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主要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王玫黎
李煜婕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19,159,共22页
-
基金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南海区域海洋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7XGJ003)阶段性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度博士生科研项目“总体安全观下“一带一路”海外权益保护及其法治构建”(立项号:2018XZXS-001)成果
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2018年度规划项目“后战略伙伴关系时代中国-东盟南海合作考”(项目编号:2018年度003号)成果
-
文摘
当前,中国和东盟已就“南海行为准则”的框架和单一磋商文本达成一致,正稳步推进案文磋商。2002 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实施过程中各声索国间争议最大的地理范围、法律地位、争端解决以及合作义务等成为“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的争议焦点。从东盟与中国协商南海问题20 年态度的变化来看,其立场受南海域外大国影响明显。目前,东盟各国态度虽逐渐明晰,但以东盟“协商一致”为原则基础的磋商机制折射出其对南海问题态度的不断微调;同时,部分东盟国家不断以国家站位单独提出谈判细则与条款,看似统一的整体又混入微小杂音。在中国倡导的“双轨思路”指导下,运用外交谈判与完善区域法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恪守双边平等协商具体争端的原则,中国与东盟及相关国家就南海区域开发合作、法律制度构建以及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等问题,依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习惯法以及双方认可并承诺遵守的其他法律规范,继续深入探讨并磋商议定“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的具体内容、范围、效力、争端解决方式并由此推进南海地区规则体系的构建,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
关键词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南海行为准则"
海洋权益
地区规则体系
-
Keywords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arine rights
rule-based regional system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与CPTPP的对接研究
被引量:24
- 2
-
-
作者
王玫黎
陈雨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时期网络知识产权治理研究”(20ZDA06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随着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中国研究的重点已从之前的“要不要加入”转向“能不能加入”。在数据治理中,数据跨境流动长期为学界关注。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构建起数据跨境流动法律框架,这为深入分析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理念和全面比对CPTPP的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从内容上看,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由规范流动的主要规则和其他规则构成,并形成了以数据本土化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限制规则。总体说来,这些规则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凸显了“数据自由”的价值倾向,对数据的跨境流动虽有所限制但相对克制。仅就数据跨境流动而言,从对接难度上看,中国现行规则中的大多数都是符合CPTPP设置的标准的。在文本上与CPTPP差距较大的一些限制规则,如数据本土化制度、限制/禁止出境制度等,在利用好并解释好CPTPP自身规则的情况下也存在对接可能,但这以中国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细则为根本前提。
-
关键词
数据跨境流动
安全审查
数据本土化
规则对接
CPTPP
-
Keywords
cross-border data transfer
secure assessment
data localization
rules docking
CPTPP
-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752.68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民法典时代国际条约地位的立法模式
被引量:19
- 3
-
-
作者
王玫黎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
基金
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研究”(19JZD053)
2020年度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陆海贸易新通道背景下货物多式联运法律保障体系研究”(KJZD202000204)。
-
文摘
《民法通则》第142条关于国际条约地位的条款随着《民法典》的实施出现法律空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也未对此作出规定。第142条有关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国际惯例也可适用等内容,在现有民事法律中未能完全覆盖。条约必须遵守来自各政治体意思自治与国家是独立于个体的组织体这一法理。国际条约地位条款事关国家立法权限的分配,将其置于宪法性文件中最为合理。在民法典时代,针对民商事领域出现的国际条约地位漏洞现实,存在立法论和解释论两个补充方法。
-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律适用法
国际条约地位
法律漏洞补充
-
Keywords
the civil code
the law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in foreign-related civil legal rel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status
legal loophole supplement
-
分类号
DF938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
-
题名中国数据主权的法律意涵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8
- 4
-
-
作者
王玫黎
陈雨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
-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8,共7页
-
文摘
[研究目的]尽管数据主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处理数据问题时的根本指针,但其法律意涵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保护手段也因此未成体系。研究数据主权的法律意义及其规制和保护路径,有助于为中国数据主权的体系化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案例与文献分析,揭示数据主权的内外两层含义,并沿着内外属性提出对数据主权保护路径的思考。[研究结论]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国家主权原则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数据领域的可适用性,又要充分发挥其弹性特征,灵活调整对不同数据的适用力度。在体系构建方面,数据主权的对内向度决定了国家应当对数据进行有效控制,对外向度则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数据治理中去。具体说来,就是充分提升数据保护能力、加大数据控制能力、保证数据参与能力。
-
关键词
数据主权
数据治理
弹性主权
数据分级
国际合作
-
Keywords
data sovereignty
data governance
elasticity of sovereignty
data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分类号
D993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