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决策终身负责制的合理构造——基于行政法学视角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15
1
作者 喻少如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2期66-75,共10页
决策责任终身制的实质就是责任的追责时效问题。行政决策领域实行终身负责,有助于强化责任政府理念,完善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我国正在探索的行政决策追责终身制尚不成熟。在行政决策失误应承担的责任的四种类型中,道义责任、... 决策责任终身制的实质就是责任的追责时效问题。行政决策领域实行终身负责,有助于强化责任政府理念,完善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我国正在探索的行政决策追责终身制尚不成熟。在行政决策失误应承担的责任的四种类型中,道义责任、政治责任以及内部行政责任的追究时效可以实行"终身制",而刑事责任、外部行政责任的追诉时效必须服从于法律的规定。党规可以设定严厉的决策责任终身制。在法治框架下,行政决策责任终身制的"顶层设计"必须重点解决终身制的适用范围、归责原则和问责机制等问题,从而实现制度问责、法定问责和多向问责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决策 决策责任 终身制 行政法 法治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行政法学基本范畴的行政决策及其证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向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8,共6页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实践的需要、时代的需求,而将行政决策纳入行政法学研究却面临着许多难题。主要障碍在于现有的行政行为概念体系的“类型化”。行政决策有别于一般的行政行为,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政活动。行政法学与行政学虽然有不...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实践的需要、时代的需求,而将行政决策纳入行政法学研究却面临着许多难题。主要障碍在于现有的行政行为概念体系的“类型化”。行政决策有别于一般的行政行为,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政活动。行政法学与行政学虽然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但行政决策可以成为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行政决策不仅在“过程”意义上是行政执行的“先导”,其间接的“法律效果”也是必然存在的。行政决策概念的证立不仅要借助于科学的方法,更要立足于中国的实践,正视这一概念的“本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决策 行政行为 行政过程 行政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法体制的宪法向度:规范、理论与价值
3
作者 张震 袁周斌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1,共10页
研究和诠释中国特色政法体制需具宪法视野。在政法体制的权力结构关系中,无论是精辟描绘执政党与政法机关之关系的“党管政法”,还是各类政法机关之间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抑或政法机关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共治,都... 研究和诠释中国特色政法体制需具宪法视野。在政法体制的权力结构关系中,无论是精辟描绘执政党与政法机关之关系的“党管政法”,还是各类政法机关之间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抑或政法机关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共治,都有中国宪法上明确的规范依据为其提供合宪性基础。宪法上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权力监督与制约等基本理论为揭示政法体制的政治正当性和实践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宪法蕴含的安全、秩序、公正、人权四种价值亦充分彰显了政法系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和历史使命。从宪法视角对蕴含中国经验和本土智慧的政法体制进行规范性、学理性及体系性解读,有助于促进政法话语与宪法话语的良性互动和深度交融,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体制 宪法规范 宪法理论 宪法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合法性审核的机构重叠问题及其纾解方案
4
作者 陈辉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8,共12页
自2018年行政机构改革以来,行政合法性审核逐渐成为司法行政机关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事中监督的一种新型法治监督方式。合法性审核不同于规范性文件的行政备案审查和附带审查监督,其是对传统法制审核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合法性审核是对... 自2018年行政机构改革以来,行政合法性审核逐渐成为司法行政机关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事中监督的一种新型法治监督方式。合法性审核不同于规范性文件的行政备案审查和附带审查监督,其是对传统法制审核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合法性审核是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法制审核意见和草案材料的再审核,通过双重审核机制,能从源头上有效治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带病”生效的问题。当前,在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审查领域,行政合法性审核面临与法制审核、备案审查的机构重叠问题,进而制约了合法性审核功能的发挥。为此,需在司法行政机关增设专门性合法性审核机构,实现其与法制审核机构、备案审查机构的分离设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审查人员回避制度,塑造合法性审核机构的中立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 司法行政机关 行政合法性审核 机构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法保护问题研究——兼论学校教育管理行为侵权的行政法救济体系建构 被引量:20
5
作者 文正邦 伍操 邓华平 《政法论丛》 2005年第6期18-26,共9页
受教育权是受宪法保护的主体公法性权利,但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权之间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冲突,需要行政法提供全面的保护。基于受教育权行政法保护的请求权基础,我国应当扬弃“特别权力关系”、“学校自治”等传统理论,确立教育行政救济的... 受教育权是受宪法保护的主体公法性权利,但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权之间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冲突,需要行政法提供全面的保护。基于受教育权行政法保护的请求权基础,我国应当扬弃“特别权力关系”、“学校自治”等传统理论,确立教育行政救济的正当程序、有限审查、合法性审查等基本原则,并重构全面包含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教育行政法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行政法保护 请求权基础 教育行政救济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合作的法治行政——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行政法理论基础的重构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学辉 王留一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7,共8页
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现代与后现代、自由主义与后自由主义共存这一"时间丛集"和"时代交错"的现象是思考所有法律问题的前提。行政法治的形式与实质主义之下的法律都是单方意志的体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无法回应中国... 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现代与后现代、自由主义与后自由主义共存这一"时间丛集"和"时代交错"的现象是思考所有法律问题的前提。行政法治的形式与实质主义之下的法律都是单方意志的体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无法回应中国的法治实践。在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转向基于交往理性的合作行政法,由独白走向共识,方能破解合法性危机,为法治中国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合作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治 交往理性 治理 合作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法秩序下行政批示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学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85,共10页
批示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是非常重要的"本土资源"。现实中行政批示的性质定位模糊,功能发挥不够。需要分析行政批示行为的类型、法律性质以及对批示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建立行政批示的"内部备案审查制度"和"... 批示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是非常重要的"本土资源"。现实中行政批示的性质定位模糊,功能发挥不够。需要分析行政批示行为的类型、法律性质以及对批示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建立行政批示的"内部备案审查制度"和"内部问责制度",确立对"个案批示"的诉讼救济制度,挖掘被既有理论所遮蔽的丰富的行政批示现象。行政批示行为应当纳入行政法治秩序的治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批示 法律属性 行政法秩序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行政法治建设过渡期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学辉 王留一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当前我国行政法治理论面临的一个解释困境就是根据西方理论与实践建构的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过渡期理论给这种偏差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它认为中国行政法治需要确立一个过渡期;在过渡阶段,这些偏差是可以包容的。而且在坚持行... 当前我国行政法治理论面临的一个解释困境就是根据西方理论与实践建构的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过渡期理论给这种偏差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它认为中国行政法治需要确立一个过渡期;在过渡阶段,这些偏差是可以包容的。而且在坚持行政法治的基本方向这一前提下,过渡期还可以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去推进行政法治建设。比如,行政规则的制定从立法协商提前到党的政策协商;行政执法从严格执法走向协商执法;行政诉讼从司法独立转向司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治 过渡期 偏差 “非常规手段” 支持型行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行政法”语词的由来及其语义之演变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兵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6-193,共8页
近几年,我国行政法学界开始对我国行政法的起源给予关注,但对汉语"行政法"一词的由来及其语义的演变却鲜有考研。据考察,汉语"行政法"一词,于1889年首次出现在梁启超编译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一文中。其后,广泛出... 近几年,我国行政法学界开始对我国行政法的起源给予关注,但对汉语"行政法"一词的由来及其语义的演变却鲜有考研。据考察,汉语"行政法"一词,于1889年首次出现在梁启超编译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一文中。其后,广泛出现在译著、著作、论文、大学讲义、法令汇编以及文官招录考试科目之中,到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政治法律学说中的基础性概念,其语义也由一个单纯的外来词演变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本土化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行政法” 由来 语义之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法治逻辑与实践构想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震 冯晓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政策调控所形成的城市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城市发展进程以及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定位,部分城市的行...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政策调控所形成的城市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城市发展进程以及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定位,部分城市的行政区划设置并不完全符合宪法的具体规范与法治化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化的城市治理需求,城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法治化已成必然。当前城市行政区划在区划建制、行政区域划分、行政层级设置等方面存在的规范问题,应当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法律为具体支撑,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优化调整的实践构想,以期实现行政区划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城市治理的高效,更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行政区划 城市治理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判决理由效力的解构与重塑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立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45,共12页
行政判决理由效力在实践中存在裁判观点分歧,主要有既判力、争点效、预决效力、拘束力四种观点。与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概括性的履行判决、答复判决等属于典型的“无色判决”,判决主文通常仅宣示裁判的... 行政判决理由效力在实践中存在裁判观点分歧,主要有既判力、争点效、预决效力、拘束力四种观点。与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概括性的履行判决、答复判决等属于典型的“无色判决”,判决主文通常仅宣示裁判的结果而未完整包含审理和裁判的具体内容,因而必须通过判决理由中的判断才能明确判决效力的客观范围。行政判决理由效力的构建应摒弃“全有或全无”的二元确认模式,以防止程序空转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为目标,在分解判决理由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化塑造。行政判决中的事实认定产生预决效力和既判力的遮断效。对于法律适用理由,撤销重作判决的理由具有法定的既判力,其他判决类型采用一体的既判力说作为解释基准,契合我国的诉讼结构和司法实践,即判决理由中对诉讼标的构成要素作出的判断产生既判力的拘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判决理由 事实认定 法律适用 既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政法治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12
作者 张鲁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2-156,共5页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行政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和完善阶段,行政法治模式也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更具治理取向的现代行政法治模式的推行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法治发展不健全的我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行政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和完善阶段,行政法治模式也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更具治理取向的现代行政法治模式的推行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法治发展不健全的我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唯有在培育公民社会、健全制度供给以及完善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方能促进现代行政法治模式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治模式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数字行政执法方式的行政行为码
13
作者 喻少如 鲜翰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数字信息技术与行政权力的融合为以法治为中心的政府治理带来挑战,而行政行为码作为数字行政执法方式的应用是数治与法治结合的重要体现,并蕴含着整体智治下对行政执法体制一体化塑造的制度逻辑、行政自制论对数字赋能与赋权关系重塑的... 数字信息技术与行政权力的融合为以法治为中心的政府治理带来挑战,而行政行为码作为数字行政执法方式的应用是数治与法治结合的重要体现,并蕴含着整体智治下对行政执法体制一体化塑造的制度逻辑、行政自制论对数字赋能与赋权关系重塑的理论逻辑以及行政效能对行政执法全流程覆盖的实践逻辑。行政行为码以统一赋码、一码关联、一码查询与一码追踪的实践运行机理,兼具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数据开放的法律性质,也为拓展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作为数字新兴执法方式的行政行为码由于规制理念的不明确、规则体系不健全以及功能应用程度不足,限制其应用场景与空间。在未来,行政行为码应从理念更新、规范控制和功能拓展三个方面进行塑形,推动行政行为码的功能实现与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行政执法方式 行政行为码 行政执法体制 行政执法一体化 政府数据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法治中实质性公众参与的界定与构建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学辉 王亚栋 《法治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50-59,共10页
本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并发展壮大的公众参与运动,目前主要存在着概念泛化和实践形式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行政法治的语境下追溯公众参与的权利来源,并通过对其进行本质分析提取实质性公众参与概念。在此基础上,明晰行政法中公众参与行... 本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并发展壮大的公众参与运动,目前主要存在着概念泛化和实践形式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行政法治的语境下追溯公众参与的权利来源,并通过对其进行本质分析提取实质性公众参与概念。在此基础上,明晰行政法中公众参与行为的双重主体即政府与公众的角色与作用,进而加强行政法上的规范以实现公众参与的真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治 实质性公众参与 角色定位 行政法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法规范化权力清单的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万进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4,共8页
权力清单有着行政与法治两种不同的构建方式,并相应地存在着内部自律与法律规范两种不同的控权路径。当前通过行政手段构建的行政政策性权力清单采取的是内部自律性控权思路,该类权力清单存在推行思路错序、推行主体单一和推行方式不规... 权力清单有着行政与法治两种不同的构建方式,并相应地存在着内部自律与法律规范两种不同的控权路径。当前通过行政手段构建的行政政策性权力清单采取的是内部自律性控权思路,该类权力清单存在推行思路错序、推行主体单一和推行方式不规范等问题。现阶段亟需在遵循基本法理和改革的应时性与立法的规范性相协调的原则下,采取法治手段通过三层级规范路径将权力清单由仅作为行政机关自律控权的政策性规范转变为具有规范控权功能的行政法律规范即由行政政策性向行政法律化转变,从行政系统内外两方面发挥权力清单作为行政法成文法源的法律规范控权效力的制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清单 控权路径 内部自律 规范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的四个基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震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共13页
2024年1月,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目录发布,这突出体现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应该坚持四个基点。其中,党的领导居于统领,是根本保证,形成领导力;《宪法》明确规定了中... 2024年1月,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目录发布,这突出体现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应该坚持四个基点。其中,党的领导居于统领,是根本保证,形成领导力;《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构成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形成依据力;从宪法上的监察权到纪检监察行权体现鲜活的工作实践,形成实践力;纪检监察行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通过纪检监察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法治保障,形成制度力。以上四力,既是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的四个基点,也是四个发力点。它们合力保证了中国纪检监察学的自主性和知识性。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为实施好新修改的《监察法》,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上四个基点在建构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中如何更好协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学 自主知识体系 纪检监察实践逻辑 历史规范主义宪法观 纪检监察行权 纪检监察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法规备案审查的法治监督逻辑及机制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喻少如 许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监察法规在内容上横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领域,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体现了中国法治的“复规范性”特征。基于监察法规制定权“法政二元属性”及其对备案审查塑造的制度逻辑、监察法规制定权“立法留白”所形成的现实逻辑、依法治国与... 监察法规在内容上横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领域,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体现了中国法治的“复规范性”特征。基于监察法规制定权“法政二元属性”及其对备案审查塑造的制度逻辑、监察法规制定权“立法留白”所形成的现实逻辑、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理论逻辑,监察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建设应当遵循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监督”的逻辑。目前单轨式的备案审查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监察法规双重属性的内在要求,面临着标准、程序与主体三方面的法治监督困境。其中,宽泛的政治性审查标准制约了备案审查制度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审查程序的封闭性削弱了备案审查意见的可接受性,单一审查主体无法有效监督监察法规“涉纪涉法”条款的合法合规性。构建贯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双轨统合”备案审查制度,首先需要通过完善监察法规备案审查的政治标准和法律标准构建统一备案审查的标准机制,也需要通过优化监察法规备案审查的启动程序、沟通交流程序与意见公开程序构建统一备案审查的运行机制,还需要通过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备案审查机关之间的主体衔接构建统一备案审查的组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规 备案审查 法治监督 党内法规 双轨审查 “一体监督”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治共同体的构建——共同体建设的法治向度与实践进路
18
作者 郭忠 郭德鑫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4,共18页
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与共同体规则、共同体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联结。对于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个体化社会而言,法治之于共同体建设的意义更加显著。法治可以通过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实体... 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与共同体规则、共同体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联结。对于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个体化社会而言,法治之于共同体建设的意义更加显著。法治可以通过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的结合、安定性与变动性的协调等具体方式,构建共同体的规则体系。法治所蕴含的平等、尊严、民主、正义等价值,能够满足共同体成员的精神需求,拉近个体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激发其形成共同感、归属感、主人感、参与感、获得感、信任感等共同体意识。法治共同体的构建要在妥善处理三对矛盾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法律制定及实施,构建共同体规则和价值体系,塑造共同体意识,维护共同体成员主体地位,最终使之具有强大凝聚力、显著向心力和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法治 共同体意识 法治共同体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的理性:公民参与行政的后果考量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曾哲 周泽中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5,共11页
公民参与行政是现代协商民主理论、治理理论逐步深化的制度产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关乎微观民主、创新治理路径的制度实效能否有力地论证其民主合法性基础。然而,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公平听证等程序内核的缺失造... 公民参与行政是现代协商民主理论、治理理论逐步深化的制度产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关乎微观民主、创新治理路径的制度实效能否有力地论证其民主合法性基础。然而,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公平听证等程序内核的缺失造成公民参与的不充分,相关问责机制的真空导致公民参与的随意性,此二者形成了公民参与行政的劣质性风险。据此,从公民参与行政的后果考量角度进行理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完善相关程序制度、建构问责规则体系,真正确保实质性、良好的公民参与,方能实现行政法治与社会善治的双重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协商民主 合作治理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金全 郭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变迁一直交织着国家法的冲击和习惯法的自发演进两条线索。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代表,以习惯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运行为主线,以国家制定法(包括各朝对民族地区的政策)的冲击为参照,以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历史互动为...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变迁一直交织着国家法的冲击和习惯法的自发演进两条线索。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代表,以习惯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运行为主线,以国家制定法(包括各朝对民族地区的政策)的冲击为参照,以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历史互动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历史与现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旨在给人们提供一个动态地、具体地了解民族法律文化变迁的参考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 习惯法 冲击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