效果,新农科背景下培养了知农、爱农、兴农的复合型卓越农林人才,更好地为林业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课程思政 种质资源 种质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林木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玉兰 王大玮 蔡年辉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林木遗传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新农科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承担着高校思政工作,是推进立德树人的新动能。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林学专业“林木遗传学”课程为例,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 “林木遗传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新农科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承担着高校思政工作,是推进立德树人的新动能。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林学专业“林木遗传学”课程为例,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讲授进行融合,以期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传授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林木遗传学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ESat-2/ATLAS雷达数据在林业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正道 周文武 +1 位作者 顾纯僖 胥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76-181,共6页
ICESat-2/ATLAS作为新一代星载光子计数雷达,较ICESat-1/GLAS在载荷设备、模型算法及测距精度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本文介绍了ICESat-2/ATLAS的物理参数、数据产品,并列出了当前ATLAS数据产品去噪分类的各类算法,总结了ICESat-2/AT... ICESat-2/ATLAS作为新一代星载光子计数雷达,较ICESat-1/GLAS在载荷设备、模型算法及测距精度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本文介绍了ICESat-2/ATLAS的物理参数、数据产品,并列出了当前ATLAS数据产品去噪分类的各类算法,总结了ICESat-2/ATLAS数据在林业中的应用,包括制作高分辨率的森林高度制图、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反演、林下地形的反演等,并对比分析了各类研究结果的观测精度及可靠性。最后,对ICESat-2/ATLAS在多源遥感协同不同数据源的应用上进行了展望。本研究能为星载光子计数雷达在林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ATLAS 雷达数据 林业 多源遥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毕节市林业中的运用
16
作者 黄海霞 马伟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90-92,共3页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发展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随着3S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毕节市林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概念,结合3S技术在毕节市森林资源调查、石漠化预警及防治、森...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发展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随着3S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毕节市林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概念,结合3S技术在毕节市森林资源调查、石漠化预警及防治、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森林防火预警及林火扑救、植被分类、珍稀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以及林业碳汇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进一步运用3S技术提升毕节市林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林业 应用 毕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ATLAS的景东彝族自治县森林生物量估测研究
17
作者 饶昕 舒清态 +2 位作者 王继雄 罗绍龙 杨正道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以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为研究区,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为主要信息源,在对ATLAS数据进行去噪和分类的基础上,基于地统计学的克里格插值实现ATLAS光子参数指标点由“点”到“面”的空间扩展,结合地面265块生物量调查样地,建立研究... 以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为研究区,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为主要信息源,在对ATLAS数据进行去噪和分类的基础上,基于地统计学的克里格插值实现ATLAS光子参数指标点由“点”到“面”的空间扩展,结合地面265块生物量调查样地,建立研究区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ATLAS光子与森林生物量具有较强相关性的5个参数为最大冠层高度、平均冠层高度、光子关联参数、太阳高度角、太阳方向角。对5个参数进行变异函数分析,根据决定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性选择最优变异函数模型,最大冠层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方向角3种参数以球状模型进行空间插值效果最优,平均冠层高度、光子关联参数2种参数以指数模型效果最优。以地面265块样地地上生物量为被解释变量,对应的5种参数为解释变量,基于随机森林回归,建立了研究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建模精度R^(2)=0.794 1、RMSE=23.004 7 t/hm^(2),可作为研究区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基于验证后的RF模型估测研究区森林生物总量,估计值为31 269 874.76 t,估测精度为85.3%,与实际计算结果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基于ICESat-2/ATLAS数据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ATLAS 特征优选 变异函数 克里格插值 随机森林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特征
18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4 位作者 艾训儒 薛卫星 王蕾 潘召龙 张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6,共9页
【目的】以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差异,确定影响林分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和杉木、柳... 【目的】以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差异,确定影响林分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和杉木、柳杉、鹅掌楸3种人工林的样地实测数据,应用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评价法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分析。【结果】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FS值为0.767,结构多样性呈良好状态;柳杉林为0.578、鹅掌楸林为0.565均呈中等状态;杉木林仅为0.288,结构多样性整体呈较差状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均有较好的表达,林分中最常见的结构单元类型为参照树周围很密集随机分布3~4种树种的绝对优势木和劣势木(W_(i)=0.5、U_(i)=0/0.75、M_(i)=0.75/1、C_(i)=1),结构单元内个体间冠层连接紧密,不同树种不同大小的个体占据各自生态位,形成了资源合理分配的格局。而3种人工林林层结构和树种组成相较之下更为单一,最常见的结构组合均为4株同种(M_(i)=1)个体的伴生,影响了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提升。【结论】丰富的树种多样性和林层结构对该地区林分形成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具有决定作用,在今后林分可持续经营管理中,应着重关注树种组成多样性和林分垂直空间复杂性的构建,将有利于林分健康稳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 空间结构单元 四元分布 林层数 树种数 金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的云南森林资源均质区划分研究
19
作者 刘浩 郑璞冰 +1 位作者 叶江霞 魏晓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上较一致的均质单元,揭示云南森林资源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方法能更有效将云南省划分为6个森林资源均质区;且在实际应用中K-均值聚类的可操作性更强,结果更趋聚集连通性。研究除考虑森林资源禀赋外,将经济与人为活动因素纳入聚类分析中,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资产区域差异。研究可为构建国家森林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及资产核算提供参考,对于支撑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性 K-均值聚类 层次聚类 社会经济属性 均质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ATLAS与地统计学的森林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分析
20
作者 余金格 罗绍龙 +5 位作者 钱常明 舒清态 王书伟 胥丽 席磊 宋涵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以ICESat–2/ATLAS数据为数据源,结合54块实测样地,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对光斑足迹的地上生物量进行预测,采用Moran's I和半变异函数对反演的森林AGB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 以ICESat–2/ATLAS数据为数据源,结合54块实测样地,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对光斑足迹的地上生物量进行预测,采用Moran's I和半变异函数对反演的森林AGB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R^(2)=0.90,RMSE=11.08 t/hm^(2));香格里拉市森林生物量的最佳拟合半变异函数模型为指数模型(C_(0)=0.12,C_(0)+C=0.87,A_(0)=10 200 m);与普通克里格相比,序贯高斯条件模拟得到的AGB空间分布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59^(**),d=0.70)。AGB的空间分异能够被地形因子解释,在解释力方面,海拔最大,坡向次之,坡度最小;基于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数据的森林AGB反演精度较高(P_(p)=81.43%),为地统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因此,基于星载激光雷达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森林AGB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空间异质性 机器学习 半变异函数 ICESat–2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