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木棉居群种子变异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柱 王小玲 +2 位作者 伍建榕 唐军荣 马焕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2,共7页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根据种子形态指标可将西南地区木棉种子分为6个种群,种子形态未随居群种子地理位置连续或就近原则分类。可见,木棉局域性居群环境因子形成种子特有形态,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度影响种子长、高及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居群 种子性状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泉清 伍建榕 +3 位作者 张俊忠 韩庆莉 刘丽 马焕成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47-52,57,共7页
用Biolog生态平板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900-1800m梯度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海拔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的变化随着... 用Biolog生态平板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900-1800m梯度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海拔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利用的丰富度指数(S)、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旱冬瓜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随着海拔上升逐渐增加;所采集的6个梯度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对于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利用程度较高,对其他种类化合物利用程度较低;Biolog-Eco微平板反应72h后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代谢基质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60.3%,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有10种,氨基酸化合物与羧酸化合物各占5种;主成分2的贡献率21.3%,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芳香化合物。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分布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中部膨胀”这一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普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冬瓜林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Biolog-Eco微平板反应 碳源代谢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主分布区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单元的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4 位作者 徐杨 何承忠 王大玮 陈诗 段安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3-891,共9页
以20个云南松天然群体为对象,SSR分析表明云南松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基于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相似度,采用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分别对初始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 以20个云南松天然群体为对象,SSR分析表明云南松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基于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相似度,采用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分别对初始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剩余群体进行比较、t检验,以此评价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的代表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抽样的群体能很好地代表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按30%的群体抽样,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期望杂合度的保留率分别达到初始群体的98.03%、105.36%、103.99%和105.56%。保护单元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剩余群体,抽样群体组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群体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保护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龙 李丽 +4 位作者 伍建榕 李博伦 张俊忠 刘丽 马焕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45-50,共6页
为弄清高黎贡山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因,通过土壤养分分析、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湿筛沉淀法和碱解离-苯胺蓝染色法测定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程度和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垂直... 为弄清高黎贡山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因,通过土壤养分分析、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湿筛沉淀法和碱解离-苯胺蓝染色法测定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程度和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中,根系均被不同程度的菌丝侵染,其中,4个植被带的宿主植物形成了明显的菌根(AM),占67%;共分离鉴定出5属14种AMF,分别是球囊霉属(Glomus sp.)、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sp.)、硬囊霉属(Sclerocystis sp.)、巨孢囊霉属(Gigasporasp.)及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sp.),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种属于优势属种;不同海拔高度的孢子密度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孢子密度呈减少趋势,以暖性针叶林孢子密度最高,与其他植被带宿主植物的孢子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均可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AMF的丰富度指数受各个植被带树种的多样性、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孢子密度 菌根侵染率 高黎贡山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苗龄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汪梦婷 孙继伟 +5 位作者 李亚麒 王军民 陈诗 吴俊文 蔡年辉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研究不同苗木年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对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状况进行2~4 a的跟踪调查,分析各器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加,云南松苗木的根、茎、叶各器官所积累的生... 为研究不同苗木年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对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状况进行2~4 a的跟踪调查,分析各器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加,云南松苗木的根、茎、叶各器官所积累的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云南松不同苗木年龄之间各器官生物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年生云南松苗木分配给叶的生物量较多,而分配给根的较少;随着苗龄的增加,生物量分配的优先选择次序发生了变化,4年生云南松苗木选择优先于茎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器官 生长特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俊峰 欧光龙 +3 位作者 唐军荣 卢振龙 李恒龙 胥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7,共5页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下部分。根据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模型对研究区内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用于研究区总生物量的估测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灌木 临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生物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汪梦婷 郭双仙 +5 位作者 蔡年辉 陈诗 王大玮 张焕 夏天帅 许玉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侧根长、针叶长等性状均呈正相关。通径分析可知,地径(0.620)对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侧根数(0.009)的直接作用最小,侧根数是通过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和针叶长间接影响总生物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地径(63.75%)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综合作用最大,其次是苗高(36.52%),说明地径和苗高是影响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的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 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4株豆科植物根瘤菌与红三叶的共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金华 王明月 +3 位作者 张武先 熊智 刘绍雄 郑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利用4株分离自云南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接种于播种8个月的红三叶的盆栽苗(基质为石漠化土壤),测定根瘤菌对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红三叶的生长指标的影响、植株结瘤情况。结果表明,4株供试根瘤菌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石... 利用4株分离自云南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接种于播种8个月的红三叶的盆栽苗(基质为石漠化土壤),测定根瘤菌对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红三叶的生长指标的影响、植株结瘤情况。结果表明,4株供试根瘤菌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石漠化土壤的pH值,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N、P、K、Ca、Mg等营养元素的含量;4株供试根瘤菌能提高红三叶的生长特性,增加其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促进根系的生长,改善红三叶的结瘤情况,增加结瘤数量及根瘤的质量。红三叶生长周期短,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是石漠化植被恢复治理的优良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菌 石漠化 红三叶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其预估模型构建 被引量:6
9
作者 汪梦婷 陈诗 +5 位作者 蔡年辉 王大玮 孙继伟 李亚麒 许玉兰 杨利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5,145,共6页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生云南松苗木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叶(40.631%)和茎(41.389%)上,而分配给根的生物量较少,其生长主要侧重于地上部分生长;各构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经相关分析发现,各构件生物量与地径、苗高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以D^2H为变量结合异速生长理论,拟合了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y_根=0.139(D^2H)^(0.755)、y_叶=0.209(D^2H)^(0.873)、y_茎=0.239(D^2H)^(0.849)和y_(全株)=0.631(D^2H)^(0.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构件生物量 分配格局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竹FsMyb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桂莎 杨宇明 +2 位作者 孙浩 张怀璧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5-11,共7页
以项目组已克隆并在GenBank中登记的棉花竹的FsMyb1基因(GU390881)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编码的FsMyb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子结构、生物功能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棉花竹FsMyb1基因编码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质;无信号肽,... 以项目组已克隆并在GenBank中登记的棉花竹的FsMyb1基因(GU390881)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编码的FsMyb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子结构、生物功能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棉花竹FsMyb1基因编码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质;无信号肽,无导肽,无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为细胞核;共有2个糖基化位点和21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包括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三级结构的构象为α-helix/loop混合型构象,是典型的R2R3-Myb转录因子。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sMyb1蛋白与OsMyb等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初步推测,FsMyb1蛋白可能是一类调节苯丙氨酸代谢,尤其是一种与调节次生细胞壁增厚和花青素生物合成功能相关的转录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棉花竹 苯丙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江县膏桐生物质能源林碳汇计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俊峰 欧光龙 +1 位作者 金德博 胥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4-38,共5页
依据《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的方法,对云南省双江县膏桐能源林造林项目的碳汇进行计量,计量时间为2007—2026年。结果表明:该项目在2007—2016年均表现为碳源,且在2008年碳源表现最明显,为-85 094.66 t CO2当量,2... 依据《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的方法,对云南省双江县膏桐能源林造林项目的碳汇进行计量,计量时间为2007—2026年。结果表明:该项目在2007—2016年均表现为碳源,且在2008年碳源表现最明显,为-85 094.66 t CO2当量,2017年以后开始表现为碳汇,其净碳汇量为18 593.70 t CO2当量,到2026年项目的净碳汇量达到最大,为297 260.8 t CO2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桐 能源林 碳汇 云南双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的微生物教学创新
12
作者 王芳 钱昱含 +1 位作者 陆燕元 伍建榕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7期162-163,共2页
微生物学涉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尽快建立学科知识架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而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技术手段,为我们建立不同知识点对应不同教育方法和不同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数据提供了可能,本文将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涉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尽快建立学科知识架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而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技术手段,为我们建立不同知识点对应不同教育方法和不同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数据提供了可能,本文将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微生物教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大数据 教学质量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核桃枝枯病病原菌与主栽品种抗病性的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姬靖捷 陈健鑫 +4 位作者 魏玉倩 刘乐荷 伍建榕 马晓庆 朱继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58-63,共6页
【目的】探明滇中地区核桃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抗性主栽核桃品种选育及核桃枝枯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柯赫氏试验与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滇中核桃产区的核桃枝枯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探明滇中地区核桃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抗性主栽核桃品种选育及核桃枝枯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柯赫氏试验与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滇中核桃产区的核桃枝枯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通过菌饼刺伤接种活体枝条的方法研究滇中地区7个核桃主栽品种(漾濞核桃、三台核桃及云新高原等)对致病菌株的抗性。【结果】成功分离得到致病菌株DZHT113,其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后菌落平均直径为5.6~6.1 cm;分生孢子器圆球形,具孔口,器外壁光滑或有菌丝附着;分生孢子橄榄球形,无隔,多数具2个油球,大小为(4.8~6.7)μm×(2.3~2.9)μm;NaOH颜色反应呈黄绿色。目标病原菌接种健康核桃枝条可引起枝条枯死,发病初期,枝条出现红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后期病部密生红褐色或黑色点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果实受害后亦产生红褐色至黑褐色点状物。结合该病菌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及柯赫氏试验结果确定菌株DZHT113为菜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phaseoli),将其分别接种漾濞核桃、漾江1号及云新云林等7个云南核桃主栽品种的健康枝条,7 d后不同品种对菌株的敏感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漾濞核桃、漾江1号、云新云林和云新高原等核桃品种相对抗病,而三台核桃、昌宁细香核桃及新疆核桃相对感病。【结论】滇中地区核桃枝枯病由菜豆拟茎点霉(P.phaseoli)引起;当地核桃主栽品种漾濞核桃、漾江1号、云新云林和云新高原相对抗病,而三台核桃、昌宁细香核桃及新疆核桃相对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枝枯病 病原鉴定 菜豆拟茎点霉 品种抗性 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木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郑艳玲 马焕成 +2 位作者 Scheller Robert 高柱 郑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2-388,共7页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干热河谷的落叶大乔木。河谷内,木棉成年树木生长良好,有大量结实,而其周围却很少有种苗出现。通过室内条件研究木棉种子的物理特性和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干热河谷的落叶大乔木。河谷内,木棉成年树木生长良好,有大量结实,而其周围却很少有种苗出现。通过室内条件研究木棉种子的物理特性和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为探讨木棉在干热河谷内自然种群更新难和萌发阶段对这一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木棉种子千粒重为39.08 g,比同科的其它物种要轻。四唑(TTC,1.0%)染色测定种子生活力的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种子占64.0%。种皮对吸胀无障碍,种子在25℃吸胀2 d时就开始萌发。检测了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而且对温度有较广的适应性,15—35℃都可以萌发,25—35℃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随温度升高,萌发速率加快,幼苗长势增加;萌发过程对渗透胁迫敏感,聚乙二醇(PEG)浓度为0.10 g/mL时萌发率较对照显著下降,0.15 g/mL时种子就不能萌发;室温吸胀24 h的种子对热激敏感,42℃热激2 h后萌发率就已经显著下降;室温下水杨酸(SA,1,10,100 mg/L)浸种24 h,没有提高种子在萌发期间对干旱和热激的抗性。可见,高温和干旱是限制木棉种子成功萌发的关键因子,然而发现,温度较高时水分过大也会造成萌发后幼苗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种子萌发 温度 干旱胁迫 热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杰 周军 +4 位作者 孙正海 唐军荣 段安安 王俊峰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对滇杨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进行外部形态、染色体数目及单位叶面积内气孔数目的观察,发现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株形态差异明显,染色体数目增加为76条,叶表皮气孔变大,同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约为二倍体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组织培养 秋水仙素 多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0
16
作者 林源 唐军荣 +2 位作者 田斌 王大玮 辛培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24,共3页
为增进对无籽刺梨的认识、促进无籽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介绍无籽刺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从事无籽刺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籽刺梨 研究 现状 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马坤 王彦淇 +3 位作者 杨建军 李璐 王颖 马焕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共9页
为了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木棉(Bombax ceiba Linn.)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法对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1 g土壤含100个AMF孢子)和未接菌组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和重... 为了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木棉(Bombax ceiba Linn.)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法对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1 g土壤含100个AMF孢子)和未接菌组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30%~35%)条件下接菌组的初始荧光(F_o)均低于未接菌组;与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相比,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接菌组的F_o值分别升高了10.39%、20.93%和14.14%,未接菌组的F_o值分别升高了26.95%、48.75%和71.35%。接菌组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均高于未接菌组。与对照相比,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接菌组的F_v/Fm值分别降低了9.09%、6.85%和22.06%,未接菌组的F_v/Fm值分别降低了10.67%、16.21%和52.78%;接菌组的F_v/F_o值分别降低了28.14%、22.43%和46.01%,未接菌组的F_v/F_o值分别降低了28.38%、48.20%和75.96%。总体来看,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的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高于对照,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低于对照;未接菌组的Y(Ⅱ)、qP、qN和ETR值低于对照,而Y(NO)和Y(NPQ)值则高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AMF能够减轻干旱尤其是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木棉受伤害和光抑制的程度,并提高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从而增强木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丛枝菌根真菌(AMF) 叶绿素荧光参数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云南松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蔡年辉 邓丽丽 +6 位作者 许玉兰 徐杨 周丽 王大玮 田斌 何承忠 段安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3,共9页
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 000对云南松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获得80 000条Unigenes,N50为1 881 nt、平均890 nt。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到NR、NT、Swiss-Prot数据库的Unigenes分别为43 434、4... 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 000对云南松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获得80 000条Unigenes,N50为1 881 nt、平均890 nt。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到NR、NT、Swiss-Prot数据库的Unigenes分别为43 434、46 415、29 418条。将Unigenes与COG数据库比对,有14 792条Unigenes成功注释,根据功能大致分成25类;与GO数据库比对,有26 743条Unigenes获得注释,按功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55亚类,其中参与的生物过程较多;以KEGG数据库参考,有25 873条Unigenes参与128条代谢途径分支,以代谢相关的通路较为集中,并找到与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Unigenes。这些研究极大地扩充了云南松的基因资源,将有助于云南松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种质资源遗传改良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转录组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籽刺梨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唐军荣 郑元 +3 位作者 张亚威 林源 李永和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中消毒效果最佳,有效存活率达77.78%;腋芽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6-BA0.5mg/L+IBA0.1mg/L,诱导率为100%;去顶后芽的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02mg/L,增殖倍数可达3.22倍;在1/2MS+IBA0.3mg/L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芽生根率为100%,移栽后成活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刺梨 离体快繁 腋芽诱导 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果西番莲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亚楠 张湛仪 +5 位作者 赵李姗 余俊玲 汪梦婷 蔡年辉 唐军荣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以紫果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子叶为实验材料,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1.0 mg/L+TDZ 0.5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3.33%。在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 以紫果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子叶为实验材料,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1.0 mg/L+TDZ 0.5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3.33%。在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0.5 mg/L+TDZ 2.0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率最佳,为46.67%。对不定芽继续进行增殖培养,以MS培养基+6-BA 1.0 mg/L+IAA 0.3 mg/L+琼脂4.0 g/L+蔗糖30 g/L最佳,增殖倍数为2.97。从而建立了西番莲植株再生体系,可进行优良材料的离体快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子叶 愈伤组织 分化 不定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