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监管异议制度的法治建构
1
作者 张鲁萍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共11页
作为信用监管的核心机制,异议制度贯穿于信用信息收集、信用评价、行政红黑名单列入以及信用修复全过程。在功能层面,异议制度的有效行使是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促进信用监管法治化以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实践层面,这一... 作为信用监管的核心机制,异议制度贯穿于信用信息收集、信用评价、行政红黑名单列入以及信用修复全过程。在功能层面,异议制度的有效行使是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促进信用监管法治化以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实践层面,这一制度面临着异议申请主体单一、异议事项模糊、异议程序不明以及与内外部救济权界分不清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健全制度供给、完善制度设计以及构建保障机制来确立信用主体的主体地位,实现信用主体异议权行使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监管 异议制度 信用主体 法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行政执法运行保障机制建构 被引量:16
2
作者 谭宗泽 杨抒见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0期48-60,共13页
建构现代政府组织权责体系,必须进行综合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与基层治理完善。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应坚持合法性保障原则、精简高效便民原则、“两个相对分开”原则、“一支队伍,两级管理”原则,科学配置职能,明确机构... 建构现代政府组织权责体系,必须进行综合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与基层治理完善。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应坚持合法性保障原则、精简高效便民原则、“两个相对分开”原则、“一支队伍,两级管理”原则,科学配置职能,明确机构权责,精细化行政管理,实现科学管理;在改革的落实阶段,应当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机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合作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 运行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研究——以现行法律规范文本为对象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学辉 林金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4,共11页
行政执法中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是内部行政过程中的常态。以《行政处罚法》等三十部法律规范文本为分析样本,梳理出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在行政执法内部行政程序各环节中的实际状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机关负责人的范围、批准... 行政执法中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是内部行政过程中的常态。以《行政处罚法》等三十部法律规范文本为分析样本,梳理出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在行政执法内部行政程序各环节中的实际状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机关负责人的范围、批准权效力及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与行政执法"个案批示"的关系入手,厘清"机关负责人批准"的法律概念,揭示机关负责人审批权的法律功能,为实现机关负责人批准制度规范化奠定基础。可以说,规范机关负责人批准行为在当下既有必要,又很迫切,也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准行为 行政机关负责人 法律规范文本 机关负责人批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法视阈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检视与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学辉 徐寅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131,共13页
宽严相济的政策实现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的根本原因,互惠共利的现实价值是该制度快速推进的直接动因。控辩平衡是保障案件质量、稳定办案成果的重要因素。基于职务犯罪认罪认罚案件的自身规律,适当调整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办理该类案... 宽严相济的政策实现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的根本原因,互惠共利的现实价值是该制度快速推进的直接动因。控辩平衡是保障案件质量、稳定办案成果的重要因素。基于职务犯罪认罪认罚案件的自身规律,适当调整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办理该类案件的职权分工,并构建出监察机关主导、检察机关确认、审判机关决定的程序递进模式,通过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的启动权,赋予其一定的律师帮助权,从而实现控辩平衡。审判机关亦需严格坚守证据审查标准,理性关注被害方权益,合理对待被告的反悔权和上诉权,进而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宽严相济 互惠共利 控辩平衡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实践展开、制约因素与规制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鲁萍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4,共7页
失信联合惩戒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大体走过了初步启动、稳步推进与全面运行阶段。对于这一内涵丰富、外在表现形态多样的行为,不宜将其“一刀切”式地界定为行政处罚,应将其认定为信用监管的具体表现形态或者环节之一,是以信用为基础,以信... 失信联合惩戒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大体走过了初步启动、稳步推进与全面运行阶段。对于这一内涵丰富、外在表现形态多样的行为,不宜将其“一刀切”式地界定为行政处罚,应将其认定为信用监管的具体表现形态或者环节之一,是以信用为基础,以信息为纽带,给严重失信者带来负面不利影响的新型行政行为。随着环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的深入推进,逐渐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为促进这一制度实践的合法、有序、高效运行,需要在完善制度供给、优化合作机制的同时,畅通协作机制,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失信联合惩戒 实践展开 制约因素 规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