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9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西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丽华 杨伟 +2 位作者 王科 刘秀华 谢德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1050-21052,共3页
从课程实践、专业集中实践、毕业实习和科研实践4个方面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实践教学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NTS-962电子全站仪与CASS7.0软件配合下的数字化测图实践——以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野外实习基地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花晓波 尚颖娟 谷达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5055-15056,共2页
以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野外实习基地为例,通过南方NTS-962电子全站仪与南方CASS7.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的综合应用,阐释数字化测图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并进行数字化测图的误差分析。
关键词 电子全站仪 CASS 数字化测图 综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OF的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以重庆市为例
3
作者 靳军英 王林 +1 位作者 金铁生 张卫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研究重庆市不同地理分区内各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进行更加精准的区域性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981-2020年重庆市31个站点逐日降雨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 研究重庆市不同地理分区内各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进行更加精准的区域性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981-2020年重庆市31个站点逐日降雨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对降雨侵蚀力进行地理分区,并结合R/S、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各分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重庆市降雨侵蚀力可分为6个地理区域(Ⅰ-Ⅵ区);②重庆市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784.04 MJ·mm/(hm^(2)·h·a),不同降雨侵蚀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大雨、暴雨、中雨、大暴雨;③大雨侵蚀力在Ⅰ-Ⅲ区和Ⅴ-Ⅵ区占主导优势,暴雨侵蚀力在Ⅳ区占主导优势。各分区中,中雨、大雨及暴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5-9月,大暴雨侵蚀力集中在6-8月;④各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同一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整体变化趋势均不显著;Hurst指数表明,中雨侵蚀力在Ⅰ和Ⅴ区、大雨侵蚀力在Ⅱ和Ⅴ区、大暴雨侵蚀力在Ⅰ和Ⅲ区呈强持续上升趋势;⑤中雨、大雨及大暴雨侵蚀力在渝东南、渝东北占主导优势,暴雨侵蚀力在渝西以及重庆中部占主导优势,且Ⅰ区酉阳和秀山、Ⅱ区开州、Ⅲ区北碚和铜梁、Ⅳ区璧山和永川、Ⅴ区巫溪和云阳及Ⅵ区忠县是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高峰中心。通过对重庆各分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分析,明确了可能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雨型、高发时期和潜在风险较高的地区,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时空变化 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 MK非参数趋势检验 R/S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时空分异研究
4
作者 龙训建 李天阳 +4 位作者 罗宏森 叶琰 叶勇 张钰欣 王子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4,共13页
水土流失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区域降雨侵蚀时空异质性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基于重庆市32个国家级气象站点2009-2022年逐小时降雨数据,应用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 水土流失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区域降雨侵蚀时空异质性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基于重庆市32个国家级气象站点2009-2022年逐小时降雨数据,应用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密度的时空分异性。结果表明:(1)各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密度年际变化的标准差为340.01~687.17 MJ·mm/(hm^(2)·h)和0.15~0.21 MJ/(hm^(2)·h·a),变异系数为0.16~0.25和0.05~0.08;年内分布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夏季降雨侵蚀力占比50.78%~55.72%;侵蚀密度作为非共识性指标,在揭示侵蚀风险方面比降雨侵蚀力更为敏感。(2)在年际变化中,降雨侵蚀力的年均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的部分区域,低值区位于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年降雨侵蚀力最大值出现在2021年大巴山生态屏障区的城口县,达4 676.44 MJ·mm/(hm^(2)·h),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的永川区,仅806.25 MJ·mm/(hm^(2)·h);季节尺度上,春季高值区发生在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夏、秋时段的高值区出现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区域,冬季整体变化较弱。(3)降雨侵蚀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高值区分布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低值区分布在大娄山生态屏障区;季节尺度上的高值区存在空间差异,春季高值区发生在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夏季高值区发生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的部分区域,秋、冬季高值区发生在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降雨侵蚀力 侵蚀密度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韦育新 徐宸 +4 位作者 周鑫斌 罗建钦 韦建玉 李承荣 黄崇峻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通过大样本采样方法,采集了重庆市2513份植烟土壤,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理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土壤交换性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88 cmol/kg,缺乏比例为49.5%,偏高比例为37.3%,适宜比例仅为13.2... 通过大样本采样方法,采集了重庆市2513份植烟土壤,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理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土壤交换性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88 cmol/kg,缺乏比例为49.5%,偏高比例为37.3%,适宜比例仅为13.2%。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空间上呈现无规律的斑块状分布;与10年前相比,大部分植烟区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明显下降。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到交换性钙、有机质、pH和土壤团聚体等指标的影响。重庆市烟区在指导镁肥施用时要注意其空间差异性,对土壤的镁素进行差异化的分区管理,可以通过含镁改良剂(如硅钙钾镁肥)调节土壤pH、施用有机肥调节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调节土壤镁素供应能力,该研究可为重庆市烟区土壤分区精准施用镁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烟区 土壤交换性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脱钩分析
6
作者 闫帅 陈玉成 +1 位作者 蒋乙玮 管宏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7-857,共11页
农业投入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分析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重庆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大量农业投入品。基于2013—2022年《重庆统计年... 农业投入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分析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重庆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大量农业投入品。基于2013—2022年《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年鉴》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量、粮食产量、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农村人口数以及各类GDP的数值进行整合,采用经典碳排放理论,研究重庆市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碳排放量及其动态变化态势,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脱钩效应,为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13—2022年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总量为452.01万~482.70万t CO_(2)-eq,化肥与灌溉用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1.01%和39.48%。2)重庆市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单位产量碳排放、单位产值碳排放以及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基期相比均呈下降态势,且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农业投入品投入与种植结构影响碳排放量,农业生产效率、地区产业结构及农村人口数等因素对农业碳减排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水平是重庆市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4)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逐渐摆脱对高碳排放的依赖,实现了相对绿色的发展。基于以上结果,本文针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快研发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智能化设备等绿色农业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同时,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低碳生产能力,发挥农业投入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入品 碳排放 LMDI模型 Tapio脱钩模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
7
作者 曾成 李天阳 何丙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770-6782,共13页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分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貌类型、气候、植被等特征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自然环境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和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基础。研究以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不同水土保持分区...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分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貌类型、气候、植被等特征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自然环境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和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基础。研究以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apio脱钩模型对不同水土保持分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进行分析,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2077.16×10^(4)t增长到2010年的6515.00×10^(4)t,在2020年急剧上升到11542.00×10^(4)t;研究区的碳排放空间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碳排放椭圆和碳排放重心均向西北高海拔地区转移。(2)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均受地貌类型影响显著,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层级结构特征。(3)2000—2010年,藏东南区、藏东区、滇北区和川西区等高山地貌区处于强脱钩状态,滇西北区和川西南区等峡谷地貌区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2010—2020年,滇西北区转变为弱脱钩状态,川西区转变为强负脱钩状态。(4)农业碳排放在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由碳源转变为碳汇,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则相反,由碳汇转变为碳源,人均工业产值对碳排放的贡献减少,但仍然是重要的碳源。研究揭示了西南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强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为西南高山峡谷区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脱钩状态 土地利用强度 驱动效应 西南高山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对西南地区露地辣椒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矿质氮残留的影响
8
作者 杨文康 曹海霖 +7 位作者 杨云飞 刘发波 田一鸣 方伊曼 梁涛 王帅 赵敬坤 王孝忠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为探明氮肥投入量对辣椒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氮(N_(min))残留量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临界植株氮浓度和根层土壤N_(min)残留量,最终筛选出西南地区露地辣椒生产的最优施氮量。2023年在西南地区露地开展田间试验,以辣椒为试验材料,设... 为探明氮肥投入量对辣椒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氮(N_(min))残留量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临界植株氮浓度和根层土壤N_(min)残留量,最终筛选出西南地区露地辣椒生产的最优施氮量。2023年在西南地区露地开展田间试验,以辣椒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N 0 kg/hm^(2)(N0)、优化下调30%(N 175 kg/hm^(2),N175)、优化施氮(N 250 kg/hm^(2),N250)、优化上调30%(N 325 kg/hm^(2),N325)和农民施肥习惯(N 400 kg/hm^(2),N400)。结果表明:辣椒的产量与施氮量呈现线性-平台关系,与N400处理相比,N250处理的辣椒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辣椒果实中10.3%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和9.6%的氮素分配比例,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了45.0%、55.1%和56.1%。此外,辣椒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地上部植株氮浓度和根层土壤N_(min)残留量之间呈现线性-平台关系,辣椒开花坐果期、结果中期、盛期和结果末期达到最大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所需的地上部临界植株氮浓度分别为30.0、26.3、24.2和26.5 g/kg,临界根层土壤N_(min)残留量分别为77.7、67.2、56.9和48.2 kg/hm^(2)。研究表明,当施氮量为250 kg/hm^(2)时,能够保证适宜的根层土壤N_(min)和植株氮浓度,同时维持辣椒产量,增加辣椒果实中的氮素和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该结果对指导西南地区露地蔬菜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氮量 露地辣椒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临界植株氮浓度 临界土壤N_(min)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效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谢林志 田野 +3 位作者 郭宁宇 杨盛刚 周鑫斌 徐宸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指导重庆植烟区土壤硫素养分分区管理和硫肥合理施用,以2002、2012年重庆市植烟土壤普查数据和2021年重庆11个植烟区县2513个土壤有效硫数据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2021年重庆植烟土壤有效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 为指导重庆植烟区土壤硫素养分分区管理和硫肥合理施用,以2002、2012年重庆市植烟土壤普查数据和2021年重庆11个植烟区县2513个土壤有效硫数据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2021年重庆植烟土壤有效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2、2021年,重庆植烟土壤有效硫含量分别为34.24、51.40、45.30 mg/kg,先升高后下降。重庆植烟土壤硫适宜区比例仅占14.69%,缺硫区和硫过量区比例分别达29.61%和55.70%,各区县土壤有效硫缺乏和过量区并存。不同母质、土类和亚类间有效硫含量差异显著,潮土中有效硫含量最高。海拔、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H均为影响土壤中有效硫含量的关键因素,其中速效钾能够独立解释土壤有效硫变异的10.30%,提示应注意硫酸钾肥施用对土壤硫含量的影响。各烟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含硫肥料的施用量,以确保优质烟叶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烟区 土壤 有效硫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变化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豫 韩英帅 +4 位作者 李妍均 耿彩英 邹蜜 谢雨琦 朱文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6,共11页
探究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新型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助力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该文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分析成渝城市群2000-2020年耕地低碳利用... 探究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新型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助力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该文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分析成渝城市群2000-2020年耕地低碳利用水平及时空特征,基于地理探测器探究其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耕地总体低碳利用效率由2000年的0.656提升至2020年的0.856,其中重庆、眉山和绵阳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3%、2.81%和1.52%;(2)除重庆、成都、绵阳、乐山和眉山为低效高潜型,其余城市均属于高效平稳型,说明成渝城市群耕地高效低碳利用平稳有潜力;(3)主要驱动因素的变化路径为农业生产条件—耕地禀赋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提升耕地低碳利用效率的作用逐渐显现,要抓住经济发展这一核心来提升区域低碳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成渝城市群从耕地利用入手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走向绿色发展道路提供对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耕地低碳利用 超效率SBM模型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型肥料对西南地区露地甘蓝可持续生长综合评价
11
作者 申小歌 曾珍 +6 位作者 吴吉 罗旭 付建 詹雪萍 陈静 陈新平 王孝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5-1255,共11页
为解决西南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肥料投入量高、养分配比不平衡导致的养分损失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实现区域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西南地区露地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FP)、优化... 为解决西南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肥料投入量高、养分配比不平衡导致的养分损失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实现区域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西南地区露地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FP)、优化养分的作物专用肥(OPT1)处理、缓控释配方肥处理(OPT2)和添加硝化抑制剂稳定性配方肥处理(OPT3)5种不同肥料管理策略,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揭示不同新型肥料对露地甘蓝在农学效应、肥效效应与环境效应方面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FP相比,OPT1、OPT2、OPT3在平均减少氮、磷、钾肥用量36.9%、65.2%和62.1%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甘蓝总产量增加2.51%~7.53%,氮肥利用率提高168.7%~228.6%,收获期氮累积量提高15.4%~35.3%;单位面积活性氮损失降低66.7%~85.9%,温室气体排放显著降低26.3%~27.2%;同时提高净经济效益13.0%~18.4%,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14.5%~31.7%。与其他优化处理相比,稳定性配方肥处理总产量较作物专用肥提高3.1%,较缓控释配方肥提高4.6%;收获期氮累积量较作物专用肥提高13.5%,较缓控释配方肥提高17.3%;单位面积上的活性氮损失较作物专用肥降低28.9%,较缓控释配方肥降低57.9%;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较作物专用肥增加15.0%,较缓控释配方肥增加9.5%。研究表明,优化施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硝化抑制剂 产量 肥料利用率 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学南区道路景观体系优化探析
12
作者 陈吉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828-832,共5页
探讨了大学道路景观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以西南大学南区校园为例,对道路景观体系进行调研,着重分析大学校园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总结出优化改造的原则。
关键词 大学校园 道路景观要素 分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及其农用环境容量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秀兰 卢吉文 +1 位作者 陈萍丽 王德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风险取决于城市污泥中的污染物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该文分析了重庆市1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Cu,Zn,Pb和Cd含量及形态,根据土壤环境容量及氮肥施用量计算了重庆主要旱地土壤的最大施用量和年施用量。结果表明,重... 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风险取决于城市污泥中的污染物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该文分析了重庆市1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Cu,Zn,Pb和Cd含量及形态,根据土壤环境容量及氮肥施用量计算了重庆主要旱地土壤的最大施用量和年施用量。结果表明,重庆市城市污泥中的Zn、Cu、Pb和Cd含量分别为362.12~725.32mg/kg,69.84~170.22mg/kg,21.25~107.24mg/kg和1.26~4.25mg/kg。污泥中不稳定态Zn、Cu、Pb和Cd的比例分别为42.89%~44.74%,2.69%~9.45%,0.95%~12.06%和61.05%~79.91%。根据土壤重金属的静态容量,计算出重庆主要旱地土壤紫色土和黄壤城市污泥的一次性最高施用量分别为384.62t/hm2和98.90t/hm2。根据土壤重金属动态容量,以15、20、50为年限,计算出的城市污泥的年施用量,紫色土为66.10,60.91和55.71t/(hm2·a),黄壤为30.32,28.99和27.53t/(hm2·a)。根据作物的需氮量计算城市污泥的年施用量为3.04~6.40t/(hm2·a),该施用量低于根据土壤环境的动态容量计算的施用量,按此用量施用城市污泥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重金属 农地利用 土壤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紫色母岩及土壤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艳 张薇薇 +2 位作者 程永毅 李忠意 谢德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7-926,共10页
为了掌握紫色土类中As和Hg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理论值(基线值),在重庆市合川区系统采集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色母岩及其不同发育程度的各土种样品,利用土壤"钛值"法测定和验证土壤发育程度;通过对土壤全量As、Hg... 为了掌握紫色土类中As和Hg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理论值(基线值),在重庆市合川区系统采集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色母岩及其不同发育程度的各土种样品,利用土壤"钛值"法测定和验证土壤发育程度;通过对土壤全量As、Hg的测定,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紫色土类中灰棕紫泥土属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模型。结果表明: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色母岩发育的土壤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均表现为随土壤发育加深而轻度累积,As基线值大小顺序为母岩<石骨子土<半沙半泥土<大眼泥<紫黄泥,而Hg的基线值大小顺序为母岩<石骨子土<半沙半泥土<紫黄泥<大眼泥;Hg在土壤发育过程中的富集程度约大于As;深度发育土中As和Hg的化学基线值分别为5.94 mg kg-1、29.0μg kg-1,可作为重庆地区中性紫色土亚类、灰棕紫泥土属土壤污染评价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岩 紫色土 AS HG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海洋 杨庆媛 +2 位作者 冯应斌 文森 石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58-161,共4页
从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的内涵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对象属性解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1997-2005年间耕地资源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重庆市... 从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的内涵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对象属性解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1997-2005年间耕地资源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重庆市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值处于稍不安全等级区间,其值呈明显增长趋势,重庆市耕地安全程度降低;从时间尺度上看,重庆市耕地资源安全态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1997-2001年间的波动变化阶段和2002-2005年间的持续恶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耕地资源 安全 综合评价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块尺度上西南丘陵山区耕地价值测算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守琴 杨馨越 魏朝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34-239,共6页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212.24万元/hm2;同时,在调查的地块中,水田地块的经济价值普遍小于旱地地块,从平均经济价值来看,旱地经济价值是水田的经济价值的4倍,而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复种指数;另外,在同一种耕种模式下,存在调查地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耕地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和占总耕地价值的百分比平均为36%,其中,"水稻"占比例最高为65%,"玉米-红薯-豆类"占百分比最低为24%。因此,通过耕地价值的测算,能充分体现耕地的社会作用和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尺度 耕地价值 测算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区为例 被引量:33
17
作者 孙宇 高明 +2 位作者 莫建兵 郑杰炳 李慧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8,87,F0003,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索西南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理想解逼近法、四象限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25118.1... 研究目的:探索西南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理想解逼近法、四象限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25118.19 hm2,占铜梁区耕地总面积的37.74%,该区域是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最佳区域,主要分布在蒲吕镇、东城街道、虎峰镇与南城街道等区域;"高质量低适宜"与"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共为26506.1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9.82%,该区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条件区域,主要集中在永嘉、旧县、平滩、福果与水口等乡镇;"低质量低适宜"区域为暂不建设区域,其耕地面积为14936.5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4%,主要集中在维新镇、大庙镇、围龙镇。研究结论:实地调查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评价结果定量直观,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 铜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基地环境质量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以重庆市璧山县璧北蔬菜基地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兴勇 魏朝富 骆云中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通过对重庆市璧山县璧北蔬菜基地大气、灌溉水及土壤各污染指标的监测,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超标加权法,对该蔬菜基地的大气、灌溉水、土壤以及整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璧北蔬菜基地各单项环境质量和整体... 通过对重庆市璧山县璧北蔬菜基地大气、灌溉水及土壤各污染指标的监测,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超标加权法,对该蔬菜基地的大气、灌溉水、土壤以及整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璧北蔬菜基地各单项环境质量和整体环境质量都属于"清洁"水平,符合当前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应当满足的要求;但该基地中灌溉水中总砷含量为"尚清洁",因此需要加强对灌溉水环境质量的重点监测,避免砷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基地 环境质量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璧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琳 朱金山 高润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2-96,共5页
选取1990-2006年间重庆市4个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首先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证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以此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然后应用VAR模型考察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 选取1990-2006年间重庆市4个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首先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证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以此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然后应用VAR模型考察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上的相互影响机制和动态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是影响重庆市污染排放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工业SO2、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反作用力.经济增长指标对解释环境污染指标排放的预测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对经济增长指标的预测方差的解释贡献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金山 王定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拟合重庆市1995~2006年间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之间的演替轨迹,并应用分解分析法对2002~2006年间工业"三废"排放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拟合重庆市1995~2006年间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之间的演替轨迹,并应用分解分析法对2002~2006年间工业"三废"排放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表现为N型和EKC曲线的左半部分,目前均呈增长态势.将污染物排放变化的成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3类,结果显示,工业结构在调整的初期的确有减轻污染的作用,在结构效应渐趋稳定的条件下,重庆市污染物排放量变化主要是由规模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此消彼长竞争的结果.广义技术效应是现阶段重庆市减少污染排放量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工业污染物 EKC 分解分析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