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精准扶贫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邱守明 唐雪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0,137,共5页
通过对云南省4个试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发现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其中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农户更加依赖生态旅游的发展,高收入农户对生态旅游发展没有依赖,生态旅游发展的精准扶... 通过对云南省4个试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发现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其中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农户更加依赖生态旅游的发展,高收入农户对生态旅游发展没有依赖,生态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效应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旅游 精准扶贫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普者黑生态旅游区的森林景观破碎化梯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旭 黄晓园 +2 位作者 李君 陈雅琳 叶远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143,共7页
基于2006、2016年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制作森林分布图,采用MSPA方法,将森林景观分为7种破碎化类型(核心、穿孔、岛屿、连接桥、边缘、分枝和环);采用核密度法将旅游区划分4个经济梯度,以探索普者黑生态旅游区不同梯度区的... 基于2006、2016年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制作森林分布图,采用MSPA方法,将森林景观分为7种破碎化类型(核心、穿孔、岛屿、连接桥、边缘、分枝和环);采用核密度法将旅游区划分4个经济梯度,以探索普者黑生态旅游区不同梯度区的森林景观破碎化特征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6年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70%,比2006年提升5.24%,在梯度经济区呈“U”型分布,优等区植被增长最快;森林景观构成发生较大变化,核心斑块占比最大但明显降低,其余6类斑块均有所增加;尽管各经济区森林面积增加,但各梯度经济区斑块趋于复杂,核心面积占比减少,边缘效应扩大,景观破碎化更为明显。因此,在开展生态旅游区森林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森林的质量提升和景观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 经济梯度 森林破碎化 普者黑生态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漫娟 毛开泽 +2 位作者 黄郑雯 王玉洁 程希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为研究当前形势下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在检索过去30 a国内知网文献后,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检索的1568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者的研究思路也越来越具有广... 为研究当前形势下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在检索过去30 a国内知网文献后,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检索的1568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者的研究思路也越来越具有广度和深度;我国不同时期所出现的研究热点在2000年以后,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的研究热点趋向于可持续化发展、湿地公园、保护对策、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研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以期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物多样性保护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语境下自然保护地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重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君杰 杨茜好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2,共3页
一、生态旅游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地建设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亦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野生动物保护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其... 一、生态旅游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地建设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亦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野生动物保护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其建设不仅与物种保护紧密关联,且关乎与保护地唇齿相依的原住民社区发展。在不同层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严格地规制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甚至部分社区会因为被划定在保护地核心区域而被迫迁至保护地外围。然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下,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也同样存在着强烈的发展诉求,渴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径与美好人居环境。生态旅游作为利用自然保护地资源,为外来的旅游者提供生态游憩服务的实践活动,成为平衡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性生计路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守正创新理念精神在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乡村振兴 自然保护地 脱贫攻坚 生态旅游 乡村社区 物种保护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梦月 邱守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期256-259,共4页
基于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生态旅游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发展对于提高人均总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家庭的人均总收入显著增加了15675.1... 基于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生态旅游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发展对于提高人均总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家庭的人均总收入显著增加了15675.1元,其中,人均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了9224.69元,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增加了5239.17元和1209.62元,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农户收入 增收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户生计资本研究——以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梦月 邱守明 任红颖 《绿色科技》 2023年第5期259-264,共6页
以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目的地240户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根据可持续生计理论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农户生计资本,对比分析了参与户和未参与户生计资本差异。结果表明:①生态旅游目的地... 以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目的地240户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根据可持续生计理论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农户生计资本,对比分析了参与户和未参与户生计资本差异。结果表明:①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户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好,而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较差;②参与户的生计资本整体水平高于未参与户;③参与户和未参与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计资本 农户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问题对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昌佑 李锥 +2 位作者 邵登才 张文伟 杨双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3期244-247,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旅游逐渐向生态旅游转变,生态旅游给人们的旅游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接近自然的体验。当下,生态旅游是景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热门旅游之一。轿子山自然保护区、轿子山风景区在生态旅游...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旅游逐渐向生态旅游转变,生态旅游给人们的旅游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接近自然的体验。当下,生态旅游是景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热门旅游之一。轿子山自然保护区、轿子山风景区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将生态旅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其主要依托的生态旅游资源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轿子山生态旅游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轿子山生态旅游管理已初具规模,经营管理先后经历了地方政府、云南省旅游总公司、世博集团、华侨城。在轿子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各种矛盾也随之突显。根据轿子山实际情况介绍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由来及现状,分析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组成,探讨了轿子山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针对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立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相关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及分配制度等建议,以期为轿子山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子山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8
作者 张文俊 杨秀彪 +4 位作者 张峻铭 欧朝蓉 刘旭辉 魏晓燕 孙仕仙 《云南林业》 2024年第9期70-79,共10页
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功能价值法评估2020年云南省湿地ESV,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继而提出一种兼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平... 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功能价值法评估2020年云南省湿地ESV,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继而提出一种兼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平衡性的湿地ESV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以当量因子法、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和功能价值法评估的云南湿地ESV分别为1041.28亿元、7288.96亿元和6647.67亿元。以修正后的当量囚子法和功能价值法评估的湿地生态保护价值与生态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分别为10:1和1:1。前者评估结果因高估调节服务价值,过于强调湿地保护而弱化了湿地可持续利用价值,后者因高估水资源价值弱化了湿地生态保护价值。云南湿地生态系统应兼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平衡性的湿地ESV评估方法,研究结果为4508.91亿元,占云南当年GDP的18.39%,其湿地生态保护价值与可持续利用价值为5:1。评估结果可为云南湿地ESV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促进云南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修正法 功能价值评价法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资产评估价值与区域经济耦合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9
作者 张雪珂 潘立 张天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253-260,280,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深入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关键。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选择8项指标计算生态资产评估价值,选择6项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模型,对生态资产评估价值与经济水平综合...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深入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关键。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选择8项指标计算生态资产评估价值,选择6项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模型,对生态资产评估价值与经济水平综合评价值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研究生态系统中代表性指标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资产评估价值在2010-2020年总体显著上升,增长率达到59.4%。其中农林牧渔价值、固碳释氧价值和景观旅游价值上升幅度较大;(2)昆明市在2010-2012年处于失调状态,在2013-2020年达到协调状态。相对发展情况由经济滞后变为生态滞后,二者不能实现同步增长,系统矛盾显现;(3)通过预测得出昆明市未来五年耦合协调度均大于1,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将维持优质协调状态;(4)根据相关分析可知农业牧渔、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景观旅游这4个指标对经济水平影响较大,由回归结果得出均为正向影响,即增加其价值可以提高经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评估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灰色预测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木里苔草生理生态特征对水深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李勤 杨文 +3 位作者 姚鹏举 王洪军 王妍方 张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0-598,共9页
木里苔草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原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深梯度变化的显著影响。选取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典型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5cm、-3.5cm、0cm、8cm和22cm水深梯度下株高、... 木里苔草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原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深梯度变化的显著影响。选取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典型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5cm、-3.5cm、0cm、8cm和22cm水深梯度下株高、叶长和叶宽的生长特征及增长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叶绿素、叶氮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木里苔草在水深为8cm时呈现最大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其中以株高对水深梯度的响应最为显著,叶宽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并不明显,适度干旱或淹水都对木里苔草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叶绿素、叶氮含量和生物量也都在8cm水位下达到最大。通过此实验,可以阐明木里苔草生长对水深条件的响应,为若尔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撑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苔草 生理生态 水深梯度 若尔盖高原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年来滇西南地区干热河谷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妍方 李仕杰 +4 位作者 罗琪 杨巧 朱润军 杨畅宇 程希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根据元江和勐腊两地区1957—2018年的气候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这两个区域气候和干、湿季变化趋势,探讨元江和勐腊地区气候因子的突变情况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1)1... 根据元江和勐腊两地区1957—2018年的气候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这两个区域气候和干、湿季变化趋势,探讨元江和勐腊地区气候因子的突变情况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1)1957—2018年以来,干热河谷元江地区和热带雨林勐腊地区气温变化与西南地区气温变化存在显著差异;(2)两地区年均温、日照、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对湿度相对下降,两区域间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趋势相对一致。干热河谷地区干湿季变化中气温变化趋势强于雨林地区,降水变化趋势低于雨林地区;(3)两地区气温突变时间为2007、1985年,降水出现多次变化的趋势。元江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主周期相同,为28 a周期变化,存在同步性,勐腊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主周期存在差异,分别为28 a和6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干热河谷 热带雨林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31
12
作者 马月伟 潘健峰 +2 位作者 蔡思青 陈玉美 陈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3-1294,共12页
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借助SolVE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别度量其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游憩价值)和生态价值(生境质量、碳储量、水源供给)的空间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二者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 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借助SolVE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别度量其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游憩价值)和生态价值(生境质量、碳储量、水源供给)的空间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二者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社会价值的高值区呈“多核心,多条状”的空间格局,社会价值指数高达8.6(该指数介于1~10),且距水体的距离越近对社会价值的贡献越大(贡献度为45.9%);②生态价值良好及优的空间范围占园区面积的1/2(49.91%),主要位于原始森林保存良好的碧塔海片区和尼汝东北部扎诺一带;③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中社会价值低,生态价值高的区域是园区最主要的空间聚集特征。该研究可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有助于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 社会−生态系统 权衡与协同 普达措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栅格变量与机器学习的松材线虫病扩散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婷婷 杨晋帆 +1 位作者 周汝良 刘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626,共10页
【目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是威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地理栅格模型及地图代数运算来模拟和表达驱动变量,构建松材线虫病测报系统,并以县域与地理栅格单元双尺度形成空间连续化测报。【... 【目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是威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地理栅格模型及地图代数运算来模拟和表达驱动变量,构建松材线虫病测报系统,并以县域与地理栅格单元双尺度形成空间连续化测报。【方法】集成对松材线虫病扩散传播有影响的地形地貌、气象、寄主、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地理栅格空间数据集,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将测报得出的扩散风险概率与松科Pinaceae植物易感性叠加进行感染概率地图代数运算,基于地理栅格表达分析松材线虫病在中国范围内扩散的风险等级。【结果】①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为83.95%,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精度为77.97%。②海拔、年均最低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年均低温对模型构建的贡献率分别为0.151、0.303、0.258、0.194,是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变量的贡献率为0.194,是影响扩散的决定性变量。③潜在扩散区位于人类活动密集的低海拔地区、道路通达的林区、城市城镇分布区和人工林分布区。其中,极高风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西、福建,华南地区的广西、广东,华中地区的湖南。【结论】利用空间模拟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松材线虫病空间化测报模型,将松材线虫病的扩散风险测报到地理栅格单元,可为中国林草灾害精准监测提供方法借鉴,对中国松材线虫病的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2表7参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地理栅格 机器学习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熙隆 王劲 +6 位作者 王秋华 王儒龙 李灿辉 洪瑞成 李晓娜 马诚 许师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澳大利亚灌木林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9%,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每年灌木林火灾的发生对当地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处置灌木火灾及时... 澳大利亚灌木林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9%,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每年灌木林火灾的发生对当地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处置灌木火灾及时有效。本研究从灌木林火灾发生机制、火灾影响、火管理和火预警监测及扑救等方面阐述了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相关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灌木林火的研究方向。通过分析研究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把握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发生机制和火时空分布规律,为我国灌木林的可燃物管理、灌木林火预防、监测和扑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时空分布 预警监测 灌木林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分解研究动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婷婷 程希平 +2 位作者 徐远杰 尹仑 郭辉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8-198,共11页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且敏感的碳库和养分库,在碳循环与碳平衡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系统把握CWD分解的方法体系及影响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判断其在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完...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且敏感的碳库和养分库,在碳循环与碳平衡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系统把握CWD分解的方法体系及影响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判断其在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营林策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CWD的分解过程、分解速率量化方法、分解过程模型和影响分解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系统总结了CWD分解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分解速率的3种研究方法(长期监测法、空间代时间法和分解向量法)以及驱动CWD分解的因素除树种、树木尺寸、着地状态外,还受环境因素(温度和水分,还包括光强、大气氮沉降、树冠开阔度、分解者主场效应、分解者类型与亲和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目前CWD分解研究中的不足,提出3点展望:1)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利用高精度时间分辨率数据了解不同尺度上CWD分解的动态变化规律;2)完善分解模型,对CWD分解进行长期监测研究,探究不同地区分解模式的异同;3)考虑由干扰引起的分解变化所导致的净碳通量特征及林分异质生境对CWD分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分解速率 分解模型 环境因子 分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烧除对云南松纯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6
作者 闫想想 白万辉 +3 位作者 方向阳 李晓娜 张武 王秋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6-20,150,共6页
通过外业调查,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云南松纯林中分别设置3个计划烧除样地和3个未烧除样地(对照),9个计划烧除样方和9个未烧除样方,分层测定计划烧除样地内的林火烈度等火行为特征。记录植物种类,测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高度、盖度,分析... 通过外业调查,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云南松纯林中分别设置3个计划烧除样地和3个未烧除样地(对照),9个计划烧除样方和9个未烧除样方,分层测定计划烧除样地内的林火烈度等火行为特征。记录植物种类,测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高度、盖度,分析其科属分布特点、相对重要值、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内,计划烧除使得物种数量降低,主要灌木的重要值上升;短时间内计划烧除使得植被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Pielo均匀度指数升高;短时间内计划烧除降低了植物多样性,但使主要灌木的优势度和均匀度增加。研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纯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计划烧除提供科学依据,为林火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火 计划烧除 植物多样性 云南松 新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强度对西南亚热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冉益倩 周俊 +3 位作者 张茜彧 范建容 李孝龙 马月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96-2804,共9页
为阐明火烧强度对西南亚热带山地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采集和分析四川西昌“3·30”火烧迹地不同火烧程度(未过火、低度、中度和重度)的土壤,发现重度火烧极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火烧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为阐明火烧强度对西南亚热带山地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采集和分析四川西昌“3·30”火烧迹地不同火烧程度(未过火、低度、中度和重度)的土壤,发现重度火烧极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火烧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但是对土壤pH值、有机碳、全钙、全镁、全钾和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火烧对不同纬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发现火烧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的影响与北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火烧后进入土壤的碱基离子和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相对较少,导致有机碳、全钙、全镁和全钾含量的变化不显著,而高温导致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本文的结果不仅凸显了林火对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土壤性质影响的差异,而且可为亚热带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土壤养分循环 土壤有机碳 有效养分 有机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开业 巩合德 +10 位作者 李敬 刘运通 沙丽清 宋清海 金艳强 杨大新 李培广 闻国静 陈爱国 庞志强 张一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9-859,共11页
【目的】土壤呼吸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但是其排放特征与主要影响因子尚不清楚。【方法】以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静态箱法,从2014... 【目的】土壤呼吸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但是其排放特征与主要影响因子尚不清楚。【方法】以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静态箱法,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对元江土壤呼吸进行测量,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温度、水分和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高于干季。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呈指数和抛物线关系,土壤5和10 cm处温度Q10分别为1.73和1.98,小于全球均值2.0,采用10 cm土壤温度能更好地模拟土壤呼吸。通过土壤温度、湿度与土壤呼吸双因子拟合分析得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年排放量为4.20 t·hm^−2·a^−1,其中雨季2.71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64.5%,干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9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35.5%。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均值为8.16 t·hm^−2·a^−1。【结论】元江土壤呼吸总量在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中处于较低位置,主要是因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降水量较全球萨王纳低,而降水量与萨王纳地区土壤呼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1,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Q10 萨王纳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覃方铭 马月伟 +1 位作者 贾子薇 叶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4,共6页
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构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变化法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 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构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变化法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6年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介于0.3405~0.7362,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大子系统中,压力系统与响应系统指数偏低,栖息地遗产旅游面临较大压力,相应的响应措施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DPSIR模型 可持续发展 大熊猫栖息地 夹金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演变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以香格里拉市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乐怡 杨双娜 +1 位作者 张龙 宋钰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31,共8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敏感性研究关系到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动态稳定。本研究通过对1990—2020年香格里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动态度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变异系数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研...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敏感性研究关系到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动态稳定。本研究通过对1990—2020年香格里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动态度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变异系数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显示,香格里拉市1990—2020年间,林地是香格里拉市覆盖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30 a间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土地转移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持续提高。香格里拉市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且高度生态敏感以上区域集中分布在自然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大的高山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敏感性 香格里拉市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