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富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寸得欣 令狐昌卫 +4 位作者 马一奇 尹林虎 陈庆松 刘振南 涂春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63-7573,共11页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降雨量、水系、道路工程、煤矿工程活动8个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对富源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工程活动与工程地质岩组是富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低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中易发区、较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3.8 km^(2)(19.54%)、449.77 km^(2)(31.12%)、759.67 km^(2)(23.53%)、1004.99 km^(2)(13.93%)和630.97 km^(2)(11.89%),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与采煤活动分布较一致,是灾害点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ROC曲线验证,正确率为77.95%,表明区划较为合理,可以为富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源县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层次分析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局-质量-功能的高寒草甸区生态脆弱性分析——以云南迪庆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子辉 苏湘媛 +10 位作者 田甜 张亚 陈庆松 朱康文 宋丹 张艳军 巴永 陈伟志 董春凤 杨梦娇 侯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3-2285,共13页
以滇西北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格局-质量-功能框架开展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特征评价,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滇西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EVI)格局由北向... 以滇西北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格局-质量-功能框架开展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特征评价,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滇西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EVI)格局由北向南递减.2000~2020年迪庆北部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生态脆弱性性指数最高增加了0.30,中南部绝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脆弱性敏感性显著,气候因子对迪庆北部和南部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敏感,经济(GDP)、人口(POP)等因子是导致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增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质量-功能 生态系统脆弱性 驱动分析 高寒草甸区 云南迪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姚安地区土壤重(类)金属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琰勋 赵萌生 +6 位作者 张亚 徐磊 徐杰 黄加忠 杨明龙 涂春霖 李怡颖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为了解滇中姚安地区表层土壤重(类)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状况,在研究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428件,对其中As、Cd、Cr、Cu、Hg、Ni、Pb和Zn元素的含量进行测试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地球化学图说明了这些重(类)金属元素的含... 为了解滇中姚安地区表层土壤重(类)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状况,在研究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428件,对其中As、Cd、Cr、Cu、Hg、Ni、Pb和Zn元素的含量进行测试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地球化学图说明了这些重(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了重(类)金属的来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类)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s、Cu、Pb和Zn受自然背景与矿产开采共同影响;Cr、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Cd受矿产开采和农业施肥的影响较大;Hg则受周边工厂以及煤炭燃烧的影响。地累积指数和富集系数分析表明,研究区污染程度普遍不高,但局部地区有重(类)金属元素的污染富集,代表元素为Cd和Hg。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结果也表明Cd和Hg是研究区最主要的风险元素,但以轻度和中度生态危害为主,强生态危害分布面积较小,研究区生态风险整体较低,风险可控。本研究对滇中地区的土壤重(类)金属的污染评价和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类)金属 来源分析 风险评价 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
4
作者 廖丹琦 张连凯 +6 位作者 杨万涛 张亚 李强 刘朋雨 王杰 宋琳 兰明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24-5136,共13页
干热河谷库区土壤养分的维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库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研究以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为案例,于库首、库中和库尾,按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分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干热河谷库区土壤养分的维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库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研究以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为案例,于库首、库中和库尾,按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分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基于第二次土壤养分分级标准,集成模糊综合评价、随机森林模型和自然断点分析方法,构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模型,厘清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分区管理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较高,处于1级,有效锌含量为2级,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较低,处于4级,全磷处于5级;(2)0—10 cm土层土壤养分整体较高,处在0.53—0.66范围内,高值出现在乌东德和白鹤滩的库尾区,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整体处于0.43—0.58之间,其中土壤养分指数高值则出现在水电站的库中区。(3)表层土壤主要受人为活动和植被影响,次表层则更多受地形和土壤属性影响,库首大部分区域处在土壤养分保持区,库中总体为养分恢复区,库尾则是风险防控区,对于库尾应更多考虑增加植被种植,控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通过系统构建可比的综合指标,能够分析梯级水电库区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以实现上下游库区的综合管理,指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壤养分 梯级水电 金沙江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5
作者 钟俊 彭思华 +1 位作者 杨宁柯 赵雪美 《绿色科技》 2025年第9期147-152,共6页
基于云南省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专项调研数据,本研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实证分析了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国家政策补贴、生态补偿机制等,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入,促进了农村劳动... 基于云南省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专项调研数据,本研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实证分析了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国家政策补贴、生态补偿机制等,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优化了农户的资产结构,稳定了收入结构,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工资性、生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均有积极作用。这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和政策优化提供了依据。为了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果,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后期管理,以推动工程持续发展,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二元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欢 刘振南 +5 位作者 马一奇 张云辉 陶兰初 陈庆松 符敦凯 吴湘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9.73,溶解性固体总量介于262~702 mg/L。通过采集落漏河流域内温泉热水和周边浅表冷泉水样,开展水化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探讨温泉及地下水的水文循环过程、水化学演化及其成因模式。结果表明,受HCO_(3)-Ca型浅层地下冷水混合的影响,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化学组成受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溶滤控制。氢氧同位素分析指示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2007~2307 m,补给区域为河谷西北部马耳山、北部锅盖山和中部左家山等山脉。通过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硅-焓混合模型和多矿物平衡模拟估算的温泉热储温度为68.4~150.0℃,冷水混合比例为77.9%~90.5%。落漏河流域温泉成因模式大致为:大气降水沿裂隙或岩溶通道下渗,历经深部地下循环被大地热流加热,循环深度为2872~3724 m,而后在高温和冷、热水密度差的驱动下沿白莲村隐伏断裂带上涌,在第四系地层以中低温温泉形式出露。研究成果可为落漏河流域温泉开发利用以及探索同类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漏河流域 温泉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多矿物平衡模拟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