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茶树生态系统展示平台设计与开发
1
作者
张然
何鑫
蓝增全
《广东蚕业》
2025年第5期77-79,共3页
文章基于Java技术框架,采用数字化方法构建了古茶树生态系统展示平台。通过收集多个古茶树生态系统的地理人文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可视化展示,为古茶树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保护决策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
文章基于Java技术框架,采用数字化方法构建了古茶树生态系统展示平台。通过收集多个古茶树生态系统的地理人文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可视化展示,为古茶树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保护决策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升古茶树生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为同类生态系统的数字化展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生态系统
展示平台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景迈山古茶园不同林下茶树叶片光合特性与荧光参数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朱昱璇
杨薇
+2 位作者
罗义菊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8-144,共7页
比较景迈山古茶园多依、南酸枣、川梨3种不同林下茶树的光合特性差异,预测其发育趋势,为古茶树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应用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CI-340手持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多依林下栽培茶树...
比较景迈山古茶园多依、南酸枣、川梨3种不同林下茶树的光合特性差异,预测其发育趋势,为古茶树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应用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CI-340手持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多依林下栽培茶树、南酸枣林下栽培茶树、川梨林下栽培茶树和纯茶园栽培茶树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测量数据包括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Y_(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L)、q_(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NPQ)、PSⅡ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O))、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PQ))、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不同林下种植茶树均会使茶树净光合速率降低,但同时能提高茶树的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 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Y_(Ⅱ)),即光量子效率。南酸枣-茶复合种植能提高水分利用率,但同时会降低茶树光化学淬灭系数(q_(L)、q_(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NPQ),这意味着南酸枣树下种植茶树的光能吸收、传递能力较弱,容易受光损伤,不宜种植于光照度过高的地区。川梨-茶复合系统茶树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可能更易造成减产,不推荐在景迈山地区采用。综合来看,多依-茶复合种植效果最好。从光合特性上看,林茶复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茶叶产量,但对于古茶树树势恢复有一定好处。根据本研究结果,景迈山地区推荐采用多依-茶复合种植模式。本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茶树发育趋势,但3种不同林下种植茶树对茶叶品质及茶产量的具体影响有待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林茶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茶林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土壤环境因子和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侯天幸
罗义菊
+1 位作者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3-244,共12页
为揭示不同茶林间作模式茶叶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伴生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为推广茶林间作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昆明市宝洪地区春、秋2季6种不同茶园[1970年栗茶间作茶园(70T)、1980年栗茶间作茶园(80T)、1990...
为揭示不同茶林间作模式茶叶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伴生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为推广茶林间作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昆明市宝洪地区春、秋2季6种不同茶园[1970年栗茶间作茶园(70T)、1980年栗茶间作茶园(80T)、1990年栗茶间作茶园(90T)、栗茶间作茶园周围纯茶园(T1)、桃茶间作茶园(PT)、桃茶间作茶园周围纯茶园(T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茶林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运用熵权法与TOPSIS法联合评价不同茶林间作模式下的茶园土壤质量。结果表明,间作茶园土壤优于纯茶园。春季80T茶园的土壤肥力高于其他茶园,秋季70T茶园的土壤肥力高于其他茶园,不同茶林间作模式均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除pH值外,其他指标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茶叶理化性质检测结果显示,春秋季间作茶园酚氨比(茶多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与纯茶园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茶叶品质有一定的提升。春季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秋季茶叶,秋季茶叶的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高于春季茶叶。不同茶林间作茶园的伴生植物多样性具有季节变化规律,春季80T丰富度指数(S)、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J)最高,秋季中70TS、H、J最高,间作茶园可提高物种丰富度。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与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80T茶园的土壤排名靠前,其次是70T、90T、PT、T2、T1,表明栗茶间作模式茶园土壤随板栗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3个栗茶间作茶园土壤质量均优于桃茶间作茶园,茶园各项土壤指标中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权重较大,因此不同茶林间作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评价应注重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林间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茶叶品质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茶年限对冰岛老寨茶园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罗义菊
赵陈龙
+2 位作者
浦滇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冰岛老寨茶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冰岛老寨茶园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植茶年限(0、10、40、80、100年)的0~20 cm土层土壤,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随植茶年限的演变特征,并对4个不同植...
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冰岛老寨茶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冰岛老寨茶园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植茶年限(0、10、40、80、100年)的0~20 cm土层土壤,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随植茶年限的演变特征,并对4个不同植茶年限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酶活性受植茶年限影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后减,脲酶、蔗糖酶活性先增后减再增,植茶80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地土壤及其他植茶年限的;不同年限的茶样内含成分具有差异性,茶多酚含量表现为40年>80年>10年>100年,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茶多糖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降低;植茶年限越长,茶叶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也越高;由电子鼻分析可知,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叶香气特征差距较大;茶叶感官审评得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升高;11个土壤指标都与茶叶特征性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和pH值与茶多糖含量呈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与咖啡碱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茶多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全钾、有机质含量与茶多糖含量呈负相关。植茶时间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植茶年限可改变茶园土壤酶活性、茶叶理化性质和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茶年限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茶叶品质
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茶树生态系统展示平台设计与开发
1
作者
张然
何鑫
蓝增全
机构
西南
林业大学
林学院
西南
林业大学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蚕业》
2025年第5期77-79,共3页
基金
蓝增全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
哀牢山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63146)
古茶树研究中心建设项目(680040)。
文摘
文章基于Java技术框架,采用数字化方法构建了古茶树生态系统展示平台。通过收集多个古茶树生态系统的地理人文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可视化展示,为古茶树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保护决策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升古茶树生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为同类生态系统的数字化展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古茶树
生态系统
展示平台
哀牢山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景迈山古茶园不同林下茶树叶片光合特性与荧光参数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朱昱璇
杨薇
罗义菊
陶燕蓝
蓝增全
机构
西南
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
西南
林业大学
绿色发展
研究
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8-144,共7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2002AA1000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项目(编号:2019130004-149)。
文摘
比较景迈山古茶园多依、南酸枣、川梨3种不同林下茶树的光合特性差异,预测其发育趋势,为古茶树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应用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CI-340手持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多依林下栽培茶树、南酸枣林下栽培茶树、川梨林下栽培茶树和纯茶园栽培茶树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测量数据包括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Y_(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L)、q_(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NPQ)、PSⅡ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O))、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PQ))、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不同林下种植茶树均会使茶树净光合速率降低,但同时能提高茶树的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 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Y_(Ⅱ)),即光量子效率。南酸枣-茶复合种植能提高水分利用率,但同时会降低茶树光化学淬灭系数(q_(L)、q_(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NPQ),这意味着南酸枣树下种植茶树的光能吸收、传递能力较弱,容易受光损伤,不宜种植于光照度过高的地区。川梨-茶复合系统茶树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可能更易造成减产,不推荐在景迈山地区采用。综合来看,多依-茶复合种植效果最好。从光合特性上看,林茶复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茶叶产量,但对于古茶树树势恢复有一定好处。根据本研究结果,景迈山地区推荐采用多依-茶复合种植模式。本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茶树发育趋势,但3种不同林下种植茶树对茶叶品质及茶产量的具体影响有待后续研究。
关键词
景迈山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林茶复合系统
分类号
S571.10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茶林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土壤环境因子和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侯天幸
罗义菊
陶燕蓝
蓝增全
机构
西南
林业大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3-244,共12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2002AA100007)
科技开发服务项目(编号:2063146)。
文摘
为揭示不同茶林间作模式茶叶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伴生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为推广茶林间作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昆明市宝洪地区春、秋2季6种不同茶园[1970年栗茶间作茶园(70T)、1980年栗茶间作茶园(80T)、1990年栗茶间作茶园(90T)、栗茶间作茶园周围纯茶园(T1)、桃茶间作茶园(PT)、桃茶间作茶园周围纯茶园(T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茶林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运用熵权法与TOPSIS法联合评价不同茶林间作模式下的茶园土壤质量。结果表明,间作茶园土壤优于纯茶园。春季80T茶园的土壤肥力高于其他茶园,秋季70T茶园的土壤肥力高于其他茶园,不同茶林间作模式均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除pH值外,其他指标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茶叶理化性质检测结果显示,春秋季间作茶园酚氨比(茶多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与纯茶园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茶叶品质有一定的提升。春季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秋季茶叶,秋季茶叶的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高于春季茶叶。不同茶林间作茶园的伴生植物多样性具有季节变化规律,春季80T丰富度指数(S)、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J)最高,秋季中70TS、H、J最高,间作茶园可提高物种丰富度。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与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80T茶园的土壤排名靠前,其次是70T、90T、PT、T2、T1,表明栗茶间作模式茶园土壤随板栗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3个栗茶间作茶园土壤质量均优于桃茶间作茶园,茶园各项土壤指标中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权重较大,因此不同茶林间作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评价应注重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情况。
关键词
茶林间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茶叶品质
植物多样性
分类号
S571.10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571.106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茶年限对冰岛老寨茶园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罗义菊
赵陈龙
浦滇
陶燕蓝
蓝增全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
云南智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
林业
和草原局/纳版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基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研发项目(编号:GLM[2021]198)
科技开发服务项目(编号:09963/6321A6)。
文摘
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冰岛老寨茶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冰岛老寨茶园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植茶年限(0、10、40、80、100年)的0~20 cm土层土壤,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随植茶年限的演变特征,并对4个不同植茶年限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酶活性受植茶年限影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后减,脲酶、蔗糖酶活性先增后减再增,植茶80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地土壤及其他植茶年限的;不同年限的茶样内含成分具有差异性,茶多酚含量表现为40年>80年>10年>100年,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茶多糖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降低;植茶年限越长,茶叶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也越高;由电子鼻分析可知,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叶香气特征差距较大;茶叶感官审评得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升高;11个土壤指标都与茶叶特征性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和pH值与茶多糖含量呈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与咖啡碱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茶多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全钾、有机质含量与茶多糖含量呈负相关。植茶时间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植茶年限可改变茶园土壤酶活性、茶叶理化性质和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
关键词
植茶年限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茶叶品质
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
分类号
S571.10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茶树生态系统展示平台设计与开发
张然
何鑫
蓝增全
《广东蚕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景迈山古茶园不同林下茶树叶片光合特性与荧光参数分析
朱昱璇
杨薇
罗义菊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茶林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土壤环境因子和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侯天幸
罗义菊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植茶年限对冰岛老寨茶园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罗义菊
赵陈龙
浦滇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