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主要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玫黎 李煜婕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19,159,共22页
当前,中国和东盟已就“南海行为准则”的框架和单一磋商文本达成一致,正稳步推进案文磋商。2002 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实施过程中各声索国间争议最大的地理范围、法律地位、争端解决以及合作义务等成为“南海行为准则”案文... 当前,中国和东盟已就“南海行为准则”的框架和单一磋商文本达成一致,正稳步推进案文磋商。2002 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实施过程中各声索国间争议最大的地理范围、法律地位、争端解决以及合作义务等成为“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的争议焦点。从东盟与中国协商南海问题20 年态度的变化来看,其立场受南海域外大国影响明显。目前,东盟各国态度虽逐渐明晰,但以东盟“协商一致”为原则基础的磋商机制折射出其对南海问题态度的不断微调;同时,部分东盟国家不断以国家站位单独提出谈判细则与条款,看似统一的整体又混入微小杂音。在中国倡导的“双轨思路”指导下,运用外交谈判与完善区域法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恪守双边平等协商具体争端的原则,中国与东盟及相关国家就南海区域开发合作、法律制度构建以及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等问题,依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习惯法以及双方认可并承诺遵守的其他法律规范,继续深入探讨并磋商议定“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的具体内容、范围、效力、争端解决方式并由此推进南海地区规则体系的构建,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南海行为准则" 海洋权益 地区规则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与CPTPP的对接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玫黎 陈雨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9,共10页
随着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中国研究的重点已从之前的“要不要加入”转向“能不能加入”。在数据治理中,数据跨境流动长期为学界关注。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构建起数据跨境流动法律框架,这为深入分析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理念和全面比对CP... 随着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中国研究的重点已从之前的“要不要加入”转向“能不能加入”。在数据治理中,数据跨境流动长期为学界关注。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构建起数据跨境流动法律框架,这为深入分析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理念和全面比对CPTPP的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从内容上看,中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由规范流动的主要规则和其他规则构成,并形成了以数据本土化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限制规则。总体说来,这些规则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凸显了“数据自由”的价值倾向,对数据的跨境流动虽有所限制但相对克制。仅就数据跨境流动而言,从对接难度上看,中国现行规则中的大多数都是符合CPTPP设置的标准的。在文本上与CPTPP差距较大的一些限制规则,如数据本土化制度、限制/禁止出境制度等,在利用好并解释好CPTPP自身规则的情况下也存在对接可能,但这以中国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细则为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跨境流动 安全审查 数据本土化 规则对接 CPT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国际条约地位的立法模式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玫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民法通则》第142条关于国际条约地位的条款随着《民法典》的实施出现法律空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也未对此作出规定。第142条有关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国际惯例也可适用等内容,在现有民事法律中未能完全覆盖。条约必须遵守来自... 《民法通则》第142条关于国际条约地位的条款随着《民法典》的实施出现法律空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也未对此作出规定。第142条有关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国际惯例也可适用等内容,在现有民事法律中未能完全覆盖。条约必须遵守来自各政治体意思自治与国家是独立于个体的组织体这一法理。国际条约地位条款事关国家立法权限的分配,将其置于宪法性文件中最为合理。在民法典时代,针对民商事领域出现的国际条约地位漏洞现实,存在立法论和解释论两个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律适用法 国际条约地位 法律漏洞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据主权的法律意涵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玫黎 陈雨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8,共7页
[研究目的]尽管数据主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处理数据问题时的根本指针,但其法律意涵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保护手段也因此未成体系。研究数据主权的法律意义及其规制和保护路径,有助于为中国数据主权的体系化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 [研究目的]尽管数据主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处理数据问题时的根本指针,但其法律意涵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保护手段也因此未成体系。研究数据主权的法律意义及其规制和保护路径,有助于为中国数据主权的体系化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案例与文献分析,揭示数据主权的内外两层含义,并沿着内外属性提出对数据主权保护路径的思考。[研究结论]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国家主权原则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数据领域的可适用性,又要充分发挥其弹性特征,灵活调整对不同数据的适用力度。在体系构建方面,数据主权的对内向度决定了国家应当对数据进行有效控制,对外向度则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数据治理中去。具体说来,就是充分提升数据保护能力、加大数据控制能力、保证数据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主权 数据治理 弹性主权 数据分级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