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南缘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周洋 杨大荣 +7 位作者 孔德斌 官云芳 张颖 曾洁 王戌勃 袁煜林 邓忠坚 张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8-2147,共10页
为阐明青藏高原地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梯度间的相关性,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调查海拔范围为1600~3800 m。基于alpha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使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beta多样... 为阐明青藏高原地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梯度间的相关性,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调查海拔范围为1600~3800 m。基于alpha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使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解等方法探讨了海拔梯度对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东南缘具有较高的昆虫多样性,4次野外调查共采集到昆虫5141头,隶属于13目80科;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昆虫群落组成具有差异,相比于高海拔区域,低海拔区域拥有更多的昆虫类群,这可能是由于低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和生境异质性,可为不同昆虫类群提供适宜生境。②昆虫alpha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可能是由海拔升高引起的温度降低以及植被类型的转变导致。③不同海拔梯度间昆虫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36~0.56之间,均表现为中等不相似或中等相似;除低海拔区域外,相邻海拔梯度间昆虫群落的相似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这一趋势可能是由海拔梯度升高带来的环境压力改变以及物种对特定海拔的适应性分化引起的。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受海拔梯度显著影响,低海拔地区具有更高的昆虫多样性,不同海拔梯度具有各自的优势昆虫类群,不同海拔梯度间的多样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周转而非嵌套导致。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青藏高原 海拔梯度 分布格局 物种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元阳县蝴蝶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尹晶 施雯 +4 位作者 王灵敏 王有慧 李晨阳 和秋菊 易传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78,共8页
【目的】探究云南省元阳县蝴蝶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样线法和网捕对元阳县蝴蝶进行调查。共设置样线30条,每条样线不少于2 km,以1.0~1.5 km/h的速度调查、采集样线沿途蝴蝶。【结果】共采集蝴蝶5科87属166种,其中以蛱蝶科... 【目的】探究云南省元阳县蝴蝶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样线法和网捕对元阳县蝴蝶进行调查。共设置样线30条,每条样线不少于2 km,以1.0~1.5 km/h的速度调查、采集样线沿途蝴蝶。【结果】共采集蝴蝶5科87属166种,其中以蛱蝶科(Nymphalidae)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最少的为弄蝶科(Hesperiidae)物种;优势种为宽边黄粉蝶(Eurema hecabe)和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dia)。多样性存在时空差异。在时间分布上,秋季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远高于夏季。在海拔分布上,物种数和个体数在海拔≥600~800 m内最多,在海拔≥400~600 m内最少;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000~1200 m内最高(3.9950),在海拔≥400~600 m内最低(3.1064)。在行政区域上,以大坪乡物种多样性最高(3.8282),以小新街乡多样性最低(2.4561)。【结论】元阳县蝴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分布上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呈明显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元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中小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艺 李旭 +2 位作者 赵新建 朱边勇 唐甜甜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德宏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在云南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认知和意愿两方面对德宏州中小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展开调查。结果表明,问卷有效率总体偏低(46.5%),其中,小学的问卷有效率高于初中和高中,得分也相对初中和高中要高,但... 德宏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在云南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认知和意愿两方面对德宏州中小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展开调查。结果表明,问卷有效率总体偏低(46.5%),其中,小学的问卷有效率高于初中和高中,得分也相对初中和高中要高,但总体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德宏州中小学生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匮乏,仅限于对生物多样性的表面认识,且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无差异;绝大部分学生未接触过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但都希望通过电视节目(63%)、书籍(58%)、体验活动(48%)和微信(46%)等途径接受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性与求知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意识 科普宣教 认知差异 德宏州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古杨树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纵丹 周安佩 +3 位作者 张垚 李旦 段丽华 何承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中国西南地区的7种15个群体共226株杨树古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揭示杨树古树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遗传关系,为该区域杨树古树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0个多...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中国西南地区的7种15个群体共226株杨树古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揭示杨树古树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遗传关系,为该区域杨树古树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0个多态性位点;以有效等位基因数为标准,7种杨树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西南杨>昌都杨>康定杨>藏川杨>乡城杨>川杨>德钦杨;杨树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依次表现为:乡城杨的稻城群体>乡城群体>雅江群体,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乡城群体>稻城群体,德钦杨的香格里拉群体>德钦群体,昌都杨的芒康群体>贡觉群体>昌都群体,藏川杨的德钦群体>芒康群体。(2)乡城杨和西南杨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分别为-0.024 6和-0.253 5,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的Fis分别为0.205 4、0.240 1和0.029 2;乡城杨、西南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分别为0.156 1、0.253 5、0.128 8、0.182 0和0.177 3;除西南杨群体间基因流N_m小于1外,乡城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基因流N_m均大于1。(3)7种杨树古树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089 0~0.691 0,平均为0.402 0;UPGMA及Bayesian聚类结果均显示,7个树种可以分为3个大组,即川杨与康定杨聚为一组,乡城杨与西南杨聚为一组,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聚为第3组;5种杨树古树的群体UPGMA聚类结果显示,除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与乡城杨聚为一组外,各杨树古树种与群体间的聚类关系较为紧密。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杨树古树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其遗传变异主要均存在于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任何个体的丧失均会导致杨树古树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或丧失,故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现存古树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杨树古树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研究
5
作者 罗仕秋 李浩铭 +3 位作者 徐先银 陈光剑 刘恩德 向建英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云南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中高原中部,主要保护对象为滇中地区典型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掌握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组成现状,本研究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 云南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中高原中部,主要保护对象为滇中地区典型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掌握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组成现状,本研究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的植被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13个群系、32个群丛。此次调查新记录了1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以及7个群系,其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新增黄毛青冈林及滇石栎林2个群系,进一步完善了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紫溪山拥有滇中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滇中地区极其重要的“水塔”和生态屏障。因此,加强紫溪山的生态保护,对滇中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紫溪山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入侵植物肿柄菊和本土植物总状山蚂蝗叶表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6
作者 李伟 何淑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6,共7页
通过对普洱本土植物总状山蚂蝗和入侵植物肿柄菊叶表真菌混合基因组DNA的提取、18SrRNA片段的扩增、克隆筛选及测序分析等方法,构建了2种植物叶表真菌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肿柄菊和不同采集地的总状山蚂蝗叶表均生活着一些属于刺盾... 通过对普洱本土植物总状山蚂蝗和入侵植物肿柄菊叶表真菌混合基因组DNA的提取、18SrRNA片段的扩增、克隆筛选及测序分析等方法,构建了2种植物叶表真菌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肿柄菊和不同采集地的总状山蚂蝗叶表均生活着一些属于刺盾炱亚纲和异担子菌亚纲的真菌种类。但相对于独立生长的总状山蚂蝗,与肿柄菊共享小生境的总状山蚂蝗叶表共有真菌种类大多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且肿柄菊和总状山蚂蝗叶表各自生活着一些在种类和功能上均存在差异性的真菌种类,其中生活于肿柄菊叶表的海枣粉座菌可能通过对本土植物的抑制作用来协助肿柄菊的入侵,因此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索叶表微生物与植物入侵的关系以及相关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柄菊 总状山蚂蝗 入侵植物 叶表真菌多样性 普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筇竹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邱月群 董文渊 +1 位作者 王逸之 付建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昭通市8个县和四川省2个县的10个筇竹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筇竹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居群期望杂合度(H_E)变化范围为0.471~0.666,平均为0.601;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变化范围为1.60...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昭通市8个县和四川省2个县的10个筇竹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筇竹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居群期望杂合度(H_E)变化范围为0.471~0.666,平均为0.601;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变化范围为1.600~3.078;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415~1.428,平均为1.041。2)分子方差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3%,居群内占78%,即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3)在居群水平,居群8(水富)(N_E=3.742,H_E=0.666,I=1.428)和居群7(永善)(N_E=3.295,H_E=0.635,I=1.282)2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在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筇竹资源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标记的云南人工养殖金环胡蜂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鑫阳 宋忠云 +3 位作者 杨晨 和秋菊 易传辉 朱恩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人工养殖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为科学人工养殖和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tDNACOⅠ基因标记,对云南省金环胡蜂8个主要人工养殖区237个人工养殖个体的mtDNACOⅠ基因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群体... 【目的】了解云南人工养殖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为科学人工养殖和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tDNACOⅠ基因标记,对云南省金环胡蜂8个主要人工养殖区237个人工养殖个体的mtDNACOⅠ基因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共获得金环胡蜂mtDNACOⅠ基因600 bp编码区序列,其中A+T的含量为68.05%,存在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有保守位点563个,变异位点37个,占分析位点总数的6.16%;变异位点中,有30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无插入或缺失;共获得12个单倍型,其中6个单倍型为群体间共享,其余6个为不同群体独有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2958,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为15.1838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526;各养殖种群内部遗传距离在0.00~0.0283,种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1~0.0544;遗传变异50.48%来源种群间,49.52%来源于种群内,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外部;F_(st)=0.50482,差异较显著(P<0.001),表明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COⅠ基因单倍型主要有2个聚类簇,多数单倍型之间只有1个位点突变。【结论】云南各地区养殖金环胡蜂种群单倍型多样性较高,核苷酸多样性较低;原始种群来源于少数个体,养殖过程中与当地野生自然种群或外地引入种群进行了基因交流,各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建议养殖种群尽量使用当地土著种源;严防外地引入种源养殖个体逃逸后与野生种群杂交,造成当地成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提高,从而增加种群的适应能力,导致种群的快速扩张,避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授粉昆虫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养殖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颜璐茜 李佳蔓 +5 位作者 员涛 周安佩 纵丹 李旦 辛培尧 何承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9-167,共9页
采用SRAP标记分析滇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分析来自7个居群共208个样本,共扩增得到条带146条,多态性条带73条,多态带百分率为50%。滇杨物种水平上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30 9... 采用SRAP标记分析滇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分析来自7个居群共208个样本,共扩增得到条带146条,多态性条带73条,多态带百分率为50%。滇杨物种水平上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30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与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6 6与0.210 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29 4,基因流(Nm)为0.444 4,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内,其基因交流处于中等水平。AMOVA分析也表明居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55.61%。UPGMA、PCo A和Bayesian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均显示丽江与曲靖居群、楚雄与昭通居群的亲缘关系较近。Mantel test结果表明滇杨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SRA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瓣型腾冲红花油茶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甘沛华 李旦 +3 位作者 沈德周 周安佩 谢忠利 何承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2,共7页
采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采集于腾冲的3个自然类型90份腾冲红花油茶样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7对AFLP引物扩增出697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614,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76,Shannon’s信息指数... 采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采集于腾冲的3个自然类型90份腾冲红花油茶样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7对AFLP引物扩增出697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614,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76,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215,腾冲红花油茶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在自然类型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nfp)和Shannon’s信息指数(Infp)分别介于0.2418~0.2558和0.3959~0.4132之间,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单瓣类型>半重瓣类型>重瓣类型。3个自然类型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45,与AMOVA分析结果一致(Φst=0.056),表明自然类型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差异是腾冲红花油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需要对现存个体加强保护。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3个自然类型分为2个大组,其中单瓣类型独自构成一组,半重瓣类型与重瓣类型构成另一组。而基于单株之间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结果,将90个个体主要聚分为3个大组,较清晰地将3个自然类型分开,并表明半重瓣是单瓣和重瓣类型的过渡类型,且3种自然类型具有各自特有的遗传物质基础。因此,腾冲红花油茶划分为3种自然类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不同瓣型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AFL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引物组合数对准确分析马缨杜鹃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德周 纵丹 +3 位作者 周安佩 颜璐茜 李旦 何承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8,51,共8页
利用5、7、9、11和13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居群马缨杜鹃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引物组合数量对其遗传多样性参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物组合数量的增加,紫溪山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各参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5对引物组合检测结果... 利用5、7、9、11和13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居群马缨杜鹃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引物组合数量对其遗传多样性参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物组合数量的增加,紫溪山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各参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5对引物组合检测结果略高于其他引物组合数,但差异不显著,其余3个居群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引物组合数量对居群间遗传距离无显著影响,UPGMA聚类结果完全相同。由此可见,选用5对引物组合对马缨杜鹃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就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杜鹃 遗传多样性 AFLP标记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平马鞍底蝴蝶多样性与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恩骄 张正旺 +3 位作者 和秋菊 李晨阳 施雯 易传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8-175,共8页
为了解金平县蝴蝶多样性时空动态,采用样线法,2017-2018年对金平样区内蝴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平样区共观测到10科75属147种5 199只蝴蝶,其中以蛱蝶科和眼蝶科最多,均有32种,各占物种总数的21.77%;其次为凤蝶科、粉蝶科和灰蝶... 为了解金平县蝴蝶多样性时空动态,采用样线法,2017-2018年对金平样区内蝴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平样区共观测到10科75属147种5 199只蝴蝶,其中以蛱蝶科和眼蝶科最多,均有32种,各占物种总数的21.77%;其次为凤蝶科、粉蝶科和灰蝶科,各有17种,各占物种总数的11.56%,物种数最少的为环蝶科和珍蝶科,均仅1种,各占物种数的0.68%;个体数最多的为粉蝶科,有1 771只,占个体总数的34.06%;其次为蛱蝶科,有1 182只,占个体总数比例的22.74%。2017年和2018年观测到的蝴蝶物种数量和群落结果均有一定差异,反映出蝴蝶群落结构的动态性。多样性和丰富度以蛱蝶科最大,分别为0.849 7和29.256;均匀度和优势度以粉蝶科最大,分别为0.281 8和0.321 4;G-F指数以蚬蝶最大,为0.830 1。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多样性存在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可能主要与气候、小气候和寄主植物物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时空动态 群落结构 金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踏干扰对碧塔海高寒草甸植被茎叶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何淑嫱 李伟 +2 位作者 程希平 谭芮 松卫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63-2070,共8页
高寒草甸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固有脆弱性使其极易遭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滇西北旅游资源中重要的组分之一,高寒草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开展徒步旅行活动,但伴随着的践踏干扰作用会不可避免地对高寒草甸... 高寒草甸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固有脆弱性使其极易遭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滇西北旅游资源中重要的组分之一,高寒草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开展徒步旅行活动,但伴随着的践踏干扰作用会不可避免地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然而,目前关注践踏干扰对滇西北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特别是植被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如何发生变化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欠缺。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践踏的方式(一共5种不同强度的践踏处理)来模拟旅游活动对草甸植被的干扰作用,并以草甸植被的茎叶性状特征为切入点,重点探讨践踏干扰对茎叶性状的平均大小和变异程度的影响,以及物种丰富度(以物种形态分类为基础)和功能丰富度(以功能性状为基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叶片大小的平均值,而不是茎叶性状的变异程度,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此外,物种丰富度和功能丰富度均随践踏强度的增强而减小,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然而,较之轻度践踏实验组,重度践踏实验组中的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离度水平均有所增加,表明践踏干扰可能会在短期内打破优势种对资源的绝对占有格局和减少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尽管高寒草甸对人类践踏活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势必会改变和影响高寒草甸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持续性,这也对高寒草甸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践踏干扰 功能性状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市蝴蝶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灵敏 李晨阳 +4 位作者 尹晶 施雯 王有慧 易传辉 和秋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6-1345,共10页
[目的]通过对文山市蝴蝶资源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蝴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方法]结合文山市的气候类型、海拔梯度和行政区域状况,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采用网格法对文山市蝴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15个乡(镇)内共设定31条调查采... [目的]通过对文山市蝴蝶资源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蝴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方法]结合文山市的气候类型、海拔梯度和行政区域状况,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采用网格法对文山市蝴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15个乡(镇)内共设定31条调查采集样线,每条样线长度1~2 km,平均每个乡(镇)1~3条线路,并利用捕虫网采集沿途蝴蝶。[结果]共采集蝴蝶标本1338个,隶属于5科76属115种,其中蛱蝶科物种数最多,有32属48种,占总种数的41.74%;其次为灰蝶科,有21属26种,占总种数的22.61%;弄蝶科物种数最少,仅有8属8种,占总种数的6.96%。各科蝴蝶的多样性指数在1.8993~3.0162,其中以蛱蝶科最高,达3.0162,其次是灰蝶科,为2.7355,以粉蝶科最低,仅为1.8993。优势科为蛱蝶科,优势种为宽边黄粉蝶、虎斑蝶和波蛱蝶。文山市蝴蝶多样性存在时空差异,在季节分布上,秋季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夏季,分别为3.5463、14.3276和0.7701,夏季分别为2.9437、10.8301和0.7078;在海拔分布上,以1400~1600 m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3.4528和13.9578,以1800~2000 m最低,仅为1.4898和1.4771,均匀度指数以2000~2200 m最高,达0.9499,以1200~1400 m最低,仅为0.7417,优势度指数以1800~2000 m最高。在行政区域上,薄竹镇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1918,坝心乡最低,为1.9338;丰富度指数以开化镇最高,为8.8766,平坝镇最低,为2.7678。[结论]文山市蝴蝶多样性较丰富,且蝴蝶多样性在不同季节、海拔和行政区域上呈现出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人为干扰和蝴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群落结构 蝴蝶 网格法 文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喙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桂华 李旦 何承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2-69,共8页
为了探究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状态和组培条件下喙核桃茎段和叶片中内生真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1)共得到832个OTUs序列,分属7门、33纲、78目、163科、278属;(2)Alph... 为了探究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状态和组培条件下喙核桃茎段和叶片中内生真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1)共得到832个OTUs序列,分属7门、33纲、78目、163科、278属;(2)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自然状态下喙核桃茎段真菌丰富度高于叶片,但多样性低于叶片,经过长期组织培养后,茎段整体真菌群落多样性大幅度下降,而叶片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则增高;(3)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丰度占比最高达74.08%,枝顶孢属(Acremonium)为茎段中的优势菌属,丰度占比高达51.80%,维希尼克酵母属(Vishniacozyma)为叶片中的优势菌属,丰度占比为14.12%;(4)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平均相对丰度达49.41%,生态功能群包括植物病原菌(Plant Pathogen)、动物病原菌(Animal Pathogen)、真菌寄生菌(Fungal Parasite)、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植物腐生菌(Plant Saprotroph)等;(5)真菌网络关系显示大多数属间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分析了喙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明确了喙核桃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为其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核桃 内生真菌 高通量测序 Alpha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绿博会强军园植物多样性及应用分析
16
作者 宋江艳 黄键 +1 位作者 杨松 金礼 《现代园艺》 2022年第21期127-131,共5页
生物多样性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而植物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元素。城市景观中植物多样性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植物多样性融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不仅能创造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生物多样性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而植物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元素。城市景观中植物多样性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植物多样性融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不仅能创造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同时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对都匀绿博会强军园的景观设计分析,讨论植物多样性在展园中的应用,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博会 强军园 景观设计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卫星热点与林火格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忠坚 李晓娜 +3 位作者 周汝良 叶江霞 徐盛基 赵春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37,共6页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7—2013年监测到的云南省卫星热点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运用核密度法量化分析了2007—2013年云南省卫星监测热点与林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热点年平均密度为0.0058个/...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7—2013年监测到的云南省卫星热点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运用核密度法量化分析了2007—2013年云南省卫星监测热点与林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热点年平均密度为0.0058个/km2,林火年平均密度为0.0009起/km2;热点和林火的空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聚集性,均可分为低密度区 (〈 0.0064, 〈 0.0032)、中密度区 (0.0064~0.0177, 0.0032~0.0122) 和高密度区 (0.0177~0.0687, 0.0122~0.0414);云南省热点和林火聚集分布格局差异性突出,热点高密度区集中于省内农林业重点开发区域,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红河州和文山州;相对而言,林火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滇中的云南松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以及滇西北的高山针叶林区。而滇南、滇西南地区虽然热点密度较高,但因气候相对湿润,林火密度反而较低。本研究可以为云南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及日常巡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监测 热点 林火 密度 空间格局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忠利 李旦 +3 位作者 陈远书 于相君 古旭 何承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未成熟云南松种子为研究材料,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合子胚发育状态观测,从外植体类型、采果母树基因型、培养基种类3方面探讨其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鉴定了胚性愈伤组织。结果表明: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2%氯酸钠... 以未成熟云南松种子为研究材料,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合子胚发育状态观测,从外植体类型、采果母树基因型、培养基种类3方面探讨其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鉴定了胚性愈伤组织。结果表明: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2%氯酸钠浸泡15 min,无菌水冲洗4~5次为种子最佳消毒方案;不同外植体类型对出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具有极显著影响,取带胚乳的合子胚作为外植体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34.3%,而合子胚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为14.3%;采用14种培养基接种,平均诱导率在2.2%~17.6%之间,其中接种于MLV+2, 4-D 2.0 mg/L+6-BA 1.0 mg/L+KT 1.0 mg/L+肌醇0.1 g/L,1/2LM+2, 4-D 2.2 mg/L+6-BA 1.1 mg/L+AgNO3 3.4 mg/L+肌醇0.1 g/L,DCR+6-BA 0.63 mg/L+KT 0.61 mg/L+NAA 2.0 mg/L+肌醇0.2 g/L+麦芽糖15 g/L培养基的胚性愈伤诱导率分别为17.6%、17.6%、16.5%,表明该3种培养基适合于云南松的胚性愈伤诱导;8株云南松优株未成熟带胚乳合子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5.1%~19.4%,最高的是076号云南松,最低的是075号云南松,表明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极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未成熟胚 胚性愈伤组织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彝族地区不同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古树遗留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梦菲 邓忠坚 +1 位作者 刘倬志 古旭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10,共11页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因受人类文化影响而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绿色文物”,是学者研究区域植被和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古树遗留特征的影响,并探明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与古树遗留三者之间的关系,...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因受人类文化影响而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绿色文物”,是学者研究区域植被和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古树遗留特征的影响,并探明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与古树遗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建立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角度出发的古树保护方案。该文以云南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楚雄市坝区为研究对象,对形成城镇化水平梯度的7个乡镇开展古树资源调查。结果表明:(1)楚雄市坝区有古树16科22属26种301株,其中黄连木、侧柏和云南山茶古树合计超过总数的75%。(2)城镇化率最高的鹿城镇、东瓜镇以及城镇化率最低的子午镇古树物种多样性在楚雄坝区的7个镇中都较高,但聚集分布于寺庙、学校和公园。(3)鹿城镇和东瓜镇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展现出外来文化影响特征,子午镇则保留了更多的彝族“神树林”原生植被。(4)彝族人口占比高的乡镇并未拥有更高的古树多样性或遗留更多的传统“神木”。综上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逐步丢失的困境,研究古树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加强古树保护与提升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率 古树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亚科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代波 张玉霄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传统的植物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有性生殖特征进行分门别类,但竹类植物大多开花周期较长,很难采集到花等有性生殖结构,而其他形态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竹类植物的分类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DNA条形码是... 传统的植物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有性生殖特征进行分门别类,但竹类植物大多开花周期较长,很难采集到花等有性生殖结构,而其他形态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竹类植物的分类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DNA条形码是近年来兴起的、借助分子手段对生物进行辅助鉴定的1种分子技术,已在很多植物中得到应用。该文对DNA条形码在竹类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提出了DNA条形码在竹类植物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该技术在竹类植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DNA条形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