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量词语法化动因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建平 张显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159,共12页
汉藏语系普遍的双音化趋势和基数词单音节的矛盾,是量词系统语法化的根本动因。从汉语来看,量词语法化历程和双音化趋势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双音化推动了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量词语言来看,量词系统的发达程度同... 汉藏语系普遍的双音化趋势和基数词单音节的矛盾,是量词系统语法化的根本动因。从汉语来看,量词语法化历程和双音化趋势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双音化推动了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量词语言来看,量词系统的发达程度同数词的音节数量密切相关,只有基数词是单音节的语言才发展出了发达的量词范畴,而对音步感知基础的不同则促成了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的对立。从拷贝型和泛指性量词的兴替来看,调剂音节组成标准音步是量词的基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基数词 双音化 出土文献 民族语言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与古籍文献整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艳辉 张显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帛医书长埋于地下,其特殊用字数量丰富,且有些特殊用字不见于其他性质的古籍中,给古籍的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作为古医籍文献校勘整理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其它古籍整理提供字型、字义例证和有力补足。鉴于简帛医书用字考据与古籍整理的互鉴性,我们认为古籍文献整理应把握以下要点:注重古籍文献考证对用字研究的基石作用、将古籍文献材料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纳入用字研究的考量域、古籍异文材料应为用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医书 用字研究 古医籍 汉语史 辞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湘鄂黔武陵文化圈的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研究——以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为例
3
作者 白俊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重点研究以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为核心的武陵文化圈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说"瓦乡话"的人群,他们特殊而鲜明的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意蕴,是珍... 本文重点研究以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为核心的武陵文化圈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说"瓦乡话"的人群,他们特殊而鲜明的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意蕴,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甚紧密,但濒临着失传的危险,必须作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机部分,加以调查、开发、抢救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崇拜 习俗 武陵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书同文”政策对“屦/履”历时更替的影响——基于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综合考察
4
作者 胡波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36,共12页
战国“履”的字形和{屦}的用字存在文字异形问题,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这一问题在秦王政时期得到了解决。考察先秦至西汉早期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可知,同样是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至迟在秦朝{履}最终替换{屦}而成为表示“鞋”义的... 战国“履”的字形和{屦}的用字存在文字异形问题,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这一问题在秦王政时期得到了解决。考察先秦至西汉早期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可知,同样是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至迟在秦朝{履}最终替换{屦}而成为表示“鞋”义的常用词。这表明“书同文”政策确实对汉语用词的变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同文”政策 常用词 历时更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学与现代世界
5
作者 崔延强 郭小凌 +1 位作者 李若晖 李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329,共18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给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精神,推动广大古典学学者对构建当代古典学的深入思考,本刊特组织了本期笔谈。崔延强从辨析“古典学”的概念出发,揭示了西方古典学的现代性“胎记”,并提出重建当代古典学的理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给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精神,推动广大古典学学者对构建当代古典学的深入思考,本刊特组织了本期笔谈。崔延强从辨析“古典学”的概念出发,揭示了西方古典学的现代性“胎记”,并提出重建当代古典学的理路。崔延强提出,广义的古典学是指一种古典学术传统,狭义的古典学是指一种古典学学科。中西方古典学都有悠久的学术传统。作为一门学科的古典学,兴起于1880年代后半叶的欧洲,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制度化的产物。西方古典学学科带有突出的现代性“胎记”,即欧洲中心主义,其知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无不体现出这种与生俱来的先验判断。在当今多元文明共生的时代语境下,古典学应克服作为一门学科起源时代所带有的现代性问题,重新审视、定义自己,建设走向未来、开放、多元的当代古典学学科。郭小凌剖析了古典学的历史演进及其对现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郭小凌指出,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献经中世纪保留、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和启蒙时代应用,在18世纪末形成古典学,是西方文明史基石。18—19世纪为古典学黄金期,从语言文学扩展至多个领域,空间涵盖地中海文明圈,研究方法趋向跨学科。20世纪以来,古典学迎来了数字人文,对文本进行数字分析和重建,使得古典学的研究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20世纪古典学在欧美呈现衰落趋势,在东亚的中日韩则方兴未艾。李若晖聚焦中国古典学的界定,提出今天研究中国古典学的向度。李若晖认为,古典学是一个民族回到其基本经典,追寻本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所以然,并进而深化对于人之为人的认知。中国古典学无疑就是中华民族返回其基本经典——五经,去思考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之根基,并进而深化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根本理解。今天中国古典学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性研究;二是反思性研究;三是扩展性研究。李发则基于中国古典学的学理依据,探讨中国古典学的建构路径。李发提出,“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对中国先秦、秦汉“元典”性文献进行综合研究的学问,其建构路径至少可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爬梳孔子以来的经学整理与注疏传统;二是利用出土文献对古史与古典学进行重建;三是基于全球史观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四是利用数据库与AI赋能中国古典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学 古典学的演进 中国古典学 建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汉语方言的调值格局及其演变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明茂修 张显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可以分为调类格局和调值格局两类。对于调类格局的研究古已有之,无论共时描写还是历时演变的研究都比较充分;而调值格局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共时描写的阶段,历时演变研究尚未真正起步。通过对重庆方言调值格局近百年... 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可以分为调类格局和调值格局两类。对于调类格局的研究古已有之,无论共时描写还是历时演变的研究都比较充分;而调值格局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共时描写的阶段,历时演变研究尚未真正起步。通过对重庆方言调值格局近百年来演变的研究,发现调值格局演变的内在机制即调值区别特征的差异化原则。将此推及于其他诸多汉语方言的调值格局演变的研究,同样能证明这一原则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格局 调类格局 调值格局 重庆方言 声调演变 演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形旁类化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毛远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3-177,共5页
形音性质的汉字,在使用状态下,受上下文字形、字义的影响,出现大量的形旁类化字,对汉字系统的变化、汉字与它记录的词语的对应关系、汉字的写词显义功能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旁类化字与假借字、区别字形式相同,而实质不同。讨... 形音性质的汉字,在使用状态下,受上下文字形、字义的影响,出现大量的形旁类化字,对汉字系统的变化、汉字与它记录的词语的对应关系、汉字的写词显义功能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旁类化字与假借字、区别字形式相同,而实质不同。讨论汉字形旁类化问题是汉字发展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形旁类化 假借字 区别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拂子、牡丹与样式:《簪花仕女图》研究拾遗三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欧佳 王化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2,I0002,共10页
对于《簪花仕女图》这一传世仕女画的重要作品,前贤时修已有诸多高论,然仍存未尽之处。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此画尚待深入的三个问题:一是考论画中所绘拂子的名称、性质、用途等,指出其应属唐末五代时的女子弄器。二是对画中女侍所执长柄... 对于《簪花仕女图》这一传世仕女画的重要作品,前贤时修已有诸多高论,然仍存未尽之处。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此画尚待深入的三个问题:一是考论画中所绘拂子的名称、性质、用途等,指出其应属唐末五代时的女子弄器。二是对画中女侍所执长柄团扇扇面"牡丹图"的辨析,考辨其并非唐代常见的轴对称式样,而更似写生花木。三是尝试论证了《簪花仕女图》与"周昉传派"的关系,认为此画应未能代表周昉所绘仕女样式,也难称是其传派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簪花仕女图》 拂子 扇面花木 周昉传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卜辞上午时称的个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邓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134,191,共12页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建立了周全的计时系统。各个层级的计时概念通过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式来进行映现。其中,"时称"是最低的时间层级和最小的时间单位,在商代卜辞中使用很频繁。对它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人们对当时思维、哲学...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建立了周全的计时系统。各个层级的计时概念通过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式来进行映现。其中,"时称"是最低的时间层级和最小的时间单位,在商代卜辞中使用很频繁。对它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人们对当时思维、哲学、文化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对卜辞本身的精细考察。在一百多年的甲骨卜辞研究历程中,不少学者对它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字形和文献意义考释上,对于其自身个性系统特征以及对该系统隐含的造词规律和文化思维特征的揭示都还远远不够。从文本组类语团分布、历时断代分布、南北两系系属分布三个方面探讨"时称"的个性分布特征,可以在此基础上厘清殷商时期人们在时间语用上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上午时称 语用个性 时间思维 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巴文百年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8
10
作者 和继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41,共8页
东巴文研究经过上百年积淀,无论是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刊布和工具书编纂等基础工作,还是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等研究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成为文字学领域的新兴热门学科。但在学科建设、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问... 东巴文研究经过上百年积淀,无论是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刊布和工具书编纂等基础工作,还是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等研究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成为文字学领域的新兴热门学科。但在学科建设、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东巴文研究发展应注意学科规划、人才培养、数据库建设,还应拓宽思路、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研究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里的纵向时间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语言里表达空间意义的词常演变为表时间意义的词,汉语也不例外。汉语有横向(水平)的时间表达(如前后),也有纵向(垂直)的时间表达(如上下)。文章试图证明,这种纵向表达法最初启蒙于先秦的个别词汇如"上世"、"上古"、... 语言里表达空间意义的词常演变为表时间意义的词,汉语也不例外。汉语有横向(水平)的时间表达(如前后),也有纵向(垂直)的时间表达(如上下)。文章试图证明,这种纵向表达法最初启蒙于先秦的个别词汇如"上世"、"上古"、"上旬"等。"上午/下午"这种表达方式由表达地支的"午"开始,并从"中午"开始扩散,在唐末宋初开始形成。纵向表达时间的方式很早就已存在,但形成系统比较晚。明清以后,汉语里纵向表达法才真正成熟了。有些纵向时间表达在清代文献里还见得到,但在现代汉语里被抛弃了。现代汉语不少方言里保留着两套(横向和纵向)时间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 历时 出土文献 纵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词汇的对称分布系统——以性别词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为民 毛远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3,共5页
汉语词汇里,部分词语呈现对称分布状态,一个语义场可以切分为两个呈整体对称的子场,子场成员彼此之间分别对称分布。词汇的对称分布特征在性别词里表现明显,原型性别词、特征性别词和边缘性别词都分别处于对称分布状态。词汇对称分布思... 汉语词汇里,部分词语呈现对称分布状态,一个语义场可以切分为两个呈整体对称的子场,子场成员彼此之间分别对称分布。词汇的对称分布特征在性别词里表现明显,原型性别词、特征性别词和边缘性别词都分别处于对称分布状态。词汇对称分布思想,有助于解决训诂中的许多问题,有助于全面描写相关词语的动态演变,解释概念域成员的序列分布,也有助于系统观察词义的互动引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 对称分布 性别词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体例、语义框架与古文献释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3,共9页
古文献的释读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语法问题更难突破。系统体例和语义框架在这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孟簋自出土以来,学界研究成果丰硕,但在一些语法问题上我们觉得仍有补充或强调的必要。尤其是其中的一句铭文"朕文考眔毛... 古文献的释读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语法问题更难突破。系统体例和语义框架在这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孟簋自出土以来,学界研究成果丰硕,但在一些语法问题上我们觉得仍有补充或强调的必要。尤其是其中的一句铭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无需",其"眔"的词性和"毛公遣仲"的结构问题,目前学界的意见分歧仍较大。从铭文系统内部的人名体例、"征伐"语义框架、"眔"在甲金文中的系统体例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以上问题进行考察,可以看到"眔"应为介词,"毛公遣仲"表示一个人,应为同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例 语义框架 语法 铭文 古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东巴文同义换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喻遂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4,共10页
"同义换读",是指在文献中字写作A,而实际上读作与A意义相同或相近的B的语言文字现象。东巴文的同义换读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论文按照换读语言单位的大小,将东巴文同义换读分为字词同义换读和语句同义换读两类,予以举例说明。... "同义换读",是指在文献中字写作A,而实际上读作与A意义相同或相近的B的语言文字现象。东巴文的同义换读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论文按照换读语言单位的大小,将东巴文同义换读分为字词同义换读和语句同义换读两类,予以举例说明。指出同义换读的性质不是词义引申,也不是同音假借,而是一种临时的语用现象。其研究对于认识东巴经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正确解读经书、探索换读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民族古文字和普通文字学理论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同义 换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源流与汉字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远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129,共6页
随着地下材料不断出土和文字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汉字研究向学界提出更高要求。今后的汉字研究必须站在汉字发展史的高度,坚持汉字系统观、历史观、发展观,以构件研究为突破口,综合利用各学科成果,全面理清字际关系,在个案考察和系统研... 随着地下材料不断出土和文字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汉字研究向学界提出更高要求。今后的汉字研究必须站在汉字发展史的高度,坚持汉字系统观、历史观、发展观,以构件研究为突破口,综合利用各学科成果,全面理清字际关系,在个案考察和系统研究基础上,注重文字学理论归纳和规律揭示。《汉字源流》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新的研究视角,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学 系统观 历史观 字际关系 字族 汉字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汉语新词语表人词语模主观性解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艳梅 杨文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从主观性角度来分析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表人词语模是一种新的尝试。表人词语模的主观性可以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称说上的主观性是表人词语模造词功能的一种重要体现,也进一步证明了语言的主观性是普遍存在的。
关键词 表人词语模 主观性 造词功能 新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句子形式的演进趋势及其发展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霞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2期96-103,共8页
汉语的句子成分和虚词在使用中常可缺省。先秦、明清和现代三个时期的语料显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被动标志、系词、介词和大部分复句关联词的缺省都逐步减少。主语的量项和结构助词、动态助词等成长起来。汉语句子形式... 汉语的句子成分和虚词在使用中常可缺省。先秦、明清和现代三个时期的语料显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被动标志、系词、介词和大部分复句关联词的缺省都逐步减少。主语的量项和结构助词、动态助词等成长起来。汉语句子形式渐趋周详。"意合"现象在诸多语言中较为普遍,它不是汉语的特点或优点。现代汉语是发展中的语言。人的思维由混沌粗略走向精细严密,带动句子形式朝同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句子形式 发展 缺省 周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副词“弗”的主观化语用特征——以简帛文献中的用法为例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红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27-132,共6页
简帛文献中否定副词"弗"的使用频率很高,被"弗"否定的动词可以带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弗"等于"不之"的说法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弗"的特点在于其明显的主观化语用特征,它体现了... 简帛文献中否定副词"弗"的使用频率很高,被"弗"否定的动词可以带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弗"等于"不之"的说法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弗"的特点在于其明显的主观化语用特征,它体现了叙述者(或说话人)对"弗"后动词所代表的行为有一种心理上的预设:"应该发生"或"可能发生",叙述者(或说话人)对这一预设之内的行为进行否定倾向于用"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 主观化 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儥”字两系说
19
作者 孟蓬生 马文杰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7-550,共14页
古文字资料中旧释“儥”之字实际上包含了两系写法明显不同的字形,一为“儥”,一为“■”。这两系字形如何分析以及两者是否可以认同,学术界尚未取得共识,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通过字形分析,认为用于记录{賣(鬻)}这一语词的“儥”“”... 古文字资料中旧释“儥”之字实际上包含了两系写法明显不同的字形,一为“儥”,一为“■”。这两系字形如何分析以及两者是否可以认同,学术界尚未取得共识,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通过字形分析,认为用于记录{賣(鬻)}这一语词的“儥”“”两字在字形上并不存在演变关系,应该分为两系。“儥”字从人,賣声;“賣”字从贝,■声。“■”字从贝、■声;“■”字从人、■(■自之变体)声。用■自声(微部)字记录{賣(鬻)}(觉部)这一语词反映了上古汉语中幽觉与微物文通转的语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上古音 幽微通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系简牍释文校勘与简帛文献整理
20
作者 杨艳辉 张显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4,共6页
出土数量庞大的简帛文献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简帛文献的释文整理是进行后期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因简帛文献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且整理者存在知识面与简牍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在实际整理工作中,释文不可能做到条条... 出土数量庞大的简帛文献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简帛文献的释文整理是进行后期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因简帛文献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且整理者存在知识面与简牍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在实际整理工作中,释文不可能做到条条清楚、字字精准,难免会有错漏疏忽。在研究秦系简牍文献时,我们发现,周家台秦墓《病方及其他》在释文释读方面存在诸多瑕疵,这虽然只是秦系简牍中数量极小的医书文献的释文校勘问题,但可观出土简帛文献整理问题之共性。为此,简帛文献之整理,应组建文史兼备的古籍文献专家库,以减少释读欠妥之现象;制定文字隶定和释读标注之统一体例,并一以贯之,以防释文标注之不严;辩明文献文句之层次关系,理清句间逻辑,以防释文标点之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献整理 秦系简牍 释文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