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用单片段代换系(SSSLs)研究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QTL加性及上位性效应 |
赵芳明
张桂权
曾瑞珍
杨正林
朱海涛
钟秉强
凌英华
何光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2
|
不同时期水稻主要恢复系、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变化研究 |
查仁明
杨正林
赵芳明
钟秉强
彭涛
谢戎
何光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3
|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非破坏性活体测定方法研究 |
陈春燕
凌英华
杨正林
何光华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4
|
不同环境条件下籼型杂交水稻粒形遗传效应的研究 |
卢瑶
凌英华
杨正林
赵芳明
钟秉强
查仁明
谢戎
何光华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5
|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型QTL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分析 |
赵芳明
张桂权
曾瑞珍
杨正林
凌英华
桑贤春
何光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6
|
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
凌英华
杨正林
钟秉强
赵芳明
查仁明
谢戎
何光华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7
|
一个水稻分蘖角度突变体tac2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初步定位 |
方立魁
桑贤春
杨正林
凌英华
王楠
何光华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8
|
水稻花器官突变体lfl(leafy lodicules)的鉴定与分析 |
李耘
王楠
赵甘霖
桑贤春
袁小珍
何光华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8 |
7
|
|
9
|
两套籼型杂交水稻材料粒形遗传效应分析 |
卢瑶
赵芳明
钟秉强
查仁明
谢戎
余国东
李经勇
何光华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8 |
5
|
|
10
|
不同环境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 |
彭涛
钟秉强
凌英华
杨正林
查仁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1
|
早、晚期水稻不育系、恢复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
赵芳明
杨正林
查仁明
钟秉强
凌英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8 |
4
|
|
12
|
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杨正林
赵芳明
钟秉强
凌英华
桑贤春
何光华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3
|
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活体测定的定标研究 |
凌英华
冯丽
卢瑶
陈春燕
何光华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7 |
2
|
|
14
|
一个水稻长穗颈突变体eui1(t)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
唐彦强
杜川
胡思淋
桑贤春
杨正林
凌英华
赵芳明
何光华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干旱胁迫对10个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农艺性状影响 |
赵芳明
刘维波
杨正林
凌英华
桑贤春
杨前进
何光华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6
|
基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穗部性状QTL定位 |
杨旭东
赵芳明
罗洪发
赵福胜
潘清洁
张治海
查仁明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20 |
3
|
|
17
|
用SSR标记分析不同时期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差异变化 |
查仁明
罗洪发
何光华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09 |
1
|
|
18
|
水稻花器官突变体lfl(leafy lodicules)的基因定位 |
袁小珍
王楠
何光华
李云峰
赵甘霖
刘洁
李耘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一个水稻抽穗期主基因Hd(t)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
龚晓平
杨正林
赵芳明
钟秉强
凌英华
何光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20
|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745的鉴定及穗部性状QTL定位 |
张治海
赵芳明
罗洪发
赵福胜
潘清洁
杨旭东
查仁明
|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