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
陈传锋
董小玉
徐缨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2 |
34
|
|
2
|
黎明的躁动与黄昏的宁静——从张承志、阿城的生命悲剧意识看中西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交汇 |
陈伯君
苏丁
|
《当代文坛》
|
1987 |
2
|
|
3
|
戏剧节奏论 |
胡润森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7 |
10
|
|
4
|
论中国现代尚力文艺思想 |
王本朝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5
|
一部早期形态的绿林英雄传奇——谈《水浒》的侠行与侠义 |
韩云波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6
|
论戴望舒与中西诗歌文化 |
李怡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7
|
基督教与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文化阐释 |
王本朝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
|
|
8
|
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
张荣翼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9
|
学其肉更要学其魂——比较《狮子王》和《宝莲灯》 |
彭娇雪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0
|
明清易代之际容美土司的图存方针及其启示 |
赵平略
杨绪容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5
|
|
11
|
社会良心——杜甫魅力新探 |
刘明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2
|
第三世界文学与“他者编码” |
张荣翼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3
|
论文艺理论当代视点的建构 |
张荣翼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4
|
盆地文明·天府文明·内陆腹地文明──论现代四川文学的文化背景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5
|
史诗的三次衰亡 |
张荣翼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6
|
西方美学史的诗性读解——读《西方文艺美学导论》 |
郑劲松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17
|
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悲剧意识的价值内涵 |
王本朝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8
|
物态化与意志化的消长──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文化特征 |
李怡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9
|
也谈“姑奶奶”的释义 |
杨婷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20
|
主旋律的新开拓——简评《她来自台北》 |
萨仁高娃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