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平县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永 张福建 +1 位作者 顾克冲 董琼 《绿色科技》 2019年第7期4-6,29,共4页
以云南省罗平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县2007年和2015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所得数据,对该县各类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及蓄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森林资源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等主要因子的变化原因,总结了全县森林资... 以云南省罗平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县2007年和2015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所得数据,对该县各类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及蓄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森林资源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等主要因子的变化原因,总结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变化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消长动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涛 王大玮 +1 位作者 聂艳丽 王正成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2-750,共9页
[目的]对云南省栽培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澳洲坚果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和叶片样品,测定21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对各表型... [目的]对云南省栽培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澳洲坚果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和叶片样品,测定21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对各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澳洲坚果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青皮果重为7.84~29.37 g,青皮果果形指数为0.92~1.42,出仁率为14.04%~42.08%。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01%~46.26%,其中青皮果重、青皮果纵径、带壳果鲜重、青皮厚度等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00%,青皮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9.01%),叶片一侧叶缘刺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46.26%)。南亚1号的果仁重明显高于其他种质,A4、桂热1号、Own Choice的种仁重也较高;A4的出仁率明显高于其他种质;桂热1号、广西1号、HAES 344、Own Choice的核果比较高而皮果比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各表型性状间关系复杂,多个表型性状共同影响果实大小和形态,青皮果重、青皮果横径、青皮果纵径均与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带壳果干重、种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135%,皮果比、青皮重、青皮厚度、青皮果果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对主成分的影响较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1份澳洲坚果种质可分为4个类群。[结论]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具有多样性,广西1号、A4、桂热1号、Own Choice、HAES 344的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云南省澳洲坚果良种选育和推广种植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多样性分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OsIAA1和OsIAA2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王娜 金祖英 +2 位作者 章露露 何霞红 王澍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Aux/IAA(生长素/吲哚-3-乙酸)基因是植物生长素调节的关键基因,可通过调控生长素信号传导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对种子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明确Aux/IAA基因在不同种植模式(旱地种植和传统水田种植)水稻种子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从水... Aux/IAA(生长素/吲哚-3-乙酸)基因是植物生长素调节的关键基因,可通过调控生长素信号传导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对种子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明确Aux/IAA基因在不同种植模式(旱地种植和传统水田种植)水稻种子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从水稻(滇禾优615)种子中成功克隆出2个Aux/IAA基因,分别命名为OsIAA1和OsIAA24,其cDNA全长序列分别为600 bp和660 bp,分别编码199个和21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IAA1和OsIAA24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且均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但均包含AUX/IAA基因家族典型的4个保守结构域,均定位在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OsIAA1和OsIAA2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光稃稻的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50%和98.20%。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OsIAA1和OsIAA24的表达水平在旱种模式下均显著高于水种模式,推测它们可能参与调控种子发育并在水稻耐旱性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滇禾优615在旱地与水田种植条件下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IAA1基因 OsIAA24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兆柳 顾雪莎 +7 位作者 贺斌 王丹 成思丽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2,共12页
探讨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苗木各构件间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为适宜平茬苗龄的选择提供依据,适宜平茬苗龄对云南松优质穗条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不同苗龄[6月龄(T1)、10月龄(T2)、14月龄(T3)、18月龄(T4)、30月龄(T5)]云南... 探讨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苗木各构件间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为适宜平茬苗龄的选择提供依据,适宜平茬苗龄对云南松优质穗条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不同苗龄[6月龄(T1)、10月龄(T2)、14月龄(T3)、18月龄(T4)、30月龄(T5)]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平茬后分阶段测定苗木各构件生物量,分析不同苗龄平茬处理后苗木构件生物量异速生长规律。平茬后180、420、480 d, T5生长速率显著大于其余处理并显著大于1.0,即地下生物量有较大生产力;萌条与单株生物量在平茬后60 d,所有处理萌条生物量生长速率均大于单株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平茬后60、180、240 d, T1萌条生长速率较大;不同苗龄平茬后,各处理苗木构件间生物量的生长速率大小不同。随平茬苗龄增加,生长速率由萌条生物量占优势逐渐转换为主根生物量占优势;不同苗龄平茬处理后,各处理萌条质量差异主要来自萌条枝及其针叶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苗龄较小的处理萌条针叶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苗龄较大的处理萌条枝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随着苗龄增加,萌条枝的代谢能力下降,木质化程度也随之增加。在本研究中,随着平茬苗木苗龄增加,萌条生物量占比减少,萌条枝的代谢能力减弱。T1在测定期间有较大萌条生长速率,萌条枝代谢能力强,能生产大量高质量萌条。因此,苗龄较小的处理平茬效果较好,以T1萌条长势最好,是较适宜的平茬苗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萌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连 王玉倩 +4 位作者 母德锦 徐骏飞 蔡年辉 许玉兰 陈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为探讨外源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关键合成酶基因GA20ox的表达分析,选用云南松幼苗为材料,分别以100、200、300 mg/L浓度梯度赤霉素及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进行外源喷施处理,观察其苗高、地径变化;同时通过对云南松转录组数据... 为探讨外源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关键合成酶基因GA20ox的表达分析,选用云南松幼苗为材料,分别以100、200、300 mg/L浓度梯度赤霉素及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进行外源喷施处理,观察其苗高、地径变化;同时通过对云南松转录组数据的筛选、比对,获得1条GA20ox基因的同源序列,利用RT-PCR技术进行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梯度下,外源200 mg/L赤霉素显著促进云南松苗高生长,而100 mg/L赤霉素则显著促进其地径生长。通过克隆所得的云南松GA20ox(PyGA20ox)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OR651279,其编码区长度为1 107 bp,编码368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1.7 kDa。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酵母适合作为该基因微生物异源表达受体,烟草和拟南芥均适合作为该基因遗传转化及功能研究的受体材料。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yGA20ox在根、茎、叶以及茎尖均有表达,且相对在茎中显著表达,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该基因表达模式不同。综上所述,通过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确定了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的显著促进作用,适宜喷施浓度为200 mg/L,并对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PyGA20ox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基因克隆 密码子偏好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花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唐剑东 刘云 +6 位作者 王卫华 武波晓 唐军荣 张颖君 张贵良 阚欢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采用大孔树脂D101、硅胶、MCI、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云南金花茶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云南金花茶叶中首次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 采用大孔树脂D101、硅胶、MCI、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云南金花茶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云南金花茶叶中首次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黑麦草内酯(1)、去氢催吐萝芙木醇(2)、chakyunglupulin A(3)、丁香醛(4)、伞形花内酯(5)、1H-吲哚-3-甲醛(6)、香豆素(7)、绿原酸(8)、对香豆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没食子酸(11)、表儿茶素(12)、儿茶素(13)、山奈酚(1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6)、异牡黄素(17)。其中化合物chakyunglupulin A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乙酸乙酯 萃取物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野漆树不同部位浸提物对其组培苗的化感作用
7
作者 李海琳 马东晓 +4 位作者 段晓盟 李文江 王菜 何承忠 江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目的】明确日本野漆树不同部位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其组培苗的化感作用,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日本野漆树根皮和树皮的甲醇及水浸提物,分析这些浸提物对组培苗生根数、根直径、根长、鲜质量和生物量的... 【目的】明确日本野漆树不同部位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其组培苗的化感作用,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日本野漆树根皮和树皮的甲醇及水浸提物,分析这些浸提物对组培苗生根数、根直径、根长、鲜质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添加1.2 mL·L^(-1)无水乙醇对组培苗生根影响最小,该体积分数为溶解甲醇浸提物的最佳选择。根皮和树皮的水浸提物以及树皮甲醇浸提物均对组培苗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根皮甲醇浸提物对根长有较弱的促进效果,并能使初始生根时间提前。【结论】日本野漆树树皮浸提物对组培苗生根的抑制作用大于根皮。根皮和树皮的甲醇浸提物化感活性较强,甲醇可作为漆树化感物质的有效浸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野漆树 浸提物 化感作用 组培苗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生长及其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萧卫泓 李楚然 +6 位作者 孙蕊 王卫华 刘云 杨晓琴 朱国磊 解思达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通过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含量的测定,分析蓝色、红色、不同红蓝色配比(1∶1、1∶2和2∶1)及白色(对照)LED光对其生长和主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可促进组培苗苗高的增长... 通过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含量的测定,分析蓝色、红色、不同红蓝色配比(1∶1、1∶2和2∶1)及白色(对照)LED光对其生长和主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可促进组培苗苗高的增长,蓝光处理可提高组培苗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红蓝光复合配比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增加对光胁迫抗逆性,在红蓝光比为1∶1时组培苗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当红光比例增加时,组培苗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蓝光比例增加时,组培苗的MDA含量和POD活性均为上升趋势;当红蓝光比为1∶2时,组培苗中CA的含量最高[(21.02±0.56) mg/g],为对照组的1.5倍,而在其他光质处理下其含量均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樟叶越桔CA的生产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樟叶越桔 组培苗 生理指标 红光 蓝光 6'-O-咖啡酰熊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三七叶化学成分、功能活性及皂苷变化的影响
9
作者 韩明冲 李云嵌 +7 位作者 王怡惠 张雪春 方越 向萍 华燕 李天丽 何霞红 王振兴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66,共10页
以三七叶为原料,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消化过程中三七叶总皂苷、总酚、总糖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三七叶中24种单体皂苷的... 以三七叶为原料,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消化过程中三七叶总皂苷、总酚、总糖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三七叶中24种单体皂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七叶总皂苷、总酚含量在肠消化阶段达到最高,分别可达188.32、17.43mg/g;而总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含量变化不显著;总黄酮在口腔消化阶段含量最高,为23.76mg/g。同样,肠消化阶段三七叶展现了最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整个消化过程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在肠消化阶段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4.97%、37.80mg/g、72.50%。进一步对三七叶中的单体皂苷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消化的进行,大分子质量的人参皂苷Rb1、Rb2、Rb3、Re、Rd裂解生成了CompoundK、Rg3、Rg5、Rk1等小分子质量稀有皂苷。总之,三七叶经消化后仍具有较好的功能活性,其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等功能活性也随着消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提高,并在肠消化阶段达到最高值,可能与其活性成分的释放以及小分子稀有皂苷的产生等有关。本研究可为三七叶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叶 体外模拟消化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古杨树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纵丹 周安佩 +3 位作者 张垚 李旦 段丽华 何承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中国西南地区的7种15个群体共226株杨树古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揭示杨树古树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遗传关系,为该区域杨树古树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0个多...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中国西南地区的7种15个群体共226株杨树古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揭示杨树古树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遗传关系,为该区域杨树古树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0个多态性位点;以有效等位基因数为标准,7种杨树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西南杨>昌都杨>康定杨>藏川杨>乡城杨>川杨>德钦杨;杨树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依次表现为:乡城杨的稻城群体>乡城群体>雅江群体,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乡城群体>稻城群体,德钦杨的香格里拉群体>德钦群体,昌都杨的芒康群体>贡觉群体>昌都群体,藏川杨的德钦群体>芒康群体。(2)乡城杨和西南杨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分别为-0.024 6和-0.253 5,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的Fis分别为0.205 4、0.240 1和0.029 2;乡城杨、西南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分别为0.156 1、0.253 5、0.128 8、0.182 0和0.177 3;除西南杨群体间基因流N_m小于1外,乡城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基因流N_m均大于1。(3)7种杨树古树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089 0~0.691 0,平均为0.402 0;UPGMA及Bayesian聚类结果均显示,7个树种可以分为3个大组,即川杨与康定杨聚为一组,乡城杨与西南杨聚为一组,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聚为第3组;5种杨树古树的群体UPGMA聚类结果显示,除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与乡城杨聚为一组外,各杨树古树种与群体间的聚类关系较为紧密。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杨树古树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其遗传变异主要均存在于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任何个体的丧失均会导致杨树古树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或丧失,故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现存古树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杨树古树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潘子幸 郑超凡 +5 位作者 王丹 贺斌 陈林 蔡年辉 陈诗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分析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对苗龄为6个月(M6)、10个月(M10)、14个月(M14)、18个月(M18)、30个月(M30)的云南松苗木进行平茬。平茬后,每隔30 d,定期测量萌条累计数量、净萌条数量和萌条长度,根据0~2、2~5、> 5 cm的三类... 为分析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对苗龄为6个月(M6)、10个月(M10)、14个月(M14)、18个月(M18)、30个月(M30)的云南松苗木进行平茬。平茬后,每隔30 d,定期测量萌条累计数量、净萌条数量和萌条长度,根据0~2、2~5、> 5 cm的三类长度标准将萌条分为初始萌条、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云南松的萌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苗龄的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条累计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且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加。M6、M10、M14和M18的速生点较为接近,即均出现在平茬60 d后,而M30的速生点则晚于其他处理,即在平茬后116 d。净萌条数量随着平茬后植株生长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趋于平缓的趋势;除M30在平茬后180 d净萌条数量最大外,其他不同苗龄的净萌条数量均在平茬后30 d最大。平茬处理240 d后,在M6和M30中,有效萌条数量在总萌条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分别为17.54%和26.46%;M6的母株存活率为80%,但M30的存活率仅有20.75%且培育时间较长。M10、M14和M18的有效萌条数量在平茬处理后虽然有增长但在平茬后480 d的数量远低于M6和M30;M6的萌条累计数量虽然低于M30,但M6的母株存活率远高于M30。综上所述,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不同,苗木培育6个月时进行平茬效果较为适宜,可以获得数量较多且质量较好的萌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萌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云南松腋芽生长发育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2
作者 周驰宇 孔迪 +7 位作者 徐骏飞 郑超凡 孙赫 李瑞连 陈林 蔡年辉 许玉兰 唐军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8,71,共11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云南松腋芽生长分子机制,为后续克隆云南松腋芽重要基因及其功能验证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腋芽与有腋芽2种生长状态的云南松幼苗为研究材料,构建其茎部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从中... 【目的】通过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云南松腋芽生长分子机制,为后续克隆云南松腋芽重要基因及其功能验证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腋芽与有腋芽2种生长状态的云南松幼苗为研究材料,构建其茎部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从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EGs进行GO和KEGG分析;从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与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中选出6个与腋芽萌发和生长相关的基因,并采用RT-qPCR技术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比较无腋芽与有腋芽云南松的转录组文库,共鉴定到1420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分别有524和896个。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组分类别中,差异基因数量最多的前3个亚类从多到少依次为胞外区、膜和细胞解剖实体部分;在分子功能中,注释为催化活性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为电子传递活性、氧化还原酶和抗氧化活性;在生物学过程中,差异基因主要集中注释在细胞杀伤和刺激响应过程中。KEGG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基因可能通过玉米素生物合成及糖酵解/糖异生显著富集通路参与对腋芽生长的响应。此外,在激素信号转导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上共发现12个DEGs,从中筛选出6个候选基因,对其进行RT-qPCR验证,显示各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分析植物激素代谢及糖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筛选出6个与腋芽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可用于进一步揭示云南松腋芽生长机制及云南松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腋芽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头茶属3种植物天然居群的叶表型性状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杨建欣 龚买玉 +4 位作者 马长乐 樊智丰 高灿 王李娟 邓莉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以大头茶属(Polyspora)3种植物的10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叶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以大头茶属(Polyspora)3种植物的10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叶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7.03%,不同性状的变异幅度为0.05%~31.37%。叶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方差分量均值分别为180.79和82.63,表明叶表型性状分化程度为居群内高于居群间。(2)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基角、叶圆度和叶柄指数为叶表型变异的主导因素;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大头茶属植物叶表型性状变异的影响很大;基于叶表型性状可将10个居群分为3类。研究结果可为大头茶属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天然居群 表型变异 环境因子 大头茶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储量的影响
14
作者 顾雪莎 蔡年辉 许玉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3,共12页
【目的】探究氮磷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营养元素储量的影响,为云南松苗木的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氮、磷2因素各3水平共9个处理的试验设计,以2年生云南松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叶面喷施,每隔2个月测定云南松苗木的氮磷钾营养... 【目的】探究氮磷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营养元素储量的影响,为云南松苗木的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氮、磷2因素各3水平共9个处理的试验设计,以2年生云南松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叶面喷施,每隔2个月测定云南松苗木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营养元素积累、分配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氮磷喷施可促进云南松苗木氮磷钾储量的积累。8月时,T_(8)处理(N 0.50%,P 0.40%)对单株氮磷钾储量积累的效果最好;10月时,T_(4)处理(N 0.25%,P 0.20%)对单株氮磷钾储量积累的效果最好;12月时,T_(7)处理(N 0.50%,P 0.20%)对单株磷钾储量积累的效果最好。在不同器官中,以叶的氮磷钾储量分配占比较高。从营养元素储量分配来看,T_(4)处理对地上部氮磷储量分配的提升效果较好,T_(5)处理(N 0.25%,P 0.40%)对地上部钾储量分配的提升效果较好。在营养元素储量的结构特征中,氮磷配施可降低氮磷钾储量的根冠比,降低钾储量的茎叶比,提高氮磷钾储量的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结论】氮磷叶面施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营养元素储量的积累,增加茎、叶营养元素储量的分配,降低根冠比。通过分析营养元素的变化,筛选合适的氮磷肥施用量,可为云南松苗木的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氮磷叶面喷施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云南松平茬苗木异速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孙赫 杨振欣 +2 位作者 汪梦婷 蔡年辉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1,共7页
采用氮和磷两因素三水平的回归设计,对1年生云南松幼苗进行平茬后的施肥试验,分析各器官与萌条之间、各器官与根生物量之间以及各器官与个体大小之间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处理使得各器官生物量出现较高的变异度,平茬后云南松... 采用氮和磷两因素三水平的回归设计,对1年生云南松幼苗进行平茬后的施肥试验,分析各器官与萌条之间、各器官与根生物量之间以及各器官与个体大小之间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处理使得各器官生物量出现较高的变异度,平茬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萌条之间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大部分处理的叶-萌条等异速生长的变化不随氮磷配施的变化而改变;根-萌条、茎-萌条等异速生长曲线改变表明不同氮磷配施处理会对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氮磷配施处理下,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分析中,均出现了不同的异速生长模式,绝大多数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受到了施肥的影响,尤其改变了云南松平茬苗木萌条与其他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大部分处理根、茎、地上部分-萌条呈现出异速生长关系且斜率接近或小于0.500,同时施肥促进了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并加快了苗木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 平茬 异速生长 氮磷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的秋季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纵丹 王静敏 +4 位作者 张垚 马东晓 姜辅瑞 张晓琳 何承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3,共7页
季节是影响植物光合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树木秋季光合作用为次年生长储备营养物质,也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在秋季生长期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以收集于西南地区不同海拔的滇杨、大叶杨、藏川杨、德钦杨、昌都... 季节是影响植物光合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树木秋季光合作用为次年生长储备营养物质,也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在秋季生长期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以收集于西南地区不同海拔的滇杨、大叶杨、藏川杨、德钦杨、昌都杨、康定杨、乡城杨、西南杨和三脉青杨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滇杨和藏川杨的生长量优于其他树种。2)乡城杨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呈现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其他8种杨树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而9种杨树的蒸腾速率(T_(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大叶杨T_(r)峰值出现在12:00,其他8种杨树均在14:00;9种杨树的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率(WUE)日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昌都杨G_(s)日均值最大(0.37 mmol·m^(-2)·s^(-1)),康定杨C_(i)日均值最小(284.2224μmol·mol^(-1)),且水分利用率(WUE)最高(4.9966μmol·mmol^(-1))。3)综合4个光合参数,西南杨和康定杨具有较大的后续生长潜力,且康定杨耐旱性较强,而昌都杨和大叶杨耐旱能力较弱。因此,在今后推广应用及经营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树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乡土杨树 光合特性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施氮磷肥对云南松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17
作者 孔迪 许玉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5,共9页
【目的】研究云南松生长与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叶面施氮磷肥量的响应,为云南松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为研究对象进行叶面喷施氮磷肥,设置3个梯度氮肥(CH4N2O)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0%、0.25%、0.50%)和3个梯度的磷肥(K... 【目的】研究云南松生长与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叶面施氮磷肥量的响应,为云南松促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为研究对象进行叶面喷施氮磷肥,设置3个梯度氮肥(CH4N2O)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0%、0.25%、0.50%)和3个梯度的磷肥(KH2PO4)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4%)各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喷施后定期测定云南松苗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分析叶面施氮磷肥对云南松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喷施处理对云南松苗高的生长影响存在差异,单施氮肥时,云南松苗高随氮肥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单施氮肥或磷肥时,随着施肥浓度的增加,云南松苗高地径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处理5(氮0.25%、磷0.2%)的地径在各个测定阶段均最大。苗高-地径间的相对生长关系随施肥后的时间发生变化,8月为等速生长关系,10月和12月大多数处理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氮磷叶面喷施有利于云南松苗木茎生物量积累,单施氮肥时,茎生物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施磷肥时,茎生物量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5的效果最佳。对叶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有所不同,单施氮肥或磷肥时,叶生物量随氮肥或磷肥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磷与云南松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积累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氮与10月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积累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磷与苗高间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氮、磷以及氮磷配施与8月茎生物量占比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宜浓度的氮磷配施对云南松的生长及其生物量的积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中处理5的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叶面施肥 氮磷配施 生长量 生物量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离体葡萄柚叶片的诱导抗病及抗病相关基因差异研究
18
作者 刘胜红 吴化雨 +3 位作者 唐勇 王芳 李根前 邓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4,共8页
为了解壳聚糖(CTS)诱导葡萄柚抗性的机理,本试验以葡萄柚叶片为材料,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研究1.5%CTS诱导不同时间对葡萄柚叶片青霉病的防控效果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TS诱导处理可显著降低葡萄柚叶片... 为了解壳聚糖(CTS)诱导葡萄柚抗性的机理,本试验以葡萄柚叶片为材料,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研究1.5%CTS诱导不同时间对葡萄柚叶片青霉病的防控效果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TS诱导处理可显著降低葡萄柚叶片青霉病的发病率,抑制病原菌生长;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TS可显著提高苯丙烷代谢相关基因(CpPAL、CpPPO)和病程蛋白基因(CpPR1、CpGLU、CpCHI)的表达量,同时提高葡萄柚叶片总酚、类黄酮、花青素的含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抗病相关物质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CTS处理通过激活苯丙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促进抗性物质积累;提高病程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增强葡萄柚对青霉病的抗性和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葡萄柚 青霉病 苯丙烷 病程蛋白 激发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脂肪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特征分析
19
作者 王禹智 刘莎 +2 位作者 梁文凯 王玉琴 朱家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3,共12页
脂肪酶在昆虫脂质吸收、运输和利用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采用同源比对方法从蠋蝽Arma custos基因组中鉴定出44个脂肪酶基因,它们分为24个中性脂肪酶、16个酸性脂肪酶、1个GDSL脂肪酶、2个脂肪酶3和1个激素敏感脂肪酶。采用RT-PCR技术分... 脂肪酶在昆虫脂质吸收、运输和利用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采用同源比对方法从蠋蝽Arma custos基因组中鉴定出44个脂肪酶基因,它们分为24个中性脂肪酶、16个酸性脂肪酶、1个GDSL脂肪酶、2个脂肪酶3和1个激素敏感脂肪酶。采用RT-PCR技术分析这些脂肪酶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AcusN3a、AcusN5b、AcusN18c、AcusN22、AcusA13a、AcusLipase3b、AcusGDSL1和AcusHSL1A基因在蠋蝽毒液器官(唾液腺)中高表达,AcusN10a、AcusN18b、AcusN20a、AcusN20b、AcusN22、AcusA7a、AcusA7b、AcusA8、AcusA 9b、AcusA 13a和AcusA15基因在肠道中高表达。对蠋蝽毒液器官各腺体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进行测定,发现主腺前叶中的脂肪酶酶活约为23 U/mg protein,主腺后叶中的脂肪酶活性约为21 U/mg protein,肠道中的脂肪酶酶活约为41 U/mg protein。研究结果为后期研究揭示蠋蝽脂肪酶基因在捕食和消化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毒液 脂肪酶 消化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幼苗生长及化学计量对遮阴和干旱互作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程敬 吴俊文 +3 位作者 景会庆 陈刚 李志琪 段贵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1174,共14页
为探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及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遮阴和干旱处理的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测定分析遮阴和干旱环境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状况,该试验设置0... 为探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及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遮阴和干旱处理的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测定分析遮阴和干旱环境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状况,该试验设置0%遮阴和70%遮阴2个水平,设置正常水分(CK,80%±5%)、轻度干旱(LD,65%±5%)、中度干旱(MD,50%±5%)和重度干旱(SD,35%±5%)4个水分梯度,测定遮阴和干旱处理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指标及叶、茎、粗根和细根的C、N、P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在0%遮阴条件和70%遮阴条件下,轻度干旱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增量均最大;与不遮阴处理相比,遮阴处理下叶生物量增量在各干旱胁迫处理下显著增加。(2)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遮阴和干旱互作下,云南松幼苗各器官中的C含量变化不显著;叶N含量减少,茎和粗根中的N含量增加,细根N含量则先减少后增加;叶和粗根中的P含量减少,细根P含量增加。(3)各元素的变异性大小顺序为C<N<P;C元素在茎中变异性最小且在茎、粗根和细根中均存在弱变异;N元素在叶中变异性最小;P元素在细根中变异性最大。(4)云南松幼苗各器官中的C、N、P含量之间存在普遍相关性,C含量在粗根与细根之间呈负相关,N含量在叶与细根、茎与粗根及粗根与细根之间呈正相关,P含量在叶与细根之间呈正相关。综上认为,云南松幼苗在干旱环境下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遮阴减缓了云南松幼苗生长受N元素的限制,云南松幼苗通过提高对N、P的利用效率来改善幼苗的生境,并缓解干旱胁迫对其造成的伤害。建议今后在林下培育云南松苗木时,可进行适当的遮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化学计量特征 干旱胁迫 遮阴胁迫 变异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