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监控类技术侦查的范围界定与规范完善——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仲羊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32,共14页
监控类技术侦查是指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实施的记录监控、行踪监控、通信监控、场所监控等措施,属于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内容之一。监控类技术侦查必须同时满足秘密性、技术性、实时性三大特征,方能... 监控类技术侦查是指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实施的记录监控、行踪监控、通信监控、场所监控等措施,属于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内容之一。监控类技术侦查必须同时满足秘密性、技术性、实时性三大特征,方能区别于调取、网络远程勘验、大数据侦查。监控类技术侦查应在主体与客体两大方面进行范围扩展。在此次修法过程中,应将《刑事诉讼法》第二章第八节标题修改为“秘密侦查措施”,明确监控类技术侦查的内涵,并通过司法解释与指导性案例明确其外延。在程序规制方面,应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属于监控类技术侦查的执行主体,非内容信息属于其客体,并加强对此类侦查措施的司法控制。在数据规制方面,应加强《刑事诉讼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范衔接,在技术侦查中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履行国家机关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技术侦查 监控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散到聚焦:智能媒体影响青年价值观认同的内在机理与引导路径--基于注意力竞争的视角
2
作者 杨飞 梁坤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2,共8页
智能媒体作为青年认知世界、形成价值判断的新场域,改变了青年价值观念共意、内化、外显的传统路径,持续地吸引着青年群体的注意力投入。在注意力竞争的视角下,智能媒体通过娱乐化内容推送、智能化信息分发、碎片化内容呈现、商业化思... 智能媒体作为青年认知世界、形成价值判断的新场域,改变了青年价值观念共意、内化、外显的传统路径,持续地吸引着青年群体的注意力投入。在注意力竞争的视角下,智能媒体通过娱乐化内容推送、智能化信息分发、碎片化内容呈现、商业化思维驱动,形成了对青年群体注意力“吸引—锁定—削弱—侵蚀”的逻辑过程,引发了注意力分配的算法转向,阻击着青年价值观认同的形成。为更好地促进青年价值观认同,可从供给侧、技术侧、内容侧、主体侧出发,通过优化正能量供给、提升算法价值承载力、加强系统性信息呈现、提升青年智能媒体使用素养,从而聚焦青年群体的正向注意力,促进价值观认同的深化与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竞争 智能媒体 青年价值观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证据的刑事诉讼应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倪春乐 陈博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9,共13页
随着犯罪结构的变迁,大数据证据应用于刑事司法的证明效用愈发显著,成为证据规则转型的契机。大数据证据的认识论强调以数据相关性为核心,以镜像论为证明基点,通过司法真实的事实认知实现大数据侦查路径下案件事实的因果关系证明。但由... 随着犯罪结构的变迁,大数据证据应用于刑事司法的证明效用愈发显著,成为证据规则转型的契机。大数据证据的认识论强调以数据相关性为核心,以镜像论为证明基点,通过司法真实的事实认知实现大数据侦查路径下案件事实的因果关系证明。但由于大数据证据相关规范仍处于空白,理论与实务对大数据证据的种属定位众说纷纭。基于大数据证据的独特性和证明的法理基础,通过对大数据证据与法定证据种类的对比剖析,明确了大数据证据独立的证据地位。在诉讼应用的语境下,大数据证据以融合性证据方法发挥证明作用,针对大数据证据可能造成控辩“权力—权利”失衡的风险,应当构建对等性权利保障,实现大数据证据的贯通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证据 证据形式 融合性证据方法 整体证明 程序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侦查对策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涛 邱归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52,共13页
数字化时代,虚拟货币的热度不断上升。因其本身所独有的隐匿性以及跨国性等特征,愈加频繁地被洗钱团伙所利用,继而衍生出一条完整的虚拟货币洗钱黑灰产业链条,以及“搬砖套利”“虚拟货币跑分”等多种全新的虚拟货币洗钱模式。为了有效... 数字化时代,虚拟货币的热度不断上升。因其本身所独有的隐匿性以及跨国性等特征,愈加频繁地被洗钱团伙所利用,继而衍生出一条完整的虚拟货币洗钱黑灰产业链条,以及“搬砖套利”“虚拟货币跑分”等多种全新的虚拟货币洗钱模式。为了有效地对虚拟货币洗钱犯罪进行侦查打击和预防治理,侦查机关应当从资金流、信息流、网络流和人员流四个方面入手收集犯罪线索,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技术跳板,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针对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情报预警系统。同时,在国际上,我国应当以反洗钱组织为依托,与反洗钱组织的各成员国之间,就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情报交流和跨境取证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货币 资金流 洗钱犯罪 洗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管辖制度的反思与调整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如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71,共12页
为了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侦查管辖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刑事司法在横向上发展出“多地共管”“人案关联”的“大侦查管辖”格局,在纵向上建立起侦查管辖决定审判管辖(包括起诉管辖)的“侦查管辖中心”模式。但大侦查管辖格局导致不... 为了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侦查管辖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刑事司法在横向上发展出“多地共管”“人案关联”的“大侦查管辖”格局,在纵向上建立起侦查管辖决定审判管辖(包括起诉管辖)的“侦查管辖中心”模式。但大侦查管辖格局导致不同地域公安机关的横向管辖冲突,侦查管辖中心模式又引发公检法机关的纵向管辖争议。考虑到公安机关条块分割的侦查体制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的现实困境,大侦查管辖仍是刑事司法当前相对合理的选择,但应优化地域管辖与指定管辖制度,减少不同地方公安机关之间的横向管辖冲突;同时,刑事司法需要把“以侦查管辖为中心”调整为“以侦查管辖为导向”,承认侦查管辖的指引功能,但应完善公检法机关的纵向管辖争议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侦查管辖 地域管辖 并案管辖 指定管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查基本原则新探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晓彬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3,共6页
本文从分析侦查的基本原则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决定侦查基本原则的两个关键因素——侦查目的和侦查价值,从侦查的程序法治性原则和技术性原则两个层面阐述了侦查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基本原则 侦查 侦查目的 侦查价值 侦查程序 技术性原则 法治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侦查讯问的非强制性本质 被引量:8
7
作者 马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通说认为讯问是一种典型的强制侦查方法。从侦查讯问的历史来看,讯问作为最为有效的侦查手段,强制性始终是其突出的特征。现代侦查讯问中自愿到案接受讯问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在经传唤到案讯问与羁押状态下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自由决定... 通说认为讯问是一种典型的强制侦查方法。从侦查讯问的历史来看,讯问作为最为有效的侦查手段,强制性始终是其突出的特征。现代侦查讯问中自愿到案接受讯问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在经传唤到案讯问与羁押状态下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自由决定是否接受讯问、是否供述,侦查人员不得进行任何强制,同样具有非强制性特征。权利制衡、权利告知、强制讯问方法绝对禁止是现代侦查讯问非强制本质的制度构成。为平衡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冲突,现代侦查讯问存在强制性例外情形,但非强制性是其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讯问 强制性 非强制性 制度 例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法官与鉴定人事实认定的比较与整合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新立 陈如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49,共4页
与刑事程序中其他认知主体相比,法官与鉴定人的事实认知要求、达到的认知标准最高,两者在事实真相发现的程序、实质内容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但法官与鉴定人的事实认知,存在若干重大区别,加之法官毕竟是事实发现的最终认定者,其仍... 与刑事程序中其他认知主体相比,法官与鉴定人的事实认知要求、达到的认知标准最高,两者在事实真相发现的程序、实质内容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但法官与鉴定人的事实认知,存在若干重大区别,加之法官毕竟是事实发现的最终认定者,其仍然面临着审查鉴定结论的重重困难,受到科技知识的各种挑战,因而有必要将法官与鉴定人对事实认定权力进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官 鉴定人 事实认定 鉴定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审查的类型化分析及其展开 被引量:1
9
作者 蔡艺生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2,共11页
确保数据的规范使用,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对个人和国家都极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数据安全审查需要在原有网络安全审查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更为具体的数据安全审查规范,使审查工作进一步“有法可依”。经由类型化分析方法,对数据安全审... 确保数据的规范使用,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对个人和国家都极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数据安全审查需要在原有网络安全审查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更为具体的数据安全审查规范,使审查工作进一步“有法可依”。经由类型化分析方法,对数据安全审查的对象、措施和程序等进行细化,进而填充制度的具体框架,为相关立法完善提供指引。数据安全审查中,存在对象情形“轻重”、措施“强弱”和程序“宽严”等多种标准,可以据此区分为不同类型并展现各自的梯度层级,并对此进行科学的立法表达、搭配与构造,促进数据安全审查制度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审查 审查对象 审查措施 程序控制 类型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玉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58-160,共3页
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压力 心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查取证规则基础理论研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0,共5页
随着刑事诉讼体制改革的深化,证据规则将逐渐建立,而作为其中必要组成部分的侦查取证规则严格规范侦查取证行为,有效防止违法侦查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避免非法证据的产生,同时,确立侦查取证规则符合刑事诉讼发展趋势。侦查取证规则有其... 随着刑事诉讼体制改革的深化,证据规则将逐渐建立,而作为其中必要组成部分的侦查取证规则严格规范侦查取证行为,有效防止违法侦查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避免非法证据的产生,同时,确立侦查取证规则符合刑事诉讼发展趋势。侦查取证规则有其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证据规则的法理基础。侦查取证规则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模式,并主要围绕强制侦查行为即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搜查、扣押、勘验检查与鉴定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侦查取证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侦查学术研究的发展与前瞻:2016—2020年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坤 陈易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0,共10页
数字化时代的侦查研究已经成为近期的学术热点。基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及"法学核心期刊"(CLSCI)于2016年至2020年间刊出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在数字化刑事侦查的基础理论、电子数据的侦查取证... 数字化时代的侦查研究已经成为近期的学术热点。基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及"法学核心期刊"(CLSCI)于2016年至2020年间刊出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在数字化刑事侦查的基础理论、电子数据的侦查取证程序、电子数据的侦查取证措施、多发疑难网络犯罪的侦查困境与对策、大数据侦查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运用、跨境电子侦查取证与刑事司法协助等方面表现得较为集中。近期研究的兴盛受到了网络犯罪侦查需求、电子取证规范出台、侦查权力规制导向、跨境电子取证全球发展态势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但还需要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夯实、研究内容的扩展和深入、研究方法的优化改进方面继续推进。展望未来,数字化时代的侦查学术研究可以与智慧侦查战略、数据安全法治及数字人权保障等新兴主题深度融合,并力求实现本土化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刑事侦查 网络犯罪 电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WEB2.0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化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0,共3页
WEB2.0网络发展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当然,网络同样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二者并无必然冲突而是统一于育人的... WEB2.0网络发展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当然,网络同样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二者并无必然冲突而是统一于育人的前提。在网络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正是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通过校园BBS论坛、校园服务论坛、校园名人博客等形式,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前、网上、网后"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2.0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厌学问题探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玉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1-173,共3页
目前,大学生中弥漫着一股厌学风气,如果任其发展,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文章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风气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大学生 厌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声调特征与侦查工作中的地域性言语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相平 季云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38,159,共4页
在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新形势下,语言侦查技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地域性言语识别的语言文字类案件中,汉语方言语音的声调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特性:一是汉语方言语音的调类和调值特征具有突出的差异性,二是汉语声调... 在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新形势下,语言侦查技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地域性言语识别的语言文字类案件中,汉语方言语音的声调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特性:一是汉语方言语音的调类和调值特征具有突出的差异性,二是汉语声调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三是汉语方言中的连续变调具有各自特点和规律。这三方面特性决定了汉语声调特征在地域性言语识别中具有高等次的识别价值,应得到重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特征 汉语方言 语言侦查 言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身份侦查相关证据问题的域外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艺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0,共6页
隐匿身份侦查指的是侦查人员或受委托侦查的人员隐匿其真实身份实施的侦查。各国立法与实践,都概括性地认可了隐匿身份侦查所获取的证据的证据能力。但是,没有经过授权的隐匿身份侦查,其所获得证据,形同违法取得的证据,没有证据能力,这... 隐匿身份侦查指的是侦查人员或受委托侦查的人员隐匿其真实身份实施的侦查。各国立法与实践,都概括性地认可了隐匿身份侦查所获取的证据的证据能力。但是,没有经过授权的隐匿身份侦查,其所获得证据,形同违法取得的证据,没有证据能力,这是绝对证据排除法则。对恣意授权、逾越授权和口头授权则必须区分对待。隐匿身份侦查秘密性与其他诉讼规则存在冲突与调和。隐匿身份侦查的侦查人员或受委托人员一般具有证人资格。国外司法对隐匿身份侦查所获得的物证、书证等证据都持较为宽松的态度。隐匿身份侦查人员获取的被害人陈述一般不应具有证据资格。隐匿身份侦查人员获取的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证据能力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身份伪装是否对自由意志具有强制性;隐匿身份侦查的具体手段是否对自由意志具有强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身份侦查 证据能力 瑕疵授权 自由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保障视域下的隐匿身份侦查启动及其限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艺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了防止对毫无犯罪嫌疑的公民进行隐匿身份侦查,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要求隐匿身份侦查的启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事实和证据条件。隐匿身份侦查的启动一般要考虑事实要件、审批主体和审查内容。对此,我国的相关规范较为松散,甚至缺失。在启动... 为了防止对毫无犯罪嫌疑的公民进行隐匿身份侦查,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要求隐匿身份侦查的启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事实和证据条件。隐匿身份侦查的启动一般要考虑事实要件、审批主体和审查内容。对此,我国的相关规范较为松散,甚至缺失。在启动上,世界各国都权衡隐匿身份侦查所可能带来的效益和造成的风险,进行区分应对。在目前立法背景下,我国对隐匿身份侦查必须有所区分,并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我国隐匿身份侦查启动的事实要件应该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应当将隐匿身份侦查的授权,和实施非法行为的授权区分开来,区分情况,分类审批。隐匿身份侦查启动的审查不仅需要对事实要件进行审查,还需要把握启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身份侦查 程序控制 最后的侦查手段 秘密侦查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人工智能反诈预警模式优化:基于认知鸿沟与未来路径选择
18
作者 谢玲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41,共16页
在“数实融合”背景下,语音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衍生数字技术等在预警场景的跨领域应用已成为反诈治理的“利器”。人工智能反诈预警基于“电诈潜在被害人—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预警员”的在线联动机制,能够使预警员“意识链延... 在“数实融合”背景下,语音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衍生数字技术等在预警场景的跨领域应用已成为反诈治理的“利器”。人工智能反诈预警基于“电诈潜在被害人—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预警员”的在线联动机制,能够使预警员“意识链延伸”,有效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并提升预警效能。该预警模式下对人工预警的声音和话术应用的模拟成为预警对象感知诈骗风险的关键所在。因此,对现有模式的优化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人工智能反诈预警产生的预警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实证评估,发现位于预警数据一站式应用末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面向各类易被骗风险群体,在人机应答、人机互信、人机交互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同时,人工智能值守对人工值守的功能替代也不尽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嵌入式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冲突与错位。优化路径在于建立预警专业大模型并加大数据投喂训练与精细调教,通过“人—人工智能”的混合式建构,消除人机协同与接口的技术意向性、通约性障碍,从而提升人机一体的预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预警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机器人 人机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三元结构背景下被害人情感与刑事判决的关系
19
作者 李涛 贾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3,共7页
"犯罪人—被害人—国家"刑事三元结构的确立,使以往被忽视的被害人"面孔"逐渐清晰。相应地,其在刑事判决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应当得到重视。作为刑事判决的表现形式,定罪过程与量刑结果都隐含了被害人情感的"魅影... "犯罪人—被害人—国家"刑事三元结构的确立,使以往被忽视的被害人"面孔"逐渐清晰。相应地,其在刑事判决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应当得到重视。作为刑事判决的表现形式,定罪过程与量刑结果都隐含了被害人情感的"魅影"。在定罪过程中,被害人情感上的宽恕会导致刑事和解的出现。而在量刑过程中,被害人情感因为可以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以及衡量刑罚目的的实现与否,故而会对量刑结果产生微妙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三元结构 定罪量刑 被害人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鉴定制度改革的彷徨——对当今刑事鉴定制度改革的批判
20
作者 陈如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国刑事鉴定被认为弊端丛生,引来学者的批判与各种改进的尝试,成为司法改革中的一门显学。然而,鉴定制度改革步伐进退维谷,面对各种内在的困境,如鉴定人与法官在事实认知上的冲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委托鉴定人面临的困境以及刑事鉴定人... 中国刑事鉴定被认为弊端丛生,引来学者的批判与各种改进的尝试,成为司法改革中的一门显学。然而,鉴定制度改革步伐进退维谷,面对各种内在的困境,如鉴定人与法官在事实认知上的冲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委托鉴定人面临的困境以及刑事鉴定人出庭遭遇的困难,因而,必须在理念上明确鉴定制度改革的前提,从而为制度改革清除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鉴定制度改革 困境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