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 被引量:45
1
作者 彭露 严盈 +2 位作者 刘万学 万方浩 王进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2-580,共9页
本文综述了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其快速进化的寄主选择适应性,改变取食策略,调节生长发育的节律,以及规避自然天敌等抑制、逃避或改变植物的防御,即行为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适应植物蛋白... 本文综述了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其快速进化的寄主选择适应性,改变取食策略,调节生长发育的节律,以及规避自然天敌等抑制、逃避或改变植物的防御,即行为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适应植物蛋白酶抑制剂、逃避植物防御伤信号、解毒植物次生物质,以及抑制植物阻塞反应来对植物防御进行反防御,即生理和生化防御机制。其中,昆虫抑制植物伤信号,防止植物阻塞反应是反防御机制的研究热点。昆虫反防御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昆虫-植物间协同进化关系的认识,并为害虫治理和抗虫植物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防御 反防御 适应 协同进化 害虫有效治理 伤信号 阻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幽天牛族昆虫分布、寄主分析及国外种类潜在入侵威胁 被引量:2
2
作者 时书青 陈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幽天牛族是一类重要的林业害虫,我国已记载昆虫4属26种。幽天牛族昆虫的寄主多为针叶类裸子植物,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7科15属36种,其中以松科松属的种类最多,占所有记录到种的寄主植物的30.56%,而且危害松属的幽天牛数量也最多。对我国... 幽天牛族是一类重要的林业害虫,我国已记载昆虫4属26种。幽天牛族昆虫的寄主多为针叶类裸子植物,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7科15属36种,其中以松科松属的种类最多,占所有记录到种的寄主植物的30.56%,而且危害松属的幽天牛数量也最多。对我国目前分布的26种幽天牛族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发现幽天牛族昆虫以古北区成分为主,这可能与古北区针叶植物较多有一定关系。我国的地理环境及生态植被,均可以满足幽天牛族非中国种的分布及寄主需求,非常适宜幽天牛族非中国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应该提高警惕,严防国外种类传入我国,以保护我国树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幽天牛族 种类 分布 寄主 入侵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热激蛋白HSP70基因TCHSP70-4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明 卢文才 +3 位作者 冯宏祖 袁亮 王进军 何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35-1243,共9页
为了研究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热激蛋白HSP70的表达与其适应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关系,我们利用物种的同源性及RACE技术,获得朱砂叶螨热激蛋白HSP70基因1个,命名为TCHSP70-4(GenBank登录号为EU977182)。该基因全长21... 为了研究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热激蛋白HSP70的表达与其适应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关系,我们利用物种的同源性及RACE技术,获得朱砂叶螨热激蛋白HSP70基因1个,命名为TCHSP70-4(GenBank登录号为EU977182)。该基因全长2182bp,包含195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70.9kDa,等电点为5.4,含有HSP70家族高度保守的基序。运用real-time PCR分析冷激(4℃)和热激(40℃)1h后TCHSP70-4在朱砂叶螨体内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冷激后TCHSP70-4表达量明显下降,而热激后TCHSP70-4表达量却明显上升。这些结果一方面表明该基因属于诱导型HSP70基因,另一方面揭示了朱砂叶螨分别受到冷和热胁迫后体内TCHSP70-4的表达及所起的保护作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热激蛋白 HSP70基因 克隆 表达 温度胁迫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大实蝇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13
4
作者 武可明 赵志模 +2 位作者 何林 宫庆涛 唐松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5,共3页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大实蝇亚属[1-2]。近年来,柑桔大实蝇在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发生,为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3]。柑桔大实蝇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区),...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大实蝇亚属[1-2]。近年来,柑桔大实蝇在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发生,为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3]。柑桔大实蝇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区),仅为害柑桔类,以脐橙和杂交橙最严重,温州蜜柑次之,偶而也为害柠檬、香橼和佛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大实蝇 综合防治 为害程度 果实蝇属 温州蜜柑 实蝇科 双翅目 柑桔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柑桔种质资源对桔全爪螨酶活性及其对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洋 冉春 +1 位作者 熊琳 王进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34-437,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和微量滴度酶标板法,研究了7种柑桔种质资源上桔全爪螨种群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及其体内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柑桔种质资源的桔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不同,按其LC50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大浦、太田柑、... 采用生物测定和微量滴度酶标板法,研究了7种柑桔种质资源上桔全爪螨种群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及其体内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柑桔种质资源的桔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不同,按其LC50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大浦、太田柑、天草、纽荷尔、枳壳、德尔塔和北碚447。其中在北碚447上种群的LC50是大浦上种群的6.96倍。生化分析表明,取食不同柑桔种质资源的桔全爪螨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大浦、太田柑、天草、纽荷尔、枳壳、德尔塔和北碚447。比较7个种群羧酸酯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发现,北碚447和德尔塔种群中有更多的桔全爪螨个体向酶活性高的区域分布,且对药剂的敏感性与酯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全爪螨 敏感性 种质资源 羧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及高温的交互耐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宏祖 刘映红 +2 位作者 何林 李明 陆蕊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以朱砂叶螨敏感种群(SS)、抗阿维菌素种群(RA)和耐高温种群(RH)为材料,应用生物测定方法以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朱砂叶螨抗药性和耐高温间存在的交互耐性及机制.结果显示:46℃高温下RH和RA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显著长于SS种群,... 以朱砂叶螨敏感种群(SS)、抗阿维菌素种群(RA)和耐高温种群(RH)为材料,应用生物测定方法以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朱砂叶螨抗药性和耐高温间存在的交互耐性及机制.结果显示:46℃高温下RH和RA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显著长于SS种群,其顺序依次是:RH>RA>SS,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半致死浓度(LC50)各种群间的顺序依次是:RA>RH>SS,其中,RH和RA种群显著高于SS种群.这表明长期的高温胁迫能诱导其对阿维菌素药剂的抗性,同样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也能诱导其对高温的耐性.SS、RA和RH经阿维菌素处理后体内O2?(超氧自由基)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08、1.85和2.00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3.81、4.84和4.26倍,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都高于对照;经高温(40℃)和低温(4℃)处理后,O2?及SOD、CAT和POD活性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说明朱砂叶螨虫体内的O2?、SOD、CAT和POD与阿维菌素药物和热(冷)刺激有关,RA和RH在长期阿维菌素或高温胁迫作用下对保护酶活性的诱导能力加强.朱砂叶螨Tc HSP90 mRNA在正常情况下的表达是RA和RH高于SS,分别是SS的1.64倍和1.29倍,经阿维菌素、高温(40℃)和低温(4℃)处理后,RA和R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S,表明朱砂叶螨HSP90在抗药性和耐热性方面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阿维菌素 自由基 保护酶 HSP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阿维菌素朱砂叶螨的热激反应及热激蛋白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宏祖 刘映红 +3 位作者 何林 杨大兴 李明 卢文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64-1169,共6页
选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测定了热预刺激后其在极限高温下的存活率,并应用SDS-PAGE技术研究了热激蛋白(HSPs)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非致死的热预刺激能显著提高朱砂叶螨耐极限温度的能力... 选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测定了热预刺激后其在极限高温下的存活率,并应用SDS-PAGE技术研究了热激蛋白(HSPs)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非致死的热预刺激能显著提高朱砂叶螨耐极限温度的能力。两个品系在不同温度热激处理后,其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正常情况下,朱砂叶螨敏感品系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相比缺失8条条带;敏感品系热激后,增加了分子量分别为97.2,74.3,62.4,53.0和30.3kDa的5条条带;抗性品系热激后没有特异蛋白带的产生,但进一步高温胁迫后有些蛋白表达增强。此结果有助于解释朱砂叶螨抗性品系存在高温适合度优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阿维菌素 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 热激反应 热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二硝基苯肼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邹怀波 丁伟 周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65,共4页
鉴于天然活性物质姜黄素分子结构含有2个C=O的特点,采用常规方法,经结构修饰合成了姜黄素2,4-二硝基苯肼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活性测定表明它具有一定的杀螨效果,在浓度3 mg/mL时,24 h,48 h和72 h对朱砂叶螨... 鉴于天然活性物质姜黄素分子结构含有2个C=O的特点,采用常规方法,经结构修饰合成了姜黄素2,4-二硝基苯肼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活性测定表明它具有一定的杀螨效果,在浓度3 mg/mL时,24 h,48 h和72 h对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分别为67.6%,91.3%和99.3%;而姜黄素在浓度为5 mg/mL时,对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分别为17.4%,55.8%和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2 4-二硝基苯肼 结构修饰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洋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蕊 陈力 +1 位作者 周琴 杨颖雪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1-863,共3页
洋虫是1种新型的饲用昆虫,实验研究了洋虫人工饲料麦麸、玉米粉、小麦粉和豆粉及其配方对洋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饲料配方饲喂洋虫,对洋虫幼虫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虫增重、蛹重和化蛹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豆粉作... 洋虫是1种新型的饲用昆虫,实验研究了洋虫人工饲料麦麸、玉米粉、小麦粉和豆粉及其配方对洋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饲料配方饲喂洋虫,对洋虫幼虫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虫增重、蛹重和化蛹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豆粉作为洋虫幼虫的饲料,幼虫增重快,化蛹率高,蛹重重;用小麦粉饲养的洋虫幼虫各项指标均接近于豆粉饲养的幼虫,其次为麦麸,用玉米粉饲养的效果呈明显弱势。综合经济成本来考虑,建议洋虫的人工饲料取小麦粉和麦麸为主,混配少量的豆粉及微量的Vb和复合Vc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虫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增效剂与3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春生 刘怀 邓新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0-453,共4页
以甜菜夜蛾为试虫,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磷酸三苯酯(TPP)、氮酮(NT)、快速渗透刑T对高效氟氰菊酯、毒死蜱以及灭多威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点滴PBO 1h后再点滴高效氯氰菊酯增效效果最好,达7... 以甜菜夜蛾为试虫,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磷酸三苯酯(TPP)、氮酮(NT)、快速渗透刑T对高效氟氰菊酯、毒死蜱以及灭多威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点滴PBO 1h后再点滴高效氯氰菊酯增效效果最好,达7.9倍,而1.5h后效果开始下降;当PBO用量在10-20μg/头时。增效效果呈递增趋势,用量超过40μg/头增效效果开始下降。NT对高效氧氰菊酯的增效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增效效果不再增加,最大增效倍数为4.4倍,但对毒死蜱、灭多威几乎无增效作用。DEM对毒死蜱、灭多威的增效作用较好,增效倍数分别达5.3倍、4.5倍。TPP对3种药剂的增效效果较差,仅对毒死蜱的增效效果可达2.5倍。快速渗透剂T仅对毒死蜱有较好的增效效果.达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增效剂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谷蠹未成熟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权跃 邓永学 +1 位作者 王进军 崔晋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1-974,共4页
在22,25,28,31,34,37℃等6种不同恒温奈件下研究谷蠹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谷蠹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呈逻辑斯蒂曲线;幼虫龄期在3—6龄间变化;整个未成... 在22,25,28,31,34,37℃等6种不同恒温奈件下研究谷蠹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谷蠹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呈逻辑斯蒂曲线;幼虫龄期在3—6龄间变化;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4.0591℃和704.5290日度;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在28℃最高,高温和低温降低谷蠹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蠹 温度 生长发育 未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HSP90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宏祖 刘映红 +3 位作者 何林 李明 卢文才 薛传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5-851,共7页
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热激蛋白90(HSP90)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得到一条长2595bp的cDNA序列,该序列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83.45kDa,理论等电点... 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热激蛋白90(HSP90)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得到一条长2595bp的cDNA序列,该序列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83.45kDa,理论等电点为4.81,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为249bp,5′UTR为177bp。通过Antheprot分析发现5个HSP90家族的签名序列及胞质HSP90特征序列MEEVD。同源性分析表明,朱砂叶螨HSP90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其他已知的HSP90,尤其是节肢动物昆虫的HSP90,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将鉴定正确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43a-TcHSP90,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origami)进行原核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离并检测融合蛋白,结果表明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可以在宿主菌中稳定、正确表达。朱砂叶螨TcHSP90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SP90的性质和功能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热激蛋白90 基因克隆 序列同源性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竹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怀 赵志模 +1 位作者 徐学勤 李映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1-846,共6页
以套网振落法在“蜀南竹海”毛竹竹冠采到昆虫113种(类),隶属于13目,54科。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中优势度最明显的为同翅目类群,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内,其相对多度为30%-51%,其次是蜘蛛类,相对多度为19%-43%。昆虫亚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同... 以套网振落法在“蜀南竹海”毛竹竹冠采到昆虫113种(类),隶属于13目,54科。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中优势度最明显的为同翅目类群,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内,其相对多度为30%-51%,其次是蜘蛛类,相对多度为19%-43%。昆虫亚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同翅目的一种小绿叶蝉(Empoascasp.),且该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趋势为Ⅲ号样地林区〉Ⅱ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为Ⅱ号样地林区〉Ⅲ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表明Ⅱ号样地林区由于环境条件和林相特点致使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其他林区大。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季节动态表现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5—6月和8—9月。以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内主要类群的物种数和多度为变量,对不同样地林区4—10月的7次调查样本进行群落季节格局的最优分割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分割数为5,该分割将群落的季节动态区分为5个时期,该划分基本反映出竹冠主要害虫的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年变化和竹林季相的关系,对于指导毛竹害虫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螨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明龙 王进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2-481,共10页
蜱螨亚纲包括蜱类和螨类,是节肢动物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本文综述了当前已测序的28种蜱螨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蜱螨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特点:(1)大小变异显著,其中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线粒体基因组在目前... 蜱螨亚纲包括蜱类和螨类,是节肢动物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本文综述了当前已测序的28种蜱螨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蜱螨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特点:(1)大小变异显著,其中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线粒体基因组在目前已测节肢动物中最小(13077bp);(2)一般碱基组成偏向A和T,但6种蜱螨具有相反的GC-偏斜(正值);(3)基因组的碱基组成及A+T富集区的位置、长度和拷贝数等变异显著,其中4种叶螨的A+T含量最高,其A+T富集区在目前已测节肢动物中最短(44~57bp);(4)基因高度重排,特别是真螨总目的种类,但重排与高分类阶元无相关性;(5)真螨总目部分螨类的tRNA基因极度缩短,不能形成经典的三叶草二级结构。作者建议要进一步测定更多蜱螨的线粒体基因组,验证蜱螨非典型tRN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性,分析蜱螨线粒体基因组的分子进化机制,开展蜱螨线粒体转录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螨亚纲 蜱类 螨类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重排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芜菁花叶病毒的ELISA和RT-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利飞 刘映红 +1 位作者 孙现超 申艳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758-761,共4页
采用间接ELISA和RT-PCR,建立了烟草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 virus,TuMV)快速检测的技术体系。间接ELISA测定结果表明,TuMV多抗按1∶3000浓度稀释后,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其检测极限浓度为1∶3215;通过改进RNA提取技术,从少量的烟草... 采用间接ELISA和RT-PCR,建立了烟草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 virus,TuMV)快速检测的技术体系。间接ELISA测定结果表明,TuMV多抗按1∶3000浓度稀释后,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其检测极限浓度为1∶3215;通过改进RNA提取技术,从少量的烟草病叶中提取出高质量总RNA,进行cDNA合成及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986 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大小一致,可有效地对田间烟株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花叶病毒 间接ELISA RT-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料对南亚果实蝇解毒酶活力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小珍 刘映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9-995,共7页
昆虫解毒酶是一类异质酶系,对分解大量的内源或外源有毒物质、维持正常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5种寄主果实对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tau Walker 3个虫态体内总蛋白含量和5种解毒酶的活力。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 昆虫解毒酶是一类异质酶系,对分解大量的内源或外源有毒物质、维持正常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5种寄主果实对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tau Walker 3个虫态体内总蛋白含量和5种解毒酶的活力。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南亚果实蝇种群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L.、南瓜Cucurbita moschala L.、丝瓜Luffa cylindrical L.、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qn.和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后,体内蛋白含量和解毒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以丝瓜为食料时,南亚果实蝇体内蛋白含量较高;而以黄瓜和冬瓜为食料时蛋白含量则相对较低。在以上5种寄主果实间,南亚果实蝇的羧酸酯酶(CarE)活性在黄瓜和南瓜上较高,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苦瓜上较高,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活性却分别在黄瓜和南瓜上较低。在幼虫、蛹和成虫3个虫态间,解毒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具有较高的CarE活性;幼虫具有较高的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 GST和ALP活性,但具有较低的ACP活性;除ACP外,蛹期解毒酶活性均较低。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南亚果实蝇解毒酶活力受寄主果实种类以及该种群本身发育阶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果实蝇 食料-昆虫的相互作用 解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象与谷蠹种间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晋波 邓永学 +3 位作者 王进军 杨龙德 杨自力 蒋天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4-867,共4页
在30℃、75%RH条件下研究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与谷蠹Rhizopertha dom inica的种间竞争,并采用V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蠹单独饲养时的种群数量均明显高于混合饲养时的种群数量,2物种之间存在着明显... 在30℃、75%RH条件下研究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与谷蠹Rhizopertha dom inica的种间竞争,并采用V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蠹单独饲养时的种群数量均明显高于混合饲养时的种群数量,2物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属于资源利用型竞争;单独饲养和混合饲养下玉米象的种群数量均大于谷蠹的种群数量;混合饲养条件下,2个物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谁取胜取决于2个物种的初始状态对谁更有利,在这个竞争系统中,玉米象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竞争 玉米象 谷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拟谷盗β1-微管蛋白cD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峰明 蒋红波 +2 位作者 唐培安 徐永强 王进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07-213,共7页
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体内β1-微管蛋白(β1-tubulin)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基因(EU555191)全长为1573bp,包含134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根据该基因... 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体内β1-微管蛋白(β1-tubulin)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基因(EU555191)全长为1573bp,包含134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根据该基因推导出447个氨基酸序列,理论分子量约为50KD,等电点为4.68,该序列含有2个氨基酸保守区:NNWAKGHY和RKAFLHWYTGEGMDEMEFTE,并且在该基因的5’端启动子调控区发现TATA-box保守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本研究扩增出的基因与其它昆虫β-tubulin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达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微管蛋白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锯天牛亚科区系研究(鞘翅目 天牛科)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力 李竹 冯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截止2009年,我国已记载锯天牛亚科6族、22属、103(亚)种.通过区系分析得出:在属的组成中,若按区系成分分析,北方区系成分3属,南方区系成分17属和南北区系成分不明的2属;属的比例各为13.64%,77.27%和9.09%.在种的组成中,北方区系成分17(... 截止2009年,我国已记载锯天牛亚科6族、22属、103(亚)种.通过区系分析得出:在属的组成中,若按区系成分分析,北方区系成分3属,南方区系成分17属和南北区系成分不明的2属;属的比例各为13.64%,77.27%和9.09%.在种的组成中,北方区系成分17(亚)种,占总区系成分的16.50%;南方区系成分77(亚)种,占总区系成分的74.76%;南北区系特征不明的7种,占总区系成分的6.80%;全国分布的2种,占总区系成分的1.94%.该亚科属、种的分布均以南方区系成分占优势,并存在中国特有的区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科 锯天牛亚科 地理区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楔天牛族昆虫区系的初步分析(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
20
作者 宋雅琴 陈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498-502,共5页
对中国已记载的30属336种28亚种楔天牛族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明确了本族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属级阶元上还是在种级阶元上,本族昆虫均以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楔天牛族在中国的种类数量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 对中国已记载的30属336种28亚种楔天牛族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明确了本族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属级阶元上还是在种级阶元上,本族昆虫均以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楔天牛族在中国的种类数量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减少;特有种丰富,有167种20亚种,占中国已知种类的51.37%,其中以华南区拥有的特有种最多;青藏区分布的特有种虽然很少,但是特有种占本区分布种的比例却远远大于除华南区外的任何一个区,这与本区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北区分布的特有种也比较丰富,这与楔天牛族部分属的起源中心为古北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科 沟胫天牛亚科 楔天牛族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