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庆市高校独立学院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杨如安
刘志华
陈金凤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2
|
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专题讨论) |
方长安
王桂妹
王本朝
方长安
黄发有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3
|
|
3
|
历史的“散佚”与当代的“新考据研究”——史料建设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
李怡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4
|
文学制度与文学的现代性 |
王本朝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5
|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
王泉根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5
|
|
6
|
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 |
王本朝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7
|
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古代文人与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向考察 |
刘明华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8
|
文学的阐释:从文化关联的发现到文学感受的发掘——主持人语 |
李怡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五四时期对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翻译 |
秦弓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0
|
地方志——龙门阵文化与现代四川文学的写实主义取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巴蜀文化之一 |
李怡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5
|
|
11
|
重写文学史:一段问题史 |
王本朝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3 |
4
|
|
12
|
青春的诗情与“年轻”的文化人——现代四川作家群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
李怡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3
|
|
13
|
来自巴蜀的反叛与先锋——20世纪中国文学与巴蜀文化片论 |
李怡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3
|
|
14
|
走向多元化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 |
王本朝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5
|
任洪渊与中国学院派诗人的选择 |
李怡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2
|
|
16
|
“文学感受”与文学理论 |
寇鹏程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7
|
中国现代文学的《圣经》资源——以语言文体为例 |
王本朝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8
|
论建国以来“文学概论”教材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
寇鹏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9
|
论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的生成背景 |
王本朝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0
|
张恨水《八十一梦》的批判意识与自省意识──兼论《八十一梦》的文学历史意义 |
苏光文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