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绿地生态质量状况研究及优化对策——以西南师范大学主校区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喜明 魏虹 +1 位作者 何兴兵 何跃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0-564,共5页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分维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连接度和廊道密度7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对西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区分布大量小型斑块,绿地生态功...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分维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连接度和廊道密度7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对西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区分布大量小型斑块,绿地生态功能受干扰较为严重。全校范围内绿地分布普遍,并具有较好的优势度,但多样性指数的绝对取值偏低,绿化的种类结构丰富度仍然欠缺,并且绿地在全校范围内受到较严重的人为干扰,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削弱。通过分析总结,改进措施一方面是拓展绿地空间分布,更重要的是降低受干扰程度,并优化整体空间格局,以增强绿地系统自身功能稳定性,进而才能达到校园生态质量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空间格局 校园绿地 西南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山地植被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玉成 董鸣 《生态科学》 CSCD 1991年第1期26-33,共8页
川西南地区的农、林、牧业,不仅在全省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矿物和能源特别丰富,是我国西南工业战略要地。所以,合理利用本区植被资源,对发展经济、协调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全文讨论5个问题:1.范围和环境特点;2.植物... 川西南地区的农、林、牧业,不仅在全省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矿物和能源特别丰富,是我国西南工业战略要地。所以,合理利用本区植被资源,对发展经济、协调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全文讨论5个问题:1.范围和环境特点;2.植物植被资源特点;3.植被利用现状;4.植被在生态农业中的意义;5.植被利用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植被资源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被引量:84
3
作者 杨万勤 钟章成 +1 位作者 陶建平 何维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By the methods of sampling soil profiles which A,B,and C represent humus horizons,illuvial horizons,and parent materials horizons respectively,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oil enzymes (which include catala... By the methods of sampling soil profiles which A,B,and C represent humus horizons,illuvial horizons,and parent materials horizons respectively,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oil enzymes (which include catalase,invertase,protease,and acid phosphatase)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ree secondary successional plant communitites of forest ecosystem in Mt.Jinyun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degree′s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 (PSDI) which included Shannon-Wiener H′ index and Hill′s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 family \%N A\%,moreover,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depended on the horizon of soils,the type of enzymes,and the life form of plants (i.e.,tree,or shrub or grass).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SDI and soilenzymic activities decreased by the orders of A→B→C.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SDI was the activity of soil catalase,and in turn,was the activity of soil invertase,On the whol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and tree layer′s PSDI was the most evident.Tree layer′s PSDI we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5) or very significantly (P<0.01)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invertase of A and B horizons,and of prot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of A horizons.Grass layer′s PSDI were also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5)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invertase of A horizons.Shrub layer′s PSDI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植物多样性 相关性 森林生态系统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N、P、K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杨万勤 钟章成 +1 位作者 陶建平 何维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85-1289,共5页
研究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内 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速效 N、P、K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1除灌草丛的速效 K外 ,速效 N、P、K含量在不同群落的土壤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即腐殖质层 (A) >沉积层 (B) >母质层 (C)。 2 A、B两... 研究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内 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速效 N、P、K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1除灌草丛的速效 K外 ,速效 N、P、K含量在不同群落的土壤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即腐殖质层 (A) >沉积层 (B) >母质层 (C)。 2 A、B两层的速效 N、K含量随群落演替方向升高 ,即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速效 P含量则为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灌草丛 <常绿阔叶林。 C层速效 N、P、K含量似乎与群落演替规律无必然联系。 3各群落内 A、B层土壤速效 N、P、K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森林土壤 缙云山 速效N 速效P 速效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玉泉 何平 +2 位作者 邓洪平 肖宜安 窦全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 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 52% (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蕨类植物区系 相似性系数 分布区类型 对比分析 统计分析 区系特征 鳞毛蕨科 金星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凤尾蕨科 鳞毛蕨属 凤尾蕨属 铁角蕨属 凤丫蕨属 热带成分 区系性质 区系成分 特有现象 气候条件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分株种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27
6
作者 宋利霞 陶建平 +3 位作者 王微 席一 王永健 冉春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0-736,共7页
详细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表现结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株水平上,华西箭竹表现结... 详细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表现结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株水平上,华西箭竹表现结构在4种林冠环境下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分株个体的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2)分株各构件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林冠环境变化而改变:除林缘旷地外,叶的生物量百分比与林冠郁闭度呈正相关。林缘旷地中,地下茎和根系的生物量百分比均高于其余3种环境;(3)不同林冠环境下分株单位叶面积叶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而增大。单叶生物量和单叶面积均以中林窗最大,林缘旷地次之,二者与大林窗或林下均有显著差异(p<0.05)。华西箭竹的单株叶片数量以大林窗最大,与其余3种环境有极显著差异(p<0.01);(4)分株种群的死亡率以林下最低(p<0.01),但各种群平均年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华西箭竹分株种群对林冠环境变化的反应主要体现在形态和生物量分配上,而非种群的年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箭竹 分株种群 种群结构 亚高山暗针叶林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NAA和UV-B辐射对栝楼幼苗光合色素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芸 钟章成 +3 位作者 Marinus J.A. Werger 操国兴 尹克林 龙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3,共6页
温室条件下研究 UV- B辐射 ( 0 .0 2 9J/( m2·s) )和外施 α-萘乙酸 ( α- NAA) ( 2 mg/L)对栝楼叶片光合色素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外施α- NAA,能提高栝楼幼苗叶片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提高保护酶 SOD、CAT、... 温室条件下研究 UV- B辐射 ( 0 .0 2 9J/( m2·s) )和外施 α-萘乙酸 ( α- NAA) ( 2 mg/L)对栝楼叶片光合色素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外施α- NAA,能提高栝楼幼苗叶片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提高保护酶 SOD、CAT、POD、ASP的活性 ,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 MDA含量相对稳定。UV- B辐射单独处理 ,则极显著地降低叶绿素 a的含量 ,叶绿素 b含量也呈明显地下降趋势 ,类胡萝卜素含量稍有下降 ,极显著降低栝楼幼苗叶片 SOD、POD、CAT、ASP活性 ,引起细胞膜相对透性明显增大 ,MDA含量显著增加。α- NAA与 UV- B辐射共同处理栝楼幼苗 ,与 UV- B辐射处理相比 ,叶绿体色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而细胞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 ,SOD、POD、ASP活性上升 ,CAT活性显著上升。以上结果暗示 ,UV- B辐射对生长的影响可能是 :( 1 )破坏光合色素而导致光合能力下降 ;( 2 )降低保护酶 SOD、POD、CAT、ASP活性 ,导致膜脂过氧化 ,膜结构遭到破坏 ,膜透性增加。而外施α- NAA,能部分减轻由增强的 UV- B辐射对栝楼幼苗造成的这种伤害 ,其原因可能是 α- NAA提高了保护酶活性 ,维持了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 ,即是维持了膜结构的稳定性。可见 ,α- NAA能增加栝楼对 UV- B辐射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AA UV-B辐射 栝楼幼苗 光合色素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仁波 窦全丽 +3 位作者 何平 肖宜安 刘云 胡世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8-312,共5页
运用花粉萌发、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卫矛花粉-胚珠比为7641340,杂交指数等于3,结合... 运用花粉萌发、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卫矛花粉-胚珠比为7641340,杂交指数等于3,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根据套袋实验及实地观察可以推测该物种以风媒传粉为主。其花粉活力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花粉质量可能不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其雌雄性功能表达具一定的重叠期,提高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几率,雌雄性功能表达在时间上的差异不是影响其结实率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对传粉过程的限制可能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卫矛 繁育系统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胚珠比 杂交指数 人工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因子对少花桂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及精油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9
作者 吴能表 谈锋 +1 位作者 肖文娟 王小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59-1164,共6页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它不仅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光还以环境信号的形式作用于植物,通过光敏色素等作用途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除此之外,光还可以影响植物的初生代谢过程和...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它不仅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光还以环境信号的形式作用于植物,通过光敏色素等作用途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除此之外,光还可以影响植物的初生代谢过程和次生代谢。因此提高植物体内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光的因素不可忽视。少花桂(Cinnamomum pauciflorum)是樟科樟属多年生常绿小乔木,其体内含有精油,鲜叶含油量可达3.5 % ,比黄樟树根含油量高出1倍左右,精油中黄樟油素纯度高达95 %以上。以少花桂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不同生境的光照条件,探讨光强因子对少花桂生长及精油含量的影响,以求对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窗纱遮荫实现对其生境光的控制,研究了光强因子对少花桂幼苗形态结构、水分状况、光合指标、生物量、香桂油含量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境相对光照强度的减弱,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根冠比等都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平均单叶面积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株叶面积在6 1.5 %的全光照下有所增加,而在33.8%和15 .4 %全光照条件下大幅度减小;遮荫条件下生长的少花桂幼苗根系相对不发达,根冠比小;生境的光照强度会影响植株的水分蒸腾,从而影响含水量。在同样光照下,全光照条件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花桂 光强因子 光合指标 黄樟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果实、种子形态分化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窦全丽 何平 +2 位作者 肖宜安 李玉泉 谢大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25,共7页
对缙云卫矛7个天然种群的果实、种子形态进行研究,测量果实和种子的数量、长度、宽度、重量等22项形态学指标。结果显示:果实、种子的形态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种群间变异系数平均值从0.750(种子数/序)到0.062(种... 对缙云卫矛7个天然种群的果实、种子形态进行研究,测量果实和种子的数量、长度、宽度、重量等22项形态学指标。结果显示:果实、种子的形态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种群间变异系数平均值从0.750(种子数/序)到0.062(种子整体形态,长/宽),相比之下种子整体形态最为稳定。在种群水平上,果实、种子的形态性状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不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联。形态分化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环境因子中,没有发现一单一因子对其形态分化起绝对主导作用,不同环境因子对同一性状所起作用不同,且同一环境因子对不同性状的影响效应也有差异。潜在的主导因子是土壤中的全钾含量、土壤厚度以及土壤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卫矛 果实 种子 形态分化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结实的花粉和资源限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肖宜安 曾建军 +2 位作者 李晓红 胡文海 何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6-502,共7页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Maxim.var.longipesH.T.Chang)只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少数县,已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其野外自然种群试验,研究了花粉和资源的有效性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长柄双花木“花多果...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Maxim.var.longipesH.T.Chang)只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少数县,已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其野外自然种群试验,研究了花粉和资源的有效性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花粉对长柄双花木结果率及结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花粉来源而不是花粉数量对长柄双花木结实存在显著影响。自然条件下,长柄双花木“花果转化率”约为54.8,“胚珠种子转化率”约为83.19。施肥处理有利于花芽发育,可使植株花芽败育率明显下降,开花比例升高;同时座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而果实败育率则显著降低。随剪除叶片量的增加,结果率明显降低,但果实败育率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剪除弱小枝条及病虫枝后,个体总开花数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去除花后,长柄双花木平均单果重、单粒种子重均显著降低。营养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使自然种群结籽率受到资源和花粉的限制;补充资源可以通过增强花对传粉者的吸引而间接影响传粉。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坐果率极低,而且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不同的因子可能对其低水平坐果率产生相互作用。选择性败育、子房供应和雄性功能假说似乎是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策略的最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限制 资源限制 补充授粉 结实率 长柄双花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被引量:106
12
作者 肖宜安 何平 李晓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共8页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 ,连续 4 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 ,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 :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 9月上、中旬至 11...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 ,连续 4 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 ,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 :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 9月上、中旬至 11月中、下旬 ;单花花期一般为 6~ 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 4个时期 :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 4 9~ 5 5 d,种群花期历时 6 3~ 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 ,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 ,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 ,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 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 ,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 ,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 ,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 (或 )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 ,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 ,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 ,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物候 开花同步性 相对开花强度 座果率 长柄双花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明生 杜建厂 +2 位作者 谢波 谈锋 杨永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甘薯不同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均明显增加 ,K+ 含量明显下降 ,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甘薯不同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均明显增加 ,K+ 含量明显下降 ,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K+ 的相对值 (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7、 0 92 3和 0 836 ,P <0 0 1) ,而游离脯氨酸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r=0 2 5 8,P =0 35 3)。因此 ,除游离脯氨酸外 ,其余渗透调节指标均可用于甘薯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水分胁迫 渗透调节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谭小琴 邓良伟 +1 位作者 伍钧 徐耀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4-248,共5页
利用秸秆为载体与猪场废水联合堆肥,进行不同通风方式(鼓风、翻堆、鼓风+翻堆)及添加猪粪水和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对比试验,对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作了动态监测,同时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相关降解酶的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秸秆为载体与猪场废水联合堆肥,进行不同通风方式(鼓风、翻堆、鼓风+翻堆)及添加猪粪水和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对比试验,对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作了动态监测,同时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相关降解酶的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变化幅度最大,霉菌次之,酵母菌较少,而放线菌很少。纤维素酶活性在堆肥初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脲酶活性前期较低,在70d后迅速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期较高,随后迅速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堆肥条件及添加原料不同,不同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和降解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堆肥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变化趋势和降解酶活性变化都与传统堆肥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废水的不断添加所带来的原料持续供应和高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猪场废水 堆肥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被引量:28
15
作者 高峰 龚一富 +1 位作者 林忠平 王小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1-756,共6页
以甘薯优良品种“新大紫”的茎尖培养再生植株为试材 ,经根癌农杆菌介导将甘薯块根贮藏蛋白启动子 (Sporamin promoter)调控下的 10 k D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导入到“新大紫”中 ,并获得了转化植株。甘薯品种“新大紫”再生植株的茎切段 ,... 以甘薯优良品种“新大紫”的茎尖培养再生植株为试材 ,经根癌农杆菌介导将甘薯块根贮藏蛋白启动子 (Sporamin promoter)调控下的 10 k D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导入到“新大紫”中 ,并获得了转化植株。甘薯品种“新大紫”再生植株的茎切段 ,与携带有表达载体质粒 p SP10 Z的根癌农杆菌菌株 LBA4 4 0 4共培养后 ,在含 75 mg/ L 卡那霉素 (Kan)的筛选培养基上可产生抗性芽 ,最高频率达 6.2 %。其中 ,32 .1%的抗性芽可在含 10 0 mg/ L Kan的培养基上生根 ,从而形成转化植株。PCR和 PCR-Southern检测证实 ,10 k D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甘薯品种“新大紫”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 根癌农杆菌 转化 甘薯 转基因植株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对番红花球茎膨大的促进效应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芸 朱利泉 +2 位作者 龙云 操国兴 钟章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采用4种钾浓度营养液培养番红花(CrocussativasL.)的结果表明,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叶片中的钾含量、叶绿素含量、ATP相对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也相应提高,使叶片作为"代谢源"的能力加强;同时,随着施钾水平提高,新球茎富集钾... 采用4种钾浓度营养液培养番红花(CrocussativasL.)的结果表明,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叶片中的钾含量、叶绿素含量、ATP相对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也相应提高,使叶片作为"代谢源"的能力加强;同时,随着施钾水平提高,新球茎富集钾的能力、可溶性糖的含量、V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也增加,使新球茎作为"代谢库"的功能也增强。本文还探讨了钾元素通过加强"源"和"库"的功能来提高番红花球茎膨大速率的机理,为番红花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花 球茎膨大 钾肥 促进效应 光合作用 球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南方鲇幼鱼餐后糖酵解酶活性及血糖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8
17
作者 林小植 罗毅平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10,共7页
配制含0%、15%和30%糊化玉米淀粉的等能饲料分别作为对照、中水平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CHO)饲料,以体重为50.5±0.6g的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在水温27.5±0.5℃的条件下以对照饲料驯化15d后,分别测定了以三种饲料投喂的南方鲇在... 配制含0%、15%和30%糊化玉米淀粉的等能饲料分别作为对照、中水平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CHO)饲料,以体重为50.5±0.6g的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在水温27.5±0.5℃的条件下以对照饲料驯化15d后,分别测定了以三种饲料投喂的南方鲇在餐后3、61、2、24和48h的己糖激酶(HK)、葡萄糖激酶(G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1)的活性和血糖水平。结果发现,中、高水平CHO组HK活性在餐后24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各组间无显著差异;GK活性随CHO水平增加而增加,但其活性的绝对值远低于HK;PFK-1活性在各组间及同组内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南方鲇体内葡萄糖磷酸化主要由HK催化,但其活性受饲料CHO水平的影响不明显;GK活性受饲料CHO的诱导而增高,使葡萄糖磷酸化加速,但最大增幅不超过30%;此外,催化果糖-6-磷酸进一步转化为果糖-1,6-二磷酸的PFK-1活性不受饲料CHO水平的影响,因此糖酵解过程的这两个代谢环节均不能在鱼体吸收高糖营养后有效地加速,这应当是该肉食性鱼类在高水平CHO营养条件下产生高血糖积累的重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血糖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水平和高水平CHO组的血糖峰值均出现在餐后12h,这作为在该类研究中设定血液取样时间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饲料碳水化合物 糖酵解 关键酶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沉降对重庆南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姜文华 张晟 +3 位作者 陈刚才 熊好琴 丁易 李旭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1,共4页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南山地区已造成长期严重的环境污染。笔者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和植被监测技术规范方法 ,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表明 :5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 ,A层均值为 3 74,B层...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南山地区已造成长期严重的环境污染。笔者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和植被监测技术规范方法 ,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表明 :5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 ,A层均值为 3 74,B层均值为 4 2 0 ,盐基饱和度(BS)的均值小于 10 % ,盐基离子交换量 (CEC)A层为 78 1~ 88 6mmol kg ,B层为 61 1~ 65 1mmol kg ,土壤中含有较高的Al3+ 可能与大气中S和N的输入有关 ,并导致了土壤酸化。土壤中C N较低 ,A层接近 12 0 ,并且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 ,说明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层分解良好。通过对植被的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重庆 南山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 植被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质膜相对透性和水分状况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明生 戚金亮 +3 位作者 杜建厂 杨春贤 杨永华 谈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1,75,共4页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植株质膜相对透性(RPP)和水分状况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的RPP和水分饱和亏(WSD)均明显增大,叶片相对含水量(w_(RW))、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比值(w_(f)/w_(b))及藤叶与块根含水量比...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植株质膜相对透性(RPP)和水分状况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的RPP和水分饱和亏(WSD)均明显增大,叶片相对含水量(w_(RW))、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比值(w_(f)/w_(b))及藤叶与块根含水量比对照均不同程度下降.w_(RW)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80,P<0.01),RPP、W SD、w_(f)/w_(b)及块根含水量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97^-0.8937,P<0.01),藤叶含水量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3675,P=0.1778).因此,除藤叶含水量外,其余指标均可用于甘薯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水分胁迫 抗旱性 质膜相对透性 水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罗毅平 袁伦强 +1 位作者 曹振东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研究了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季节变化及种间差异 ,旨在为探讨三峡工程所引起的环境变化 ,对两种鱼所产生的生理生态学影响提供基础资料。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 ,分春、夏、秋和冬 4个季节在嘉陵江水土镇以下... 研究了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季节变化及种间差异 ,旨在为探讨三峡工程所引起的环境变化 ,对两种鱼所产生的生理生态学影响提供基础资料。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 ,分春、夏、秋和冬 4个季节在嘉陵江水土镇以下江段共采集大鳍 111尾 ,瓦氏黄颡鱼 12 4尾。测定了这两种鱼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和血清总蛋白浓度等 6项血液学指标。结果表明 ,两种鱼的多项血液学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季节间差异 ,血液指标的变化趋势并不是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繁殖期两种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降低。两种鱼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存在种间差异 ,瓦氏黄颡鱼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高于大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鱼 瓦氏黄颡鱼 浓度 季节 节间 繁殖期 血红蛋白含量 血液学指标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