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高校独立学院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如安 刘志华 陈金凤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0,共5页
通过对重庆市5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独立学院的调研发现,学生对重庆市的独立学院办学满意度不高,认为独立学院在办学体制、办学条件、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各独立学院应构建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强化社会评价体系,改善办学条件,提... 通过对重庆市5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独立学院的调研发现,学生对重庆市的独立学院办学满意度不高,认为独立学院在办学体制、办学条件、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各独立学院应构建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强化社会评价体系,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质量,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高校独立学院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专题讨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方长安 王桂妹 +2 位作者 王本朝 方长安 黄发有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主持人语]20世纪的中国,被迫卷入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建构与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是全球化历史的产物。它既记载了古老中国被迫向世界敞开大... [主持人语]20世纪的中国,被迫卷入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建构与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是全球化历史的产物。它既记载了古老中国被迫向世界敞开大门、承认并学习“他者”的苦难历程,也积极参与了“国民性”的挖掘和改造工程,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地理的绘制和新的中国形象的想象与构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和基本特征,同民族主义情绪之间存在着直接而深刻的关联。然而,由于现代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某些事件,特别是民族主义本身的复杂性,使得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很少关注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间的复杂关系,更谈不上系统而深入的学理式分析研究。有鉴于此,我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梳理、审视民族主义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与思潮的影响,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中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情感、意识及其书写方式和特征。 20世纪跨度很大,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程度、形态与特征也颇为不同,它对文学的辐射情形和文学对它的反应程度在不同时期也有着很大差异。所以,在研究中,我们努力回到历史现场,弄清当时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是如何理解、言说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弄清他们的理解、言说背后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西方 民族主义 想象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散佚”与当代的“新考据研究”——史料建设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怡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4,114-116,共4页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 ,在此坚实基础上产生的成果更有可能是较为科学的。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年青”的学科 ,资料年代近 ,易得 ,天然地造成忽视资料的毛病 ;而且许多研究材料在不...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 ,在此坚实基础上产生的成果更有可能是较为科学的。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年青”的学科 ,资料年代近 ,易得 ,天然地造成忽视资料的毛病 ;而且许多研究材料在不同场合下被不断地重复使用着 ,新颖性和学术价值在降低 ;与此同时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版本较多、繁富迷乱 ,又使文献的搜集与研究相对地困难 ;加之现代文学是个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其传播、研究受到政治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干扰。这些就给我们的研究设置了一个课题 ,必须先做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基于此 ,本栏六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学术资料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 ,认为必须重视史实 (即“根据”)的析理 ,重视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 ;研究和考证是一体两面的学术行为 ,考证的过程就是研究深入的过程 ;文学资料特别重视前伸 ,因此要下些由当代到历史的功夫 ,强调翻检资料时 ,既要有历史感 ,又需要当下的立场 ;为了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水平 ,讲求科学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的同时 ,还应注意反思 ,保持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资料 文献资料 史料建设 “新考据研究” “散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制度与文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5,共3页
文学制度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文学的生产方式也从个体写作转向制度写作,文学不再是纯粹的意识观念和语言形式,而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造的场所。现代社会的职业... 文学制度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文学的生产方式也从个体写作转向制度写作,文学不再是纯粹的意识观念和语言形式,而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造的场所。现代社会的职业作家创作机制,报纸杂志的传媒机制,读者接受的消费机制,文学社团、文学机构的组织机制以及文学批评的规约机制等等,共同形成了中国作家写作难以逾越的文学制度。文学制度作为文学生产中的一种体制力量,在其背后也隐藏着知识与权力、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规则等多重矛盾。目前的文学研究对文学制度理论和现象都缺乏深入的探究,虽然对文学的社会背景、文学的出版与传播、文学的社团与流派、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文学的制度问题,但却没有上升到文学制度的理论高度,缺乏制度研究的“自觉意识”。因此,文学制度无论是对中国文论建设还是中国文学史研究而言,都应该成为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理论话题。本刊现组织四篇关于文学制度的笔谈,分别就文学制度与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展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以期推动对该论题的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制度 现代性 生产方式 中国 社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泉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85-90,共6页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儿童文学 左翼文艺 张天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2-687,共6页
现代中国的思想、学术和文学都在努力争得自己的位置,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整理国故”引起的现代思想与学术间的论战,也带来了文学话语的争夺。整理国故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 现代中国的思想、学术和文学都在努力争得自己的位置,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整理国故”引起的现代思想与学术间的论战,也带来了文学话语的争夺。整理国故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义和秩序的建立。它既校正了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偏激态度,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理性关系,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文学的思想启蒙力量。最终,整理国故被划定在学术和历史研究领域。新文学在离开学术资源背景之后,走向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文学秩序 话语争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古代文人与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向考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明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 ,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新乐府更是明确地以关心政治、反映时事为己任。大量从政的文人 ,因为远离文学创作 ,尽量在公文中表现出文学才... 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 ,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新乐府更是明确地以关心政治、反映时事为己任。大量从政的文人 ,因为远离文学创作 ,尽量在公文中表现出文学才华。古代文官系统中的主要从业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公文 政治 艺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阐释:从文化关联的发现到文学感受的发掘——主持人语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关联 阐释 发现 主持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发掘 感受 现代中国文学 80年代 “现代性” 拨乱反正 阶级斗争 政治层面 文化层面 批评方式 比较文化 比较文学 90年代 知识体系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对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翻译 被引量:2
9
作者 秦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7-131,共5页
五四时期对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倾注了高度的热情,从普希金到迦尔洵等均有翻译。着眼点各有侧重:普希金在于其开辟了俄罗斯近代文学民族化、平民化、语言生活化的崭新道路;果戈理在于其辛辣的社会讽刺;托尔斯泰在于其博大的人道之爱;屠... 五四时期对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倾注了高度的热情,从普希金到迦尔洵等均有翻译。着眼点各有侧重:普希金在于其开辟了俄罗斯近代文学民族化、平民化、语言生活化的崭新道路;果戈理在于其辛辣的社会讽刺;托尔斯泰在于其博大的人道之爱;屠格涅夫在于其以个性主义与农奴制批判为标志的时代色彩;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于其对家庭专制的批判激情;迦尔洵在于其对亲情的礼赞与理想的高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于其对被损害者与被侮辱者命运的关注,对多重性格的逼真刻画与对病态心理的令人震悚的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黄金时代 五四时期 翻译 奥斯特洛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近代文学 社会讽刺 托尔斯泰 时代色彩 个性主义 屠格涅夫 病态心理 普希金 民族化 着眼点 平民化 生活化 果戈理 农奴制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志——龙门阵文化与现代四川文学的写实主义取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巴蜀文化之一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从巴蜀地域文化角度探讨四川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在巴蜀地域中流传甚广的龙门阵习俗以及撰写方志的传统,是影响现代四川文学尤其是小说的主要因素。方志意识促使四川作家较多地关注本地域的特殊生存现象;龙门阵习俗则影响了四川... 本文从巴蜀地域文化角度探讨四川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在巴蜀地域中流传甚广的龙门阵习俗以及撰写方志的传统,是影响现代四川文学尤其是小说的主要因素。方志意识促使四川作家较多地关注本地域的特殊生存现象;龙门阵习俗则影响了四川小说的叙事方式,那种对“故事”的重视,对事件背景材料的展示以及比较自由的插话等等皆可见出“龙门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龙门阵 现代四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一段问题史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本朝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66-71,共6页
重写文学史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段问题史。本文主要考察了“重写文学史”的话语背景、理论预设和实际效果,认为它在反思既有文学史写作的单一性与政治性的前提下,试图解构传统文学史的意识形态图景,追求文学史叙述的审美性和... 重写文学史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段问题史。本文主要考察了“重写文学史”的话语背景、理论预设和实际效果,认为它在反思既有文学史写作的单一性与政治性的前提下,试图解构传统文学史的意识形态图景,追求文学史叙述的审美性和个人性。文学史的“重写”使文学史回到了文学本体,实现了文学史写作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使中国文学史在现代知识谱系的构建中逐渐旁落和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问题史 文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的诗情与“年轻”的文化人——现代四川作家群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53-57,共5页
在中国现代作家群当中,四川作家洋溢着一股炙人的青春气息,具有明显的青年式的文化心态,这最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艺术思维及文体选择。
关键词 青春 年轻 现代四川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巴蜀的反叛与先锋——20世纪中国文学与巴蜀文化片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41-47,共7页
从巴蜀地域文化角度探讨四川现代文学,发现现代四川作家具有比较明显的反叛精神,这一反叛精神促使他们冲破僵化的传统观念,在现代文化思潮中多次扮演“时代先锋”
关键词 反叛 先锋 现代四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多元化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本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知识完备的文学史学科 ,拥有它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经过近百年的意义解释和研究已形成了丰富复杂的知识结构。围绕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解释进程 ,探讨其意义构成的历史性和丰富性 ,讨论它是如何完成中...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知识完备的文学史学科 ,拥有它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经过近百年的意义解释和研究已形成了丰富复杂的知识结构。围绕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解释进程 ,探讨其意义构成的历史性和丰富性 ,讨论它是如何完成中国现代文学意义的多元化阐释和知识整体观的建立 ,从而实现中国现代文学向现代社会的知识传承和播散 ,并拥有现代知识的合法地位和合理性意义 ,可以推测未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更会走向意义的多层面和多维度 ,向西方文学、传统文学和当代文学延伸和开放 ,向文化学、思想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知识 意义阐释 多元化 知识合法化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洪渊与中国学院派诗人的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86-94,共9页
当代诗人任洪渊的诗歌是中国学院派创作的一个典型。任洪渊的严格的学院派教育,稳定、执著的人生艺术态度都使之与其他的社会派诗人大相径庭;“语言的任洪渊运动”是他对于当代诗歌的重要贡献;当然,生命与文化的矛盾也是包括任洪渊... 当代诗人任洪渊的诗歌是中国学院派创作的一个典型。任洪渊的严格的学院派教育,稳定、执著的人生艺术态度都使之与其他的社会派诗人大相径庭;“语言的任洪渊运动”是他对于当代诗歌的重要贡献;当然,生命与文化的矛盾也是包括任洪渊在内的中国学院派诗人的主要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任洪渊 学院派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感受”与文学理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寇鹏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99,共4页
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历史来看,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文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要到重要的转变历程;“感”在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学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一个十分中心的位置。当代迅速移植过来的理论仍然在我们自身固有文学话语的外... 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历史来看,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文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要到重要的转变历程;“感”在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学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一个十分中心的位置。当代迅速移植过来的理论仍然在我们自身固有文学话语的外面,因为西方现代是“感性的转向”的文论,而我们则是从感性转向“理性”话语体系,这是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圣经》资源——以语言文体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本朝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3-187,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圣经》资源问题 ,认为《圣经》文学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和形式创造 ,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语言世界 ,尤其是对文学的叙事与抒情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而成为构建中国现代文学文体不可或缺的文学资源。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圣经》 文学资源 文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以来“文学概论”教材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寇鹏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3-146,共4页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 5 0、6 0年代 ,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 ;二是 70、80年代 ,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 ;三是 9...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 5 0、6 0年代 ,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 ;二是 70、80年代 ,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 ;三是 90年代至今 ,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 ,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 :一是个人创造少 ,多人合编多 ;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概论 发展时期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的生成背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本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7-130,共4页
文学制度是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体制,它制约、规定着文学的意义和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的生成背景中,新式教育、大众传媒和都市空间为现代文学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推动了现代作家的职业化和文学传播的大众化体... 文学制度是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体制,它制约、规定着文学的意义和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的生成背景中,新式教育、大众传媒和都市空间为现代文学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推动了现代作家的职业化和文学传播的大众化体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制度 新式教育 大众传媒 都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恨水《八十一梦》的批判意识与自省意识──兼论《八十一梦》的文学历史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光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是一部具有严肃文学作品内涵的通俗文学作品。批判意识与自省意识便是其清醒现实主义精神与通俗性的文化向度的集中体现。作品不仅对战时陪都重庆社会弊害予以批判与自省,同时对生活其间的重庆人的“劣根...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是一部具有严肃文学作品内涵的通俗文学作品。批判意识与自省意识便是其清醒现实主义精神与通俗性的文化向度的集中体现。作品不仅对战时陪都重庆社会弊害予以批判与自省,同时对生活其间的重庆人的“劣根性”予以批判与自省。这种双重批判与自省,回应了当时文学对于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学传统回归的呼唤,充分显示出这部作品具有的文学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张恨水 <<八十一梦>> 批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