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英、新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框架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俊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1,共5页
科学学习领域是各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2015年的国家教育进步评估、英国2016年的国家课程评估和新西兰2012年的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都依据本国科学课程标准并参考国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构建和完善科学教育质... 科学学习领域是各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2015年的国家教育进步评估、英国2016年的国家课程评估和新西兰2012年的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都依据本国科学课程标准并参考国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构建和完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框架。三国均采取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科学知识、技能及科学态度进行测评,将特殊学生纳入监测范围,公开发布国家层面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在具体的监测方式和试题编制思路上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英国 新西兰 科学教育 教育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英、新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框架比较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民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8,共6页
科学学习领域是各国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2015年的国家教育进步评估、英国2016年的国家课程评估和新西兰2012年的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都依据本国科学课程标准并参考国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构建和完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 科学学习领域是各国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2015年的国家教育进步评估、英国2016年的国家课程评估和新西兰2012年的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都依据本国科学课程标准并参考国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构建和完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框架。三国均采取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将特殊学生纳入监测范围,公开发布国家层面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在具体的监测方式和试题编制思路上各有特色,对我国构建和完善基于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英国 新西兰 科学教育 教育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科学家内在形象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正严 朱依娜 何光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141,共10页
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中国3856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内在形象。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从认知、情感特征看,青少年认为科学家智商高、情商一般,与对科学家的评价相比,青少年肯定自己的情商,但对智商不够自信。从工作价值看,青少... 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中国3856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内在形象。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从认知、情感特征看,青少年认为科学家智商高、情商一般,与对科学家的评价相比,青少年肯定自己的情商,但对智商不够自信。从工作价值看,青少年认为科学家的工作价值大,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这种认同呈下降趋势。从生活状态看,青少年对科学家生活状态的刻板印象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内在形象 刻板印象 认知特征 工作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平视角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国忠 张正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63,共5页
采用纸笔测验、工作单和现场观察评价178名初三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研究不同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公平性问题。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学生、不同物理成绩的学生与工作单和现场观察没有交互作用,但与纸笔... 采用纸笔测验、工作单和现场观察评价178名初三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研究不同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公平性问题。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学生、不同物理成绩的学生与工作单和现场观察没有交互作用,但与纸笔测验和工作单(或现场观察)都有一定交互作用。这些发现表明,为了让所有学生公平地展示科学探究能力,应该综合采用纸笔测验、工作单和现场观察等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能力 评价 纸笔测验 工作单 现场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上普通高中科学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娟 廖伯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对国际上高中科学课程的课程结构要素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科学课程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选修、必修+选修和选专业(必修),大部分教育发达国家采用选修或必修+选修模式。在把我国高中必修科学课程占总必修课程的比例、必... 对国际上高中科学课程的课程结构要素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科学课程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选修、必修+选修和选专业(必修),大部分教育发达国家采用选修或必修+选修模式。在把我国高中必修科学课程占总必修课程的比例、必修物理、必修化学和必修生物之间的比例和选修科学课程占所设置总科学课程的比例与国际同类数据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普通高中科学课程结构优化思路,即应进一步增强科学课程的选择性,提高选修科学课程的比重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 课程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家形象调查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正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1,共5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家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小学生的科学家刻板印象高于中学生。教师、教材、大众媒体等应进一步削弱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形象 中小学生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框架探析及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俊民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2012年,新西兰开始运行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第一年测试学科为科学和英语写作。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知识与交流科学观点、科学本质、科学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机会... 2012年,新西兰开始运行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国家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第一年测试学科为科学和英语写作。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知识与交流科学观点、科学本质、科学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机会、教师对学校科学教学的观点。首次监测以纸笔测试、表现性活动观察和个体访谈三种方式对核心素养和科学学习领域的具体素养进行了重点评估,关注民族地区学生学业成就,并首次将特殊学生纳入监测范围。这对我国构建基于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科学教育 教育质量监测 核心素养 NM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瓦布的科学课程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嵩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26,共4页
通识教育是施瓦布进行科学教育探索的起点,更是其一生的教育生涯的研究基础,但是他的理论都是基于他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因此当后人仅关注于其理论的只言片语时就会忽视了其适切性而造成实践中的偏差。站在历史的背景下... 通识教育是施瓦布进行科学教育探索的起点,更是其一生的教育生涯的研究基础,但是他的理论都是基于他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因此当后人仅关注于其理论的只言片语时就会忽视了其适切性而造成实践中的偏差。站在历史的背景下对施瓦布关于通识教育和科学课程的探索历程进行分析,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进行整体的、历史的解读,可以为我国当下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瓦布 科学探究 教育方法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中学生科学技术形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正严 杨文琦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5,7,共7页
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是学校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地国外学者对中学生的科学技术形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从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对科学技术涉及的相关职业的认识、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认识... 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是学校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地国外学者对中学生的科学技术形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从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对科学技术涉及的相关职业的认识、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工作环境的认识四个方面对国外中学生科学技术形象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做了总结归纳,对今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科学技术形象 文献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科学数字化学习研究项目述评及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俊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109,共6页
以数字化学习推动学科教学变革是各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新西兰科学数字化学习研究项目的相关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科学实践结合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科学... 以数字化学习推动学科教学变革是各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新西兰科学数字化学习研究项目的相关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科学实践结合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科学教学变革的主要方向,但这一过程仅依靠技术工具无法实现;社会对学校科学教育功能的定位和对科学教学的期望是影响科学数字化学习实践的潜在因素;科学数字化学习实践过程是学校技术设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与领导、科学团体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作用的过程;数字化技术与科学教学变革是相互促进关系,而非单一方向的促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科学教学变革 数字化学习 e-in-sc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科学教育述评及启示
11
作者 吴海荣 廖伯琴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0,共5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已经从科学的社会研究步入科学的文化研究,从精英的科学走向大众的科学,强调多元文化主义下的科学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已经从科学的社会研究步入科学的文化研究,从精英的科学走向大众的科学,强调多元文化主义下的科学教育。对民族的地区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应立足于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对科学教师进行多元文化观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民族地区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教育部高中物理远程培训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逸庶 廖伯琴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7,共5页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一种新方式,它用现代化的手段,为更多的教师了解新课程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有重要的作用。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远程学习有效和成功的重要...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一种新方式,它用现代化的手段,为更多的教师了解新课程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有重要的作用。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远程学习有效和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培训数据,对2010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学习支持服务 远程培训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关中地区农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以杨屾师徒为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富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9,共15页
在整理《豳风广义》、《知本提纲》、《修齐直指评》以及相关地方志的基础上,梳理杨屾生平著述,分析其实学思想及形成背景,从实践动机、实践活动、知识形成、知识论证、知识表达等维度讨论其农桑活动与知识形成,最后讨论相关知识的传播... 在整理《豳风广义》、《知本提纲》、《修齐直指评》以及相关地方志的基础上,梳理杨屾生平著述,分析其实学思想及形成背景,从实践动机、实践活动、知识形成、知识论证、知识表达等维度讨论其农桑活动与知识形成,最后讨论相关知识的传播。研究认为:明清易代之际实学思潮、关中实学思想及农桑实践直接影响了杨屾的思想;杨屾在农桑实践中以试验作为评价其农桑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标准,在此过程中发展了传统的"五行说"、"三宜说"等理论,并反过来用该理论解释、论证其农桑知识;因为其农桑知识来自亲身实践,所以包含了大量的生产细节,因而更具指导价值和可操作性,传播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屾 实学思想 试验 农桑知识 形成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兰基础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标准探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左成光 王俊民 杨东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66,共9页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2016年芬兰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用了在课程标准中设置核心素养的模式。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的科学科目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探析其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对我...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2016年芬兰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用了在课程标准中设置核心素养的模式。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的科学科目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探析其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对我国基础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发现,芬兰科学课程标准具有如下特点:课程设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的整合,在核心素养的七大维度上更重视"思维和学会学习"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及"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素养的培养,课程内容上重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基础教育 核心素养 科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物理课堂互动中教师的论证话语类型及其作用
15
作者 张正严 许西伶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7,共8页
科学论证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基于30节密度概念新授课中的293个论证性互动片段,采用描述统计探寻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论证话语类型。借助滞后序列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教师论证话语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的具体作用。研... 科学论证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基于30节密度概念新授课中的293个论证性互动片段,采用描述统计探寻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论证话语类型。借助滞后序列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教师论证话语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的具体作用。研究发现,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在课堂话语中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类别,引导学生提出理由、引导学生提供证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反驳这四类话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的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证 论证话语 概念学习 初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被引量:19
16
作者 乔通 邢红军 胡扬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物理美是在物理研究或学习中,通过理性与感性的相互交融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感性形象。物理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观。实施物理美育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乐趣和科学... 物理美是在物理研究或学习中,通过理性与感性的相互交融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感性形象。物理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观。实施物理美育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乐趣和科学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美 美感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表现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富强 高倩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2,共12页
德国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传统的笔试之外,还采用科研论文、口试、课堂教学实践、校长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方式,且其每一种评价方式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过程及规范要求。其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用多种... 德国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传统的笔试之外,还采用科研论文、口试、课堂教学实践、校长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方式,且其每一种评价方式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过程及规范要求。其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不同层面的教师素养;不同阶段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标准相对统一;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保障评价本身有效、客观、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教师资格证考试 表现性评价 口试 科研论文 课堂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家素材选用的内容与方式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正严 武小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涉及诸多的科学家的贡献。在不同时代的物理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编写者都或多或少地纳入了不少与科学家相关的文字或图片信息。这些围绕科学家展开的文字或图片信息,无形之中为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幅科学和科学家的...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涉及诸多的科学家的贡献。在不同时代的物理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编写者都或多或少地纳入了不少与科学家相关的文字或图片信息。这些围绕科学家展开的文字或图片信息,无形之中为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幅科学和科学家的形象。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了科学家的形象呢?他们是如何利用与科学家相关的各种素材为教材编写服务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材 科学家 素材 教材编写者 内容 图片信息 新课程改革 编写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拿大虚拟学校的发展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文法 廖伯琴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108,117,共5页
虚拟学校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和加拿大,并且在两国发展迅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虚拟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一种比较普遍的远程教育形式。研究美国和加拿大虚拟学校的发展,探讨虚拟学校的优势和面临的一些挑战,对我国... 虚拟学校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和加拿大,并且在两国发展迅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虚拟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一种比较普遍的远程教育形式。研究美国和加拿大虚拟学校的发展,探讨虚拟学校的优势和面临的一些挑战,对我国虚拟学校的发展会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加拿大 虚拟学校 在线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探究课的旨趣及对探究课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慧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69,共4页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科学探究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科学探究课的旨趣关涉四个方面:关注人性、问题至上、过程即目的、交流与合作。明晰探究课的旨趣所在,有利于正确处理探究...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科学探究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科学探究课的旨趣关涉四个方面:关注人性、问题至上、过程即目的、交流与合作。明晰探究课的旨趣所在,有利于正确处理探究课教学中出现的教师教与学生学、教学内容多与探究时间少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科学探究课 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