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主导因子分析
1
作者 江昌琛 马黎华 张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232,共17页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有效的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研究分析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于USGS平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有效的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研究分析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于USGS平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因子及交互探测。结果表明:①1990-2022年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下降—恢复—上升”的趋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2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565、0.473、0.527、0.611。②巫山县不同时期各等级RSEI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1990-2000年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以退化为主,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境内水系两岸,以及成聚的城市建成区和聚落村庄;2000-2022年总体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及边缘地带。③在因子探测结果中,1990年和2000年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子均为热度(q_(1990)=0.852、q 2000=0.852),而2010年和2022年则分别转变为由干度(q 2010=0.950)和绿度(q 2022=0.785)主导。交互探测中,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影响最大的两个指标因子:1990年、2000年均为湿度与热度,交互作用影响力为0.970、0.968;2010年、2022年均为绿度与干度,交互作用影响力为0.958、0.918;任意两因子的交互作用随时间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32年间,重庆市巫山县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得到提升,但未来也要注意对当地边缘地带的保护以及对植被覆盖、裸土和人类活动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地理探测器 巫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土壤含水量对除草剂药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宇 李慧 +1 位作者 张彤 王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共13页
农田杂草防控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因其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非破坏性监测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除草剂胁迫杂草的鉴定。在除草剂胁迫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因此利用反枝苋作为研究对象,通... 农田杂草防控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因其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非破坏性监测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除草剂胁迫杂草的鉴定。在除草剂胁迫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因此利用反枝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5种不同的土壤含水量(5.8%、11.6%、17.4%、23.2%、29.0%)处理,分析了3种常见除草剂(莠去津、苯磺隆、禾草灵)胁迫后反枝苋的生理指标和暗适应后的最大光量子效率(QY_(max))的变化。结果表明:莠去津和苯磺隆对反枝苋的药效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禾草灵胁迫下反枝苋的生理指标和QY_(max)的变化规律无差异。在5.8%土壤含水量的条件下,相较于空白对照,莠去津对反枝苋QY_(max)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性;反枝苋受苯磺隆胁迫时,其QY_(max)的变化呈现出前期抗性后期敏感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不同土壤含水量的条件下,反枝苋面对不同种类除草剂所呈现出的荧光反应规律,这有利于高效运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开展农田杂草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叶绿素荧光成像 土壤含水量 荧光信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制度下施肥管理对紫色土的致酸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庆伟 王洋 +11 位作者 李志琦 罗博 郭涛 余海燕 张杰 王泽宇 何勤天 梁云栋 叶思丽 黄海洋 石孝均 张宇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8,共12页
【目的】不合理的化学肥料施用加快了紫色土酸化进程,但施肥管理对不同轮作体系下紫色土酸化的影响仍不明确。【方法】紫色土长期轮作施肥定位试验(2012—2023)包括3种种植制度:旱旱轮作(玉米−榨菜轮作)、水旱轮作(水稻−榨菜轮作)、水... 【目的】不合理的化学肥料施用加快了紫色土酸化进程,但施肥管理对不同轮作体系下紫色土酸化的影响仍不明确。【方法】紫色土长期轮作施肥定位试验(2012—2023)包括3种种植制度:旱旱轮作(玉米−榨菜轮作)、水旱轮作(水稻−榨菜轮作)、水田体系(水稻−休闲)。每个种植体系下均设置3个施肥处理:不施氮肥、优化施肥、农户传统过量施肥,在作物收获后测产,并采集土样测定土壤pH、交换性酸、盐基离子含量及酸碱缓冲容量等指标。【结果】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旱旱轮作体系下优化施肥、农户传统过量施肥处理的土壤pH分别降低了0.39、0.82个单位(P<0.01),交换性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03.41%、168.41%(P<0.01),盐基饱和度分别降低了16.90%、25.50%(P<0.05),但农户传统过量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酸碱缓冲容量25.87%(P<0.05)。水旱轮作体系中,3个施肥处理间土壤pH、交换性酸含量、土壤盐基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相对于不施氮肥处理,优化施肥和农户传统过量施肥土壤的酸碱缓冲容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0.20%和53.98%(P<0.05)。在水稻−休闲水田体系中,3个施肥处理间土壤pH、交换性酸含量、盐基饱和度也无显著差异,但优化施肥处理表现出提高酸碱缓冲容量的趋势。在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轮作制度导致紫色土酸化的速率表现为:旱旱轮作(pH 0.033~0.075/年)>水旱轮作(pH 0.016~0.025/年)>水田体系(pH 0.008/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旱旱轮作体系下酸碱缓冲容量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在水旱轮作和水田体系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旱旱轮作体系下,施用化肥增加了土壤交换酸量,降低了盐基离子总量,因而加快了紫色土的酸化进程,即使优化施肥也难以避免土壤酸化。而水旱轮作体系和水田体系下,施用化肥并未明显导致紫色土酸化,且优化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进一步提高了紫色土的酸碱缓冲容量。因此,优化化肥施用结合合理的水旱轮作是防止紫色土酸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化肥施用 酸碱缓冲容量 土壤酸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肥施用对茶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王天一 黄兴成 +6 位作者 刘心强 赵曙光 王钰茹 张彤 陈新平 石孝均 张福锁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集约化茶叶生产下茶园土壤硼素营养普遍缺乏,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硼肥施用对茶叶增效提质的效果,对于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分析硼肥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用量对茶叶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 集约化茶叶生产下茶园土壤硼素营养普遍缺乏,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硼肥施用对茶叶增效提质的效果,对于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分析硼肥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用量对茶叶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硼处理下茶叶增产效果显著。施硼处理全年茶青产量提高了7.79%~18.06%,干茶产量提高了9.31%~18.41%,发芽密度增加了3.56%~18.32%。夏秋茶季土施低量处理(B1)茶叶氨基酸含量提升最高,达37.31%;叶面喷施一次处理(B3)茶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提升最高,分别达9.78%和11.45%;叶面喷施两次处理(B4)对茶叶酚氨比值降幅最大,达24.16%。春茶季茶叶氨基酸含量以B4处理提升最高,达31.12%;土施低量+叶面喷施一次处理(B5)茶叶茶多酚含量提升最高,达29.81%;土施高量处理(B2)茶叶酚氨比值降低幅度最大,达15.18%。夏秋茶季B5处理茶叶全硼含量提升幅度最大,为47.01%;春茶季B2处理茶叶全硼含量提升最高,达45.62%。B2处理对土壤有效硼含量提升最高,达852.38%。B4处理的收益、纯收益、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均为最高,收益每公顷相较不施硼肥处理增加29000元,纯收益每公顷增加14182元。研究结果为茶园科学合理施用硼肥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肥 茶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下抗生素对紫色土坡面C、N流失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冯桦 方林发 +8 位作者 吴昌杰 肖然 郎明 邓燕 Prakash Lakshmanan 马黎华 李兆磊 张福锁 陈新平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2-1037,共16页
有机肥替代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畜禽排泄物中的抗生素会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C)和氮(N)过程产生影响,水力侵蚀过程中抗生素残留对土壤C、N流失的叠加效应并不明确。本文以西南地区坡耕地典型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 有机肥替代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畜禽排泄物中的抗生素会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C)和氮(N)过程产生影响,水力侵蚀过程中抗生素残留对土壤C、N流失的叠加效应并不明确。本文以西南地区坡耕地典型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肥配施下抗生素对紫色土坡面侵蚀以及C、N流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了坡面产流产沙量以及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的侵蚀损失量。(2)土壤抗生素暴露对有机肥减蚀无显著影响,其中土霉素(OTC)以径流损失为主,恩诺沙星(ENR)以沉积物损失为主。(3)土壤抗生素暴露对土壤C流失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加剧了土壤N的流失。抗生素改变了土壤和侵蚀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这可能是导致侵蚀过程中土-壤N流失增加的主要原因。(4)这两种抗生素对土壤C、N流失的影响不同,ENR浓度与土壤TOC和硝态氮(NO3-N)的损失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不含抗生素的有机肥配施相比,抗生素OTC和ENR增加了土壤C、N流失比例,分别为0.80%~2.94%和22.77%~37.73%。综上,有机肥配施可以实现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效果,但侵蚀过程中伴随抗生素的暴露会显著增加土壤N流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抗生素 水力侵蚀 土壤碳流失 土壤氮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氮肥管理条件下西南地区高产优质大白菜品种筛选
6
作者 王军杰 刘发波 +8 位作者 张芬 马皓月 马笑 梁涛 陶伟林 郑阳 曹海霖 陈新平 王孝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199,共8页
我国西南地区蔬菜系统氮肥用量大、产量水平不高,优化氮肥管理和筛选适宜的蔬菜品种对西南地区蔬菜提质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基于优化氮管理策略对该地区不同蔬菜类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以西南地区典型的6个大白菜品种为研究... 我国西南地区蔬菜系统氮肥用量大、产量水平不高,优化氮肥管理和筛选适宜的蔬菜品种对西南地区蔬菜提质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基于优化氮管理策略对该地区不同蔬菜类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以西南地区典型的6个大白菜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和优化施氮两个氮水平,明确优化氮管理对不同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西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大白菜品种,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大白菜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优化施氮条件下,大白菜总产量提高了130%~289%,显著提高了植株养分吸收,同时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5.0%~38.3%,类黄酮含量降低了4.5%~275.0%,显著提高了大白菜营养质量指数。优化氮肥管理条件下,不同大白菜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程度不同,山东四号和丰抗70大白菜品种对氮肥响应程度最大,属于氮素高效型品种,其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品种4.0%~42.0%、44%~225%、10.6%~61.4%、12.9%~52.6%和1.2%~8.3%,且对中微量营养元素也有较好地吸收,其中丰抗70品种的钙、镁、锌累积量最高,山东四号品种的铁、锰累积量最高。总体来看,山东四号和丰抗70品种在产量、养分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品质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这两种大白菜品种适宜在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优化施氮 品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适 张奕 +1 位作者 陈新平 王孝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3-283,共11页
食物系统是一个由食物生产、加工、分配、制备和消费相关的所有要素和活动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贡献了全球34%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大的驱动力之一。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评价方法、系统评价、减排策略和不确定性分析4个... 食物系统是一个由食物生产、加工、分配、制备和消费相关的所有要素和活动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贡献了全球34%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大的驱动力之一。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评价方法、系统评价、减排策略和不确定性分析4个层面综述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提出在未来研究中亟需从准确评价各国居民膳食消费量、完善碳足迹核算系统边界、使用区域本地化碳足迹参数3个方面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实现食物系统低碳可持续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系统 温室气体排放 减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营养与健康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奕 冯适 +1 位作者 王孝忠 陈新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1-319,共9页
全球不合理食物系统导致的营养健康问题十分突出且广受关注,但缺乏系统评价。基于此,本文系统对比总结膳食营养与健康效应评价法及其反映的国内外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效应,提出转变饮食模式、提高生产技术和采取政策干预行动是改善人体... 全球不合理食物系统导致的营养健康问题十分突出且广受关注,但缺乏系统评价。基于此,本文系统对比总结膳食营养与健康效应评价法及其反映的国内外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效应,提出转变饮食模式、提高生产技术和采取政策干预行动是改善人体营养健康的关键,以期为膳食营养与健康效应的系统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营养 人体健康效应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蔗05-51’与‘云蔗081609’苗期氮吸收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战健 邓科 +3 位作者 张娣 孟博 周一帆 邓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3-1190,共8页
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是我国食糖生产的重要原料,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除了优化施肥管理,种植氮高效的甘蔗品种也是减氮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蔗区推广的早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5-5... 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是我国食糖生产的重要原料,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除了优化施肥管理,种植氮高效的甘蔗品种也是减氮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蔗区推广的早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为试验材料,设置0、0.1、0.5、1、5、10 mmol/L 6个供氮水平开展水培试验,在苗期测定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氮浓度与累积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2个品种地上部、根系及整株生物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云蔗081609’根系生物量先于其地上部达到峰值,‘云蔗05-51’则相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达到最佳生长需要的供氮量分别为0.5、1 mmol/L,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生物量高于‘云蔗05-51’;(2)随供氮水平上升,2个品种的根系总长度和平均根直径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根表面积持续增加,比根长先升后降,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根系总长度、平均根直径和根表面积高于‘云蔗05-51’,比根长则低于‘云蔗05-51’;(3)2个品种植株氮浓度及累积量随供氮水平的升高总体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植株氮累积量高于‘云蔗05-51’;(4)随供氮水平的增加,2个品种的单位根长吸氮量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则呈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稳,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均随供氮水平升高显著降低,在0.1~10 mmol/L范围内‘云蔗081609’单位根长的吸氮量高于‘云蔗05-51’,但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无差异。综上表明,‘云蔗081609’在苗期对氮的吸收量高于‘云蔗05-51’主要得益于更好的根系生长,苗期适宜需氮量低于‘云蔗0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供氮水平 根系形态 氮吸收效率 氮生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生产增效减排的影响
10
作者 卢明 王帅 +6 位作者 王洋 李志琦 罗博 梁涛 方林发 赵敬坤 王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4-1503,共10页
发展现代绿肥可有效引导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探究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重庆青花椒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意义重大。2021—2022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九叶青花椒为试材,对比研究椒农常规管理和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产量... 发展现代绿肥可有效引导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探究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重庆青花椒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意义重大。2021—2022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九叶青花椒为试材,对比研究椒农常规管理和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产量、年生长干物质累积量及品质、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椒园土壤化学性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管理,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显著提高椒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种植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白三叶和紫云英分别显著提高青花椒产量51.2%、17.3%、4.52%和4.03%,并可提高青花椒麻味物质浓度10.7%~24.6%、挥发性芳香油含量10.7%~22.7%,其中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处理下椒园实现增收3871~21968元/hm^(2);环境效应评价结果显示,种植绿肥明显降低椒园年生产周期活性氮损失13.8%(氮足迹17.0%~42.9%)和温室气体排放量12.7%(碳足迹16.2%~42.2%)。基于青花椒产量、品质综合效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指标综合分析,优化施肥下种植光叶苕子或箭筈豌豆是保障重庆青花椒优质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青花椒 绿肥 优化施肥 高产优质 增效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红心柚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先容 王帅 +7 位作者 曾卓华 王佳乐 王妍 冯蓉 秦梦婵 赵敬坤 卢明 张跃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9,共10页
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红心柚化肥减量配施管理及优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2018年在重庆丰都连续开展3年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FP)、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25%(75%FP+25%OF,氮磷钾有机替代比例均为25%)、有机肥替代常规... 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红心柚化肥减量配施管理及优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2018年在重庆丰都连续开展3年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FP)、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25%(75%FP+25%OF,氮磷钾有机替代比例均为25%)、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50%(50%FP+50%OF)、优化施肥(OPT)、有机肥替代优化施肥25%(75%OPT+25%OF)、有机肥替代优化施肥50%(50%OPT+50%OF),共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红心柚叶片果实养分状况、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于FP,有机肥替代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有机肥替代处理叶片氮及果实磷、钾养分浓度较FP分别增加1.2%~8.5%及21.3%~48.9%、1.29%~14.8%,叶片磷、钾和果实氮无明显影响。(3)各有机肥替代处理产量增加1.2%~30.3%,产量构成上,单株挂果数增加了0.4%~32.2%,单果重无明显变化。(4)红心柚产量随有机替代比例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优产量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为26%;肥料运筹上,最优产量对应的氮、磷、钾养分基施比例分别为52%、52%、50%。(5)相比于FP,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而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增加,随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通过优化红心柚生产的肥料运筹、提高叶片和果实养分状况、改善果园土壤化学性质,实现了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养分需求的系统高效匹配,进而提高红心柚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柚 有机肥替代化肥 营养诊断 果实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金菠萝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忠钰 金鑫 +4 位作者 邓燕 赵艳 吕烈武 黄顺坚 李长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8-1013,共6页
氮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重要养分之一,为深入理解菠萝氮素营养生理,本研究以金菠萝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25、50、100、150、300mg/kg)对金菠萝苗期植株生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氮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重要养分之一,为深入理解菠萝氮素营养生理,本研究以金菠萝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25、50、100、150、300mg/kg)对金菠萝苗期植株生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增加,金菠萝植株的叶片数、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和总干重都持续增加,在300 mg/kg时生长最好;D叶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施氮水平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00mg/kg时达到最大值;施氮水平增加提高了金菠萝植株N、P、K的吸收;随施氮水平升高,茎、叶中Ca、Mg、Mn、Cu、Zn含量上升,但茎、根中Fe含量下降,除Fe以外的中微量元素吸收量呈增加趋势。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施氮水平增加促进了金菠萝苗期生长与养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菠萝 氮素 叶绿素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花椒生产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明 王帅 +5 位作者 王洁 杨林生 魏勇 陈松柏 赵敬坤 石孝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6-213,共8页
基于重庆市2017年以来的225份调研数据,以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产量水平为分类依据,分析当前小农户生产的施肥现状、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化肥减施潜力,以期为区域花椒生产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重庆花椒平均产量为8.66 t/h... 基于重庆市2017年以来的225份调研数据,以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产量水平为分类依据,分析当前小农户生产的施肥现状、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化肥减施潜力,以期为区域花椒生产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重庆花椒平均产量为8.66 t/hm^(2),产量潜力为16.7 t/hm^(2),产量差达8.02 t/hm^(2),当前椒农平均生产水平仅实现了产量潜力的52%,高、中、低产农户的产量差分别为3.11、7.84、12.2 t/hm^(2);椒园氮、磷、钾化肥用量分别为N 283 kg/hm^(2)、P_(2)O_(5)182 kg/hm^(2)、K_(2)O 237 kg/hm^(2)。高产组椒农的化肥减施潜力大,其氮、磷和钾肥可分别减施36%、19%和16%;农户平均施肥以及中、低产组农户施肥水平均低于线性-平台模型拟合的合理施肥量,高产组农户是化肥减量和效益提升的主要对象。当前生产条件下,优化施肥量(氮肥N 299 kg/hm^(2),磷肥P2O5228 kg/hm^(2),钾肥K_(2)O 307 kg/hm^(2))、施肥次数(4~5次)、种植密度(密植,2000株/hm^(2)以上)和整枝管理(果枝长度1.5 m以上,单株结果枝条数47~48条/株)能有效削减花椒产量差15.4%~43.3%;其中,施肥量、施肥次数和种植密度是影响花椒产量的主要因素,三者的贡献率高达52%。综上所述,重庆花椒生产上农户间产量、施肥量差异较大,提升农户科学施肥认识、整枝管理水平、耕地保护意识以及合理密植观念有利于削减花椒产量差和提高花椒生产效率,同时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产量差 施肥 种植密度 整枝管理 减肥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不同类型蔬菜和果树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艳莉 张芬 +6 位作者 刘发波 方林发 孙铭 梁涛 刘敦一 陈新平 王孝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77-1688,共12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定量分析滴灌施肥对我国蔬菜和果树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品质等的综合影响,探究了不同田间管理措施的效果差异,为优化果蔬系统综合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滴灌... 【目的】通过Meta分析,定量分析滴灌施肥对我国蔬菜和果树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品质等的综合影响,探究了不同田间管理措施的效果差异,为优化果蔬系统综合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滴灌”、“果树”、“蔬菜”、“产量”、“水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品质”等为主要关键词检索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全国滴灌施肥相关的文献77篇,获得了357组有效样本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滴灌施肥的蔬菜和果树产量分别增加了7.99%和6.71%,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8.9%和63.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0.6%和119.0%。滴灌施肥显著改善果蔬品质,但效果不同。滴灌施肥的蔬菜Vc含量增幅较果树高17.3%,但可溶性固形物增幅低7.05%。滴灌施肥对蔬菜和果树产量、水氮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因施氮水平、灌溉水平、作物类型和栽培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施氮量200~400 kg/hm^(2)、灌溉量200~400 mm的设施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对茄果类和瓜果类蔬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品质的提升效果较好。在施氮量150~300 kg/hm^(2)、灌溉量250~500 mm条件下,滴灌施肥对落叶果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果实品质的提高效应更显著。【结论】茄果类和瓜果类蔬菜以及落叶果树适宜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其他类型蔬菜和果树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蔬菜 果树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田间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海县甘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肥力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博 周一帆 +3 位作者 杨林生 彭国政 李加群 邓燕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对勐海县10个甘蔗生产乡镇进行土壤调研取样,共采集0~20 cm土层样品200份,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运用ArcGIS的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蔗区土壤肥力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改进后的Neme... 对勐海县10个甘蔗生产乡镇进行土壤调研取样,共采集0~20 cm土层样品200份,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运用ArcGIS的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蔗区土壤肥力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改进后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土壤的肥力等级。结果表明:勐海县蔗区土壤主要为酸性(pH 4.5~5.5)土壤,占比高达73.5%,pH<4.5的强酸性土壤占比9.5%;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总体较高,中等及以上等级占比分别为88.5%、83.5%、71.0%、91.5%、73.5%、85.0%。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勐海县南部土壤pH较高,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偏低的区域主要在西部和南部部分乡镇,交换性钙镁含量则在西北部和中东部部分区域偏低。蔗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1.52,土壤肥力等级为Ⅱ级,即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总之,勐海县蔗区土壤普遍呈酸性,大部分土壤肥力水平整体较高,只有个别地区部分养分含量较低,养分条件总体上适合甘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土壤养分 GIS 土壤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铵硝配比对‘云蔗05-51’苗期生长及氮同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战健 张娣 +3 位作者 邓科 周一帆 孟博 邓燕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7,共9页
为揭示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对氮形态的偏好与其最适铵硝配比,以‘云蔗05-51’为材料开展水培实验,在总供氮水平为10 mmol/L的条件下,设置0∶100、20∶80、40∶60、50∶50、60∶40、80∶20、100∶0共7种铵硝配比处理,分析供... 为揭示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对氮形态的偏好与其最适铵硝配比,以‘云蔗05-51’为材料开展水培实验,在总供氮水平为10 mmol/L的条件下,设置0∶100、20∶80、40∶60、50∶50、60∶40、80∶20、100∶0共7种铵硝配比处理,分析供氮充足条件下不同铵硝配比处理对甘蔗苗期生长及氮同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铵硝配比为20∶80时,甘蔗植株生物量最高,此时根系形态、氮同化关键酶活性最高,氮素的吸收及利用效率也较高。铵硝配比达40∶60时,根系生长开始受限;铵硝配比增加到80∶20时,地上部生长也明显受限。在单独供铵态氮时,植株具有最高的氮含量、单位根长吸氮量、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但氮同化关键酶活性整体较低,氮生理利用效率最低,植株生长和根系形态均为最差。研究结果说明,铵硝同时供应对植株生长和氮同化利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供硝态氮或铵态氮,本实验条件下‘云蔗05-51’生长所需的适宜铵硝配比为2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铵硝配比 根系形态 氮利用效率 氮同化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