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诗到诗性:视觉文化传播中现代诗学研究的审美转向 |
梁笑梅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
|
现代文学研究之“中国中心观”的兴起--“民族风格”与“外来影响”之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分析 |
向天渊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3
|
汉语和新诗彼此形塑的机制与启示——基于诗学、语言学交互视野的考察 |
向天渊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汉语的思辨特质与新诗的复调品格 |
向天渊
许童星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审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 |
熊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6
|
出轨的诗意:微信时代的流行时尚——以《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为阐释中心 |
梁笑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7
|
山东师大在新时期的新诗研究 |
吕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5
|
|
8
|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 |
熊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9
|
“治疗诗学”:必要、可能及建构 |
向天渊
姚溪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0
|
叶维廉比较诗学的贡献与局限 |
向天渊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百年现代诗学的辩证反思 |
吕进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2
|
《带上她的眼睛》叙事策略探微 |
黄波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新诗的“失范”及其与传统诗学联接的可能性 |
张传敏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打通古今、融贯中西: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一种倾向 |
张传敏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5
|
构建现代汉语和合诗学 |
向天渊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 |
向天渊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杂语”:现代汉语诗学话语的重要方式 |
向天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艺术不是什么:从符号学定义艺术 |
陆正兰
赵毅衡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9
|
闻一多:新诗史上的杜甫 |
吕进
周婷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0
|
新诗诗体的双极发展 |
吕进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