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Ⅱ.心理功能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涌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24个人格形容词为材料,对111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三择一式的迫选反应实验,再配合时间标定作业。结果不仅验证了前文的研究结论,即不同同一性状态的被试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 以24个人格形容词为材料,对111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三择一式的迫选反应实验,再配合时间标定作业。结果不仅验证了前文的研究结论,即不同同一性状态的被试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心理结构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已表明了整合自我信息的不同的功能机制。不过,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积极词上,在消极词上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透视 大学生 心理结构方式 人格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 被引量:52
2
作者 黄希庭 郑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5,共6页
用画圆测验和完成句子测验,配合时间标定作业,对201名大学生被试的时间透视特点作了探讨,结果发现,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方面,高自我认同组被试有着更大的现在广度,更积极而远景开放的未来取向,以及更强的时间整... 用画圆测验和完成句子测验,配合时间标定作业,对201名大学生被试的时间透视特点作了探讨,结果发现,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方面,高自我认同组被试有着更大的现在广度,更积极而远景开放的未来取向,以及更强的时间整合;低自我认同组则是过去广度更大,过去取向更多,其时间分裂及未来中断的现象更易发生。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建立在时间体验与自我概念的整合基础上的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透视 自我概念 大学生 心理结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视觉信息中时间知觉线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瑞光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0,共6页
用两个实验考察在运动物体的时间知觉中影响TTC判断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物体视觉影像的扩张率不变(d/dt=0)的条件下,(1)时间知觉信息主要是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信息,高阶视觉信息在时间判断中也起一定的作用,时... 用两个实验考察在运动物体的时间知觉中影响TTC判断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物体视觉影像的扩张率不变(d/dt=0)的条件下,(1)时间知觉信息主要是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信息,高阶视觉信息在时间判断中也起一定的作用,时间知觉线索是物理信息和视觉信息的统合。(2)时间判断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判断准确性普遍高于女性。(3)当物体匀速运动时,判断TTC与实际TTC间的关系适合用线性模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物理信息 运动视觉信息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最优心理结构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夏凌翔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新的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决策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在心理系统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应用层次分析法来为心理系统建立最优心理结构的设想。应用这种方法要求所研究的心理系统必须有...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新的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决策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在心理系统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应用层次分析法来为心理系统建立最优心理结构的设想。应用这种方法要求所研究的心理系统必须有操作性定义,并能形成判定“最优心理结构”的统一标准,因此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心理量表。文章通过一个例子具体介绍了如何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方法来给心理量表中的各个维度赋予理想化的权值及其进一步应用与验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最优心理结构 心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825
5
作者 黄希庭 张志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8-343,共6页
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参照有关文献并结合国内的广泛调查研究 ,编制出我国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通过对 10 2 7名大中学生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 5 0 7名大中... 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参照有关文献并结合国内的广泛调查研究 ,编制出我国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通过对 10 2 7名大中学生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 5 0 7名大中学生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问卷由时间价值感 (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 )、时间监控观 (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 )和时间效能感 (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 )三个维度构成。该量表的因素结构清晰 ,信度和效度较好 ,可以作为评鉴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黄希庭 余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我国 9个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 4 931名学生进行了再测量 ,以其中的2 4 2 0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一阶因素模型的比较分析 ,另外 2 5 11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 ,我们提出的自我价... 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我国 9个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 4 931名学生进行了再测量 ,以其中的2 4 2 0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一阶因素模型的比较分析 ,另外 2 5 11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 ,我们提出的自我价值感的多层次多维度模型是合理。该模型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层次 ;总体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最高 ,其次是一般自我价值感包含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 ,抽象程度最低的是特殊自我价值感表现为生理的、心理的、人际的、道德的和家庭的自我价值感 5个具体方面同时也表现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该量表包含 5 6个题项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和具体方面对所构建的自我价值感模型进行测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价值感量表 构念效度 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Ⅱ)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希庭 徐光国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在前一报告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实验3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以及段的持续时间,操纵段内的项目数;结果显示,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明显影响延迟操作条件下的时距估计,... 在前一报告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实验3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以及段的持续时间,操纵段内的项目数;结果显示,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明显影响延迟操作条件下的时距估计,而段内的项目数则不影响对时距的估计。实验4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以及段内的项目数,操纵段的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对时距的估计取决于被试所使用的时间标尺。四个实验结果表明,变化/分割模型只有较高的预测效度,但也有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从认知的观点解释时距估计的影响因素,作者对已提出的分段综合模型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并认为分段综合模型是一个能较完整解释影响人类时距估计的各种因素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分割模型 存储容量模型 加工时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I)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希庭 徐光国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6-334,共9页
用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进行了检验。实验1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操纵数字系列的分割段落;实验2控制目标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间距,操纵目标时距及其中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要求被试用再现法和参数估计... 用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进行了检验。实验1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操纵数字系列的分割段落;实验2控制目标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间距,操纵目标时距及其中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要求被试用再现法和参数估计法分别复制目标时距,并进行立即估计和延迟估计。结果显示:与存储容量模型和加工时间模型相比较,变化/分割模型对时间估计的解释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认知 变化/分割模型 心理学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形成的理论模型述评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家忠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8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描述了印象形成的早期理论模型,序列模型和平行模型,并对这几个模型进行了简要述评。
关键词 印象形成 定型 个体信息 双重加工模型 连续体模型 平行限制满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信息提取机制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宏翰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对时序信息加工的经典研究是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结果发现其提取机制是以新近性为基础的逆向串行搜索过程。本研究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和早远性判断范型对时序信息的提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l)提取时序信息既存在逆向... 对时序信息加工的经典研究是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结果发现其提取机制是以新近性为基础的逆向串行搜索过程。本研究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和早远性判断范型对时序信息的提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l)提取时序信息既存在逆向串行搜索,又存在顺向串行搜索;(2)早远性判断和新近性判断任务对不同部分时序信息恢复的效应不同,其中早远性判断易化早远部分,新近性判断易化新近部分──表现为对相应部分辨别力的提高和正确反应潜伏期的缩短;(3)在不同的时序信息提取任务中,被试会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反转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信息 提取机制 早远性判断 新近性判断 表征驱动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老化的有关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宏翰 赵崇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8年第1期50-54,8,共6页
本文介绍记忆老化研究中的精细回忆损伤理论和加工资源减少理论,重点说明精细回忆损伤方面的背景加工、提取线索、情节记忆损伤及加工资源减少方面的注意资源、工作记忆、认知过程变化等假设。
关键词 记忆老化 精细回忆 加工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