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木棉居群种子变异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柱 王小玲 +2 位作者 伍建榕 唐军荣 马焕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2,共7页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根据种子形态指标可将西南地区木棉种子分为6个种群,种子形态未随居群种子地理位置连续或就近原则分类。可见,木棉局域性居群环境因子形成种子特有形态,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度影响种子长、高及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居群 种子性状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质园环境下12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党易霖 于子健 +1 位作者 姚广前 刘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12-2621,共10页
不同植物物种的真菌病害发生率和严重度往往具有一定差异,温度和降水量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病害。但是不同来源地的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其物种间病害的差异是否还会受到来源地气候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鉴于此,本研究以采集于中国东西... 不同植物物种的真菌病害发生率和严重度往往具有一定差异,温度和降水量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病害。但是不同来源地的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其物种间病害的差异是否还会受到来源地气候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鉴于此,本研究以采集于中国东西部横跨3300 km样带上的12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同质园试验鉴定出不同来源地锦鸡儿属植物在相同环境下导致其植物叶片病害发生的病原真菌种类,量化12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的发生率、严重度和菌落直径,并结合来源地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分析不同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发生率、严重度和菌落直径的变异来源。结果显示,来源地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均未显著影响12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发生率(P>0.05),但叶片真菌病害严重度随来源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叶片真菌菌落直径随来源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均并未随来源地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表明植物来源地的气候因子会对植物病害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为管理部门在植被恢复和园林植物引种有效降低叶片真菌病害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半干旱区 病害发生率 病害严重度 菌落直径 年平均温度 年平均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木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郑艳玲 马焕成 +2 位作者 Scheller Robert 高柱 郑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2-388,共7页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干热河谷的落叶大乔木。河谷内,木棉成年树木生长良好,有大量结实,而其周围却很少有种苗出现。通过室内条件研究木棉种子的物理特性和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干热河谷的落叶大乔木。河谷内,木棉成年树木生长良好,有大量结实,而其周围却很少有种苗出现。通过室内条件研究木棉种子的物理特性和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为探讨木棉在干热河谷内自然种群更新难和萌发阶段对这一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木棉种子千粒重为39.08 g,比同科的其它物种要轻。四唑(TTC,1.0%)染色测定种子生活力的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种子占64.0%。种皮对吸胀无障碍,种子在25℃吸胀2 d时就开始萌发。检测了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而且对温度有较广的适应性,15—35℃都可以萌发,25—35℃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随温度升高,萌发速率加快,幼苗长势增加;萌发过程对渗透胁迫敏感,聚乙二醇(PEG)浓度为0.10 g/mL时萌发率较对照显著下降,0.15 g/mL时种子就不能萌发;室温吸胀24 h的种子对热激敏感,42℃热激2 h后萌发率就已经显著下降;室温下水杨酸(SA,1,10,100 mg/L)浸种24 h,没有提高种子在萌发期间对干旱和热激的抗性。可见,高温和干旱是限制木棉种子成功萌发的关键因子,然而发现,温度较高时水分过大也会造成萌发后幼苗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种子萌发 温度 干旱胁迫 热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0
4
作者 林源 唐军荣 +2 位作者 田斌 王大玮 辛培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24,共3页
为增进对无籽刺梨的认识、促进无籽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介绍无籽刺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从事无籽刺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籽刺梨 研究 现状 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坤 王彦淇 +3 位作者 杨建军 李璐 王颖 马焕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共9页
为了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木棉(Bombax ceiba Linn.)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法对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1 g土壤含100个AMF孢子)和未接菌组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和重... 为了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木棉(Bombax ceiba Linn.)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法对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1 g土壤含100个AMF孢子)和未接菌组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30%~35%)条件下接菌组的初始荧光(F_o)均低于未接菌组;与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相比,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接菌组的F_o值分别升高了10.39%、20.93%和14.14%,未接菌组的F_o值分别升高了26.95%、48.75%和71.35%。接菌组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均高于未接菌组。与对照相比,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接菌组的F_v/Fm值分别降低了9.09%、6.85%和22.06%,未接菌组的F_v/Fm值分别降低了10.67%、16.21%和52.78%;接菌组的F_v/F_o值分别降低了28.14%、22.43%和46.01%,未接菌组的F_v/F_o值分别降低了28.38%、48.20%和75.96%。总体来看,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的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高于对照,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低于对照;未接菌组的Y(Ⅱ)、qP、qN和ETR值低于对照,而Y(NO)和Y(NPQ)值则高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AMF能够减轻干旱尤其是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木棉受伤害和光抑制的程度,并提高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从而增强木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丛枝菌根真菌(AMF) 叶绿素荧光参数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杰 周军 +4 位作者 孙正海 唐军荣 段安安 王俊峰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对滇杨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进行外部形态、染色体数目及单位叶面积内气孔数目的观察,发现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株形态差异明显,染色体数目增加为76条,叶表皮气孔变大,同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约为二倍体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组织培养 秋水仙素 多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苗龄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汪梦婷 孙继伟 +5 位作者 李亚麒 王军民 陈诗 吴俊文 蔡年辉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研究不同苗木年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对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状况进行2~4 a的跟踪调查,分析各器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加,云南松苗木的根、茎、叶各器官所积累的生... 为研究不同苗木年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对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状况进行2~4 a的跟踪调查,分析各器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加,云南松苗木的根、茎、叶各器官所积累的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云南松不同苗木年龄之间各器官生物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年生云南松苗木分配给叶的生物量较多,而分配给根的较少;随着苗龄的增加,生物量分配的优先选择次序发生了变化,4年生云南松苗木选择优先于茎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器官 生长特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云南松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蔡年辉 邓丽丽 +6 位作者 许玉兰 徐杨 周丽 王大玮 田斌 何承忠 段安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3,共9页
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 000对云南松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获得80 000条Unigenes,N50为1 881 nt、平均890 nt。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到NR、NT、Swiss-Prot数据库的Unigenes分别为43 434、4... 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 000对云南松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获得80 000条Unigenes,N50为1 881 nt、平均890 nt。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到NR、NT、Swiss-Prot数据库的Unigenes分别为43 434、46 415、29 418条。将Unigenes与COG数据库比对,有14 792条Unigenes成功注释,根据功能大致分成25类;与GO数据库比对,有26 743条Unigenes获得注释,按功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55亚类,其中参与的生物过程较多;以KEGG数据库参考,有25 873条Unigenes参与128条代谢途径分支,以代谢相关的通路较为集中,并找到与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Unigenes。这些研究极大地扩充了云南松的基因资源,将有助于云南松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种质资源遗传改良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转录组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组培苗的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辛培尧 刘岩 +4 位作者 李根前 周军 唐军荣 陈杰 何承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5,30,共4页
对滇杨组培苗移栽过程中的几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组培苗进行移栽前预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可明显提高其成活率;炼苗基质采用化学灭茵或高温灭茵均可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7种炼苗基质中,以河沙︰腐质土︰蛭石=1︰1︰1组成的基... 对滇杨组培苗移栽过程中的几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组培苗进行移栽前预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可明显提高其成活率;炼苗基质采用化学灭茵或高温灭茵均可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7种炼苗基质中,以河沙︰腐质土︰蛭石=1︰1︰1组成的基质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组培苗 移栽 炼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干旱胁迫对木棉根区土壤和体内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坤 杨建军 +3 位作者 李璐 王彦淇 王颖 马焕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0-95,102,共7页
生长在干热河谷的木棉普遍具有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系统,这是否是它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策略之一?为揭示AMF是否促进木棉吸收养分能力从而提高其抗旱能力,采用盆栽试验对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木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处理... 生长在干热河谷的木棉普遍具有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系统,这是否是它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策略之一?为揭示AMF是否促进木棉吸收养分能力从而提高其抗旱能力,采用盆栽试验对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木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木棉根区土壤养分及植株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下,接菌提高了植株根区土壤AK、NO3--N含量而降低了TN、TP含量,在干旱胁迫第30、60、90d时,AK、NO3--N含量分别比未接菌株多37.35%、20.48%、17.77%和173.61%、285.94%、84.62%,TN、TP分别比未接菌株少19.18、2.53、6.32 mg/kg和20.13、29.00、31.40 mg/kg。接菌提高了根茎中TP含量,分别比未接菌株多183.09、292.42 mg/kg,提高了根茎叶中TK含量,分别超出未接菌株189.43、164.79、77.99 mg/kg。重度干旱胁迫下,接菌提高了根区土壤TK、AK、NH_4^+-N含量,干旱胁迫30、60、90 d时,分别比未接菌株多0.40、0.90、0.58 mg/kg,49.53%、68.58%、58.43%和55.72%、393.49%、16.13%。干旱胁迫后期(60、90 d)接菌降低了根区土壤AP含量,分别比未接菌株少15.7%、38.49%。接菌株根茎TP含量大于未接菌株,分别超出9.75、52.78 mg/kg,接菌提高了根茎中TK含量,分别比未接菌株多26.86、45.76、173.30 mg/kg。此外接菌明显降低了植株根区NH_4^+-N含量,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接菌株和未接菌株降幅分别为3.48、0.10和2.44、0.70 mg/kg。由此可见,接菌改善了木棉植株根区土壤和植株体内营养元素含量,这将为进一步研究木棉的抗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吸收 丛枝菌根真菌 木棉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倍性滇杨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邱芬 辛亚龙 +4 位作者 唐军荣 李斌 何承忠 许程 辛培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9,69,F0002,F0003,共7页
以前期诱导获得的5株多倍体滇杨一年生无性系植株为材料,二倍体滇杨为对照,对其叶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其解剖结构差异,测定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多倍化后滇杨叶片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倍性滇杨在叶片... 以前期诱导获得的5株多倍体滇杨一年生无性系植株为材料,二倍体滇杨为对照,对其叶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其解剖结构差异,测定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多倍化后滇杨叶片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倍性滇杨在叶片解剖结构各性状间均存在不同表现。不同个体间叶片厚度、CTR、SR、上表皮相对厚度、下表皮相对厚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滇杨经多倍化处理后能引起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表现为基因的剂量效应差异。同时,不同倍性滇杨叶片CTR、SR的变化并不与滇杨的倍性成正相关趋势,这为滇杨遗传改良提供了选择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可为滇杨的抗性育种相关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多倍体 解剖结构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华山松南方种源种子的诱变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辛培尧 周军 +2 位作者 唐军荣 孙正海 段安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0-192,共3页
为华山松南方种源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以4种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测定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和播种后的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明显抑制幼苗生长,60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的致死剂... 为华山松南方种源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以4种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测定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和播种后的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明显抑制幼苗生长,60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的致死剂量应大于70Gy,70Gy的诱变剂量可能是60 Coγ射线处理华山松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可使其基因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辐射处理 发芽率 幼苗 生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果西番莲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亚楠 张湛仪 +5 位作者 赵李姗 余俊玲 汪梦婷 蔡年辉 唐军荣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以紫果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子叶为实验材料,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1.0 mg/L+TDZ 0.5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3.33%。在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 以紫果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子叶为实验材料,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1.0 mg/L+TDZ 0.5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3.33%。在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0.5 mg/L+TDZ 2.0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率最佳,为46.67%。对不定芽继续进行增殖培养,以MS培养基+6-BA 1.0 mg/L+IAA 0.3 mg/L+琼脂4.0 g/L+蔗糖30 g/L最佳,增殖倍数为2.97。从而建立了西番莲植株再生体系,可进行优良材料的离体快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子叶 愈伤组织 分化 不定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俊峰 欧光龙 +3 位作者 唐军荣 卢振龙 李恒龙 胥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7,共5页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下部分。根据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模型对研究区内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用于研究区总生物量的估测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灌木 临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竹仔红色秆变异个体的rDNA ITS序列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娟 孙浩 +5 位作者 彭桂莎 王明悦 熊智 张兴波 孙茂盛 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浦竹仔红秆变异个体基因组DNA的提取、rDNA ITS片段的扩增、回收及测序,分析了其rDNA 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竹种与Genbank中记录的浦竹仔ITS全长序列相似度为99%,与同属的中华大节竹、酸竹属的酸竹、少穗竹属... 通过对浦竹仔红秆变异个体基因组DNA的提取、rDNA ITS片段的扩增、回收及测序,分析了其rDNA 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竹种与Genbank中记录的浦竹仔ITS全长序列相似度为99%,与同属的中华大节竹、酸竹属的酸竹、少穗竹属的少穗竹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距离为0.007和0.010。RNA二级结构模拟分析显示,各参试竹种之间5.8s RNA变异极微小,主要的遗传变异均集中在ITS1-ITS2非编码序列中。由此可以推论该竹种产花色苷性状并非种属差异导致,为样本收集地环境因子诱发基因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竹仔 变异个体 RDNA ITS序列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云 唐军荣 +2 位作者 辛培尧 阚欢 陶秀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4-248,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过程中的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实验。得出组... 利用响应面法对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过程中的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实验。得出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过程中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与水浸提液的比例(液料比)3∶1(m L/m L)、沉淀时间3.1h,、离心时间15.0min,组培金线莲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3.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全线莲 多糖 提取 醇沉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多倍体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辛培尧 陈杰 +2 位作者 唐军荣 田斌 周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8,57,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新种质。结果表明:滇杨叶柄预培养5 d后,转接在附加有40%秋水仙素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处理2 d,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变率高达50.96%。MS+IBA0.10 mg/L+NAA0.10 mg/L为滇杨...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新种质。结果表明:滇杨叶柄预培养5 d后,转接在附加有40%秋水仙素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处理2 d,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变率高达50.96%。MS+IBA0.10 mg/L+NAA0.10 mg/L为滇杨多倍化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方案。对10株性状变异明显的多倍化滇杨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4株为四倍体,另6株仍为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多倍体 诱导 新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籽刺梨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唐军荣 郑元 +3 位作者 张亚威 林源 李永和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中消毒效果最佳,有效存活率达77.78%;腋芽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6-BA0.5mg/L+IBA0.1mg/L,诱导率为100%;去顶后芽的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02mg/L,增殖倍数可达3.22倍;在1/2MS+IBA0.3mg/L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芽生根率为100%,移栽后成活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刺梨 离体快繁 腋芽诱导 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山玉兰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及其消毒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军荣 高柱 +2 位作者 刘腾云 赵晓洁 李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2-45,共4页
为筛选出红花山玉兰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及其消毒方法,为红花山玉兰的无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持,对灭菌时间、外植体类型和取材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和顶芽的存活率分别为40.0%和33.33%,较叶片和叶柄的存活率高,且茎段和顶芽... 为筛选出红花山玉兰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及其消毒方法,为红花山玉兰的无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持,对灭菌时间、外植体类型和取材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和顶芽的存活率分别为40.0%和33.33%,较叶片和叶柄的存活率高,且茎段和顶芽的存活率较叶片的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死亡率均与叶柄和叶片的存在显著差异;茎段和顶芽为适宜的外植体。茎段在6月取材优于12月,且采用0.1%的升汞消毒10min,其存活率为40.0%;顶芽在6月和12月取材均可,消毒后去除托叶能够有效地降低顶芽的污染率,提高其存活率。最佳消毒组合:先用75%的酒精表面喷洒预处理,再用0.1%的升汞消毒10min,之后去除顶芽的托叶。该方法污染率和死亡率低,存活率最高,依次分别为6.67%、7.78%和85.55%,且芽启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山玉兰 外植体消毒 消毒方法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生物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汪梦婷 郭双仙 +5 位作者 蔡年辉 陈诗 王大玮 张焕 夏天帅 许玉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侧根长、针叶长等性状均呈正相关。通径分析可知,地径(0.620)对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侧根数(0.009)的直接作用最小,侧根数是通过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和针叶长间接影响总生物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地径(63.75%)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综合作用最大,其次是苗高(36.52%),说明地径和苗高是影响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的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 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