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大学校园鸟类区系与资源初报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海鹏 张耀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136,共6页
对西南大学校园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6种,隶属11目、27科.其中留鸟56种,约占58.33%;冬候鸟12种,约占12.50%;夏候鸟21种,约占21.88%,旅鸟7种,约占7.29%.雀形目鸟类67种,约占69.79%,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Ⅱ级)7种,约占7.29%.区系分析... 对西南大学校园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6种,隶属11目、27科.其中留鸟56种,约占58.33%;冬候鸟12种,约占12.50%;夏候鸟21种,约占21.88%,旅鸟7种,约占7.29%.雀形目鸟类67种,约占69.79%,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Ⅱ级)7种,约占7.29%.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种45、古北种28种、广布种23种,分别占46.88%、29.17%、23.96%.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分析了多年来种群消长情况及原因,提出保护校园鸟类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鸟类 区系 资源 西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发展栽培渔业的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熊洪林 王志坚 陈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0,134,共4页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操纵理论,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经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栽培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和政府决策...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操纵理论,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经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栽培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栽培渔业 水域生态系统 富营养化 生物操纵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姚艳红 蒲德永 +1 位作者 王志坚 张汉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9,共6页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团棘胸蛙 消化道 解剖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霞 张其中 李春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2-865,共4页
为筛选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中草药,以期为水产养殖业中防治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地榆等50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25种中草药... 为筛选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中草药,以期为水产养殖业中防治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地榆等50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25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地榆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MIC为3.91 mg/mL,MBC为7.81 mg/mL;黄连等24种中草药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巴戟天等25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地榆对A.hydrophila的体外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中草药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尾副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陶聪 李春涛 +1 位作者 冯华久 王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87-9989,共3页
对红尾副鳅的消化系统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咽腔顶壁有味蕾分布,粘液细胞较底壁多;胃呈"U"形,贲门部和盲囊部含有大量胃腺,而幽门与肠交接处胃腺消失;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肛门粘膜下层发达。消化腺主要为肝脏... 对红尾副鳅的消化系统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咽腔顶壁有味蕾分布,粘液细胞较底壁多;胃呈"U"形,贲门部和盲囊部含有大量胃腺,而幽门与肠交接处胃腺消失;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肛门粘膜下层发达。消化腺主要为肝脏和胰腺。肝细胞索明显,但无明显的肝小叶,亦无明显的中央静脉存在,但肝血窦发达;胰腺主要弥散分布于肝脏中以及胃与肠交接之处,其他还伴随着肠呈纵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尾副鳅 消化系统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