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验抑或逻辑:对知识产权客体与对象之争的反思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客体"与"对象"在词义上存在混用,法学中的"客体"与"对象"应参照哲学认识论作同义理解。刑法的客体理论基础存在逻辑上的失恰性,刑法客体与对象之分作为知识产权客体与对象之争的论据并不充分... "客体"与"对象"在词义上存在混用,法学中的"客体"与"对象"应参照哲学认识论作同义理解。刑法的客体理论基础存在逻辑上的失恰性,刑法客体与对象之分作为知识产权客体与对象之争的论据并不充分。民法中的权利客体结构实为一种双重构造体系,"平面"罗列式扭曲的权利客体难堪重任。从知识产权权能构造层面来看,知识产权客体也是一种双重构造体系,包括知识产权的支配、使用客体(信息)和知识产权的处分客体——知识产权(利益)。知识产权"客体"与"对象"之争实际上演变成形式逻辑与历史(经验)逻辑之争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认识论 社会关系 拉伦茨 双重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优化、困境摆脱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走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2期98-105,共8页
知识产权纠纷发生的数量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完善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对知识产权民事审判相关理论争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制度的重构提出了... 知识产权纠纷发生的数量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完善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对知识产权民事审判相关理论争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制度的重构提出了建议,以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民事审判 专利保护 新兴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公平与秩序:商标法上的共存制度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雨峰 倪朱亮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5,共13页
商标共存制度源于美国判例法中的蒂罗斯—莱格特纳斯规则,是维护善意商标使用人的制度之一。寻求公平与秩序是商标共存制度追求的价值。商标共存使用包括在后使用人的远方使用(remoteuse)和善意两个要件。商标共存制度的核心要件,随着... 商标共存制度源于美国判例法中的蒂罗斯—莱格特纳斯规则,是维护善意商标使用人的制度之一。寻求公平与秩序是商标共存制度追求的价值。商标共存使用包括在后使用人的远方使用(remoteuse)和善意两个要件。商标共存制度的核心要件,随着互联网时代与市场经济一体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商标地域范围从物理间隔区域向网络空间的重叠扩张;主观善意从不知晓向不存在恶意转变。我国司法实践早有判例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认可了共存制度,但我国商标法并没有规定这一制度。商标先用权制度与商标共存制度存在着区别。着眼于与商标注册制度的衔接,我国商标法实有必要引进商标共存制度,并明确商标共存制度的法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公平与秩序 远方区域 主观善意 共存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侵权不停止”理论新解及立法完善——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量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耕 贾小龙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32,共7页
基于当事人之间利益的衡量而允许专利"侵权不停止"是在现代科技创新条件下对专利权强保护规则所进行的必要调整。现有研究多在传统民法和专利法理论之外为此寻求合理性解释,存在一定不足。"专利侵权不停止"与添附... 基于当事人之间利益的衡量而允许专利"侵权不停止"是在现代科技创新条件下对专利权强保护规则所进行的必要调整。现有研究多在传统民法和专利法理论之外为此寻求合理性解释,存在一定不足。"专利侵权不停止"与添附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近似性,因而运用添附理论解释"专利侵权不停止"是可行和合理的。据此,专利"侵权不停止"的合理性在于实现鼓励创新和保全经济价值的公共政策目的,而采用债权救济作为替代旨在补偿专利权人正当利益的损失。为了与专利权限制理论相协调,明确裁判依据,并考虑到我国民事立法现状,应在《专利法》中规定专利"侵权不停止"的情形以及替代救济的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法 停止侵权 不停止侵权 添附 替代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的改造——兼论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雨峰 曹世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72,共11页
商标法上的注册制度与商标观念的变迁关系密切,注册制度的现代化与商标的财产化相伴相随。现代注册制度经历了从私人控制到国家控制的转变。从制度属性上看,对注册本质的把握有确权与授权两种传统。就商标的本质而言,确权更具说服力。... 商标法上的注册制度与商标观念的变迁关系密切,注册制度的现代化与商标的财产化相伴相随。现代注册制度经历了从私人控制到国家控制的转变。从制度属性上看,对注册本质的把握有确权与授权两种传统。就商标的本质而言,确权更具说服力。注册制度具有权利推定、权利公示以及维护公共道德与秩序的功能。经由注册制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那些有损道德与秩序的标志排除在商品市场之外。注册取得商标权尽管具有取证方便的优势,但其容易导致抢注及囤积商标,具有破坏诚信经营的负能量。为纠正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的弊端,我国《商标法》应当在规范商标使用的前提下,对商标注册的效力、先用权及商标共存制度等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注册 商标观念注册功能 注册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驰名商标反淡化构成要件的分析与检讨——以欧美相关理论为借鉴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汇 刘丽飞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8,共9页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问题是商标法中的核心问题。反淡化究竟是否需要"商标近似"、是否需要以"间接混淆"为前提以及反淡化的标准究竟是"实际的淡化"还是"淡化的可能",是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中颇...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问题是商标法中的核心问题。反淡化究竟是否需要"商标近似"、是否需要以"间接混淆"为前提以及反淡化的标准究竟是"实际的淡化"还是"淡化的可能",是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中颇具争议的难点问题。从法理上清晰地剖析前述问题,并对美国、欧盟相关理论进行批判地借鉴与运用,不但有助于澄清错误观念,还有利于丰富相关的司法理论,为《商标法》的再修改提供理论支撑和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 商标近似 间接混淆 淡化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授权确权程序中的公共利益与不良影响:以“微信”案为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邓宏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0,71,共9页
通过"微信"商标案我们看到,商标的标识功能和交流媒介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任何一件商标都不可能成为一项纯粹的私人权利,不可能与公共利益毫无瓜葛,决定了消费者应当成为商标法中"隐形的上帝",消费者所代表的利益应... 通过"微信"商标案我们看到,商标的标识功能和交流媒介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任何一件商标都不可能成为一项纯粹的私人权利,不可能与公共利益毫无瓜葛,决定了消费者应当成为商标法中"隐形的上帝",消费者所代表的利益应当成为商标法上的公共利益。在审查判断有关标志是否构成《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8)项所规定的"具有其他不良影响"时,不应当以根本不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标志或标志的要素本身为标准,而应当考虑该标志使用在其指定的商品上,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如果涉案商标将导致相关公众发生混淆误认,对已经形成的稳定的市场秩序造成消极影响,应当被认定"具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消费者 公共利益 不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实信用原则之于商标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玉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45,共6页
通过对商标法实施近30年历史的总结,论证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商标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和作用,检讨了现行法和"修订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在贯彻诚实信用原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认为应提高对抢注、恶... 通过对商标法实施近30年历史的总结,论证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商标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和作用,检讨了现行法和"修订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在贯彻诚实信用原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认为应提高对抢注、恶意异议等不正当行为和侵权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强化对商标权的保护;关于确权程序的规定应当增加责任条款,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修订 诚实信用原则 确权程序 侵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权保护技术措施的危害及其规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郑重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7,共9页
无限制的版权保护技术措施存在着超越版权、侵犯人权和损害创作三大危害。实际上,版权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可以协调的。针对我国现行法不符合国际条约规定、存在过度保护技术措施的现状,《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应当对技术措施进... 无限制的版权保护技术措施存在着超越版权、侵犯人权和损害创作三大危害。实际上,版权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可以协调的。针对我国现行法不符合国际条约规定、存在过度保护技术措施的现状,《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应当对技术措施进行合理规制,从保护使用者利益的角度增加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个人使用限制,并允许基于个人使用目的规避技术措施。此外,应通过狭义解释技术措施的"有效性"来调节版权保护的范围,重塑版权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措施 超越版权 个人使用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专利保险制度:发展、困境及启示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了解决阻碍创新等问题,欧洲专利制度进入到改革轨道,专利保险制度因其功能和作用而成为其中一环。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受欧盟委托的CJA咨询公司先后于2003、2006年提出两份报告,制定了强制专利保险方案,但遭到强烈反对,至今无法推... 为了解决阻碍创新等问题,欧洲专利制度进入到改革轨道,专利保险制度因其功能和作用而成为其中一环。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受欧盟委托的CJA咨询公司先后于2003、2006年提出两份报告,制定了强制专利保险方案,但遭到强烈反对,至今无法推进。丹麦近年实行的PatentEnforcer完全由私营保险公司运作,已推广到其它3个国家,为欧洲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我国在修改《专利法》的过程中,应当总结欧洲的经验教训,坚持专利制度促进创新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采用政府、保险公司、企业等齐头并进的方式构建专利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专利保险 专利保险制度 专利制度 专利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反向工程:合理利用与结果管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伟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6,共7页
由于传统版权法基于"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理念,版权体系本身并不保护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而只注重保护作品的形式。软件作品在版权法意义上具有若干种存在形式,从编写到运行中间经历了若干次的变形。通过对软件进行反向工... 由于传统版权法基于"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理念,版权体系本身并不保护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而只注重保护作品的形式。软件作品在版权法意义上具有若干种存在形式,从编写到运行中间经历了若干次的变形。通过对软件进行反向工程所了解到软件的设计思路或算法安排等"思想",并不处于传统版权法的护佑之下,软件的设计者无法对反向工程的结果主张权利,于是便转而寻求对反向工程这一技术手段加以禁止。欧美的相关立法说明,反向工程应当被界定为一种中立的使用作品的方式,应当管制对反向工程结果的不正当使用,而不是限制反向工程行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 反向工程 功能性作品 权利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法上域名与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之借鉴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建良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100,共9页
域名与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历史均比较短暂。指示性合理使用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只有少数法院承认了该原则,但具体处理存在差异,大多数法院仍以传统的多因素混淆可能性分析或商标法基本原理处理此类案件。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实质... 域名与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历史均比较短暂。指示性合理使用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只有少数法院承认了该原则,但具体处理存在差异,大多数法院仍以传统的多因素混淆可能性分析或商标法基本原理处理此类案件。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实质是由原告通过修正的多因素混淆可能性分析证明是否存在赞助或许可混淆,与其他商标侵权案件并无根本性区别。美国法院对于域名中的指示性合理使用也存在严重分歧,几乎相同的事实,结果完全不同,但总体上偏重于保护商标持有人。塔伯瑞(Tabari)案首次将指示性合理使用原则完整地应用于域名中,做出了突破性判决,特别是该案关于相关消费者的界定发出了初始兴趣混淆在域名领域死亡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性合理使用 域名 混淆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版权法定赔偿的适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春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5-188,共4页
在美国版权法定赔偿的裁决中,一些非商业用户被施以巨额法定赔偿,而另一些侵犯音乐专辑著作权的大公司却被裁定较少的法定赔偿。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陪审团考虑法定赔偿的社会警示作用;后者主要是因为音乐专辑作为编辑作品,其所有组成... 在美国版权法定赔偿的裁决中,一些非商业用户被施以巨额法定赔偿,而另一些侵犯音乐专辑著作权的大公司却被裁定较少的法定赔偿。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陪审团考虑法定赔偿的社会警示作用;后者主要是因为音乐专辑作为编辑作品,其所有组成部分被当作一部作品来计算赔偿额。法院适用法定赔偿时所考虑的Williams案检验标准、Gore案检验标准和Philip Morris案检验标准实则是惩罚性赔偿检验标准。UMG案检验标准作为法定赔偿检验标准,明显减少了惩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 作品 法定赔偿 检验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的立法审视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小龙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0,共2页
商标法上的消费者是普遍概念,而不是具体概念,消费者保护是商标法律制度构建的重要基础。同时,因商标法上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是通过保护商标专用权来实现的,故保护消费者利益应当被诠释为商标法的间接目的。
关键词 商标法 消费者 间接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飘柔”著作权案终审判决论证脉络之检讨——从司法裁决证立理论出发
15
作者 易健雄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6,82,共10页
方正公司诉宝洁公司侵害"飘柔"著作权案终审判决的证立脉络存在偷换论题、循环论证、关键论断未予论证、次级证立缺如等问题,终审判决并未完成其外部证立任务。合理期待并不必然构成默示许可,默示许可也难于在案件中适用。&qu... 方正公司诉宝洁公司侵害"飘柔"著作权案终审判决的证立脉络存在偷换论题、循环论证、关键论断未予论证、次级证立缺如等问题,终审判决并未完成其外部证立任务。合理期待并不必然构成默示许可,默示许可也难于在案件中适用。"宝洁公司并未侵权"只是一个尚未证立的论断,对字体企业与社会公众而言,各种行为还处于开放状态,"一切皆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法律论证 证立脉络 方正公司 合理期待 默示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商标使用意义论商标共同注册制度
16
作者 黄小洵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102,共4页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不以商标使用为前提,未使用的商标也可以注册为商标,且只有注册的商标才能受到商标法的保护。随着市场交易活动的繁荣,这种过分强调商标的注册而忽略商标的使用意义的方式使善意商标使用者的利益很难获得保护,...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不以商标使用为前提,未使用的商标也可以注册为商标,且只有注册的商标才能受到商标法的保护。随着市场交易活动的繁荣,这种过分强调商标的注册而忽略商标的使用意义的方式使善意商标使用者的利益很难获得保护,并在实践中引发了大量的商标纠纷案件。基于公平和秩序的角度,有必要调整和修改现行商标法相关内容,在引入商标共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商标共同注册制度,以保护善意商标使用者的利益,实现商标法公平价值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商标使用 公平 共同注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确定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17
作者 张春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1,共4页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确定的前提。为了缓解权利人的举证压力,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在依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明确规定侵权人的举证责任;在依据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合理分...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确定的前提。为了缓解权利人的举证压力,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在依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明确规定侵权人的举证责任;在依据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划分举证范围;在依据法定赔偿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明确权利人的举证责任,特别是对侵权人主观状态的举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著作权 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淆可能性标准研究——学说批判与立法辩护
18
作者 贾小龙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4-106,共3页
混淆可能性理论在商标侵权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商标权的产生依据、属性以及商标的基本功能出发,混淆可能性仅是部分商标侵权成立的判定依据,而对于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的标识构成侵权的,无须适用混淆... 混淆可能性理论在商标侵权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商标权的产生依据、属性以及商标的基本功能出发,混淆可能性仅是部分商标侵权成立的判定依据,而对于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的标识构成侵权的,无须适用混淆可能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商标侵权 目的 功能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新闻侵犯著作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9,共5页
随着网络成为"第四媒体",网络新闻引发的各种侵权问题愈发引人注目。其中侵犯著作权案例不断增加。为维护公权利与私权利间的平衡,行使网络新闻自由权应以不侵害法律明确规定的著作权为前提,同时,法律对于著作权应给予必要的... 随着网络成为"第四媒体",网络新闻引发的各种侵权问题愈发引人注目。其中侵犯著作权案例不断增加。为维护公权利与私权利间的平衡,行使网络新闻自由权应以不侵害法律明确规定的著作权为前提,同时,法律对于著作权应给予必要的限制,以适应网络新闻传播的需要。这应是解决网络新闻侵犯著作权问题的基本原则。在侵权构成方面,如果网络新闻传播者给著作权人造成了非法的侵害,即使他没有过错也应停止侵害行为,但除非他有过错,否则不需要向著作权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要完善网络新闻报道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正确处理作品许可使用问题,将某些因网络新闻报道使用作品的行为排除在侵权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闻 著作权 侵权构成 著作权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专利确权机制的完善——以专利权的有效性判断为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虎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3,共5页
我国专利确权机制的完善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支撑。现行专利确权机制运行的低效率导致了诸多的利益冲突,促使我国专利法的历次修改都将完善我国现行专利确权机制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现行专利确... 我国专利确权机制的完善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支撑。现行专利确权机制运行的低效率导致了诸多的利益冲突,促使我国专利法的历次修改都将完善我国现行专利确权机制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现行专利确权机制相关变革方案以及国际专利确权机制的发展趋势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专利确权的理论研究和机制完善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确权机制 司法确权 单轨制 双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