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投入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分析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重庆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大量农业投入品。基于2013—2022年《重庆统计年...农业投入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分析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重庆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大量农业投入品。基于2013—2022年《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年鉴》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量、粮食产量、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农村人口数以及各类GDP的数值进行整合,采用经典碳排放理论,研究重庆市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碳排放量及其动态变化态势,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脱钩效应,为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13—2022年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总量为452.01万~482.70万t CO_(2)-eq,化肥与灌溉用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1.01%和39.48%。2)重庆市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单位产量碳排放、单位产值碳排放以及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基期相比均呈下降态势,且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农业投入品投入与种植结构影响碳排放量,农业生产效率、地区产业结构及农村人口数等因素对农业碳减排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水平是重庆市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4)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逐渐摆脱对高碳排放的依赖,实现了相对绿色的发展。基于以上结果,本文针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快研发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智能化设备等绿色农业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同时,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低碳生产能力,发挥农业投入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抑制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农业投入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分析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重庆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大量农业投入品。基于2013—2022年《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年鉴》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量、粮食产量、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农村人口数以及各类GDP的数值进行整合,采用经典碳排放理论,研究重庆市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碳排放量及其动态变化态势,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脱钩效应,为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13—2022年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总量为452.01万~482.70万t CO_(2)-eq,化肥与灌溉用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1.01%和39.48%。2)重庆市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单位产量碳排放、单位产值碳排放以及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基期相比均呈下降态势,且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农业投入品投入与种植结构影响碳排放量,农业生产效率、地区产业结构及农村人口数等因素对农业碳减排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水平是重庆市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4)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逐渐摆脱对高碳排放的依赖,实现了相对绿色的发展。基于以上结果,本文针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快研发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智能化设备等绿色农业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同时,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低碳生产能力,发挥农业投入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