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大学孙玉成设计作品选
1
作者 孙玉成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西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学黄迎春设计作品选
2
作者 黄迎春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西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作品选
3
作者 奚楚 付永刚 刘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I0002-I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文化影响下的美术教育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海兰 胡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在充斥的视觉诉求下,人们的观看方式、观看内容都在发生着转变,而作为观看的主体,随着观看对象、性质等方面的变化,也都随之发生着嬗变,从而对人类自身的感知、接受信息、审美观念都产生着巨...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在充斥的视觉诉求下,人们的观看方式、观看内容都在发生着转变,而作为观看的主体,随着观看对象、性质等方面的变化,也都随之发生着嬗变,从而对人类自身的感知、接受信息、审美观念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作为视觉文化影响下的美术教育如何从传统美术教育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成为我们不得不予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美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共生”:中国古代竹制茶具文化考
5
作者 孙恬然 孙玉成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81-18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与古代绘画考证竹制茶具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种茶、采茶、制茶、藏茶、品茶,再到茶器、茶道、茶文化及哲学、美学等视角,探索竹制茶具的造物文化,探讨竹制茶具的设计之思、应用之道、传承之念、历史之变的学术思考,书...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与古代绘画考证竹制茶具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种茶、采茶、制茶、藏茶、品茶,再到茶器、茶道、茶文化及哲学、美学等视角,探索竹制茶具的造物文化,探讨竹制茶具的设计之思、应用之道、传承之念、历史之变的学术思考,书写竹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互相融合、共生发展的历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茶具 竹制茶器具 竹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美术正能量的先锋图像——谈黑白木刻《而立之年》
6
作者 戴政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9-189,共1页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彭伟副教授创作的黑白木刻?而立之年?,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荣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排名第一),引起了美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多元化的文化时代,一件黑白木刻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如此大...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彭伟副教授创作的黑白木刻?而立之年?,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荣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排名第一),引起了美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多元化的文化时代,一件黑白木刻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并把作品80后的人物形象与油画?父亲?联系起来相提并论,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木刻 中国美术 《而立之年》 21世纪 美术作品展览 图像 能量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文娟作品
7
作者 谭文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9-I000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实现石刻浮雕图像“数字拓片”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晓丽 吴中福 李颖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8-270,共3页
利用MATLAB语言和仿真软件对石刻浮雕图像进行处理,并实现其数字拓片的自动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方便、快捷,经处理的图像效果较理想,是制作数字拓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数字拓片 MATLAB 数字图像处理 自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otoshop实现浮雕图像“数字拓片”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晓丽 吴中福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4-228,共5页
拓片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尴尬问题。一方面,无论是其自身作为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还是对于文化艺术及其它领域的重要研究价值而言,拓片艺术都应当得到弘扬与发展。然而另一方面,拓片的传统制作方式又与珍贵... 拓片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尴尬问题。一方面,无论是其自身作为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还是对于文化艺术及其它领域的重要研究价值而言,拓片艺术都应当得到弘扬与发展。然而另一方面,拓片的传统制作方式又与珍贵文物的保护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基于此,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学科的优势,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出了一套将浮雕物的"实物照片"转化成"数字拓片"的方案,并通过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拓片 实物照片 数字图像处理 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国文字与隶变关系的再思考——黄惇先生《战国竹简墨迹的笔法问题》一文阐微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超 胡长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笔法"是与"形构"同时发生隶变的重要内容,然而以往的隶变研究中往往忽视了"笔法"问题的探讨。"六国文字"与"秦文字"在形体演变和笔法演变上均具有共同趋势和个性差异。形体和笔法... "笔法"是与"形构"同时发生隶变的重要内容,然而以往的隶变研究中往往忽视了"笔法"问题的探讨。"六国文字"与"秦文字"在形体演变和笔法演变上均具有共同趋势和个性差异。形体和笔法演变上的共同性导致六国文字中偶有与隶书相似的形体和笔法;而二者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六国文字不会成为隶书似的文字。没有正确认识六国文字与秦文字在形体和笔法演变上的共性与差异,是导致一些学者误认为六国文字有隶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变 笔法 六国文字 墨迹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拓片关键技术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晓丽 吴中福 李颖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5-288,298,共5页
数字拓片是弘扬和传承拓片艺术的一种新途径。在制作数字拓片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石刻图像光照不均匀问题及如何解决黑色背景问题,生成既能充分表现目标形态又能很好体现细节和符合拓片基本特征的理想图像,是数字拓片的关键所在。通过实... 数字拓片是弘扬和传承拓片艺术的一种新途径。在制作数字拓片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石刻图像光照不均匀问题及如何解决黑色背景问题,生成既能充分表现目标形态又能很好体现细节和符合拓片基本特征的理想图像,是数字拓片的关键所在。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确立数字拓片关键技术的依据,并以实验结果说明,运用这些关键技术使上述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使生成的数字拓片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拓片 均值滤波 局部阈值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漫画运动的演进及其社会功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凌承纬 张怀玲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2期88-93,共6页
漫画家作为中国文艺界率先举起抗日救亡旗帜的队伍,在抗战八年中,以高扬的批判精神和犀利的讽刺方式进行战斗,成为抗战文艺阵线上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抗战时期的漫画运动是中国漫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作为运动... 漫画家作为中国文艺界率先举起抗日救亡旗帜的队伍,在抗战八年中,以高扬的批判精神和犀利的讽刺方式进行战斗,成为抗战文艺阵线上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抗战时期的漫画运动是中国漫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作为运动的体现,漫画展览贯穿整个战争的历史,并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而呈跌宕起伏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画运动 漫画展览 抗日救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的审美内涵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晓丽 张春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四川南部泸县出土的大量南宋石室墓葬石刻表现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浑厚、雕刻精美细腻。而作为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较为普遍的形式特征之背景"留白",更是使石刻突显出了一种韵味悠远的空灵意境,具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文章围... 四川南部泸县出土的大量南宋石室墓葬石刻表现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浑厚、雕刻精美细腻。而作为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较为普遍的形式特征之背景"留白",更是使石刻突显出了一种韵味悠远的空灵意境,具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文章围绕这一问题,从泸县石刻"留白"形式的技法渊源、审美追求、实现可能及其精神内核等4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宋墓武士石刻 背景留白 审美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艺术的终结”到“领域的扩展”——美国“十月主义者”艺术写作与美学新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段运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71,198,共16页
当代艺术的美国化早就木已成舟。对理解与塑造这个现实,美国当代艺术写作产生了多种回应,如"艺术机制""艺术界""艺术终结""领域的扩展"等,其中,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广为流... 当代艺术的美国化早就木已成舟。对理解与塑造这个现实,美国当代艺术写作产生了多种回应,如"艺术机制""艺术界""艺术终结""领域的扩展"等,其中,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广为流布。但仔细研读、比对、鉴别,"艺术终结论"并不是此时美国最有价值的观点。同期出现的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萨琳德·克劳斯为旗手的"十月主义者"介入美国当代艺术的策展、对话,长期致力于对前卫艺术的理解,提出"领域的扩展"等观点,界定了当代艺术批评的秩序。通过对"十月主义"批评的分析,在艺术批评与美学发展的新进程中,可以还原被遮蔽的"另类景观",以改变国内学术界对域外学术思潮长期存在的单一、独断、遵从式的做法,消解"艺术终结"论的遮蔽,为构建自身艺术理论提供参考与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 领域扩展 罗萨琳德·克劳斯 艺术写作 反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民题材油画的现实主义创作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创作中的农民题材作品是当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亮点。文章以有代表性的画家的创作为范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认为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的当代农民题材油画,无论在创作主题的取向还是创作手法运用上,都对现实主义创作进行...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创作中的农民题材作品是当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亮点。文章以有代表性的画家的创作为范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认为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的当代农民题材油画,无论在创作主题的取向还是创作手法运用上,都对现实主义创作进行了积极的、富于成效的拓展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农民形象 现实主义 油画创作 油画作品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本土视角重塑当代艺术的国家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正伦 冯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0,共4页
就中国当代艺术所处状态和价值判定而言,表现出来的情形十分复杂: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艺术来自西方,因此只要照着西方的路走就行;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中国艺术创作,一切都只能按照中国传统的方式进行,只要把中国自己的古代艺术画卷挪动... 就中国当代艺术所处状态和价值判定而言,表现出来的情形十分复杂: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艺术来自西方,因此只要照着西方的路走就行;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中国艺术创作,一切都只能按照中国传统的方式进行,只要把中国自己的古代艺术画卷挪动今天进行当代意义上的复制和置换也就自然到位了,用不着花力气去探讨什么本土艺术的当代化,或者当代艺术的本土化问题。当然,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无所谓,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反正我行我素。更有极端者,为了与世界接轨或者与世界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国家形象 世界一体化 现代艺术 艺术创作 中国传统 古代艺术 当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还乡的诗性之旅——评《旷野》的百年新诗经典遴选尺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光霞 周伦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旷野》 还乡 精神 遴选 诗经 诗性 花城出版社 中国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泸县宋墓石刻图像的“框形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晓丽 张春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图像语言 石刻 宋墓 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66-267,312,共3页
文章以对中国当前的全国美展的考察为基础,着眼于写实油画,就风格推进缓慢、写实价值追求单一,以及受新技术手段的冲击等中国写实油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既需要延续既有的经典和传统,坚持绘画的原创性,也需要吸收艺术观念,不断拓... 文章以对中国当前的全国美展的考察为基础,着眼于写实油画,就风格推进缓慢、写实价值追求单一,以及受新技术手段的冲击等中国写实油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既需要延续既有的经典和传统,坚持绘画的原创性,也需要吸收艺术观念,不断拓展写实语言,才能推动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写实油画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艺术观念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代中国电影奖评选与民众电影生活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运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电影奖的评选是1980年代中国电影生产中的重要事件。通过鲜活的电影史实,从电影生产机制角度出发再现该时段的评奖活动,可以还原电影评奖对民众电影生活的介入。以制约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观众电影生活的重建——为关切对象,可... 电影奖的评选是1980年代中国电影生产中的重要事件。通过鲜活的电影史实,从电影生产机制角度出发再现该时段的评奖活动,可以还原电影评奖对民众电影生活的介入。以制约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观众电影生活的重建——为关切对象,可以在更为宽广的学科基础上呈现电影与民众文化生活的关系,破除圈定于导演与作品的传统史学理路,从而在现实性与历时性之间、在美学性与社会性之间拓展电影史学的增长空间,发掘历史问题中的现实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 百花奖 金鸡奖 民众电影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