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4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学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维潇 李键 +1 位作者 骞宇 索化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9-314,共6页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免培养,能够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全部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并适当筛选,得到目的基因及生物活化物质的新型研究方法,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现在愈渐成为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免培养,能够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全部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并适当筛选,得到目的基因及生物活化物质的新型研究方法,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现在愈渐成为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近几年来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其在酶制剂开发、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发酵群落、生态演化,食品营养和发现新型物质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探讨宏基因组学在食品科学领域未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食品科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指纹分析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强 郭晓晖 +1 位作者 周蓓莉 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代谢指纹分析是代谢组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它具有快速、高通量、全局分析的特点。文中在总结国内外近几年来有关代谢指纹分析研究开发与应用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概念与分类、分析流程及其在营养代谢性标记物研究、物质代谢规律研究、膳... 代谢指纹分析是代谢组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它具有快速、高通量、全局分析的特点。文中在总结国内外近几年来有关代谢指纹分析研究开发与应用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概念与分类、分析流程及其在营养代谢性标记物研究、物质代谢规律研究、膳食调查与评价、食品原料差异性鉴别、食品质量评价与追溯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食品科学中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指纹分析 食品科学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雷丹丹 关郁芳 +2 位作者 王国栋 董楠 赵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2-396,共5页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成分分子结构解析、食品品质评价及功能特性测试。最后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食品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13)C核磁共振 食品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下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海 朱瀚昆 +2 位作者 戴宏杰 郭婷 张宇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59-364,共6页
后疫情时代,局部突发性疫情时有发生,高校正常的教学过程也随时面临着重大考验。目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以及高效的切换机制已经为理论类课程的正常教学提供了保障。然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实验实践教学,这类课程的... 后疫情时代,局部突发性疫情时有发生,高校正常的教学过程也随时面临着重大考验。目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以及高效的切换机制已经为理论类课程的正常教学提供了保障。然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实验实践教学,这类课程的开展仍面临疫情防控带来的巨大挑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以及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现状,该文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针对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常态化教学过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仿真教学常态化运行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虚拟仿真平台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并为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仿真技术 实验实践教学 常态化 食品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聚合物油凝胶制备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5
作者 鲍玉格 王启明 +1 位作者 冉娅琳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1-358,共8页
积极寻找固体脂肪替代品,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带来的慢性疾病风险,是目前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油凝胶是一种潜在的固体脂肪替代品,低分子质量凝胶剂(low molecular weight oleogelators,LMOGs)常用于油凝胶制备。然而,由于LM... 积极寻找固体脂肪替代品,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带来的慢性疾病风险,是目前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油凝胶是一种潜在的固体脂肪替代品,低分子质量凝胶剂(low molecular weight oleogelators,LMOGs)常用于油凝胶制备。然而,由于LMOGs对温度和剪切力极其敏感,且在制备油凝胶时所需浓度较高,严重限制其商业化应用。近年来,绿色、经济、高效、安全的生物聚合物类凝胶剂(如:蛋白质、多糖等)被广泛用于油凝胶构建,实现生物活性小分子递送,抑制脂质迁移,改善低饱和脂肪酸食品安全性,引起了学者高度关注。基于此,论文综述了生物聚合物凝胶剂类型,制备生物聚合物油凝胶常用方法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最新应用,并展望了生物聚合物油凝胶的发展前景,为功能性油凝胶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生物聚合物凝胶剂 蛋白质 多糖 多酚 固体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黄质稳态化递送系统构建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6
作者 蓝莹儿 冉娅琳 +1 位作者 雷小娟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82,共9页
岩藻黄质是一种仅存在于藻类中的含氧类胡萝卜素,其丙烯键、单环氧基以及含氧官能团赋予其抗炎、抗氧化、预防慢性疾病等生理功效,对增进人体健康益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岩藻黄质具有高度不饱和结构,存在难溶于水、稳定性差和肠道... 岩藻黄质是一种仅存在于藻类中的含氧类胡萝卜素,其丙烯键、单环氧基以及含氧官能团赋予其抗炎、抗氧化、预防慢性疾病等生理功效,对增进人体健康益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岩藻黄质具有高度不饱和结构,存在难溶于水、稳定性差和肠道吸收率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功能因子封装、保护与递送,有助于提高生物活性分子生物利用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该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岩藻黄质的稳态化递送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改善岩藻黄质稳定性、增强胃肠道吸收效率、受控释放、提升生物可及性等作用。最后讨论了荷载岩藻黄质的递送系统在食品工业以及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该综述为构建疏水活性分子递送系统提供参考,为富含岩藻黄质的保健食品或营养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生物利用度 稳态化递送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凝胶在食品领域:从组成到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倩 蒋玲 +2 位作者 王启明 雷小娟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7-284,共8页
双凝胶是油凝胶和水凝胶在一定温度下剪切混合制成的双相体系。作为一种两亲性半固体制剂,双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包埋特性、加工特性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双凝胶在替代传统固体脂肪,提高复合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递送生物活性物... 双凝胶是油凝胶和水凝胶在一定温度下剪切混合制成的双相体系。作为一种两亲性半固体制剂,双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包埋特性、加工特性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双凝胶在替代传统固体脂肪,提高复合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递送生物活性物质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双凝胶的组成及合成方法,并梳理了双凝胶的种类,总结了双凝胶在食品领域的主要应用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以期为双凝胶在食品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凝胶 油凝胶剂 水凝胶剂 生物活性物质递送 3D打印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荧光传感器在食品中抗生素类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三磊 陶晓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342,355,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者是次级构筑单元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者是次级构筑单元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发光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发光MOFs的不同荧光发光机理进行阐明和详细分类,总结了发光MOFs作为荧光传感器在抗生素类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荧光传感器 荧光发光机理 抗生素类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喷雾干燥法制备食品生物活性成分微胶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冉欢 夏晓霞 +4 位作者 赵吉春 雷小娟 李富华 曾凯芳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8-325,共8页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和缓解许多慢性疾病。然而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稳定性差,在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光、热和氧气作用分解失活,容易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易降解,呈现出较低的生...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和缓解许多慢性疾病。然而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稳定性差,在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光、热和氧气作用分解失活,容易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易降解,呈现出较低的生物利用度。制备微胶囊被认为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良好策略。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纳米喷雾干燥法因其制备的纳米微胶囊颗粒粒径小、稳定性好、更容易渗透到靶细胞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该文介绍了纳米喷雾干燥的基本原理和纳米喷雾干燥与传统喷雾干燥的区别以及制备的各类生物活性成分纳米微胶囊的应用效果,最后总结了纳米微胶囊的优点并提出了纳米喷雾干燥的局限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喷雾干燥 包埋 纳米微胶囊 生物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蛋白纳米笼构建传感元件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雪儿 谢江 +5 位作者 虎梦吉 马良 郭婷 张宇昊 尚永彪 陈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5,共8页
铁蛋白(ferritin)是由24个亚基自组装而成的中空笼形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逆自组装特性。在生物体内,铁蛋白在铁的吸收、转运、氧化和贮存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调节体内铁代谢平衡的功能。近年来,由于铁蛋... 铁蛋白(ferritin)是由24个亚基自组装而成的中空笼形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逆自组装特性。在生物体内,铁蛋白在铁的吸收、转运、氧化和贮存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调节体内铁代谢平衡的功能。近年来,由于铁蛋白具有纳米尺度的笼形结构,而且容易通过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得其被广泛用于检测传感元件的构建。该文对铁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简要介绍,总结了铁蛋白在构建检测传感元件中的2种基本策略,并重点回顾了基于铁蛋白传感元件在食品真菌毒素、重金属离子、病毒、过氧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铁蛋白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传感元件 策略 食品安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章会 刘燕 +5 位作者 陈媛媛 蒋玲 王启明 饶哲楠 雷小娟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34-341,共8页
近年来,许多蛋白质被用于开发和制造纳米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秀的机械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特点使丝素蛋白在食品领域备受青睐,丝素蛋白制备成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具有尺寸小、降解和释放可控等特点,可作为生物活性成分的递送系统,... 近年来,许多蛋白质被用于开发和制造纳米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秀的机械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特点使丝素蛋白在食品领域备受青睐,丝素蛋白制备成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具有尺寸小、降解和释放可控等特点,可作为生物活性成分的递送系统,也常常被应用于食品包装中。该文从丝素蛋白的结构与性质、丝素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丝素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实现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商业化应用,最终实现产业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活性包装 皮克林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菰米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
12
作者 张玉 杨狄芯芯 +3 位作者 练银银 谭斌 王梅 索化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菰米作为营养均衡的无麸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和医学价值。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菰米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菰米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酚类... 菰米作为营养均衡的无麸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和医学价值。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菰米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菰米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酚类化合物、植物甾醇、γ-谷维素和γ-氨基丁酸等,具有抗氧化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活性。菰米现有加工方式单一,应用处于初级阶段,开展菰米新加工方式研究,拓展其应用特性是当前该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展望了未来我国菰米深入研究与加工应用的发展方向,未来菰米需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率;菰米加工可从主食食品、休闲食品和发酵食品三大类进行研发,也可作为膳食补充剂添加进食品中,提升产品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菰米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加工方式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封盖介孔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
13
作者 郭婷 黄馨瑞 +3 位作者 周莹 张宇昊 刘晓竹 马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4-299,共6页
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作为磺胺类兽药的重要代表,因其广谱、杀菌力强等特点,广泛用于动物源性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因此,该研究采用SMZ特异性适配体为目标识别探针,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为信号增强探... 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作为磺胺类兽药的重要代表,因其广谱、杀菌力强等特点,广泛用于动物源性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因此,该研究采用SMZ特异性适配体为目标识别探针,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为信号增强探针,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esoporous silica nanospheres,MSN)为电化学信号增强探针载体,构建基于适配体封盖介孔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猪肉中SMZ。加入SMZ后,适配体特异性识别SMZ,引起适配体构象变化实现介孔材料中MB的快速释放,MB促进电子传递,造成电流强度增加,根据电流强度与目标物含量的相关关系对SMZ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增量电流与SMZ浓度的对数在5 pg/mL~10 ng/mL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24 pg/mL,在实际猪肉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8.3%~100.2%。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便捷等优点,为市场监管过程中现场快速检测筛查技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适配体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电化学 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结合低压静电场复合处理对红托竹荪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佳霖 陈家齐 +2 位作者 赵吉春 李富华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58,共9页
为探究不同保鲜方式对红托竹荪贮藏品质的影响,该文以四川宜宾“红托竹荪”为试验材料,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缓释贴纸、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处理方式将红托竹荪贮藏于4℃,相对湿... 为探究不同保鲜方式对红托竹荪贮藏品质的影响,该文以四川宜宾“红托竹荪”为试验材料,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缓释贴纸、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处理方式将红托竹荪贮藏于4℃,相对湿度75%的冷库,分析其对红托竹荪外观品质、生理指标、营养成分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红托竹荪贮藏期间品质差异。贮藏12 d后,与对照组相比,1-MCP+LVEF组可以缓解硬度下降和质量损失,有效提高还原糖、总酚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营养物质保有率,显著减轻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维持细胞完整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5.14%,结果表明,失重率、硬度、还原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是影响红托竹荪贮藏品质的关键指标。综上,1-MCP+LVEF处理能够更好地维持红托竹荪的采后贮藏品质。该研究旨在为红托竹荪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红托竹荪储运销售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1-甲基环丙烯 低压静电场 复合处理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15
作者 周鸿媛 余函 《南方农机》 2025年第6期1-4,9,共5页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传统油茶种植区,具有推动油茶产业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政策基础。文章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系统探讨了其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酉阳县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等新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整合产业链,形...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传统油茶种植区,具有推动油茶产业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政策基础。文章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系统探讨了其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酉阳县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等新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整合产业链,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具体路径包括:依托资源禀赋扩大种植规模,推动种质资源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整合技术研发、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等环节,促进全产业链协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深化农文旅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数字技术优化种植管护与加工流程。酉阳县油茶产业化发展经验为相似山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产业化 路径 模式 酉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益生乳酸菌筛选及原位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伟中 李慧颖 +5 位作者 史早 杨雪 易志强 周姝芯 阚建全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32,共10页
乳制品容易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从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能够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乳酸菌,并评估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在巴氏灭菌乳中原位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效果。结果从新疆9份酸奶疙瘩中共分离出26株乳酸菌,通过... 乳制品容易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从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能够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乳酸菌,并评估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在巴氏灭菌乳中原位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效果。结果从新疆9份酸奶疙瘩中共分离出26株乳酸菌,通过琼脂孔扩散法筛选出5株具有较强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活性的乳酸菌,经形态学和16S rDNA鉴定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XJ-4、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14、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7、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24、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XJ-47。益生潜力评估结果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XJ-47表现出最佳的模拟胃肠液耐受性。5株乳酸菌均具有良好的胆盐耐受性、自聚集性和共聚集性,而乳酸片球菌XJ-14和乳酸片球菌XJ-7的疏水性最佳。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和氯霉素敏感,且无溶血活性。在巴氏灭菌乳中,乳酸片球菌XJ-24抑菌活性最强,单增李斯特菌降低了1.71 lg CFU/mL。此外,在预发酵巴氏灭菌乳中,乳酸片球菌XJ-24几乎完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乳酸片球菌XJ-24可粘附单增李斯特菌,并严重破坏其细胞形态。该研究为上述5株乳酸菌在益生菌领域和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乳酸菌 益生潜力 原位抑制 巴氏灭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白獭兔生长过程中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振 贺稚非 +2 位作者 简文素 杨莉 李洪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5,共8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川白獭兔生长过程中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的变化,为后续兔肉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以35、65、95、125、155日龄的川白獭兔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宰前活重、全净膛胴... 该试验旨在研究川白獭兔生长过程中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的变化,为后续兔肉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以35、65、95、125、155日龄的川白獭兔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宰前活重、全净膛胴体重、胴体长在35~125日龄期间极显著增长(P<0.01),屠宰率在35~95日龄期间极显著增长(P<0.01);95日龄时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别为36.08%,67.04%;随着日龄的增长,硬度、咀嚼性、胶着性、剪切力均呈上升趋势;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灰分含量在65日龄出现极显著降低(P<0.01);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随着日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95日龄之后趋于平稳状态;65日龄川白獭兔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余4个日龄(P<0.01)。5个日龄川白獭兔肉中的矿物质元素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该试验指标,川白獭兔饲养到95日龄时,其营养品质基本达到稳定,食用品质较优,此时屠宰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白獭兔 食用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jERF098鉴定及其提高冬枣黑斑病抗病性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暄 陈鸥 +2 位作者 王文军 刘摇 曾凯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克隆并鉴定冬枣转录因子ZjERF098明确其分子特性,验证ZjERF098瞬时过表达对枣果实黑斑病的抑制效果,为枣果实抗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对ZjERF098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同源序列比对、结构域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克隆并鉴定冬枣转录因子ZjERF098明确其分子特性,验证ZjERF098瞬时过表达对枣果实黑斑病的抑制效果,为枣果实抗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对ZjERF098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同源序列比对、结构域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克隆并构建了pEAQ-ZjERF098等多个重组载体,在烟草上进行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分析,在冬枣果实上进行瞬时过表达。结果显示,ZjERF098的开放阅读框包含426个碱基对,编码141个氨基酸,与拟南芥中的AtERF098序列相似度最高,同属于ERF转录因子亚家族,只有1个AP2结构域,不含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域。启动子区域含有与植物防御反应相关的脱落酸响应元件、茉莉酸响应元件等响应元件。ZjERF09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上,同时在细胞质膜也有GFP荧光信号。同时,ZjERF098瞬时过表达能够增强枣果实对黑斑病的抗病性,显著降低枣果实的发病率与病斑直径,表明ZjERF098是在枣果实对黑斑病抗病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ZjERF098 链格孢菌 黑斑病 基因克隆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核淀粉的结构及理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启慧 吴雨晨 +5 位作者 罗庆龄 刘滢 陈嘉 雷琳 赵国华 叶发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该文以2个枇杷主栽品种(大红袍、大五星)为原料,提取枇杷核淀粉,并对其结构及理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核淀粉的提取得率分别为23.97%、24.64%(鲜重),淀粉颗粒呈现一定的粒度分布(D_(50)=10.70μm、12.00μm;Span=0.93、1.31)和... 该文以2个枇杷主栽品种(大红袍、大五星)为原料,提取枇杷核淀粉,并对其结构及理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核淀粉的提取得率分别为23.97%、24.64%(鲜重),淀粉颗粒呈现一定的粒度分布(D_(50)=10.70μm、12.00μm;Span=0.93、1.31)和外形多样性,大颗粒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较小颗粒呈椭球形或多角形。枇杷核淀粉的分支度为2.82%、2.83%,直链淀粉的h Am,i=0.54、0.55,β_(Am,i)=5.40×10^(-4)、5.45×10^(-4),h Am,ii=0.58、0.60,β_(Am,ii)=18.05×10^(-4)、18.85×10^(-4),直链淀粉含量为17.62%、18.83%,链长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枇杷核淀粉晶型为C A型,相对结晶度分别为26.98%、28.40%,片层结构厚度为9.236 nm,属于表面分形。2种淀粉的持油性、糊化焓和凝胶弹性等理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相比于大五星,大红袍淀粉的溶解性、膨胀性、凝胶内聚性、回复性等更高,峰值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凝胶硬度和胶黏性则更低。此外,天然枇杷核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94%。该研究可为枇杷核淀粉在淀粉凝胶食品及抗消化食品配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枇杷核 分子结构 理化性质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富硒绿茶理化性质及体外益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娄云梦 赵萌 +4 位作者 房翠兰 叶发银 赵国华 喻俊磊 雷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133,共10页
富硒绿茶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补硒食品备受关注。该文探讨了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富硒绿茶组分、硒形态及粉体性质的影响差异,并研究超微富硒绿茶硒代氨基酸的释放规律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可增加茶粉游离氨基酸、叶绿素... 富硒绿茶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补硒食品备受关注。该文探讨了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富硒绿茶组分、硒形态及粉体性质的影响差异,并研究超微富硒绿茶硒代氨基酸的释放规律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可增加茶粉游离氨基酸、叶绿素及总浸出物溶出,提升膨胀力及溶解度,但对其硒含量及形态无影响。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结果显示,超微富硒绿茶硒代蛋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随消化时间延长,释放率逐渐上升;而硒代胱氨酸在肠消化阶段被还原为硒代半胱氨酸。经胃肠道消化后的超微富硒绿茶渣用人粪便进行体外发酵,与对照组(不添加茶渣)相比,发酵24 h后超微富硒绿茶(P1)粪浆上清液DPPH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明显提升,肠道菌群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提升至少3倍,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105%。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超微富硒绿茶可显著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嗜胆菌属和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提示其具有缓解肥胖、肠道炎症等疾病的潜力。该研究为富硒茶产品超微化的研发及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绿茶 超微粉碎 硒代氨基酸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