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雅各比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其洪 邹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在《失败的辩证法》一书中,雅各比分析并批判"正统马克思主义"过度革命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所带来的对个体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彻底排除,"正统马克思主义&qu... 在《失败的辩证法》一书中,雅各比分析并批判"正统马克思主义"过度革命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所带来的对个体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彻底排除,"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化倾向所带来的与资本主义的同质化危机。这三种倾向在哲学上根源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都是由于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误解或误用。为了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务之急是要重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革命化 科学主义化 资本主义化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灵魂与唯心主义体系构造法则的矛盾——马克思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4
2
作者 鲁品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提出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它以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在劳动中创造属人的世界的同时生成人自身的世界历史进程为主线,以"完成了的人"的共产主义为最高旨归。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提出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它以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在劳动中创造属人的世界的同时生成人自身的世界历史进程为主线,以"完成了的人"的共产主义为最高旨归。这一哲学体系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因为它通过人在劳动中的生成的历史过程,把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性论与理性支配世界的思想基因发展到了历史主义的高度。同时,这一哲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因为它关于人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生产出物化的社会关系,从而整个世界史是人和自然通过劳动而诞生的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思想基因。这一伟大发现被束缚在该体系的总体构造法则——世界历史所遵循的人性的自我完成的逻辑法则的之中,由此构成了马克思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以这一体系的抽象人性论与逻辑支配世界思想的"脱壳",构成了此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劳动 人性论 逻辑法则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倪志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传统教科书不仅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知识的运用,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去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传统教科书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 传统教科书不仅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知识的运用,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去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传统教科书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具有一系列根本性缺陷的。"从实践理解方法论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路,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命题的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论证,并揭示了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科学性 传统教科书 根本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倪志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6-190,共5页
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阐释为是一种不从实践理解问题的"唯物辩证法"。从实践理解"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路来看,传统教科书理解的"唯物辩证法",无法合理地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的科学... 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阐释为是一种不从实践理解问题的"唯物辩证法"。从实践理解"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路来看,传统教科书理解的"唯物辩证法",无法合理地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的科学性"、"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的‘以人为本’"等缺陷,因此,我们应当从实践理解"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原初语境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4,共11页
重返"资本批判"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探讨和回答其理论主题的原初语境,是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特征科学阐释的逻辑前提。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原初语境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将自身与其他历史哲学形态区别开来的基... 重返"资本批判"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探讨和回答其理论主题的原初语境,是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特征科学阐释的逻辑前提。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原初语境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将自身与其他历史哲学形态区别开来的基本特征在于,它对历史的考察实现了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统一、历史总体性原则与物质生产实践主导性原则的统一、社会批判原则与历史叙事原则的统一、历史叙述的批判原则与批判的历史叙述原则的统一。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是基于"资本批判"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批判” 历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的言说:当代西方城市哲学研究的一个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庄友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1,2,共7页
城市言说的问题是当代西方城市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理论家们借用了解释学研究中的文本方法,把城市看作一种文本,普遍地肯定了城市在"言说"、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无论是城市静态的建筑结构还是城市空间中人们的活动都是... 城市言说的问题是当代西方城市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理论家们借用了解释学研究中的文本方法,把城市看作一种文本,普遍地肯定了城市在"言说"、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无论是城市静态的建筑结构还是城市空间中人们的活动都是城市言说的基本方式。就其内容而言,城市的言说一方面表达了对城市现实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理想的建构。尽管在理论逻辑上对城市言说问题的探究必然引向对城市为谁言说的问题的讨论,但是总体上来看在当代西方城市理论研究中城市为谁言说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隐性的话题。对当代城市发展状况单纯作文化批判视角的审理是不够的,再深层理路上应指向对资本关系的历史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言说 当代西方城市哲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研究理路:回到马克思“资本批判”原初语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薇 胡刘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7,共7页
城市问题随着时代转换而日益凸显,现代社会不断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使城市问题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马克思将城市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的重要场域,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现代城市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研究。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 城市问题随着时代转换而日益凸显,现代社会不断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使城市问题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马克思将城市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的重要场域,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现代城市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研究。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解与诠释,必须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回到其“资本批判”的原初语境当中,沿着从“本质抽象”到“现象具体”的逻辑理路来深入探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这种研究理路的寻绎和发挥,将助深化、拓展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研究,彰显其对新时代城市发展问题转换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城市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鲁品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这种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哲学。《资本论》的生态哲学以劳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基础,以吮吸生态"自然力"的资本逻辑的正反馈循环圈为中心,以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为基本机制,同时也包含如何通过市场建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对于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资本论》 生态哲学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民族观”的价值意蕴及其中国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薛俊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4,174,共7页
马克思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并非如以赛亚·伯林所说的"民族虚无主义"立场,也并非"欧洲中心论"立场。马克思"民族观"的价值关切体现为:解构"资本"统治人的逻辑悖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 马克思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并非如以赛亚·伯林所说的"民族虚无主义"立场,也并非"欧洲中心论"立场。马克思"民族观"的价值关切体现为:解构"资本"统治人的逻辑悖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奴役人的现状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主题。当代中国社会正步入马克思对"资本"、"市场"、"社会主义"和"人的自由和解放"等社会问题思考的时代历史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民族问题 中国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历史主义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文龙 倪志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9,173,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历史主义方法来源于黑格尔的思辨历史主义方法,但又与之有着根本区别。实践历史主义方法要求我们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把握研究社会历史的五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1)从作为实践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进行研...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历史主义方法来源于黑格尔的思辨历史主义方法,但又与之有着根本区别。实践历史主义方法要求我们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把握研究社会历史的五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1)从作为实践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进行研究;(2)把问题放到为实践所规定的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研究;(3)从历史现象在实践中的辩证发展进行研究;(4)对历史遗产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5)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实践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关涉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思想"的理论性质的理解问题,又关涉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的理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思辨历史主义方法 实践历史主义方法 从实践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意识与中国现代性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英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82,共8页
风险源于人追求自己的生存活动之中,对于风险而言,不确定是其重要特性,正因为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才使人不断地走向了对风险的意识自觉,进而使风险意识成为思考风险社会的新视野,将中国现代性发展放在风险意识视野中审视,我们不难发现,... 风险源于人追求自己的生存活动之中,对于风险而言,不确定是其重要特性,正因为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才使人不断地走向了对风险的意识自觉,进而使风险意识成为思考风险社会的新视野,将中国现代性发展放在风险意识视野中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正在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又是通过现代性因素的不断植入来实现的,中国现代性构建因而成为当下中国一项非常艰巨的重要任务,正是在中国现代性的构建中,我们遇到了源于传统与现代的尖锐冲突而引发的多重社会风险,他沿着自身所固有的逻辑在社会不同层面得以不断地展开,并演化为一种独特的风险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风险意识 中国现代性 风险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道德人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新理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俊强 孙喜香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94,共3页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和塑造成为构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新理念,并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一条重要理论路径。"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道德...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和塑造成为构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新理念,并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一条重要理论路径。"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和教育的两条基本教育理念和原则。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呈现多元化、自主性和自发性相互胶着的状态。基于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改变其原有旧的教学实践和育人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主体性道德人格 自主建构 价值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