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体看中国新诗 被引量:7
1
作者 吕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92-98,共7页
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从文体考察,新诗分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而以前者为主。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自由诗”的冠名是不确... 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从文体考察,新诗分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而以前者为主。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自由诗”的冠名是不确切的,因为“自由诗”的“自由”是极其有限的自由。现代格律诗建设的中心问题是艺术实验。当下的新诗已经和初期白话诗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文体角度看,还处在草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文体 诗体重建 诗美规范 现代格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77-80,共4页
在考察文化转型期本土与外域的文化联系与冲突时,时间差和空间差有助于为中国主流诗人定位,也有助于对中国新诗发展前景的把握。中国新诗应当是现代的,面对现代人的外在世界与心灵世界,面对传媒的现代化和21世纪文学主潮,有所调... 在考察文化转型期本土与外域的文化联系与冲突时,时间差和空间差有助于为中国主流诗人定位,也有助于对中国新诗发展前景的把握。中国新诗应当是现代的,面对现代人的外在世界与心灵世界,面对传媒的现代化和21世纪文学主潮,有所调整与回应。中国新诗应当是中国的,在世界诗歌的开放网络中,实现中国时空的自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文化转型 时间差 空间差 现代化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理背景与学科特质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笑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重构和专业化拓展的有益尝试,更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传播学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传播学 新诗二次革命 学科特质 专业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文体意识 被引量:2
4
作者 蒋登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6-151,共6页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 ,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 ,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 ,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 ,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 ,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 ,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 ,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 ,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 ,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 ,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诗歌传统 文体意识 中国 文学研究 诗歌流派 文体建设 音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形式理论中“顿”概念的渊源及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本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99-103,共5页
新诗诗律论中的“顿”概念来源于古代表示顿歇意思的“句读”概念和“顿”概念。在现代,“顿”概念通过“节”和“音尺”两个概念而扩大成为既包含顿歇又包含音组(节奏单位)两方面意思的概念。至当代,它却变得往往偏指音组这一方面... 新诗诗律论中的“顿”概念来源于古代表示顿歇意思的“句读”概念和“顿”概念。在现代,“顿”概念通过“节”和“音尺”两个概念而扩大成为既包含顿歇又包含音组(节奏单位)两方面意思的概念。至当代,它却变得往往偏指音组这一方面的意思了。在上述演变中,英语诗律论中的“音步”概念曾被借鉴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形式理论 句读 音尺 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重心 被引量:1
6
作者 吕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0年第4期15-18,共4页
中国新诗研究所自1985年以来招收三届硕士生,共12人。作为指导教师之一,我先后开出《新诗概论》和《新诗文体学》两门学位课程,并兼任研究生的班主任。四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明确教学重心,才能确保研究生学位课程的质量。一。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文体学 班主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诗学研究 新诗研究 学术思想 研究所 学位课程 教学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的输入与中国文艺“范畴论”的确立
7
作者 李怡 段从学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的输入与中国文艺﹃范畴论﹄的确立李怡段从学越是到了今天,我们越是能够深深地感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清晰地凸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复杂心态,满足了二十世纪中...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的输入与中国文艺﹃范畴论﹄的确立李怡段从学越是到了今天,我们越是能够深深地感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清晰地凸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复杂心态,满足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进程中实际存在着的种种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艺思潮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中国文艺 二十世纪 李大钊 俄国文学 范畴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俄罗斯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创期新诗形式的两种发展趋势
8
作者 陈本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初创期的新诗还沾带着古代诗词形式的痕迹,其形式还是笼统的、不成熟的。不过,它们中有的已经具有了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雏形;这即是说,它们已经包含着先后向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发展的趋势。胡适的《尝试集》就缩影着这种发展... 初创期的新诗还沾带着古代诗词形式的痕迹,其形式还是笼统的、不成熟的。不过,它们中有的已经具有了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雏形;这即是说,它们已经包含着先后向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发展的趋势。胡适的《尝试集》就缩影着这种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诗形式 自由体 格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小众化”刍议——关于当前新诗读者接受状况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仁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77-80,共4页
本文对新诗的读者接受状况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认为新诗的读者接受状况既不是“大众化”的,也不是“个人化”(“私人化”)的,因而,它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小众化”的。通过从诗歌内外作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新诗必定能拥有更多... 本文对新诗的读者接受状况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认为新诗的读者接受状况既不是“大众化”的,也不是“个人化”(“私人化”)的,因而,它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小众化”的。通过从诗歌内外作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新诗必定能拥有更多的读者,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诗(新诗)作为最高的生命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大众化 个人化(“私人化”) 小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光中的诗体美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进 刘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2-158,共7页
诗体建设是新诗发展中的重要话题 ,也是考察新诗艺术成就的重要角度。新诗的诗体探索在诗行、韵律等方面取得了成就 ,但也存在着散漫的不足。从诗体建设角度考察余光中的诗歌创作 ,可以发现他的诗体美学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出特色 :对“... 诗体建设是新诗发展中的重要话题 ,也是考察新诗艺术成就的重要角度。新诗的诗体探索在诗行、韵律等方面取得了成就 ,但也存在着散漫的不足。从诗体建设角度考察余光中的诗歌创作 ,可以发现他的诗体美学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出特色 :对“综合语言”的寻觅 ;义与音的交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诗体美学 综合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之殇:《伤逝》主题意蕴别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伤逝》 痛苦 主题意蕴 荒谬 无奈 存在 文学 凸显 别解 精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九叶派诗歌中的毁灭和复活话语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登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71,共9页
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的影响下 ,九叶派诗歌充满怀疑、否定和反叛精神 ,同时也蕴涵着对于生命完满的渴望 ,这就使其作品在毁灭和复活话语的建构方面体现出独特特色。他们的毁灭话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艺术探索中对常识性观... 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的影响下 ,九叶派诗歌充满怀疑、否定和反叛精神 ,同时也蕴涵着对于生命完满的渴望 ,这就使其作品在毁灭和复活话语的建构方面体现出独特特色。他们的毁灭话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艺术探索中对常识性观念进行再评价 ;其二是对现实与生命进行全方位揭示。在毁灭话语之间又随时流淌着新生话语 ,即那些体现现实与生命流向和诗人的渴望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现代主义 毁灭话语 复活话语 现实 生命 诗人 情绪 情感 诗歌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与校园诗歌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校园诗歌 人文精神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诗的语言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登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98-102,共5页
由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所决定,散文诗的语言具有双重性,即人们常说的再现性与表现性,但更倾向于表现性,在完整的作品中,这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如果把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来看待,散文诗语言主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舒放性,它既摆... 由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所决定,散文诗的语言具有双重性,即人们常说的再现性与表现性,但更倾向于表现性,在完整的作品中,这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如果把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来看待,散文诗语言主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舒放性,它既摆脱散文语言的散漫,又摆脱抒情诗语言的过分拘谨;二是音乐性,主要体现为一种内在的音乐旋律,而不是外在的排列,因而与作品的整体性关系密切;三是随意性,主要表现为叙述的不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再现 表现 舒放性 音乐性 随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意义下的余光中诗歌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笑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广为传播,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大陆的传播也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从各种选录和品评来看,我们发现余诗始终是选家和评家视野中的亮点。从文学传播的视角来考察和描述余光中诗歌的传...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广为传播,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大陆的传播也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从各种选录和品评来看,我们发现余诗始终是选家和评家视野中的亮点。从文学传播的视角来考察和描述余光中诗歌的传播情况,认真研究余光中诗歌的传播技巧,总结其有效传播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一个新的维度来进一步观照和体认余光中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诗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信息 信源 信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与九叶诗派的流派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登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九叶诗派是40 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流派, 其主要特征是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保持着密切联系, 因而被称为“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和手法的借鉴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在当时的诗歌中都... 九叶诗派是40 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流派, 其主要特征是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保持着密切联系, 因而被称为“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和手法的借鉴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在当时的诗歌中都是别具特色的, 体现出独特的流派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诗歌的“综合”效果; (2) 直接借鉴与间接采纳相结合; (3) 既关注外在现实又注重内在深化;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九叶诗派 流派特征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重庆文学理论与评论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进 《重庆社会科学》 1999年第5期6-7,共2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年间,我市文学理论与评论获得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新时期重庆文学理论与评论从批判和反思“文化大革命”起步,在思想解放运动中获得了勃勃生机。无论是文字理论队伍的恢复与壮大。还是研究领域的拓宽...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年间,我市文学理论与评论获得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新时期重庆文学理论与评论从批判和反思“文化大革命”起步,在思想解放运动中获得了勃勃生机。无论是文字理论队伍的恢复与壮大。还是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研究成果的丰硕,都是前所未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文学 评论 思想解放运动 文学理论 文字理论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文学评论 师范大学 新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生成过程的心理探索——评吴思敬《心理诗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登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24-125,共2页
吴思敬的《心理诗学》为诗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做出这样的评价,绝不是溢美,而是因为我对诗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也有浓厚的兴趣。我曾读过不少诗人描述自己创作感想的文章,也读过一些学者... 吴思敬的《心理诗学》为诗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做出这样的评价,绝不是溢美,而是因为我对诗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也有浓厚的兴趣。我曾读过不少诗人描述自己创作感想的文章,也读过一些学者对诗人的创作过程进行探索的论著;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探索 诗歌创作 诗学体系 生成过程 诗歌研究 内驱力 心理场 文艺心理学 创作心态 个性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诗:从线性结构到辐散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登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95-98,共4页
散文诗文体在结构上经历了从线性结构到辐散结构的演变过程。早期散文诗对散文文体要素特别是叙述因素的过多摄入使它更注重作品物理时空的建构,从而使线性结构成为散文诗主要的结构模式;随着艺术探索的深入,散文诗的诗性特征亦即内... 散文诗文体在结构上经历了从线性结构到辐散结构的演变过程。早期散文诗对散文文体要素特别是叙述因素的过多摄入使它更注重作品物理时空的建构,从而使线性结构成为散文诗主要的结构模式;随着艺术探索的深入,散文诗的诗性特征亦即内视特征不断得到重视与强化,由于建构心理时空的需要,辐散结构成为散文诗文体结构的核心。辐散结构是散文诗的诗质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散文诗文体走向独立与成熟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结构 辐散结构 散文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运燮诗歌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登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4-148,共5页
杜运燮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以揭示现实的负面因素或对其给予讽刺作为主要手段,但这只是他的诗歌艺术特征的一个方面。诗人所要表达的更是生命的理想与渴望,他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揭示现实与生命中的负面因素,是希望表达自己所感... 杜运燮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以揭示现实的负面因素或对其给予讽刺作为主要手段,但这只是他的诗歌艺术特征的一个方面。诗人所要表达的更是生命的理想与渴望,他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揭示现实与生命中的负面因素,是希望表达自己所感受和期待的生命的真实与本质,从而引导生命与现实朝着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运燮 艺术探索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