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
被引量:112
- 1
-
-
作者
杨东
吴晓蓉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7,共7页
-
文摘
该文从疏离感的界定、疏离感的理论构建以及疏离感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外的研究现状与近况,并从整体上进行了评述,认为以往研究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疏离感的概念很多,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构想;(2)所有的研究都是欧美、日本文化的反映,不一定适合于中国;(3)以中学生、青少年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很少;(4)很少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疏离感,因此,不能分析个人内部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连续性。针对这些,我们提出了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并初步构建了一个二层次十维度的疏离感理论结构。
-
关键词
疏离感
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
环境疏离感.
-
Keywords
alienation, social alienation, inter-personal alienation, environmental alienation.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未成年女性性别发展特点及培养对策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莫秀锋
余祖伟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57-60,共4页
-
文摘
未成年女性性别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同性偏好与变通性并存 ;青春期的发展分歧 ,即回归传统女性性别角色或者向更利于成才的“半双性化”、“双性化”等新型性别类型发展 ;从社会支持到自我支持。影响未成年女性性别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可分为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为使未成年女性能健康地发展 ,可采取以下对策 :倡导双性化、半双性人格 ;实施科学的学校教育和大力开展女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关键词
未成年女性
性别
变通性
双性化
因性施教
发展特点
培养对策
-
Keywords
under age female,sex,flexibility,double-sex
teach in acordance with the sex.
-
分类号
B844.5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陈桃兰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
文摘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教育史上的奠基式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于中西教育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通 过对两者教育思想形成背景、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各具特色, 又存在相似之处。研究比较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西教育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关键词
孔子
柏拉图
教育思想
比较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502.23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于志涛
冯维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
基金
重庆市"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01-SHU-PY)成果之一。
-
-
关键词
违法犯罪
青少年
家庭教育
教养方式
影响因素
社会化发展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被引量:6
- 5
-
-
作者
袁彩楚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3,共2页
-
文摘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 ,其新的理念、宗旨和环境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的转变。适应新形势和新期待 ,教师必须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民主型的组织者和平等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者和有效促进者、新课程的创造性执行者和积极开发者、教育实践的积极研究者和努力开拓者。
-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
角色定位
课程开发
终身学习
基础教育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从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看教育心理学学科地位的进展
被引量:3
- 6
-
-
作者
田澜
郑庆文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
文摘
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 :从科学地位的取得到受人怀疑 ,再从恢复声誉到达成作为教育主导科学的目标。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潜力巨大 。
-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学科地位
进展
-
Keyword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disciplinary status
progress
-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论教师培训工作的创新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唐智松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1999年第5期5-6,共2页
-
-
关键词
教师培训工作
学科教育
教育要素
发展需要
素质教育
创新
教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
受训者
应试教育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技能培训探讨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黄凌云
姜雪凤
彭文波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中国就业》
2002年第2期20-22,共3页
-
文摘
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正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一方面,我国为适应WTO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不同类型的再就业人员将加入培训队伍,再就业培训要考虑这一前瞻性问题;另一方面,2002年以后,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将逐步退出劳务市场,对滞留于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培训也需要寻找新的路子。这样。
-
关键词
下岗职工再就业
技能培训
再就业服务中心
再就业心理
心理技能
培训工作
再就业培训
效能感
求职
学习动机
-
分类号
F249.2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应对、效能及动机的调查研究
- 9
-
-
作者
刘电芝
彭文波
黄凌云
姜雪凤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2年第3期22-27,共6页
-
基金
重庆市科技项目<重庆市下岗职工的心理状况及其再就业对策研究>成果之一
并得到了重庆市北碚区劳动局
+10 种基金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
重庆市大明印染厂
大明小学
北碚区实验小学
实验中学
科技学校
第 48中学
江北中学
沙坪坝滨江小学
重庆棉纺二中
杨家坪中学?
-
文摘
本文采用信、效度较高的自编问卷对近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应对、效能和动机进行调查 ,发现下岗职工再就业应对以积极的问题解决和求助为主 ,一般效能感强于再就业效能感 ,就业动机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此外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个体也表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特点。
-
关键词
下岗职工
再就业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
动机状况
-
Keywords
reemployment
coping-style
self-efficiency
motivation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
-
题名酉阳县清溪村职业教育调查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周谊
冉永红
侯艳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重庆酉阳龚滩中学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11,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十五规划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批准号:01JA880023
-
文摘
通过实地调查,本文弄清并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清泉乡清溪村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教学设施
专业设置
酉阳县
教育经费
教学质量
-
Keywords
Qingxi villag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ongqing
Youyang County
Qingquan
actuality
solution
-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道家之“自然”美育思想及其对现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张更立
郑科红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
文摘
道家美育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道法自然”的认识论为宗,以“自然体悟”的方法途径为用,构建了自己完整的崇尚自然及追求自然生活的美育体系。至今,对现代儿童美育活动仍有着重大启示与深刻借鉴的作用。
-
关键词
道家
美育
道法自然
自然体悟
-
Keywords
taois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taoist following nature
the realization of nature
-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教育理论问题的新视角:教育自组织理论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吴美燕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90-91,共2页
-
文摘
当今建立在经典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育派别林立,但都没有对教育做出圆满的解释。作为研究自组织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规律的复杂性科学,为审视教育的问题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本文用自组织理论初步探讨了所有教育理论不能避免的三个重要问题,并通过述评,认为教育的自组织理论在未来的教育理论之林中居重要地位,目的是为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添砖加瓦”。
-
关键词
教育理论
自组织
复杂性科学
混沌
耗散
熵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创新
- 13
-
-
作者
唐智松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是指对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旨在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教育能力的培训。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更新的加快,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在知识更新周期(如5—8年)内接受相应的培训(全国现有需要接受培训的在职教师1026万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又要...
-
关键词
教师
师范教育
继续教育
教育工程
创新
-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自我效能感对儿童抑郁的影响方式
被引量:14
- 14
-
-
作者
杨萍
唐兵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5-17,共3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在社会认知神经网络中,知觉的自我效能感如何从不同的方面对儿童的抑郁产生一致的影响。知觉的社会的和学业的无能直接或通过它们对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及问题行为的影响而造成了目前及今后的抑郁。短期内,儿童是由于他们的学业无能的信念而不是真实的学业表现产生抑郁的。长期内,低的学业效能感是以学业成绩、问题行为及提前的抑郁为媒介对抑郁产生影响的。在较长时间内,对女孩来说,知觉到的社会无能对抑郁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男孩的影响,并且女孩抑郁持续时间更长。
-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儿童抑郁
影响
儿童心理
知觉
-
分类号
B8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认知策略迁移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4
- 15
-
-
作者
陈秀丽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5-46,共2页
-
文摘
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之一,在教学中促进认知策略的习得和迁移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关于认知策略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和元认知理论,试图对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做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这方面的研究。
-
关键词
认知策略
程序性知识
产生式迁移理论
元认知迁移理论
-
Keywords
Cognitive strategies
procedural knowledge
production transfer theory
matacognition transfer theory
-
分类号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论师生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
- 16
-
-
作者
邓光平
戴启昌
周守军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4期68-68,共1页
-
文摘
叶澜教授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对师生交往过程的探讨,进而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是师生交往研究的出发点和旨归。
-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人文精神
师生交往
人
全面发展
-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英语教学中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坚持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龙藜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全球化环境促使英语作为一项交流工具而迅速普及。本文从文化与语言的角度,先提出在英语学习中怎样融入文化,接下来探讨中外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提出了坚持中国文化,吸收外国文化,确立中式英语体系以适应国民要求和体现国家特色的主张。
-
关键词
国家文化
英语教学
本国
交流工具
英语学习
相互关系
中外文化
中国文化
外国文化
国家特色
全球化
-
Keywords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the mix of culture, the qin-English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中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邓桂红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53-154,共2页
-
文摘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实施中,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生课程资源,就是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等。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英语
学生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善问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 19
-
-
作者
张美峰
杨卫星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聊城师范学院
-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6-38,共3页
-
-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善问能力
创新能力
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
-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比利时佛兰德(Flanders)高教改革概述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刘秀英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3-74,94,共3页
-
文摘
为了适应教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欧洲与东亚的教育系统研究,促进两地区的交流和发展,比利时佛兰德的高等教育,从本科阶段的学习至博士学位阶段的学习均作了调整与改革,从而为与国际教育接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
关键词
本科阶段的学习
硕士学位的学习
博士学位的学习
高等教育的展望
-
Keywords
undergraduate study
master degree
doctor degree
expec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
分类号
G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