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山区的泥石流防治及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晓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以川西山地和滇北山地为主体的中国西南山区泥石流及其防治进行了综述。以城镇泥石流、铁路泥石流和公路泥石流防治为重点,分析了中国西南山区泥石流防治的原则、方案、措施和防治效... 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以川西山地和滇北山地为主体的中国西南山区泥石流及其防治进行了综述。以城镇泥石流、铁路泥石流和公路泥石流防治为重点,分析了中国西南山区泥石流防治的原则、方案、措施和防治效益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泥石流防治工作的系统化和最优化以及泥石流紧急避难体制等方面展望了中国西南山区未来的泥石流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滇北山地 泥石流 防治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化地理教学的基本模式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京鸿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9,共5页
审美化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美育实验研究的拓展与升华,是地理素质教育发展之必然。以“点-线-面-体”逻辑延伸为鲜明特色的审美化地理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策略,为地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到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审美化地理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地理素质教育目标 情感激发 审美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风沙沉积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建力 方小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对临夏盆地 15 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所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在 8 Ma和 6~5 Ma时含量最高。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3.6)/2.6 Ma达 0.4mm,3.6~2.6Ma之后显著下降。前... 对临夏盆地 15 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所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在 8 Ma和 6~5 Ma时含量最高。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3.6)/2.6 Ma达 0.4mm,3.6~2.6Ma之后显著下降。前者表明 3.6~2.6 Ma以前,近源风沙作用一直存在,并在8Ma和 6~5Ma达到最盛;后者表明第四纪以来,远源风沙沉积盛行,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在 3.6~2.6Ma急剧隆起和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石英砂 大气环流 中新世 风沙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 被引量:7
4
作者 刁承泰 张友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2,93,共4页
论述了城市地貌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了其脆弱带的特点,认为环境的变异敏感度高、持续利用性降低和对灾变的承受弹性减小是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城市地貌环境 环境脆弱性 环境脆弱带 城市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探讨 被引量:33
5
作者 徐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45,共6页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普遍严重.城市更需要水土保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设活动。与自然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人为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可调控性等特点。应采取协调建设活动与环境的关...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普遍严重.城市更需要水土保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设活动。与自然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人为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可调控性等特点。应采取协调建设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抑制不合理的人为作用等措施,综合治理城市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土流失 建设活动 城市环境 水土保持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泥石流侵蚀作用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世友 唐晓春 +1 位作者 徐茂其 罗鉴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25,共7页
通过对大巴山泥石流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研究,从侵蚀机制的角度,将其分为坡面侵蚀、沟谷侵蚀、复合侵蚀三种基本的侵蚀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在各类泥石流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坡面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与植被关系最密切;沟谷侵... 通过对大巴山泥石流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研究,从侵蚀机制的角度,将其分为坡面侵蚀、沟谷侵蚀、复合侵蚀三种基本的侵蚀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在各类泥石流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坡面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与植被关系最密切;沟谷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对暴雨的依赖性最大;复合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与沟岸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巴山区各类泥石流的防治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泥石流 侵蚀作用 防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家河下游河道淤积及其对铁路线的危害
7
作者 罗鉴银 唐晓春 +2 位作者 谢世友 蒋忠信 陈光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32,共7页
段家河下游段人工河道33年中,平均每年淤高0.04~0.07m。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道淤积的主导因素由初期的河床纵比降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洪水含沙量。现在的淤积速度和淤积层的粒径变化都是从推移质补给点向下游按指数衰减。河道淤积的结... 段家河下游段人工河道33年中,平均每年淤高0.04~0.07m。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道淤积的主导因素由初期的河床纵比降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洪水含沙量。现在的淤积速度和淤积层的粒径变化都是从推移质补给点向下游按指数衰减。河道淤积的结果,在加剧了下游河段洪水灾害的同时,也增加了铁路线建设工程的投资。治理淤积和洪水的重要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和整治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积 铁路线 危害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聚类分析在区域自然灾害区划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汝正 王正新 《灾害学》 CSCD 1993年第1期6-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提出其区划的原则和要求,并引入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四川省自然灾害进行分区划片,目的是为区域规划提供减灾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四川 灾害区划 模糊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