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的四个基点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震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共13页
2024年1月,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目录发布,这突出体现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应该坚持四个基点。其中,党的领导居于统领,是根本保证,形成领导力;《宪法》明确规定了中... 2024年1月,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目录发布,这突出体现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应该坚持四个基点。其中,党的领导居于统领,是根本保证,形成领导力;《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构成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形成依据力;从宪法上的监察权到纪检监察行权体现鲜活的工作实践,形成实践力;纪检监察行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通过纪检监察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法治保障,形成制度力。以上四力,既是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的四个基点,也是四个发力点。它们合力保证了中国纪检监察学的自主性和知识性。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为实施好新修改的《监察法》,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上四个基点在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中如何更好协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学 自主知识体系 纪检监察实践逻辑 历史规范主义宪法观 纪检监察行权 纪检监察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嵌入到制度协同: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的应用与规范
2
作者 唐成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5,共10页
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深度融入纪检监察核心业务,有助于实现纪检监察各类监督的精准化,推动违纪违法案情研判的智能辅助,促进纪检监察机关业务流程的效能优化。然而,技术革新与制度规范间的张力将同步显现,构建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面临监... 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深度融入纪检监察核心业务,有助于实现纪检监察各类监督的精准化,推动违纪违法案情研判的智能辅助,促进纪检监察机关业务流程的效能优化。然而,技术革新与制度规范间的张力将同步显现,构建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面临监督数据全域归集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冲突、算法黑箱特性与监督执纪执法权威性的价值抵牾、技术侵权与主体权利保障的潜在风险等治理难题。要从数据治理的过程性维度与数据风险的内外部维度,构建纪检监察数据治理制度体系;基于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中算法应用的双重主体关系,构建以算法公开、算法解释为基本框架的算法透明制度;针对监督对象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保障,完善监察申诉制度并建立技术容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纪检监察 行业大模型 数据治理 算法透明 DeepS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法规备案审查的法治监督逻辑及机制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喻少如 许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监察法规在内容上横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领域,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体现了中国法治的“复规范性”特征。基于监察法规制定权“法政二元属性”及其对备案审查塑造的制度逻辑、监察法规制定权“立法留白”所形成的现实逻辑、依法治国与... 监察法规在内容上横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领域,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体现了中国法治的“复规范性”特征。基于监察法规制定权“法政二元属性”及其对备案审查塑造的制度逻辑、监察法规制定权“立法留白”所形成的现实逻辑、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理论逻辑,监察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建设应当遵循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监督”的逻辑。目前单轨式的备案审查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监察法规双重属性的内在要求,面临着标准、程序与主体三方面的法治监督困境。其中,宽泛的政治性审查标准制约了备案审查制度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审查程序的封闭性削弱了备案审查意见的可接受性,单一审查主体无法有效监督监察法规“涉纪涉法”条款的合法合规性。构建贯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双轨统合”备案审查制度,首先需要通过完善监察法规备案审查的政治标准和法律标准构建统一备案审查的标准机制,也需要通过优化监察法规备案审查的启动程序、沟通交流程序与意见公开程序构建统一备案审查的运行机制,还需要通过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备案审查机关之间的主体衔接构建统一备案审查的组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规 备案审查 法治监督 党内法规 双轨审查 “一体监督”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智能监察: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11
4
作者 喻少如 唐成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为国家治理注入新动能,为国家监察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指明方向。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具有以“数据全覆盖”实现“监察全覆盖”、从人力监督到智能监督等现实价值。受限于国家监察的初创性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国...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为国家治理注入新动能,为国家监察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指明方向。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具有以“数据全覆盖”实现“监察全覆盖”、从人力监督到智能监督等现实价值。受限于国家监察的初创性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国家监察智能化呈现阶段性特征。国家监察的智能化发展围绕数据、算法、算力三大核心要素,实现监察“块数据”构建、面向国家监察的语言模型嵌入及算力资源的优化供给。针对人工智能存在的数据隐私、数据安全等技术性风险,可从人工智能政府采购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建构监察对象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机制和人工智能监察应用的纠错与救济机制等方面予以防范和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监察 数据安全 算法风险 纪检监察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价值定位、内在逻辑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喻少如 许柯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153,共10页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是促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执纪执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项制度具有弥补制定法固有的局限、推动执纪执法活动的精准化与规范化、促进纪检监察规范体系的宣传普及等重要价值。作为一项崭新的纪检监察制度建设成果...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是促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执纪执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项制度具有弥补制定法固有的局限、推动执纪执法活动的精准化与规范化、促进纪检监察规范体系的宣传普及等重要价值。作为一项崭新的纪检监察制度建设成果,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内含着对中国古代判例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历史逻辑、拓展了监察法治实现路径的现实逻辑、制度性权威与智识性权威的双重作用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制度运行现状来看,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面临着法治化程度不足以及具体运作机制不完善的困境,需要在宏观上明确其法治化路径,在微观上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的规范效力、遴选程序、遴选标准、参照适用的具体方法进行优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纪执法 指导性案例制度 纪检监察 党内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信联合激励的基本面向、实施困境及法治应对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鲁萍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36,共8页
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守信联合激励是行政主体在对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予以收集、评价的基础上,据此实施联合激励与动态调整的复合型行政活动。它是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建成诚信社会的关键之举,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守信联合激励是行政主体在对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予以收集、评价的基础上,据此实施联合激励与动态调整的复合型行政活动。它是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建成诚信社会的关键之举,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践中,其面临着合法性、精准性与有效性困境。为此,政府应当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通过完善制度供给、建立程序约束、健全救济机制等来共同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信联合激励 基本面向 诚信 法治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法与公法的协动形式 被引量:12
7
作者 山本隆司 袁浦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5期84-99,共16页
私法与公法的不断交融使得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元论不断受到冲击。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私法与公法在法律规范层面存在不同种类的协动形式,私法公法协动论可以有效解释公法私法的新关系。私法与公法的协动既存在于利益层面,也存在于主体层面... 私法与公法的不断交融使得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元论不断受到冲击。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私法与公法在法律规范层面存在不同种类的协动形式,私法公法协动论可以有效解释公法私法的新关系。私法与公法的协动既存在于利益层面,也存在于主体层面。利益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重叠型适用、冲突调节型适用和协同型适用三类。重叠型适用主要出于保护特定利益的需要;冲突调节型适用则需要基于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调节有冲突的利益关系;协同型适用本质是对利益的双重连续性衡量过程,可以分为差异化协同、竞合协同和组合协同等不同情况。而主体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私协动和私行政法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私法二元论 私法公法协动论 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 衡量过程 私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