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政府治理现代化与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引导力
被引量:8
- 1
-
-
作者
郑万军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县域治理研究中心
-
出处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45,共5页
-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口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的困境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YBZZ022)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研究>(编号:2013PYZZ05)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信访何以影响稳定:信访污名化与机制异化>(编号:2015XZZD-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政府治理现代化需要良好的网络治理,而网络舆情引导则是网络治理的基础。网络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力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治国理政和安邦定国的大事。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复杂而严峻的网络舆情形势,一些领导干部既缺乏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基本的媒体素养,也缺少实践处置技巧和经验。为此,应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阵地意识,积极提高网络运用的能力和与新闻媒体沟通的能力,进而提升对网络舆情的把控力。
-
关键词
政府治理现代化
网络舆情引导
领导干部
新媒体
-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批评的社会舆情疏导功能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郑万军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县域治理研究中心
-
出处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4,共4页
-
基金
2013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3PYZZ05)
2013年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民族地区农村"维稳"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KJ130102)
2015年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信访何以影响稳定:信访污名化与机制异化>(项目编号:2015XZZD-1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公开的批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的沉默。保护民众的合法批评权,支持和鼓励民众的善意批评,既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发现错误与不足、改进工作的良机,也是有效消解社会民怨的排气阀。作为民意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批评既可助力社会舆情疏解,也可能异变为形式化的走秀过场,或是恶意攻击的借口和手段。为有效发挥批评的正功能,既要端正对待批评的态度,更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开展正常批评的良好政治生态和法治氛围,同时构建批评的保障机制。
-
关键词
批评
舆论疏导
政治生态
法治氛围
保障机制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