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副沙鳅属鱼类骨骼解剖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永明 杨木牛 +4 位作者 高小平 史晋绒 郭佳萍 谢碧文 李燕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为了解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与双斑副沙鳅P.bimaculata骨骼系统形态差异,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2种副沙鳅属Parabotia鱼类骨骼进行染色,系统观察并比较其骨骼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花斑副沙鳅脑颅中鼻骨较长,呈哑铃形,眼下刺... 为了解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与双斑副沙鳅P.bimaculata骨骼系统形态差异,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2种副沙鳅属Parabotia鱼类骨骼进行染色,系统观察并比较其骨骼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花斑副沙鳅脑颅中鼻骨较长,呈哑铃形,眼下刺分叉较浅;咽颅的前颌骨、上颌骨、齿骨、前腭骨、方骨、主鳃盖骨、基舌骨、角鳃骨、上鳃骨、咽鳃骨形态及咽齿数量与双斑副沙鳅有所差异;脊柱与肋骨数量较双斑副沙鳅多,但尾椎椎骨数占脊柱总数的比值较双斑副沙鳅小;附肢骨中的匙骨、上匙骨、尾下骨形态及尾下骨附着鳍条数目与双斑副沙鳅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可作为2种副沙鳅属鱼类种间的鉴别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沙鳅科Botiidae鱼类骨骼系统研究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副沙鳅 双斑副沙鳅 骨骼解剖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鳅属洞穴鱼类与非洞穴鱼类听觉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张盼 胥愿 +5 位作者 张江惠 龙汭 景阳阳 熊惟 朱艳秋 罗毅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3,共11页
测定高原鳅属3种洞穴鱼类和3种非洞穴鱼类的听觉阈值与鳔的形态指标,结果发现:听觉阈值部分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各频率(50~6 400 Hz)下,洞穴鱼类和非洞穴鱼类的听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鳔耳距、鳔孔面积、鳔室体积和孔室比的种... 测定高原鳅属3种洞穴鱼类和3种非洞穴鱼类的听觉阈值与鳔的形态指标,结果发现:听觉阈值部分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各频率(50~6 400 Hz)下,洞穴鱼类和非洞穴鱼类的听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鳔耳距、鳔孔面积、鳔室体积和孔室比的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洞穴鱼类与非洞穴鱼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间听觉阈值与鳔室体积和鳔耳距不相关,在50 Hz和800 Hz下,与鳔孔面积显著负相关;在1 600,3 200,6 400 Hz下,与孔室比显著负相关.此外,玫瑰高原鳅的鳔膨大,在体表左右两侧呈明显的隆起,但与其听觉灵敏性并无特殊性.结果表明:高原鳅属洞穴鱼类的听觉并没有发生适应性增强,提示听觉可能对洞穴鱼类适应洞穴环境不相关.种间听觉阈值在某些频率下,与骨质鳔囊的侧孔面积负相关,提示鳔对高原鳅听觉灵敏性的作用受侧孔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鳅属 洞穴鱼类 非洞穴鱼类 听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三种裂腹鱼属鱼类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岳兴建 汪登强 +4 位作者 刘绍平 袁希平 张耀光 段辛斌 陈大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18-6429,共12页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在怒江收集116尾光唇裂腹鱼,76尾保山裂腹鱼,35尾贡山裂腹鱼,测定其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光唇裂腹鱼116个cytb序列中定义了9个单倍型,14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8399...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在怒江收集116尾光唇裂腹鱼,76尾保山裂腹鱼,35尾贡山裂腹鱼,测定其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光唇裂腹鱼116个cytb序列中定义了9个单倍型,14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8399±0.0124,核苷酸多样性pi=0.0025±0.0015。保山裂腹鱼76个cytb序列中定义3个单倍型,2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5544±0.0449,核苷酸多样性pi=0.0080±0.0041。35尾贡山裂腹鱼样本的cytb序列中定义8个单倍型,1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7664±0.0556,核苷酸多样性pi=0.0017±0.0011。由于近期的环境污染、水工建设、捕捞压力等使3种鱼各自在怒江下游形成隔离的、遗传结构简单的小种群。光唇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历史上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近期种群萎缩。约在(1.11±0.22)MaBP,保山裂腹鱼的烂渣河和保山东河2个种群分离,因此应当做2个进化显著单元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光唇裂腹鱼 保山裂腹鱼 贡山裂腹鱼 CYTB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油脂氧化对养殖鱼类生长及健康的危害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拥军 林仕梅 +1 位作者 罗莉 李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4-633,共10页
水产养殖成功与否,除取决于遗传、环境及养殖管理外,还与水产饲料的质量(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平衡和原料品质)息息相关。与畜禽饲料相比,水产饲料的一大典型特征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在饲料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饲料中的... 水产养殖成功与否,除取决于遗传、环境及养殖管理外,还与水产饲料的质量(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平衡和原料品质)息息相关。与畜禽饲料相比,水产饲料的一大典型特征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在饲料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饲料中的PUFAs极易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产生一系列有害的氧化产物。摄食氧化油脂后,养殖鱼类的摄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骨骼发育、肌肉品质和体表色素沉积等均会遭受不利影响,鱼类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面临严峻威胁。文章总结了饲料油脂氧化对养殖鱼类生长性能及健康状态的危害,概述了油脂氧化产物的产生过程,剖析了脂肪氧化产物对动物组织细胞的危害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忽略的问题,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脂肪氧化 鱼类 生长 健康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薄鳅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志坚 殷江霞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9,共8页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结果表明:长薄鳅卵巢1个,根据形态、色泽、成熟系数等将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成熟系数最大达20.22%。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位于生殖上皮内,成团...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结果表明:长薄鳅卵巢1个,根据形态、色泽、成熟系数等将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成熟系数最大达20.22%。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位于生殖上皮内,成团分布,核质比大,核膜双层,清晰,核位于细胞中央。第Ⅱ时相,产卵板、卵黄核和滤泡细胞出现。第Ⅲ时相,卵子体积增加明显,卵黄泡出现,卵黄开始沉积,滤泡细胞2层。第Ⅳ时相,卵黄颗粒充满卵母细胞,核膜破裂,细胞核向动物极发生偏移,滤泡层分为3层。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体积达最大,卵黄颗粒聚集成卵黄小板,核膜完全破裂,核向动物极移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不断增加,卵子成熟时达到积累的顶点,而DNA、RNA由明显到不明显。电镜观察显示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了卵黄的合成;线粒体形态多样,在卵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卵黄小板有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卵黄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无氧运动及其适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明镜 耿相昌 +2 位作者 霍静 晏正碧 王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40-6243,共4页
鱼类无氧运动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一种运动方式。无氧力竭运动会导致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剧烈变化。不同种类的鱼对力竭运动反应和运动后恢复有各自的代谢特点。这些特点是与其习性相适应的。无氧运动训练同样会诱导鱼类产生许多适应... 鱼类无氧运动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一种运动方式。无氧力竭运动会导致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剧烈变化。不同种类的鱼对力竭运动反应和运动后恢复有各自的代谢特点。这些特点是与其习性相适应的。无氧运动训练同样会诱导鱼类产生许多适应性变化。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未来可能从各个生物学水平上揭示鱼类无氧运动代谢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运动 力竭运动 代谢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肾脏的胚后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亚秋 王志坚 +1 位作者 李新辉 常藕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4,共5页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肾脏发育的一般规律,利用组织学的方法,对0~50日龄大鳞副泥鳅肾脏的胚后发育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初孵仔鱼体内有一条贯穿身体的原始肾管。2日龄仔鱼前肾小管管壁细胞排...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肾脏发育的一般规律,利用组织学的方法,对0~50日龄大鳞副泥鳅肾脏的胚后发育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初孵仔鱼体内有一条贯穿身体的原始肾管。2日龄仔鱼前肾小管管壁细胞排列疏松;5日龄前肾小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间界限不清;7日龄前肾小管之间出现散在的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12日龄前肾小管继续分化,可见分化雏形的肾小体,中肾近曲小管开始分化形成;15日龄后,出现肾单位,肾小球形成由间充质细胞构成网状结构,肾脏腹侧可见大血管;20日龄中肾结构致密,腹侧血管(静脉)充满血液,远曲小管分化形成;30日龄中肾小管管壁多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十分紧密;50日龄后,中肾肾小体散在分布,远曲小管、近曲小管以及集合管等肾小管结构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组织学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Ghrelin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尹传龙 张昊星 +3 位作者 彭焕文 杨雁 李艳利 马亮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962-5965,共4页
Ghelin是1条N末端第3个氨基酸被脂肪酸链修饰含有28个氨基酸的多肽。Ghrelin的发现扩展了其在脊椎动物调节能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Ghrelin不仅具有刺激鱼类生长激素的释放、提高摄食量和引起肥胖等生物作用,还能影响多种激素释放以及调... Ghelin是1条N末端第3个氨基酸被脂肪酸链修饰含有28个氨基酸的多肽。Ghrelin的发现扩展了其在脊椎动物调节能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Ghrelin不仅具有刺激鱼类生长激素的释放、提高摄食量和引起肥胖等生物作用,还能影响多种激素释放以及调节GH/IGF-1轴。其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与体内的内源性配体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1a(GHSR-1a)结合而实现。针对以上这些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介绍了鱼类Ghrelin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破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晏正碧 王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95-2797,2800,共4页
阐述了水下爆破对渔业资源造成影响的机理,总结了受水下爆破影响的渔业生物的行为、解剖及生理特征,同时对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方法和减少水下爆破对渔业资源损伤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水下爆破 渔业资源 损失评估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鱼阶段电刺激对稀有鮈鲫性腺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冬明 刘小红 +1 位作者 黄自豪 王志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且可产卵雌鱼的产卵周期平均延长4.5 d,产卵量平均减少36粒,受精率平均降低9.2%。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鱼的卵巢没有造成影响,而连续的周期性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雌鱼卵巢中大的卵细胞的细胞膜造成了损坏,细胞膜界限变得不清晰;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雄鱼精巢没有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性腺发育 生长 繁殖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肛门的位置与形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丽 赵娜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82-15383,15386,共3页
对66种鱼类肛门的位置与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肛门位置可以分为前位型、中位型和后位型,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可分为紧紧相邻型、间距型和紧邻间距型,肛门的形态可以分为椭圆形、圆形、凹陷型、花瓣型、泄殖腔型。另外还观察到1尾胭... 对66种鱼类肛门的位置与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肛门位置可以分为前位型、中位型和后位型,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可分为紧紧相邻型、间距型和紧邻间距型,肛门的形态可以分为椭圆形、圆形、凹陷型、花瓣型、泄殖腔型。另外还观察到1尾胭脂鱼肛门异位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肛门 位置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pH对长吻鮠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蕾 金丽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422-3423,共2页
[目的]解决长吻鮠养殖过程中受精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方法]探讨了盐度和pH对长吻鮠胚胎发育的速度、器官分化、畸形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盐度越高,长吻鮠胚胎的孵化率和存活率越低,发育速度越慢。原肠胚期和神经胚... [目的]解决长吻鮠养殖过程中受精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方法]探讨了盐度和pH对长吻鮠胚胎发育的速度、器官分化、畸形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盐度越高,长吻鮠胚胎的孵化率和存活率越低,发育速度越慢。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是对盐度最敏感的时期。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在6‰以下,最高临界盐度为11‰。氢离子浓度对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有明显的影响,但与胚胎发育速度关系不大。胚胎发育的适宜pH是7,最高临界pH为9,最低临界pH是5。[结论]该研究可为长吻鮠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盐度 PH值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盘[鱼句]仔稚鱼口吸盘发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兴无 蔡瑞钰 +3 位作者 靳天志 赵健蓉 黄静 王志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6,共8页
为了解盘[鱼句]属(Discogobio)鱼类口吸盘的发育特点,本研究选取刚出膜的云南盘[鱼句](Discogobio yunnanensis)仔鱼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人工养殖,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云南盘[鱼句]口吸盘的发育过程,利用组织... 为了解盘[鱼句]属(Discogobio)鱼类口吸盘的发育特点,本研究选取刚出膜的云南盘[鱼句](Discogobio yunnanensis)仔鱼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人工养殖,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云南盘[鱼句]口吸盘的发育过程,利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乳突和味蕾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口吸盘的功能。结果显示,口吸盘的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口吸盘形成前期、口吸盘形成期和口吸盘完善期。其中,在口吸盘形成前期,云南盘口吸盘原基尚未形成;在口吸盘形成期,口吸盘各组分原基出现,下唇瓣、肉突、侧突与吸盘主体愈合但仍具缺刻,口吸盘雏形形成;在口吸盘完善期,愈合处缺刻消失,口吸盘发育完整。除马蹄形隆起两侧和中央肉质垫前缘具无乳突分布区外,口吸盘其他区域均布满大小不一的乳突;味蕾主要分布于吻皮、须、唇突、中央肉质垫和口角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盘[鱼句] 仔稚鱼 口吸盘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状况
14
作者 耿相昌 李斌 +2 位作者 彭绪全 谢嗣光 王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716-10718,共3页
[目的]调查老窝河底栖动物资源状况。[方法]在2007年4、11月,调查了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采样依据海拔高度变化设置了5个断面,共计40个样本。[结果]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其中节肢动物17种,占总种数的85%,以水生昆虫为主;软体动物... [目的]调查老窝河底栖动物资源状况。[方法]在2007年4、11月,调查了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采样依据海拔高度变化设置了5个断面,共计40个样本。[结果]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其中节肢动物17种,占总种数的85%,以水生昆虫为主;软体动物2种,占总种数的10%;扁形动物1种,占总种数的5%。老窝河各断面秋季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高于春季,春、秋季各断面的平均密度均以LWH1、LWH2、LWH3断面高。生物量与密度变化大体相似。LWH1、LWH2、LWH3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高于LWH4和LWH5断面。[结论]老窝河海拔高度的变化影响了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格局,使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老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湍蛙属新纪录——红河湍蛙
15
作者 黄镇杨 黄俊恺 +4 位作者 刘小龙 艾仁达 杨泽鹏 李杨 罗旭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2023年8月和10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八角村采集到无尾目蛙科湍蛙属物种成体标本2号。该物种背部皮肤光滑,大腿后侧有颗粒状皮肤,整体呈绿色,有弱背侧褶。从吻尖沿着上眼睑边缘至背侧褶边缘上方有1条狭... 2023年8月和10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八角村采集到无尾目蛙科湍蛙属物种成体标本2号。该物种背部皮肤光滑,大腿后侧有颗粒状皮肤,整体呈绿色,有弱背侧褶。从吻尖沿着上眼睑边缘至背侧褶边缘上方有1条狭窄的金色条纹,沿上唇缘达肩部有1条乳黄色线纹。趾末端膨大成吸盘,除第4趾蹼达第3关节外,各趾均为全蹼,关节下瘤大且圆,第1趾和第5趾外侧面有缘膜。通过对比,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越南甘蒙省发现的Amolops compotrix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COI基因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A. compotrix聚为一支,且遗传距离约为2%。据此,确定采集的标本为A. compotrix,是中国湍蛙属新纪录种,新拟中文名为“红河湍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蛙属 新纪录种 红河湍蛙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Y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雁 彭焕文 张昊星 《河南农业》 2013年第3期49-50,共2页
一、NPY的生物学特性(一)NPY及NPY基因NPY是一种内源性的促食欲因子。1982年Tatemoto等首次从猪脑中提取的一种多肽,具有发卡式的三维结构,由于富含酪氨酸,故称为神经肽酪氨酸或神经肽Y。结构与肽YY、胰多肽相似,同属于胰多肽家... 一、NPY的生物学特性(一)NPY及NPY基因NPY是一种内源性的促食欲因子。1982年Tatemoto等首次从猪脑中提取的一种多肽,具有发卡式的三维结构,由于富含酪氨酸,故称为神经肽酪氨酸或神经肽Y。结构与肽YY、胰多肽相似,同属于胰多肽家族。从目前已知的NPY结构可以看出,NPY基因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NPY的N端和C端各有一个酪氨酸残基和酪氨酰氨残基,N端的酪氨酸残基与三级结构的稳定和NPY受体的结合密切相关,C端的酰基化对NPY的生物活性至关重要。脊椎动物中均存在NPY,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Y 鱼类 三维结构 神经肽Y 生物学特性 酪氨酸 分子结构 三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洱海鱼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舒璐 林佳艳 +3 位作者 徐源 曹特 封吉猛 彭作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0-1086,共7页
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洱海鱼类多样性,探索适用于洱海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方法。通过水样采集、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从洱海16个采样点... 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洱海鱼类多样性,探索适用于洱海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方法。通过水样采集、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从洱海16个采样点中获得可检测的9个采样点数据,共检测出17种鱼类,其中土著种5种、外来种12种;鲫(Carassius aurat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环境DNA宏条形码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鱼类监测方法,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其可用于快速检测洱海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无创采样 物种检测 鱼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盘鮈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健蓉 解崇友 +3 位作者 蔡瑞钰 黄静 苏胜齐 王志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采用催产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A2,LHRH-A2)和地欧酮(domperidone,DOM)对性腺发育良好的野生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进行人工... 采用催产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A2,LHRH-A2)和地欧酮(domperidone,DOM)对性腺发育良好的野生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进行人工催产,干法授精。利用体视镜观察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记录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时序。结果显示,云南盘鮈成熟卵圆形、黄绿色、弱粘性,卵径平均2.1 mm。受精后卵迅速吸水膨胀,卵膜外径平均3.29 mm。在水温17~19℃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168 h 30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和器官发生6个阶段,共27个分期。初孵仔鱼平均体全长为7.16 mm,平均体质量为0.012 g,初孵仔鱼口凹形成,鳃循环明显,泄殖孔处可见输尿管,残余卵黄囊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盘 胚胎发育 人工催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盘鳇仔稚鱼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瑞钰 赵健蓉 +2 位作者 黄静 王志坚 苏胜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为探究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仔稚鱼发育过程,积累云南盘鮈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科学指导,以人工孵化刚出膜的云南盘鮈仔鱼为对象,开展了其仔稚鱼发育研究。使用显微数码拍摄系统,定期观察云南盘鮈仔稚鱼各阶... 为探究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仔稚鱼发育过程,积累云南盘鮈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科学指导,以人工孵化刚出膜的云南盘鮈仔鱼为对象,开展了其仔稚鱼发育研究。使用显微数码拍摄系统,定期观察云南盘鮈仔稚鱼各阶段的发育情况,并定性或定量描述其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特征。研究显示,在水温(20±0.5)℃的培养条件下,云南盘鮈初孵仔鱼体质量(0.012±0.001)g,全长(7.16±0.03)mm。卵黄囊呈长梨形,长(4.04±0.02)mm,高(1.35±0.02)mm。仔鱼出膜后第9天开始摄食,出膜后第28天卵黄囊消失,混合营养期长达19 d,推测该时期的存在有利于仔鱼与外界建立营养关系,降低早期发育阶段的死亡率。出膜后第45天鳞片出现,第80天鳞被完整,晚期仔鱼共历时17 d;另外,根据云南盘鮈自身特点将稚鱼期稍作调整,以出膜后第165天口吸盘发育完整作为稚鱼期结束的标志,稚鱼期共历时1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盘鰔 稚鱼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云南盘鮈成鱼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健蓉 蔡瑞钰 +2 位作者 黄静 苏胜齐 王志坚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成鱼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情况,为其全人工化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实验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每月中旬解剖成鱼取性腺,雌雄各5~8尾,活体状态下测量...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成鱼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情况,为其全人工化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实验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每月中旬解剖成鱼取性腺,雌雄各5~8尾,活体状态下测量常规生物学数据,解剖后肉眼观察性别及性腺发育情况,并记录色泽等其他外形特征。取性腺称重并测量其长度和宽度,计算其性腺成熟系数(GSI),观察其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云南盘鮈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性成熟,并能繁殖后代。卵巢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期,Ⅱ期卵巢持续时间最长(6-11月),11月开始出现Ⅲ期卵巢,12月主要为Ⅱ、Ⅲ期卵巢,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卵巢,4-5月主要为Ⅳ期卵巢,5月底达到Ⅴ期即成熟期,排卵后进入短暂的Ⅵ期,后迅速退化至Ⅱ期。本实验没有观察到Ⅰ期性腺。云南盘鮈精巢发育也可分为5期。6-12月主要为Ⅱ期精巢,12月开始出现Ⅲ期精巢,以Ⅱ、Ⅲ期精巢过冬;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精巢,含少量Ⅱ、Ⅳ期精巢,4月主要为Ⅳ、Ⅴ期精巢,5月全为Ⅴ期精巢,6月则以Ⅱ期精巢为主,含少量Ⅴ、Ⅵ期精巢。云南盘鮈卵巢成熟系数为1%~18%,精巢成熟系数为0.2%~8.0%;性腺成熟系数在4-6月出现一次高峰,成熟系数变化趋势与周年变化一致,说明云南盘鮈为一次产卵类型鱼类,且繁殖期集中在5月底至6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盘鮈 卵巢发育 精巢发育 周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