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古代文人与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向考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明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 ,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新乐府更是明确地以关心政治、反映时事为己任。大量从政的文人 ,因为远离文学创作 ,尽量在公文中表现出文学才... 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 ,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新乐府更是明确地以关心政治、反映时事为己任。大量从政的文人 ,因为远离文学创作 ,尽量在公文中表现出文学才华。古代文官系统中的主要从业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公文 政治 艺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戏剧元素之结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润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82-87,共6页
戏剧元素有九种。各戏剧元素按照多种层次关系和多类组合规则 ,构成戏剧结构整体。戏剧元素、戏剧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之间按“整体性”、“转换性”以及“自身调节性”等特征。
关键词 戏剧元素 戏剧 结构关系 社会-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文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永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69-73,共5页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反映了我国古代各氏族图腾崇拜文化的四大特点:一、以汉民族为主的“四灵”崇拜弥漫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二、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原始宗教文化信...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反映了我国古代各氏族图腾崇拜文化的四大特点:一、以汉民族为主的“四灵”崇拜弥漫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二、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原始宗教文化信仰的表现;三、图腾既是崇拜对象,又是氏族的象征和标志;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图腾 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要以培养高质量中学教师为己任
4
作者 马文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46-146,共1页
“经世致用”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传统.它的长处是紧密配合政治需要,缺点是重实用而轻理论,致使传统训诂学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经学附庸,材料浩如烟海而理论研究贫乏,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说是对“经世致用”的扬弃,... “经世致用”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传统.它的长处是紧密配合政治需要,缺点是重实用而轻理论,致使传统训诂学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经学附庸,材料浩如烟海而理论研究贫乏,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说是对“经世致用”的扬弃,它既要求我们一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又要求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树起科学的理论,以指导各门学科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我们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我们是高等师范院校,要把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真正看作是在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只有把基准定得高一些,才能带动高师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高等师范院校 中学教师 经世致用 培养 我国古代 理论联系实际 专门人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语言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立元 刘旭光 寇鹏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9,共7页
对中西哲学、美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从美学体系的学科性和思维方式,从中西美学范畴产生和存在模式可以看出,从中西哲学、美学范畴的历史等角度入手,从而辨析中西美学范畴的差异与基本特点;西方美学范畴在内涵上具有确定性、变异性和科学... 对中西哲学、美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从美学体系的学科性和思维方式,从中西美学范畴产生和存在模式可以看出,从中西哲学、美学范畴的历史等角度入手,从而辨析中西美学范畴的差异与基本特点;西方美学范畴在内涵上具有确定性、变异性和科学逻辑的学理性等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西方美学范畴 美学范畴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叙事艺术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军 沈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主要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建构叙事时空及其对叙事时空进行艺术处理的方式 。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叙事时空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观·异化观·价值观——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中人道主义探索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小玉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70,共4页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 :“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 :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 ,开始寻找自我 ;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 ;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 :“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 :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 ,开始寻找自我 ;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 ;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步发现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存在主义 哲学 人道主义 自由 异化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制度与文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5,共3页
文学制度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文学的生产方式也从个体写作转向制度写作,文学不再是纯粹的意识观念和语言形式,而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造的场所。现代社会的职业... 文学制度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文学的生产方式也从个体写作转向制度写作,文学不再是纯粹的意识观念和语言形式,而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造的场所。现代社会的职业作家创作机制,报纸杂志的传媒机制,读者接受的消费机制,文学社团、文学机构的组织机制以及文学批评的规约机制等等,共同形成了中国作家写作难以逾越的文学制度。文学制度作为文学生产中的一种体制力量,在其背后也隐藏着知识与权力、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规则等多重矛盾。目前的文学研究对文学制度理论和现象都缺乏深入的探究,虽然对文学的社会背景、文学的出版与传播、文学的社团与流派、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文学的制度问题,但却没有上升到文学制度的理论高度,缺乏制度研究的“自觉意识”。因此,文学制度无论是对中国文论建设还是中国文学史研究而言,都应该成为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理论话题。本刊现组织四篇关于文学制度的笔谈,分别就文学制度与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展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以期推动对该论题的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制度 现代性 生产方式 中国 社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与失误:王国维融汇中西文论的最初尝试 被引量:7
9
作者 代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6,共8页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 西方文论 文论话语 《人间词话》 叔本华 融汇中西 中国现代文论 中西文论 中国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泉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85-90,共6页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儿童文学 左翼文艺 张天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伤逝》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云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28-31,共4页
近年来《伤逝》研究综述●何云贵《伤逝》是鲁迅写的一篇爱情小说,它描写的是“五四”时期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小说形式特别,意蕴深厚,不仅在鲁迅所有小说中,也在当时众多同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具异彩。因而自1925年诞生以来... 近年来《伤逝》研究综述●何云贵《伤逝》是鲁迅写的一篇爱情小说,它描写的是“五四”时期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小说形式特别,意蕴深厚,不仅在鲁迅所有小说中,也在当时众多同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具异彩。因而自1925年诞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研究者甚多,论文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研究综述 涓生和子君 鲁迅小说 《围城》 鲁迅研究 个性解放 男性中心化 婚恋生活 《玩偶之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被引量:7
12
作者 代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6,共6页
来自俄国的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内在联系,是长期被我们忽略的重大理论问题。乡村文学压倒城市文学,大众文学压倒精英文学,工农大众压倒知识分子,是现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重要特点,集中表达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诉求。
关键词 俄国民粹主义 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城市文学 乡村文学 工农大众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词与动作:谁是戏剧的根基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润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93-100,共8页
台词,而不是动作,才是戏剧的根基。这既由二者在剧场系统与剧本系统中概念内涵上的差别以及二者不同的性质、功能特性所证明,又被发展着的戏剧史所证实。“重动作论者”之所以坚持“动作是戏剧的根基”。
关键词 戏剧 台词 动作 剧场 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两种言说方式及其现代命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代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命运 言说方式 中国传统学术 中国知识界 十九世纪末 近代社会 中国社会 爱国心 留学生 西方人 妖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流为侠士说 被引量:12
15
作者 熊宪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4-57,共4页
纵横家在后世的流变,主要派分谋士、文士、侠士三支。流为侠士的一支,实为纵横家中以鲁连为代表的具有所谓“高行义节”的那一品类人物的流变。他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排难解纷,救弱抗强,继承和发扬了鲁连精神。不同的是,他们已... 纵横家在后世的流变,主要派分谋士、文士、侠士三支。流为侠士的一支,实为纵横家中以鲁连为代表的具有所谓“高行义节”的那一品类人物的流变。他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排难解纷,救弱抗强,继承和发扬了鲁连精神。不同的是,他们已从政坛转向和深入到民间;又往往目无法纪,自由放纵;末流者甚至称霸一方,横行乡闾,而与“豪暴”同流合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家 流变 侠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解题衍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倩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天问》中的“天”应当训释为“大”,《天问》即“大问”,是屈原身处绝境的忧愤之作。
关键词 《天问》 《史记·屈原列传》 《涉江》 《九歌》 学术思想 《庄子·逍遥游》 《离骚》 陈子展 衍义 天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流为文士说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宪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0-36,共7页
纵横家在后世的流变,主要派分为谋士、侠士、文士三支。流为文士的一支,自汉初迄唐、宋,代不乏人。他们驰骋于文坛,以不朽的杰作辉耀文学史册,发扬光大了纵横之文。其中成就不凡的名家,如唐之陈子昂、李白,宋之苏洵、苏轼父子。... 纵横家在后世的流变,主要派分为谋士、侠士、文士三支。流为文士的一支,自汉初迄唐、宋,代不乏人。他们驰骋于文坛,以不朽的杰作辉耀文学史册,发扬光大了纵横之文。其中成就不凡的名家,如唐之陈子昂、李白,宋之苏洵、苏轼父子。蜀中文士何以多师法纵横?这一现象,发人深思。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着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家 流变 文士 盆地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意象论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润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92-97,共6页
戏剧意象是一个局部性而非普遍性的戏剧范畴。它从表现内涵角度可划分为“观念意象”、“情绪意象”、“意绪意象”等三类,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可划分成“自然物象”、“人化物象”、“人物形象”等三类,并分别表现出多项不同特征。戏剧... 戏剧意象是一个局部性而非普遍性的戏剧范畴。它从表现内涵角度可划分为“观念意象”、“情绪意象”、“意绪意象”等三类,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可划分成“自然物象”、“人化物象”、“人物形象”等三类,并分别表现出多项不同特征。戏剧意象处于运动中,其基本运动形式是反复延续或交替活跃,其运动特征是在间断中延续,在延续中间断,并表现出“同向衍生”与“异向变化”的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戏剧意象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悲剧意识里的宗教内涵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本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8-35,共8页
悲剧意识和宗教意识都孕育、生长于人类生命与智慧的土壤里,它们都注重阐释人类的悲剧性与终极性问题,如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有限与无限等;都注重表述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中的生存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升华为崇高而神圣的价值领域去追问... 悲剧意识和宗教意识都孕育、生长于人类生命与智慧的土壤里,它们都注重阐释人类的悲剧性与终极性问题,如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有限与无限等;都注重表述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中的生存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升华为崇高而神圣的价值领域去追问和解答。与宗教意识完全对立的应是科学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悲剧意识就介于它们二者之间,标志着科学与宗教矛盾对立的理性与超理性、自然与生命、规律与信仰等都在悲剧意识那里得到张扬而被消融、统一为价值意义内容。在悲剧意识与宗教的关系上交织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古希腊悲剧里显露出不可理解的命运,莎士比亚悲剧包藏的深重的苦难,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悲剧被笼罩在罪恶的深渊里,卡夫卡面对的恐惧与荒谬,奥尼尔领悟出的神秘,它们都非常鲜明而复杂地显示出悲剧意识里的宗教情怀和眼光。并且表明,悲剧与宗教间存在着相当的亲缘关系和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宗教意识 悲剧作家 宗教内涵 弥合功能 古希腊悲剧 超理性 价值关怀 价值意义 宗教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循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荣翼 李怡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7-31,26,共6页
1.循环,这是生命得以维持的基础,也是一个涵盖自然现象的过程,还是一个在人的思维中发生作用的模式,先辈的思想象梦魇一样纠缠着我们活人的头脑,一方面它使得人类的经验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又在恩赐之中规范了我们的新思维。 历史的运动... 1.循环,这是生命得以维持的基础,也是一个涵盖自然现象的过程,还是一个在人的思维中发生作用的模式,先辈的思想象梦魇一样纠缠着我们活人的头脑,一方面它使得人类的经验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又在恩赐之中规范了我们的新思维。 历史的运动总是相应地转化为思想的运动,思想的运动又以文学艺术活动最精彩,最耐人寻味。世界的循环,历史的循环一旦进入了文学的视野,就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对作为系统的文学乃至世界本身发生深远的影响。这时候,文学也展开了它的循环。这种循环有三重涵义;(1)在文学创作里出现了对世界与历史的“循环体验”。(2)文学创作活动自身发展中的循环现象。(3)文学理论中对人类精神活动“循环规律”的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阐释 俄狄浦斯 原型批评 阐释学 循环体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文学史 弗雷泽 叙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