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分布与肠道微生物组成
1
作者 王霞 陈雨 +3 位作者 郑海峰 钟伟 陈丽霞 孙雅望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2,共9页
为了探究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猴群对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访问调查、红外相机监测、样线调查、痕迹观察等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调查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黑叶猴(Trachypith... 为了探究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猴群对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访问调查、红外相机监测、样线调查、痕迹观察等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调查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种群数量与分布。同时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法采集保护区内黑叶猴粪便并进行肠道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黑叶猴23群共约180只,平均7.83只/群,猴群集中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龙塘、吊嘴一带数量最多。金佛山黑叶猴的粪便微生物菌群中优势门类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种水平上,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更具优势。结果得出,近年来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黑叶猴种群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为野生黑叶猴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生存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金佛山 种群数量分布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裸岩识别及早期石漠化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家元 程亚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135,共11页
石漠化是造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和社会经济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石漠化现状及其空间分布的调查与评价是治理石漠化的前提.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石漠化调查评价方法,因受传感器性能及自然环境的限制,信息提取精度较低,适用于裸岩呈大... 石漠化是造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和社会经济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石漠化现状及其空间分布的调查与评价是治理石漠化的前提.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石漠化调查评价方法,因受传感器性能及自然环境的限制,信息提取精度较低,适用于裸岩呈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石漠化地区.无人机遥感技术为石漠化调查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所获图像分辨率高,特别适用于裸岩呈小面积破碎化分布的早期石漠化地区.以重庆市北碚区槽上地区局部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图像分析方法识别提取破碎化裸岩并完成早期石漠化调查评价.采用多尺度分割法来分割影像,先确定最优分割尺度,然后创建具有层次结构的地物对象.利用不同层次地物的光谱与形状特征建立对应的地物分类规则.将地物自动分类结果与目视解译数据比较,对基于规则的对象分类方法进行精度评价.统计研究区所提取裸岩的面积,根据所占比例,对石漠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的规则分类方法对试验区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地物类型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8.6%,Kappa系数为0.86;裸岩所占面积为21.2%,石漠化程度评价为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喀斯特槽谷区 石漠化 无人机遥感 面向对象图像分析 多尺度分割 分类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