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树木参数及种植形式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杨建欣 李瑞 +2 位作者 马长乐 郭帅龙 龚郁舒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5,共12页
利用Phoenics 2019以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树高(TH)、冠幅(CW)、枝下高(UBH)、叶面积指数(LAI)等树木参数对风环境的影响,探讨不同种植形式下的风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树木对风环境的影响程度表现各异,1.5 m高度影响微弱,5 m高度影响最为明... 利用Phoenics 2019以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树高(TH)、冠幅(CW)、枝下高(UBH)、叶面积指数(LAI)等树木参数对风环境的影响,探讨不同种植形式下的风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树木对风环境的影响程度表现各异,1.5 m高度影响微弱,5 m高度影响最为明显,随着垂直距离的增加,风速变化趋于显著;LAI是风速发生改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与树木对风环境的影响程度成正比,对风速的影响范围主要位于距离坐标原点水平距离8~18 m,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风速先增加后逐渐趋于平稳;在垂直方向上,CW对风速的影响表现为从中心位置向两侧逐渐增加,TH对风速的影响与树木冠层分布范围基本一致,随着UBH的增加,高干扰风速区间位置逐渐升高;不同种植形式下的最大风速和最小风速分别出现在角流区和风影区,并且表现出不同的风影区长度、低风速区面积和风速离散度;迎风区、角流区、涡流区和风影区空气龄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降”,不同种植形式下空气龄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区别。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树木的选择和管理提供参考,对于缓解污染扩散、疾病传播和热岛效应等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改善城市风环境并提高室外空间舒适度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树木 树木参数 种植形式 风环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的国家风景道体系建设:美国、德国和挪威的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齐君 李文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3-89,共7页
风景道体系建设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对推动区域景观服务增值、带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存在风景道历史不清晰、概念与形式不明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明朗等情况。从国际视野出发,厘清了风景... 风景道体系建设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对推动区域景观服务增值、带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存在风景道历史不清晰、概念与形式不明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明朗等情况。从国际视野出发,厘清了风景道发展脉络,并以美国、德国和挪威为例,讨论了国际范围内风景道的概念与形式,挖掘了不同国家风景道沿线景观的视域特征、场景特征及吸引物特征,梳理了各国风景道质量管理的制度、景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总结了国家风景道建设与管理的国际经验,为当前风景道体系建设的关键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风景道 风景道体系 休闲驾驶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瑞 杨建欣 +3 位作者 马长乐 郭帅龙 杨黎星 王李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5,共11页
基于昆明市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数据和25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其在昆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高适宜区,开展大尺度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及其周边地区是鸟类适宜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区域;除人为干扰外,最湿... 基于昆明市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数据和25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其在昆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高适宜区,开展大尺度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及其周边地区是鸟类适宜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区域;除人为干扰外,最湿月份降水量(bio13)、距离水源距离(DW)和土地利用类型(LU)对鸟类适宜区的影响程度较高,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生境类型更受鸟类的偏爱;昆明市的鸟类适宜区仍有14756.93 km^(2)的区域未被保护,占适宜区面积的77.94%。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规划及栖息地营建提供科学参考,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 适宜性评价 MaxEnt模型 生物多样性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低温胁迫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子涵 李建运 +1 位作者 王飞 辛亚龙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7期134-138,共5页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与发展构成了一大非生物威胁,涵盖了冷害与冻伤两种主要形式。植物形成了复杂的低温应答机制以响应持续的低温环境,从低温信号的检测到冷敏感基因的激活。这一过程因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基因组数据的不完整性而成为...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与发展构成了一大非生物威胁,涵盖了冷害与冻伤两种主要形式。植物形成了复杂的低温应答机制以响应持续的低温环境,从低温信号的检测到冷敏感基因的激活。这一过程因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基因组数据的不完整性而成为研究焦点。关于植物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代谢调整、冷敏感基因的筛选及识别、低温信号检测与传递机制、功能性基因激活与其表达模式以及相关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某些蛋白被认为是感知低温胁迫的关键,其通过特定信号激活相关因子,进而引发对冷敏感的基因表达的一系列反应。除了依赖特定因子的低温应对机制外,这些信号路径与其他路径的相互作用也有助于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本文概述了植物应对低温胁迫的较新研究进展以及增强植物冷抗性的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响应机制 进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序润楠转录组测序及开花相关基因分析
5
作者 郜锐菲 辛静 +5 位作者 李启少 曹正英 李建运 王飞 袁梅 辛培尧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4,135,共11页
对塔序润楠(Machilus pyramidalis)开花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可为进一步开展塔序润楠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塔序润楠的幼叶、花苞和成熟花3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获得的转录... 对塔序润楠(Machilus pyramidalis)开花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可为进一步开展塔序润楠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塔序润楠的幼叶、花苞和成熟花3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功能注释、代谢通路等分析,利用相关软件挖掘花苞期和盛花期激素信号通路相关的表达基因。试验共获得120150条高质量Unigenes。经比对,在Nr、KEGG、KOG、Swiss-prot、GO等数据库中能得到注释的Unigene分别为39133、14929、37473、28345、17314条。在塔序润楠中鉴定出76个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开花相关的同源基因,其中有关花发育、光周期途径中鉴定到的最多。此外,还鉴定出58个与拟南芥植物激素信号同源的基因,它们分别参与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油菜素内酯素等信号通路。因此认为,生长素和赤霉素通路可能在塔序润楠花苞中表达增强,而油菜素内酯通路可能在成熟花中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序润楠 转录组 功能注释 开花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壮润楠转录组测序及开花相关基因分析
6
作者 袁梅 辛静 +5 位作者 李启少 曹正英 李建运 王飞 郜锐菲 辛培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3,共13页
【目的】通过分析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粗壮润楠开花相关基因,明确与其花发育和激素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了解粗壮润楠花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粗壮润楠的幼叶、花苞和... 【目的】通过分析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粗壮润楠开花相关基因,明确与其花发育和激素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了解粗壮润楠花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粗壮润楠的幼叶、花苞和成熟花3个组织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花苞和成熟花激素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花发育候选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粗壮润楠花苞和成熟花之间共获得59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699个上调表达,2221个下调表达;通过GO功能注释分析、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中。同时鉴定到55个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开花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还鉴定到63个与拟南芥植物激素信号同源的基因,它们分别参与了生长素、赤霉素及油菜素内酯素等信号通路,还发现生长素和赤霉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粗壮润楠花苞中表达增强,而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成熟花中表达增强。【结论】粗壮润楠花苞至成熟花转变期间,鉴定出55个与开花相关及63个与激素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涉及代谢、激素信号转导等关键通路,且特定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模式在发育阶段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粗壮润楠花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润楠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WB育种策略及其在林木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启少 袁梅 +4 位作者 金李 郜锐菲 曹正英 权奕衡 辛培尧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解决林木传统育种周期长、成本高及杂交障碍等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分析BWB育种策略原理及其在林木中的实践应用。结果显示:优树选择与亲本鉴定是BWB策略实施的关键,通过利用高分辨率的DNA标记技术,能够精确高效地重建... 为解决林木传统育种周期长、成本高及杂交障碍等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分析BWB育种策略原理及其在林木中的实践应用。结果显示:优树选择与亲本鉴定是BWB策略实施的关键,通过利用高分辨率的DNA标记技术,能够精确高效地重建开放授粉群体的谱系结构,实现对遗传参数的准确估计和育种值的预测,从而更高效快捷地对林木进行遗传改良。模拟验证表明,BWB策略在林木育种中的遗传增益潜力相当于全同胞策略的80%至98%,毛白杨半同胞家系和华山松二倍体半同胞子代中的父本鉴定成功率均超过70%。此外,BWB策略还成功应用于多种林木的选育,如欧洲赤松、挪威云杉、冬枣、鹅掌楸等,有效提升了育种效率,加速了遗传改良进程。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种子园的更新换代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WB育种策略 谱系重建 林木遗传改良 亲本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排放模式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分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于达勇 樊智丰 马长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分布,有助于理解该物种分布区的变迁历史和未来保护策略的制定。基于45个有效地理分布点以及19个环境气候变量,利用Maxent模型与ArcGIS对不同时期云南榧树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其ROC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接近...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分布,有助于理解该物种分布区的变迁历史和未来保护策略的制定。基于45个有效地理分布点以及19个环境气候变量,利用Maxent模型与ArcGIS对不同时期云南榧树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其ROC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接近于1,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可用于预测云南榧树适生区。结果表明,刀切法Jackknife和气候累计贡献率显示,影响云南榧树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为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和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自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中期再到当前,云南榧树种群质心迁移路线为高黎贡山—丽江—维西,面积变化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当前我国云南榧树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地区,预测2070年在4种不同碳排放模式下,云南榧树适生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北移,且碳排放越高北移程度越明显。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云南榧树适生区呈向北迁移的趋势,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情景下,云南榧树的分布面积不会减少,四川极可能成为云南榧树新的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榧树 适生区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余青富 王正德 +3 位作者 葛婉婷 王军辉 麻文俊 辛培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共9页
以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12个种源14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的表型性状变异,探究其表型性状间及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差异... 以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12个种源14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的表型性状变异,探究其表型性状间及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差异极显著(P<0.01),且种源内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12个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幅为18.17%~26.34%,变异系数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7处,供试的12个香椿种源被分成3类,3个类群之间具有明显的表型分化,但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椿无性系苗期的树皮颜色与苗高、地径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痕长和叶痕宽的相关性不显著;苗高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平均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与等温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具有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潜力,且在所收集的种源范围内,苗高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经度和海拔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表型性状 表型变异 地理-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对N素的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正德 董菊兰 +2 位作者 王军辉 辛培尧 麻文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目的】分析施氮对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差异,旨在为梓属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的楸树Catalpa bungei、滇楸Catalpa fargesii、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紫葳楸Ca... 【目的】分析施氮对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差异,旨在为梓属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的楸树Catalpa bungei、滇楸Catalpa fargesii、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紫葳楸Catalpa bignonioides 5个种为试材,通过2种氮素水平(施2 g氮和不施氮)处理,研究不同种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性状对氮素的响应。【结果】施氮处理下5个种的生物量较不施氮显著提高,但对氮素的响应不同,响应最大的是梓树,净增加量为29.633 g·株^(-1),其次为紫葳楸,其他依次为楸树、黄金树和滇楸。楸树和黄金树在两种N素处理下生物量积累均较高,紫葳楸较小。施氮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NR)却显著降低,不同的种对不同性状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对氮素的响应差异可能是生物量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熵权法对两个处理下5个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在施氮情况下,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是梓树>楸树>紫葳楸>滇楸>黄金树;对照情况下,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紫葳楸>楸树>黄金树>梓树>滇楸。【结论】在两种施氮水平下,5个树种的生物量排序为楸树>黄金树>滇楸>梓树>紫葳楸;不同树种对氮素的响应差异明显,综合分析发现5个树种幼苗对氮素的响应从大到小依次是紫葳楸>梓树>黄金树>楸树>滇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属 苗期 氮素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肤木开花特性及花香成分释放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菊 温联好 +3 位作者 牛芸 普豫凡 吴艳迪 王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6-1655,共10页
【目的】探究盐肤木开花特性和花香成分及其释放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盐肤木花香提供依据。【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分析不同花期主要花香成分和日变化规律。【结果... 【目的】探究盐肤木开花特性和花香成分及其释放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盐肤木花香提供依据。【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分析不同花期主要花香成分和日变化规律。【结果】盐肤木雌雄异株,圆锥花序,单枝花序集中开花,整株持续开花,花粉黄色,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条纹。不同花期检测出花香物质共92种(萜烯类29种,醛类19种,酯类15种,醇类14种,酮类5种,烯烃类4种,芳香烃类2种,酚类、烷烃类、酸类和其他类各1种)。其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盛花期时达到最大(3.60μg/g),各花期间差异显著,种类持续增加。其盛花期共检测到84种花香物质,释放量日变化呈抛物线趋势,白天显著高于夜晚,18:00时达到最大(4.80μg/g),后持续降低,6:00时最低,仅2.58μg/g。其中萜烯类为盐肤木主要花香物质,相对含量约占总花香含量的70%。【结论】盐肤木花香成分丰富,具明显昼夜节律变化,萜烯类为其主要花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肤木 开花特性 花香成分 花期 日变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红悬钩子叶绿体的基因组结构与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启少 王正德 +7 位作者 李建运 王飞 李子涵 朱文 汤嘉莹 辛雅萱 李斌 辛培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5,共13页
对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SSR位点分析,比对并构建17个悬钩子属植物和2个大叶路边青属植物系统发育树。以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分析17种植物间的核苷酸多态性值,筛选高变区位点,比较... 对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SSR位点分析,比对并构建17个悬钩子属植物和2个大叶路边青属植物系统发育树。以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分析17种植物间的核苷酸多态性值,筛选高变区位点,比较棕红悬钩子与另外9个物种的IR边界区的收缩和扩张情况。结果表明: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266 bp,其中大单拷贝区85849 bp,小单拷贝区18855 bp、双向重复区25781 bp;共注释出129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5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选择压力是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首要因素,16个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棕红悬钩子SSR偏好使用A、T碱基。棕红悬钩子与锈毛莓、蛇泡筋亲缘关系较近,17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之间相似度较高,基因编码区比非编码区更为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非编码区的相邻基因间隔区内,悬钩子属植物IR/SC边界较为保守。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悬钩子 叶绿体 基因组 密码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梅品种‘绿叶樱花’4,5-多巴双加氧酶开放阅读框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运 姚国琼 +4 位作者 王飞 朱文 李子涵 孙正海 辛培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164,共12页
【目的】多巴双加氧酶(4,5-DOPA dioxygenase extradiol)是甜菜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能催化多巴分解形成甜菜醛氨酸,也是最可能与三角梅最终的花色形成相关的酶蛋白。克隆三角梅多巴双加氧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对其编码的... 【目的】多巴双加氧酶(4,5-DOPA dioxygenase extradiol)是甜菜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能催化多巴分解形成甜菜醛氨酸,也是最可能与三角梅最终的花色形成相关的酶蛋白。克隆三角梅多巴双加氧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三角梅花色变化机理和甜菜色素代谢途径。【方法】以三角梅品种‘绿叶樱花’的苞片为材料,提取其RNA,并进行逆转录,之后快速转化完成基因的克隆和基因PCR扩增,最后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区预测、信号肽分析、磷酸化位点预测、跨膜信号预测、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以及二、三级结构预测,研究其氨基酸序列的结构和功能。【结果】‘绿叶樱花’的多巴双加氧酶基因ORF序列长801 bp,编码266个氨基酸。ORF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cd07363保守结构域,其编码蛋白是一种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分子量为29 734.76 kD,等电点为6.26,二级结构包含了11个α螺旋、7个β转角、20个β折叠结构,具有4个磷酸化位点,没有跨膜结构,可能只在细胞质内发挥作用。该序列还与66个序列高度同源,与同科的‘金心双色’、胶果木和梭房叶子花有着相同的进化分支,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结论】‘绿叶樱花’多巴双加氧酶开放阅读框ORF的氨基酸序列属于第三类雌二醇双加氧基因家族,具有该基因家族具有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表明多巴双加氧酶基因在生成甜菜色素植物中具有独特的保守性,且属于稳定、酸性的亲水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可能只在细胞质内发挥作用。三角梅中控制花色变化的主要是甜菜色素,研究三角梅甜菜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解析其甜菜色素的合成代谢机制,可为三角梅花色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有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利用转基因手段丰富三角梅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多巴双加氧酶 开放阅读框 氨基酸序列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处理下油橄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秃玉翔 胡青 +6 位作者 辛培尧 陆斌 郭永清 赵敏 郝佳波 赵川 徐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162,共12页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111纲268目485科1087属;真菌OUT隶属14门42纲95目230科431属。(2)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包霉门为优势真菌门;假单胞菌属、67-14、索利红杆菌属、Subgroup_6和红色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镰刀菌属、无茎真菌属、瓶毛壳属、小囊菌属和葡孢霉属为优势真菌属。(3)施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土壤中0~20 cm土层的真菌和0~10 cm土层的细菌生长,而抑制10~20 cm细菌生长。(4)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与土层相关性较小;各个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而真菌则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施用缓控释肥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混合施肥效果更明显,6 kg半焦肥+8颗力浮丸的组合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的优选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缓控释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15
作者 兰文香 莫清 +1 位作者 黄海泉 黄美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7-1936,共10页
【目的】研究赤水凤仙花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发育位置,以期为赤水凤仙花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特有种——赤水凤仙花为材料,基于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 【目的】研究赤水凤仙花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发育位置,以期为赤水凤仙花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特有种——赤水凤仙花为材料,基于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基因特征、序列重复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1)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7%,长152892 bp;共编码120个基因,包括9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17个tRNA基因。(2)共检测到87个SSR序列,以A、T组成为主;检测到20327个密码子,其中亮氨酸(Leu)最多,色氨酸(Trp)最少。(3)凤仙花属分为2个亚属,为棒凤仙花亚属与凤仙花亚属,赤水凤仙花为棒凤仙花亚属,且与太子凤仙花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赤水凤仙花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SSR序列以A/T单碱基为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其归为棒凤仙花亚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凤仙花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结构与特征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基因组的樟科檬果樟属亚洲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
16
作者 李启少 屈亚亚 +4 位作者 辛雅萱 唐军荣 曹正英 余青富 辛培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5,共13页
【目的】樟科Lauraceae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植物种子含油量丰富,果实和木材极具开发潜力。由于该属亚洲类群种间差异小、种间关系混乱、现存标本量少,人们对该属植物了解甚少,极大地阻碍了檬果樟属物种的开发利用,因此,... 【目的】樟科Lauraceae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植物种子含油量丰富,果实和木材极具开发潜力。由于该属亚洲类群种间差异小、种间关系混乱、现存标本量少,人们对该属植物了解甚少,极大地阻碍了檬果樟属物种的开发利用,因此,构建檬果樟属亚洲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迫在眉睫。【方法】为了深入了解檬果樟属亚洲类群,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别获得44个檬果樟属植物的核糖体基因组(nrG)序列构建高支持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综合系统发育结果与形态性状比较论证。【结果】使用nrDNA序列矩阵构建ML树和贝叶斯树,ML树和贝叶斯树的分组完全一致。对比ITS树发现除檬果樟和宽叶檬果樟外的系统发育结构基本一致,老挝檬果樟、缘毛檬果樟和河口檬果樟依然共同聚成在一个大分支下,且宽叶檬果樟和檬果樟2个物种也聚在一起。ITS序列和nrDNA序列树都表明:宽叶檬果樟和檬果樟亲缘关系较近;老挝檬果樟、河口檬果樟和缘毛檬果樟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这2个物种之间可能发生过杂交或基因交流。综合形态性状辅助论证,将44个檬果樟属样本分为9组,依次为小花檬果樟C.henryi、赤毛檬果樟C.poilanei、二药室檬果樟C.bilocellata、麻栗坡檬果樟C.malipoensis、宽叶檬果樟C.latifolia、檬果樟C.tonkinensis、河口檬果樟C.hekouensis、缘毛檬果樟C.metallica和老挝檬果樟C.laotica。【结论】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檬果樟属亚洲类群的种间亲缘关系,还对檬果樟属系统发育关系和性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檬果樟属 系统发育关系 形态学性状 核糖体基因组(n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种茶花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学琴 申开成 +3 位作者 肖红星 陈盛通 颜福均 耿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80,共16页
【目的】为山茶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种茶花为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指数进行测定,采用图像特征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根据叶面积和叶周长数值初步将50种... 【目的】为山茶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种茶花为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指数进行测定,采用图像特征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根据叶面积和叶周长数值初步将50种茶花的叶片类型分为大型叶、中型叶和小型叶三类,其中中型叶(52%)占比较大,其次为小型叶(32%)和大型叶(16%);2)根据宽长比、圆形度和周径比将叶形分为四类,分别为椭圆形(42%)>卵圆形(38%)>长椭圆形(12%)>披针形(8%),可知50种茶花中,叶形以椭圆形为主,其次为卵圆形,少部分为长椭圆形和披针形;3)相关性分析表明周径比与叶面积、叶周长、圆形度、宽长比呈显著负相关(P<0.01);叶面积、叶周长、圆形度、宽长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4)提取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7.688%,推测叶片表型性状可以作为山茶分类的一个依据;5)50种茶花的叶片性状变异范围为18.391%~52.157%,排序为叶面积>叶周长>宽长比>周径比>圆形度;多样性指数(H)为1.702~1.925,其中叶面积的H值(1.925)最大;6)最后基于聚类分析,50种茶花可分为4类:第Ⅰ类为中型卵圆形叶;第Ⅱ类群为大型卵圆形或大型椭圆形叶;第Ⅲ类为小型椭圆形叶;第Ⅳ类为小型披针形叶。【结论】山茶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和人工栽培,不仅在花表型中产生变异,而且在叶表型中亦有一定的变异,而且变异具有相应的规律性,可以为后期山茶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叶表型 图像特征分析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山茶不同品种花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肖红星 闵嘉晨 +4 位作者 吴学琴 黄荻 陈盛通 陈龙清 耿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195,共15页
【目的】通过分析38个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品种的12个花表型性状在数量、大小和形状三个维度上的分布和差异,探讨滇山茶不同品种花表型变异的(横向和纵向)规律,为滇山茶新种质的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滇山茶的12个... 【目的】通过分析38个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品种的12个花表型性状在数量、大小和形状三个维度上的分布和差异,探讨滇山茶不同品种花表型变异的(横向和纵向)规律,为滇山茶新种质的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滇山茶的12个花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和聚类分析,箱线图和应用频率分布函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滇山茶不同品种花的12个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13.00%~67.00%,平均变异系数为27.24%;变异系数法的权重计算结果显示,雌蕊数(20.485%)的变异性影响最大,花瓣长宽比(3.99%)的变异性影响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间都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花径与花瓣宽度相关性最大(r=0.82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提取到的特征值都均大于1.00,累计贡献率达到82.129%;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大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理茶’的综合得分最高(F=3.230),在38个滇山茶品种中综合特性最好。对聚类分析中的3类滇山茶进行箱形图和频率分布函数分析,其中9个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3个性状无显著差异,第Ⅰ类各性状分布较向上,第Ⅱ类分布较为居中,第Ⅲ类分布较向下。而在频率分布函数分析中,各类的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偏置,变化程度依次为数量相关特征>尺寸相关特征>形状相关特征。【结论】滇山茶的12个花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现象,主要以雌雄蕊群逐渐瓣化为演化方向,研究结果确定了滇山茶花表型演化的趋势,为后期滇山茶定向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山茶 花表型性状 不同品种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兰属6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飞 赵文植 +4 位作者 董章宏 马路遥 李卫英 李宗艳 辛培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了理清丝兰属(Yucca)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序列变异情况,进行丝兰属植物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并构建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无刺龙舌兰(Y.treculean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结合丝兰属现已发表的叶绿体基... 为了理清丝兰属(Yucca)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序列变异情况,进行丝兰属植物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并构建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无刺龙舌兰(Y.treculean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结合丝兰属现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基本结构、重复序列、边界收缩与扩张以及序列变异分析等在内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基因的类型及数目相近,种间基因组结构比较保守;从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多条重复序列,其中SSR位点多是由单核苷酸、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组成,且偏好使用A、T碱基;根据核酸多态性指数π≥0.008,在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了psbK-psbl-trnS-GCU、rpl20-rps12和ccsA-ndhD 3个高变异区域;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和LSC+SSC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确定了6种丝兰属植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其中无刺龙舌兰与克雷塔罗丝兰(Y.queretaro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测序获得了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揭示了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序列变异情况,明确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丝兰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兰属 叶绿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变异位点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飞 辛雅萱 +5 位作者 董章宏 赵文植 李卫英 马路遥 夏茂甜 辛培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0-1039,共10页
【目的】分析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为无刺龙舌兰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修饰和物种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无刺龙舌兰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建立高、低... 【目的】分析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为无刺龙舌兰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修饰和物种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无刺龙舌兰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建立高、低基因表达库,筛选出最优密码子。基于20个已发表的龙舌兰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总长157579 bp,大单拷贝区(LSC)、小单拷贝区(SSC)和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的长度分别为85940、18279和26680 bp,GC含量为37.8%,包括135个基因(85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及4个未知功能的基因),从中筛选出51个长度大于300 bp的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其有效密码子数(ENC)均大于41.0。GC1、GC2、GC3和GC3s含量分别为46.75%、39.61%、29.19%和26.06%,说明密码子第3位多以A/T结尾。GCall与GC1、GC2和GC3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但GC3与GC1和GC2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表明密码子第1、2位的碱基组成相似,但与第3位的相似度不高。选择和突变是导致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筛选出14个多以A/U结尾的最优密码子。无刺龙舌兰与克雷塔罗丝兰和西地格丝兰为姊妹关系,自荐值为100%。【结论】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为保守的四分体结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主要受选择和突变等多因素影响。基于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物种的分类鉴定及确定各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中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刺龙舌兰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